吳冰
【摘 ?要】本文研究初中數學教育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方法。概述了思維導圖以及數學表達能力的內涵;列舉了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原則;從樹立榜樣,培育表達意識、研讀教材,滲透數學語言、課堂交流,鍛煉數學表達、查漏補缺,提升表達能力等角度,探討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育;思維導圖;數學表達能力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實用的思維工具,目前在各行各業(yè)中的應用都已經十分廣泛,教育事業(yè)也不例外。當前,初中生數學表達能力的落后,應用數學語言的不規(guī)范、不嚴謹、不清晰、不流暢,是為許多數學教師所關注的問題。教師可創(chuàng)新性地將思維導圖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聯(lián)系起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形象性、直觀性特點,讓學生的數學表達更為清晰、流暢、有的放矢。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發(fā)明,是一種用于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思維工具。當前國內外對思維導圖概念的界定,尚未有明確的結論,本文比較贊成傅聲曄對思維導圖的定義:思維導圖由色彩、線段、詞匯、圖像等要素構成,表現(xiàn)為一個從中心發(fā)散出來的自然結構,能夠將一系列復雜的信息變?yōu)榍逦⒅庇^、容易記憶的圖像,同時體現(xiàn)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是一種與人類大腦處理事務的方式有較高契合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的特征有:其一,焦點位于圖像的中心部位;其二,主題的主干會由中央向四周發(fā)散;其三,分支由一個關鍵詞或簡單的圖形構成;其四,各分支形成一個具有聯(lián)系的節(jié)點結構。
二、數學表達能力概述
毋庸置疑,數學語言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依據,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教育觀對初中數學教師提出的重要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認識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與“用”必然是統(tǒng)一的,數學教學的本質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化為數學問題,再利用學過的知識加以解決。而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可對學生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學生可應用數學語言,將自己學習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流暢地表達出來,讓他人清晰地知道自己應用了什么數學知識,如何解決了問題,達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效果。
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注意如下幾個要點:首先,學生的表達必須言簡意賅、清晰流暢,簡單來說就是數學語言應盡可能簡短但切中要害,避免因字數過多或不流暢,為他人帶來含混的觀感,也避免因多字或漏字,導致表達失誤;其次,學生的表達需嚴謹且具有邏輯,這是因為嚴謹性與邏輯性本就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征,數學語言的不嚴謹,會導致信息難以得到準確的傳遞,進而難以保證學生陳述內容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最后,學生的表達需通俗易懂,力求直觀呈現(xiàn)所表達的信息,避免將數學信息復雜化、深奧化,影響其他人對數學信息的理解與應用。
三、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原則
(一)思維導圖與數學表達能力之間的聯(lián)系
首先,思維導圖是一種展現(xiàn)人的發(fā)散性思維,展現(xiàn)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系的思維工具,因此,教師可應用思維導圖,展現(xiàn)數學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更為系統(tǒng)化的數學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條理更為清晰、思維更為流暢、內容更為簡潔”地表達數學語言,提升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其次,數學表達離不開數學思維,流暢的數學思維是學生進行精練且科學的數學表達的前提。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培養(yǎng)學生在表達前先應用思維導圖,梳理自己的思維邏輯習慣,讓學生的思維表達更為有的放矢、一步到位。此種教學方法應用于數學解題教學尤其能夠得到不錯的效果。例如,對一些涉及“一題多解”的問題,許多學生都會陷入會做、會算,但難以將自己的解題方法以語言形式流暢地表達出來的困境,此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打出“草稿”,在此基礎上完成有效的數學表達。最后,教師可應用思維導圖推動學生的課堂探究,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更為敢想、敢說、會說,如此也可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二)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原則
1.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顯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經歷過大量的實踐,學生才能夠將數學信息以清晰、流暢、嚴謹、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為學生的經驗積累預留足夠的時間,結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以大量的思維導圖,促進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完成從量變到質變。
2.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
教師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構建思維導圖,能夠保證學生課堂思維的活躍性,進而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展開細致的思考,把握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喚起學生的表達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表達效率。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初中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在數學課堂中,具有數學基礎、思維、方法等方面的差異,這再正常不過。教師應尊重這份差異,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避免以一概而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啟發(fā)式、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四、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策略
(一)樹立榜樣,培育表達意識
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首要的就是對學生表達意識的培養(yǎng),這一點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中落實得并不理想。筆者認為,借助思維導圖這一有利于活躍學生課堂思維的工具,將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出來,讓學生敢于發(fā)言、樂于發(fā)言,也可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借助初中生本身具有的較強模仿能力,提升學生使用數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與有效性,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教師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在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應提升自身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邏輯性與嚴謹性。數學課堂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場合,大多為一些需要展現(xiàn)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或梳理學生的解題思路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盡可能以規(guī)范、嚴謹且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學生對思維導圖做出思索,提升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其次,教師應結合思維導圖的具體樣式,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藝術水平。
以教學“全等三角形”相關知識內容為例。教師可先提問學生,什么樣的三角形可被稱作“全等三角形”?許多學生會這樣回答:長得一模一樣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這作為數學語言顯然是不規(guī)范、不嚴謹的。教師可向學生傳授正確的描述方法:經翻轉、平移后,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及三個角對應相等,之后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如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如此便讓學生更為規(guī)范地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定義與性質,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以流暢的數學語言介紹自己的思維導圖,如此便可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效果。
(二)研讀教材,滲透數學語言
教師可將教材提及的數學符號、數學圖形,滲透到思維導圖中,讓學生在探究、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數學語言的嚴謹性與邏輯性,得到數學表達能力的提升。
仍以教學“全等三角形”相關知識內容為例。在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可向學生提這樣的問題:△ABC與△DEF全等,是不是一定要滿足AB=DE,BC=EF,AC=DF,∠A=∠D,∠B=∠E,∠C=∠F這六個條件呢?滿足其中一個、兩個、三個條件,能證得兩個三角形全等嗎?之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教師可要求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自己的探究思路,再在小組范圍內交流自己的探究思路,最后由小組代表作總結發(fā)言,如此便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之后教師可應用思維導圖,以符號的形式,梳理全等三角形的五條判定定理及適用條件:SSS、SAS、ASA、AAS、HL(僅適用于直角三角形),以及對判定定理的選擇技巧,如此便可加深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促進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三)課堂交流,鍛煉數學表達能力
有效的課堂交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師須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為課堂交流環(huán)節(jié)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便可設計如下具有生活特色的數學題目:某學校計劃向山區(qū)學生捐贈圖書共3500冊,實際捐出4125冊。其中,初中部學生捐贈了原計劃的120%,高中部學生捐贈了原計劃的115%,問初中部與高中部學生分別比原計劃多捐了多少冊?這道題的數量關系較為復雜,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梳理題目中蘊藏的數量關系,分析題目的考查重點,再以數學語言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使數學表達能力得到鍛煉。
(四)查漏補缺,提升表達能力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數學表達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與總結,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為學生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對照自己存在的問題,自主糾錯,掌握正確的表達方法,提升學習效果。例如,許多學生在表達數學信息時,常會將“非負數”直接表達為“正數”,這顯然是不正確也不嚴謹的,教師便可應用思維導圖,為學生再次梳理這部分知識內容,總結學生數學學習以及數學表達中的易錯點,幫助學生糾正表達中存在的錯誤。此外,教師還可對某些長期存在數學語言表達錯誤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在輔導完畢后,要求學生以思維導圖總結教師的教誨,再次梳理自己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薄弱點,如此便可起到查漏補缺的效果,讓全班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應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具有不錯的效果。教師應加強對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的研究與應用,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發(fā)掘數學表達訓練的訓練點,突破學生數學表達中存在的薄弱點,以此逐漸提升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讓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利曉敏.應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0(5):25-27.
[2]劉錦霞.培養(yǎng)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21(27):79-80.
[3]尤燕飛.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培養(yǎng)探討[J].成才之路,2021(24):64-65.
[4]賴登榕,黃曉花.淺談如何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和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J].考試周刊,2019(8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