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偉
(陜煤銅川礦務局有限公司冶坪分公司,陜西 銅川727000)
我國經濟仍處于高速發(fā)展期,能源消耗量巨大,煤炭作為我國的支柱型能源,其高效、安全開采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1]。目前,井下采煤工藝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效保證了開采效率和開采安全性,但仍存在采掘比失調的問題[2]。煤礦巷道的掘進速度難以跟上回采工作面開采速度,制約了采煤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巷道支護工序占掘進工作中總時間的60%~70%,傳統(tǒng)支護工藝掘進和支護需要交替作業(yè),嚴重影響了掘進速度[3-4]。因此,研究巷道錨桿(索)分次支護技術實現快速成巷,具有重要的工程價值。
巷道開挖后圍巖應力重新分布,導致圍巖出現松動變形,甚至發(fā)生塌落破壞。根據以往學者的研究結果,本文將無支護條件下圍巖的破壞類型分為拉裂破壞和剪切破壞2 種類型,如圖1 所示。
圖1 巷道圍巖破壞形式(a)拉裂破壞;(b)剪切破壞
1)拉裂破壞。拉裂破壞是由圍巖中的拉應力超過巖體的抗拉強度而引起破壞形式,按拉裂位置不同,又可劃分為頂板拉裂、兩幫拉裂和底板拉裂。頂板拉裂破壞是最常見的拉裂破壞形式,圍巖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拉伸頂板,出現頂板冒落,因此,應特別注意防范頂板拉裂的發(fā)生。當巷道圍巖承受較高的地應力時,容易產生兩幫拉裂破壞,且兩幫拉裂主要發(fā)生在水平巖層中。在實際工程中人們常常容易忽略巷道底板的破壞,需要注意的是當巷道下伏承壓水層或地應力較大時,巷道底板常出現底鼓,導致底板隆起并拉裂破壞。
2)剪切破壞。同樣的,剪切破壞也可分為頂板剪切破壞,兩幫剪切破壞和底板剪切破壞。當巷道圍巖頂板含有傾斜巖層,且?guī)r層之間的摩擦力不足以抵抗切應力時,巷道頂板便發(fā)生剪切滑移破壞。另一方面,頂板在高地壓作用下可發(fā)生塑性剪切破壞。兩幫剪切破壞具體表現為巷道產生片幫或向內部空間隆起,主要是由較高的側壓力和頂板壓力共同作用導致的。兩幫剪切破壞使巷道空間變小,通風不暢、運輸受阻。當巷道底板為軟弱的節(jié)理圍巖時,在重分布應力的作用下會發(fā)生塑性剪切破壞。
巷道開挖后形成重分布二次應力,若重分布應力小于巖體的力學強度,圍巖處于彈性階段,不會發(fā)生破壞。若重分布應力大于巖體的力學強度,圍巖進入塑性變形狀態(tài),此時,圍巖便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形、松動和破壞等現象。若不及時加以支護阻力,圍巖甚至發(fā)生坍塌。根據地層壓力效應,將圍巖失穩(wěn)的作用機理分為以下幾種:
1)變形壓力機理。在無支護結構作用時,巷道塑性變形會逐漸發(fā)展擴大,變形壓力是為限制圍巖塑性變形發(fā)展而形成的作用力。一般來說,巷道塑性變形在發(fā)展到一定范圍時,便不再發(fā)展,圍巖處于自穩(wěn)狀態(tài)。為充分利用圍巖的自承能力,學者們提出了巷道與圍巖支護共同作用特性曲線,如圖2 所示。根據該曲線可確定最佳支護時機,該支護理論允許圍巖產生一定量的變形,同時使支護結構受力得到優(yōu)化,具有較好的支護效果。
圖2 巷道與圍巖支護共同作用特性曲線
2)松動壓力機理。當圍巖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時,一部分巖體在開挖或巷道運營過程中,發(fā)生剝落松動,其重力在支護結構上引起的壓力即為松動壓力。松動壓力多發(fā)生在巷道頂板和兩幫,具有突發(fā)性和連續(xù)性,對巷道的施工安全危害較大。
3)膨脹壓力機理。當圍巖中含有伊利石、蒙脫石、高嶺石等膨脹類巖石時,若遭遇地下水,這些膨脹類礦物發(fā)生體積膨脹,引起圍巖的變形和破壞,形成膨脹壓力。膨脹壓力也是影響巷道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
煤礦井下巷道掘進是一個包含多道工序的系統(tǒng)工程,但究其本質而言主要涉及掘進和支護兩大工序。兩者互相影響,共同決定著煤礦生產效率。當前,隨著掘進和支護作業(yè)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掘進和支護效率也得到極大提升。但掘進作業(yè)與錨桿(索)支護作業(yè)仍處于交替施工狀態(tài),為提升巷道掘進速度,工程技術人員用以下2 種方法來縮減錨桿(索)支護作業(yè)耗時:
1)提高鉆孔效率。采用優(yōu)化機械設備、優(yōu)化鉆孔布置等方法,提高鉆孔效率,縮短打孔和錨桿的安裝時間。該方法對施工隊伍的設備機械化水平和人員技術水平要求較高,且在一些地質條件較為復雜的工程中并不適用。
2)優(yōu)化掘進工藝。同時展開多個作業(yè)面,采用雙巷掘進或多巷掘進,提高巷道掘進速度,該方法也對地質條件要求較高,且不能實現掘進和支護的平行作業(yè),只能在我國部分礦區(qū)采用,難以全面推廣。
為解決采掘和支護不能平行作業(yè)的問題,本文提出分次支護技術,分次支護巷道與圍巖支護共同作用特性曲線如圖3 所示。分次支護的基本思想是,將傳統(tǒng)的一次成巷支護(ad 段)分為多個支護階段(ab 段和bc 段)。當巷道開挖后,在開挖斷面附近圍巖應力釋放尚不充分,此時,可用少量錨桿(索)進行先期支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巷道變形的發(fā)展,保證圍巖的穩(wěn)定性。隨著開挖面的推進,圍巖應力和變形進一步釋放,再對巷道進行二次支護,控制圍巖變形的發(fā)展,二次支護并不影響前方的掘進工作。
圖3 分次支護巷道與圍巖支護共同作用特性曲線
一次成巷支護技術未考慮圍巖的充分變形和自承特性,且不能實現平行作業(yè),嚴重制約采掘效率。分次支護技術則從根本上解決了以上問題,分次支護利用了“新奧法”的基本思想,充分利用了圍巖的自身承載能力,節(jié)約了支護成本。同時,優(yōu)化了支護作業(yè)時間,有利于巷道的快速掘進。
分次支護設計的基本流程如圖4 所示,按照生產階段的不同,將分次支護分為巷道掘進階段和采動影響階段。
圖4 巷道分次支護設計流程
1)巷道掘進階段。巷道掘進階段分次支護設計第一次支護需緊跟工作面,保證掘進作業(yè)的安全性,并采用柔性支護,使圍巖產生一定的變形。第1 次支護可采用格柵網片,配合一定數量的錨桿進行支護,臨時對圍巖進行控制,保證作業(yè)空間的安全。第2 次支護滯后于第一次支護一定時間,二次支護需完成剩余錨桿(索)支護,同時,監(jiān)測圍巖變形量,確保支護效果。
2)采動影響階段。在回采工作面開采過程中,仍需實時監(jiān)測巷道圍巖變形量,若發(fā)現變形過大,則需及時進行第三次補強支護,以保證回采過程中巷道圍巖的穩(wěn)定性??梢姡? 次補強支護并不是必須的,需根據回采過程中圍巖的變形情況而定。
陜西美鑫礦業(yè)有限公司冶坪煤礦1308 運輸順槽采用EBZ-200 型綜掘機掘進,配合DJS80 皮帶出渣。為提高該掘進工作面的掘進效率及評價分次支護的支護效果,在井下巷道中布置2 個試驗段,試驗段1 采用一次成巷支護技術,試驗段2 采用分次支護技術。
由于篇幅所限,試驗段1 的支護參數不再贅述,試驗段2 的支護參數如下:第1 次支護在距掘進端頭(0,10 m)范圍內,頂板支護11 排,每排6 根錨桿,頂部錨桿采用φ22 mm,長度2 400 mm 的左旋螺紋鋼錨桿,頂部網片采用鋼筋網規(guī)格為:φ6.5 mm×100 mm×100 mm。第2 次支護主要為幫部支護,錨桿間排距均為900 mm×900 mm,非開采幫錨桿采用φ22 mm,長度2 400 mm 的左旋螺紋鋼錨桿,開采幫錨桿采用φ20 mm,長度2 000 mm 的玻璃鋼錨桿,設計錨固長度為600 mm,第2 次幫部錨桿支護滯后掘進工作面25 m。第3 次支護為錨索支護,滯后掘進工作面約為40~50 m,錨索采用φ21.8mm,長度6 300 mm 的鋼絞線,配合300 mm×300 mm×16 mm 碟形托板,外露150~250 mm,間排距為1 600 mm×1 600 mm。
同時,在2 個試驗段巷道頂板上布置離層位移計監(jiān)測頂板位移,監(jiān)測結果如圖5 所示。由圖5 可知,2 個試驗段的頂板位移,均呈現出先快速增長,后趨于穩(wěn)定的趨勢,且趨于穩(wěn)定的距工作面距離基本一致,但試驗段2 的位移量要大于試驗段1 約4 mm 左右。這是由于分次支護允許圍巖發(fā)生一定的變形,有利于減小支護結構的作用力。雖然試驗段2的頂板位移量稍大,但也在合理范圍內。
圖5 巷道頂板位移量
綜上可知,采用分次支護技術的巷道頂板位移量雖稍大,但該技術能減小支護結構作用力,節(jié)約支護成本。經對比:原一次成巷技術掘進進尺進度為每月320 m,而采用分次支護技術掘進進尺可提高到每月450 m,采用分次支護技術可實現掘、支平行作業(yè),大大提高了掘進效率,保證了礦井采掘正常接續(xù)。
1)分析了圍巖變形破壞類型及機理,將無支護條件下圍巖的破壞類型分為拉裂破壞和剪切破壞2 種,根據地層壓力效應,將圍巖失穩(wěn)的作用機理分為變形壓力機理、松動壓力機理和膨脹壓力機理。
2)闡明了巷道錨桿(索)分次支護技術的基本原理,并對分次支護設計的基本流程進行了詳細論述。同時,為評價分次支護的支護效果,在陜西美鑫礦業(yè)有限公司冶坪煤礦1308 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布置2 個對比試驗段,結果表明,采用分次支護技術的巷道頂板位移量要大4 mm 左右,但也在合理范圍內。分次支護技術可節(jié)約支護成本,提高掘進效率,為保障礦井“三量”平衡和正常采掘接續(xù)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