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陳昌文 王利平
在中宣部出版局主辦、中國期刊協(xié)會承辦的第五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評選活動中,中共云南省委黨刊《云嶺先鋒》雜志社(以下簡稱“雜志社”)《一躍千年》組文、《牢記囑托 幸福前行——騰沖市司莫拉佤族村的奮進之路》入選,這是對雜志社開展主題宣傳的肯定。
近年來,雜志社聚焦服務云南黨建宣傳大局,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chuàng)新,積極推進融合發(fā)展,構建了3本雜志、7個平臺、1個服務中心的三大板塊業(yè)務,新聞宣傳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進一步增強,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雜志社在主題宣傳方面的系列探索實踐,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黨報黨刊主題宣傳的“神”是什么?就是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宣傳貫徹落實思想理論的生動實踐。雜志社始終把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作為使命任務,聚焦主責主業(yè)積極謀劃,確保重大主題宣傳特色鮮明、亮點突出。
聚精會“神”,堅持“黨刊姓黨”定選題?!包h刊姓黨”是雜志社一切工作的基礎。雜志社始終堅守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要政治任務,提出要努力把云嶺先鋒系列媒體打造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邊疆實踐陣地、全國有影響力的黨建紅色文化宣傳陣地。所有重大選題始終聚焦“讓彩云之南成為黨的領袖光輝照耀的地方”、聚焦“一個跨越”“三個定位”、聚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fā)展”進行策劃,著力宣傳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展示云南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成就、講好云南黨建故事。
比如,為宣傳好云南基層黨建成就,策劃實施了“情暖云嶺——云南基層黨支部的故事”系列報道,從基層黨組織引領產業(yè)發(fā)展、實施鄉(xiāng)村治理、推進鄉(xiāng)風文明、服務保障民生等不同角度,推出了一批生動鮮活的故事。為展示云南邊境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強邊固防、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發(fā)揮,聚焦基層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黨員突擊隊、黨員志愿者等群體,策劃實施了“強邊固防黨旗紅”專題報道。為展示云南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成就,策劃實施了“一躍千年——云南黨建引領‘直過民族’脫貧攻堅”融合報道,聚焦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景頗族、布朗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阿昌族、普米族等云南11個“直過民族”(“直過民族”特指新中國成立之初,從原始社會末期等不同社會形態(tài),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講好“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云南實踐故事。為將云南基層黨建經驗亮點推向全國,策劃實施了“全國黨刊看云南”主題采訪活動,邀請全國35家黨刊社赴滇采訪,近百名編輯記者分6組深入云南12個州市,采寫了上百條稿件在各刊社所屬媒體刊發(fā)。
這些主題宣傳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始終與黨中央安排部署保持同頻共振,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聚焦當前重點宣傳任務。
全“神”貫注,深挖資源抓落實。深挖獨一無二元素。主題宣傳產品是否具有獨特性,決定著它能“走”多遠。雜志社致力于講好云南黨建引領高質量發(fā)展故事,努力在“做指導全省、推向全國的黨建報道”上下功夫,為此,在主題宣傳中始終注重深挖地域特色。云南具有邊疆、民族、美麗、多樣性等省情,僅民族一個維度,云南就有26個民族、15個特有民族、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這些都值得大書特書。策劃推出“一躍千年——云南黨建引領‘直過民族’脫貧攻堅”融合報道,就是深挖獨特元素的具體實踐。該報道同時又與民族團結進步、生態(tài)文明、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高原特色農業(yè)、邊疆治理等重大主題有機結合,顯得更加厚重、有深度。
一次策劃多向發(fā)力。執(zhí)行層面,一個選題不局限于做一篇或一組稿件,而是努力挖掘選題潛在價值,爭取生產出更多有價值產品。比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宣傳中,在做好常規(guī)報道的同時,推出了“用好故事講黨史”系列視頻宣傳片和“云嶺頌歌獻給黨——來自云南‘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的真情祝福”融媒體宣傳,兩個策劃的產品主要在新媒體平臺推送,同時又都進行了衍生產品開發(fā),依托前者制作出版了《云南黨史·故事》特刊,依托后者制作出版了《云嶺頌歌獻給黨》光盤,進一步放大了傳播效果。
舉全力于一役。將重大主題宣傳作為一段時期的拳頭產品進行打造,從資源整合投入、績效考核評定等各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甚至給予傾斜。按照選題項目化、項目清單化進行落實,每個主題宣傳確定一名牽頭人,由牽頭人制定策劃方案,挑選采編骨干組建報道組,將方案細化到篇目、任務落實到個人、進度明確到每天。發(fā)稿時,對主題宣傳稿件給予優(yōu)先保證??冃гu定時,對優(yōu)秀稿件給予政策傾斜,確保好鋼用到刀刃上。
“神”采奕奕,傳播效果得彰顯。通過做好重大主題宣傳,近年來雜志社挖掘報道了一大批云南黨建經驗亮點,效果“叫好又叫座”。比如,“一躍千年——云南黨建引領‘直過民族’脫貧攻堅”系列報道,多篇稿件被包括中央媒體在內的數(shù)十家主流媒體轉載轉發(fā),核心產品“一躍千年”組文入選第五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梳理報道成果編寫的圖書《一躍千年》在中組部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
為宣傳“七一”勛章獲得者、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張桂梅先進事跡,雜志社編寫出版了《我有一個夢想》圖書。該書面世不到一月就發(fā)行了22萬余冊,在中央宣傳部、農業(yè)農村部和國家鄉(xiāng)村振興局主辦的2021年“新時代鄉(xiāng)村閱讀季”活動中,入選2021年“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
雜志社與中組部黨建讀物出版社合作,在云南建起覆蓋全省的3.9萬個黨建讀物學用平臺,及時將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重要讀物覆蓋各級黨組織,實現(xiàn)黨建讀物學用服務與主題宣傳互促互推。該項工作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組織人事報》等中央媒體報道點贊,被中組部黨建讀物出版社作為“云南模式”向全國推廣。同時,雜志社每年均有數(shù)十件作品榮獲全國黨刊優(yōu)秀稿件獎、云南新聞獎及各類重大主題宣傳獎項。
主題宣傳的“形”是什么?就是鮮活生動的敘事方式,形態(tài)多元的呈現(xiàn)形式,事半功倍的傳播手段,入腦入心的宣傳效果。
雜志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致力于“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斷錘煉采編人員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守正創(chuàng)新融合傳播,努力讓主題宣傳為廣大受眾喜聞樂見。
堅持“三貼近”作風。主題宣傳要能為讀者接受,讓受眾“回味悠長”,就必須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深入“活水”抓“活魚”,為目標讀者量身定制“對味”產品。
聚焦基層深入一線采訪。重大主題宣傳方案一經確定,即由社領導帶隊深入基層調研采訪,為采編人員作出示范。比如,深入烏蒙山腹地,感受干群同心脫貧攻堅“啃硬骨頭”的壯志豪情;深入獨龍江秘境,傾聽“老縣長”高德榮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心聲;深入熱帶雨林,見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云南實踐。建立考核機制,杜絕采編人員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避免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將“觸角”扎根基層一線,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研究基層新變化,關注基層新實踐,采集“粘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素材,讓筆下多一些泥土芬芳,多一些生活氣息。
緊扣媒體特點差異化呈現(xiàn)。以雜志社主辦的三農刊物《致富天地》宣傳報道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為例,雜志社沒有因為該刊屬于行業(yè)期刊而放棄關注COP15這一在云南召開的國際盛會,而是從展示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出發(fā),選擇決定著農業(yè)發(fā)展命脈的“種質資源保護”這一角度,分云茶、云花、云菌等多個類別,每期圍繞一個類別策劃選題,進行了長達半年多的報道。這組策劃,與雜志社其他媒體平臺COP15相關報道一起,有機融合、無縫銜接,達到了預期效果。
緊盯目標讀者精準化制作。雜志社主辦的老年刊物《金色時光》,每期聚焦近期熱點策劃推出一組主題宣傳,而且所有稿件都貼近老年讀者閱讀興趣,在可讀性、故事性上下功夫。比如,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宣傳中,策劃推出《我與改革開放》專題,讓如今安享金色時光的“銀發(fā)一族”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親歷者和見證者,講述崢嶸歲月,謳歌幸福新時代。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策劃推出《致敬“90后”老黨員》,邀請幾位“90后”老黨員,聽他們憶往昔,看當下,話未來,營造了良好氛圍。
倡導“故事化”文風。與宏大敘事比起來,以可知可感的小切口、小斷面介入,反映大時代、大主題,講好一個個故事,更能達到理想宣傳效果。雜志社近年來策劃實施的多個重大主題宣傳都在探索單點故事密集呈現(xiàn),最終產生規(guī)模效應的實踐路徑。
故事要有吸引力。在宣傳云南省委組織部評選出的“百名村(社區(qū))好支書”時,雜志社從發(fā)生在“好支書”身上的故事切入,將其扎根基層發(fā)揮“領頭雁”作用的整體情況帶出來。比如,在宣傳怒江州亞坪村黨支部書記肯里海時,以“肯書記和亞坪村的竹籬笆”為題,用“竹籬笆”這一具象元素,呈現(xiàn)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成效。通過講述亞坪村從過去“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困窘,蝶變到如今“因為一道道竹籬笆,成為全鄉(xiāng)、全縣,甚至全州的學習對象”背后的故事,引出肯里海帶領群眾發(fā)展特色種植養(yǎng)殖業(yè)、帶頭整治人居環(huán)境、建立獎懲機制激發(fā)村民發(fā)展熱情的具體舉措,達到小中見大的宣傳目的。
敘事要有親和力。表達要柔軟而不剛硬,文字要清新而不生澀,力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比如,在實施“情暖云嶺——云南基層黨支部的故事”系列報道過程中,報道一個名為“穿洞”的村莊整治軟弱渙散黨組織成效時,巧妙借用村名“穿洞”來講故事。先帶出“它曾一度因群眾工作不實被媒體曝光,村民們說,當時的穿洞‘真的穿洞了’”,又將整治過程形象地稱為“補洞”之路,以“穿洞村補‘洞’記”為題娓娓道來。實踐證明,這樣的報道是受讀者歡迎的。
呈現(xiàn)“多媒體”畫風。新媒體時代,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視頻平臺等層出不窮,紙媒不再是期刊社信息內容的唯一“出口”,隨著傳播載體多元化,報道呈現(xiàn)形態(tài)也更加豐富。通過近年來的發(fā)展,雜志社已經擁有網、端、微、視等7個新媒體平臺,這為主題宣傳提供了更多渠道支撐,讓“一次信息采集、多形態(tài)內容制作、多渠道發(fā)布推廣”成為常態(tài)。
比如,在慶祝建黨百年宣傳中,雜志社配合期刊主題策劃,實施了“云嶺頌歌獻給黨”專題視頻宣傳,邀請云南少數(shù)民族干部群眾,以本民族語言演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阿佤人民唱新歌》等正能量歌曲,載歌載舞感黨恩,生動展示新生活。
實施“強邊固防黨旗紅”宣傳時,在《云嶺先鋒》雜志集中推出20個頁碼的深度策劃,在微信公眾號推出“強邊固防·我的一天”系列故事,在抖音等平臺推出“我是黨員 我在強邊固防現(xiàn)場”短視頻宣傳,深度報道與短平快制作結合,全面反映云南8個邊境州市黨員干部群眾“視死如歸、鎮(zhèn)守邊關”的火熱實踐。
按照這種思路,雜志社在主題宣傳中,通過圖文、音視頻、海報、H5結合,進行多元化產品生產,在同一個報道里集納融合不同類型稿件進行發(fā)布,產生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探索“聯(lián)動傳播”新風。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近年來,雜志社積極探索“上下左右”聯(lián)動傳播機制,推動重大主題宣傳有聲勢見效果。
刊網互動融合傳播。打好“先鋒牌”,在重大主題宣傳中,充分發(fā)揮系列媒體渠道優(yōu)勢,所有報道先在新媒體推出,搶占“第一落點”,檢驗傳播效果后,再擇優(yōu)刊發(fā)到刊物。同時,在刊物重大報道中增置二維碼,掃碼即可進入新媒體相應報道,讓刊物與新媒體實現(xiàn)互聯(lián)互通。配合刊物重大主題宣傳,在新媒體整合更多文圖、音視頻等素材制作專題,讓由刊物“吸粉”而來的讀者能獲取更多信息,增強服務黏性。
上下左右聯(lián)動傳播。構建“朋友圈”,對上積極向中央媒體推薦原創(chuàng)稿件,爭取獲得全國層面推廣;橫向積極聯(lián)動全國黨刊界和省級主流媒體,共同策劃選題,聯(lián)合制作推送;對下與基層組織系統(tǒng)合作,組建300余人的全媒體通訊員隊伍,打造省內“先鋒”系列新媒體矩陣,主動設置議題,一體策劃,聯(lián)動傳播。比如,積極響應中國期刊協(xié)會黨刊分會倡議,參與到“脫貧之道·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過的24個貧困村回訪紀實”大型報道中,推出反映云南省騰沖市三家村司莫拉佤寨決勝全面小康成就系列報道。
線上線下整合傳播。打好“組合拳”,圍繞重大主題,組織線下活動、實施線上宣傳,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比如,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宣傳中,依托覆蓋全省的3.9萬個黨建讀物學用平臺,組織實施了“云嶺先鋒學習行動·我們讀書吧”主題誦讀分享活動,緊扣近期重大主題宣傳,邀請基層黨員誦讀紅色經典讀物,制作成音視頻產品在系列新媒體平臺傳播,雙向發(fā)力,互推互促,有力提升主題宣傳影響力。
雖然在如何做好主題宣傳上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有些工作還處于比較粗淺的層面,與全國黨刊界、全國媒體界先進做法比起來,還有很大差距,需要我們繼續(xù)堅守初心、不懈求索……
作者楊梅系《云嶺先鋒》雜志社社長
陳昌文系《云嶺先鋒》雜志社總編輯
王利平系《云嶺先鋒》雜志社副總編輯
【編輯:魯艷敏】
394250033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