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牛
宣城市市政園林公用建設管理處 安徽 宣城 242000
地下綜合管廊由于其能將城市供電、供水、通信、燃氣等多種市政管線集中布置,做到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和資源共享,減少由于地下市政管線維護、搶修而導致的路面重復開挖,近幾年在很多城市推廣建造。地下綜合管廊埋設于地下,地質水文條件復雜,再加上地下綜合管廊成線型布置,長度較長、變形縫數量多。伸縮縫一旦滲水,影響到工程使用,甚至危及工程的安全運行[1]。從目前已建成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滲漏部位情況觀察,管廊滲漏的常見質量問題主要發(fā)生在變形縫部位。因此,如何抓好地下綜合管廊變形縫的防水設計及施工質量,是管廊建設質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創(chuàng)業(yè)路地下管廊工程項目位于宣城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全長1.7km,設計為兩倉,標準斷面為5.7m×2.8m,布設在道路機非隔離帶和非機動車道下面,管廊標準段設計覆土厚度約3.2m。入廊管線由高低壓電纜、通信電纜、給水管等。管廊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防水等級為一級,防水采用C35自防水混凝土,抗?jié)B等級為P6,外側采用一層1.2mm厚高分子自粘膠膜防水卷材+一層防水涂料,變形縫處防水設計為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外貼式橡膠止水帶,側墻水平施工縫處設置4mm鍍鋅鋼板止水帶及外貼式橡膠止水帶。工程完工后,發(fā)現(xiàn)管廊部分變形縫出現(xiàn)滲漏現(xiàn)象,經過采用注漿等方案處理后,滲漏現(xiàn)象得到改善。
地下綜合管廊變形縫防水設計,由外到內通常采用外貼式橡膠止水帶+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防水密封材料嵌縫的形式,變形縫防水構造如圖1所示,其中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在變形縫防水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細部構造設計和施工質量的優(yōu)劣,關系到地下綜合管廊變形縫防水效果的成敗。但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設計和施工環(huán)節(jié)存在一些缺陷,造成地下綜合管廊變形縫存在滲漏的問題。
圖1 管廊變形縫底板(頂板)防水構造圖
2.1.1 設計人員對規(guī)范條文理解不透。頂、底板中的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安設未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guī)范》要求進行設計。如底、頂板中止水帶直接按“一”字形狀設計,未按規(guī)范要求設計成盆狀;有的項目雖將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設計成盆狀,但盆狀的開口方向正好與規(guī)范規(guī)定相反。
2.1.2 設計深度不足。如中埋式橡膠止水帶的鋼邊與側墻施工縫鋼板止水帶如何連接,既無節(jié)點詳圖,設計說明也未闡述,造成施工時隨意性較大,有的不作任何連接,有的簡單地進行搭接。
2.1.3 變形縫防水節(jié)點詳圖設計考慮不周。如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固定安設,設計圖紙僅設計了部分構造鋼筋,將止水帶安設在構造鋼筋的預留槽口中,沒有對止水帶作有效固定,起不到控制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在混凝土澆筑時左右移動的作用。
2.1.4 設計施工說明不詳。如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接頭形式未作要求,焊接還是膠接,設計說明未予明確。
2.2.1 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上下、左右固定不牢,造成中埋式止水帶混在凝土澆筑后,止水帶上下、左右偏位,不居中。
2.2.2 變形縫處端頭模板剛度不足、固定不牢靠,變形縫端部混凝土澆筑成型后表面凹凸不平。
2.2.3 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接頭接縫形式隨意性大,有的甚至采用搭接方式進行連接,造成止水帶未能封閉成環(huán),止水帶的接頭部位成了防水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2.2.4 變形縫兩側混凝土同時澆筑,在混凝土澆筑時,造成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及填縫板左右移動,混凝土成型后,變形縫不直、止水帶不能居中。
2.2.5 頂、底板中的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下面混凝土,由于在混凝土振搗時不易觀察,止水帶下部混凝土容易欠振、漏振、過振,造成止水帶兩翼的混凝土包裹不嚴。
2.2.6 在施工中橡膠止水帶因未進行保護,由于長期暴露、陽光照射、扯拉等外界因素影響,造成橡膠止水帶老化、撕裂,修補不及時等。
應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剛柔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尤其要對變形縫等容易造成滲漏的重點部位,應加強防水構造的精心設計。
3.1.1 變形縫防水設計說明應明確施工時應參照的規(guī)范、圖集的具體做法,將規(guī)范標準規(guī)定條文,能用詳圖表示的盡量設計成詳圖。如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在底板、頂板中盆狀安設形狀,可采用較為直觀的圖1表示。
3.1.2 設計說明應明確一些做法,便于施工方案的編制及過程中的檢查驗收。如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沿底板、側墻、頂板結構中間布置,應成封閉環(huán)形[2]。橡膠止水帶的接縫應明確要求采用熱壓焊接,接縫位置應設置在頂板以下的側墻部位等。
3.1.3 變形縫防水細部節(jié)點詳圖應詳細。如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的固定,可采用圖2所示的設計,將扁鋼與止水帶鋼邊用螺栓進行連接,再將扁鋼與結構中的鋼筋焊接。以解決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在混凝土澆筑中容易發(fā)生移位的問題,確保止水帶埋設位置準確、固定牢靠的要求。
圖2 止水帶鋼邊與扁鋼連接圖
3.2.1 止水帶應固定,頂、底板內止水帶應成盆狀安設。施工時,先在橡膠止水帶鋼邊上鉆孔,沿長度方向間距為500mm,將帶孔扁鋼與止水帶鋼邊用螺栓進行拴接。此處扁鋼與止水帶鋼邊連接應嚴禁采用焊接方式,以防橡膠止水帶受熱老化,影響使用壽命。安裝時,將止水帶中心線調整至與變形縫中心線重合,再將扁鋼與主體結構鋼筋或構造鋼筋進行焊接,確保止水帶在混凝土澆筑時不發(fā)生左右移動。頂、底板中的中埋式止水帶的側邊應往上翹,使止水帶處于盆狀安設狀態(tài)。以解決頂、底板止水帶下部混凝土振搗不易密實,氣泡不易排出,造成混凝土凝固收縮后,使止水帶與混凝土之間產生縫隙,導致變形縫滲漏的問題。
3.2.2 變形縫處的混凝土端頭模板安裝應牢固、接縫嚴密。模板應選用剛度好、不易變形的整塊木模,厚度應大于50mm,模板與止水帶的接觸面應制作成凹槽,并將模板凹槽內毛刺清理干凈,支模時上下兩塊模板應將橡膠止水帶空心圓環(huán)夾緊,模板應支撐牢固,使模板與止水帶中間空心圓環(huán)接縫嚴密,保證混凝土澆筑時,端頭模板不發(fā)生跑模,接縫處不出現(xiàn)漏漿現(xiàn)象。端頭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提前涂刷隔離劑,便于混凝土成型后方便拆除端模,防止因拆模困難導致橡膠止水帶損傷。
3.2.3 中埋式橡膠止水帶的接縫位置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接縫焊接牢固。止水帶的長度根據變形縫位置、底板寬度、頂板寬度和側墻高度,確定止水帶的長度,一道變形縫應采用一條通長的止水帶,且宜設置一個接頭,止水帶接頭應設在側墻較高位置。橡膠止水帶接頭接縫時,先將橡膠止水帶整理順直,兩端搭接重疊,將需要切除的多余部位進行標識,橡膠止水帶的切口應切割成斜面?,F(xiàn)場接頭應由經過專門培訓的專業(yè)人員采用熱壓焊接,接好后,兩側鋼邊采用鉚釘將其搭接固定[3]。接縫應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脫膠現(xiàn)象。
3.2.4 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與側墻施工止水鋼板應有效連接,防止交接處成為防水薄弱點。應將橡膠止水帶的鋼邊與止水鋼板用鉚釘進行搭接固定,鋼邊與止水鋼板之間采用聚氨酯密封膠填充,使鋼邊與止水鋼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3.2.5 止水帶部位的混凝土應振搗密實,不得出現(xiàn)漏振、欠振、過振等現(xiàn)象。頂、底板變形縫處由于結構和構造鋼筋密集,混凝土不易振搗密實,施工前應加強施工技術交底,過程中加大檢查,混凝土澆筑時,振搗工序必須由專人負責,變形縫處混凝土振搗,應將橡膠止水帶底部的空氣全部排出,從而使止水帶與混凝土緊密結合在一起[4]?;炷翝仓髴扇「采w措施,并安排專人灑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14天,防止混凝土因失水開裂,產生滲漏通道。
3.2.6 管廊主體應按變形縫設置分段進行施工,在變形縫一側混凝土澆筑完成,混凝土強度達到拆模條件后,拆除變形縫處的端頭模板,并將變形縫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將裁切好的聚乙烯發(fā)泡填縫板用黏結劑粘貼在混凝土上,再進行變形縫另一側的鋼筋綁扎、止水帶安設及混凝土澆筑等工序施工,以防止由于變形縫兩側混凝土同時澆筑,造成變形縫內填縫板左右移位,鋼邊橡膠止水帶不居中的問題。
3.2.7 加強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的保護。底板變形縫內止水帶安設后,應將用于側墻和頂板內的止水帶卷起,用軟繩綁扎懸掛在側墻支架上,并用篷布遮蓋,以防風吹日曬、人為損壞。特別是在拆除底板變形縫處端頭模板時,應先拆除止水帶上部的模板,再拆除止水帶下部的模板,在拆除止水帶下部模板時,應謹慎操作,防止用力過大,造成止水帶撕裂,影響止水帶的防水效果[5]。
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造價高,設計使用壽命長,又屬于地下隱蔽工程。如何做好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防水質量,一直是個難題,特別是對于變形縫、施工縫等薄弱環(huán)節(jié)的防水措施,只有從工程設計、施工入手,深化細部構造設計,嚴格按照規(guī)范和施工方案精心組織施工,加強工程質量檢查驗收,才能確保地下綜合管廊防水工程達到滿意的效果,發(fā)揮好地下管廊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