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962—2020年南澳縣暴雨的氣候特征

      2022-03-10 04:30:54劉小勇郭丹妮林苗青
      廣東氣象 2022年1期
      關鍵詞:年際日數降雨量

      劉小勇,郭丹妮,林苗青

      (1.南澳縣氣象局,廣東南澳 515900;2.汕頭市氣象局,廣東汕頭 515041)

      南澳縣地處廣東省最東端,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受低緯度熱帶天氣系統(tǒng)和中高緯度天氣系統(tǒng)的交替影響,氣候復雜多變。暴雨[1]是南澳縣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影響期間常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和短時大風等災害性天氣,不但會導致城鄉(xiāng)積澇,還可能帶來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給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農(漁)業(yè)生產、交通運輸和海島旅游帶來重大影響;但在干旱年份暴雨也給南澳縣帶來了緊缺的淡水資源,給島上群眾的生活、農(漁)業(yè)生產和海島旅游等帶來積極影響,可以有效的緩解海島旱情。

      許多學者都對暴雨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得到了許多成果,如麥健華等[2]對廣東省冬季暴雨及其環(huán)流形勢特征進行了分析;李嬌嬌等[3]對粵東暴雨中心強降水的氣候特征進行了分析;伍紅雨等[4]對華南冬季區(qū)域性暴雨過程強度異常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廣東省內許多氣象工作者也對當地的暴雨氣候特征進行了研究[5-13],陳潛等[5]對1953—2019年深圳市暴雨的氣候特征進行了研究,發(fā)現在多雨年份暴雨早發(fā)多發(fā)、累計雨量大且強度偏強;艾卉等[6]對廣州市近55年暴雨的氣候變化特征進行了分析,發(fā)現研究時段內的暴雨貢獻率呈略增加趨勢是由于非汛期暴雨增加;彭麗英等[8]分析后發(fā)現,茂名各站暴雨日數總體呈西南向東北減少的趨勢;張柳紅等[9]發(fā)現云浮地區(qū)暴雨呈緯向地帶性分布;林錦冰等[10]對同處粵東地區(qū)的揭陽市降水氣候特征進行分析,發(fā)現冬季暴雨只出現在厄爾尼諾或拉尼娜事件發(fā)生的年份??梢姳┯甑臍夂蛱卣鞯赜蛐悦黠@,南澳縣作為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對其暴雨的氣候演變特征進行研究顯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利用南澳縣國家基本站長時間序列降水數據,研究暴雨日數、暴雨強度、暴雨貢獻率、暴雨初終日、連續(xù)暴雨等的氣候特征,為南澳縣進一步提高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政府防災減災和海島旅游氣象服務等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與處理

      采用廣東省南澳縣國家基本站1962—2020年逐日降水資料。暴雨日定義為20:00至次日20:00(北京時,下同)日雨量≥50 mm、大暴雨日日雨量≥100 mm、特大暴雨日日雨量≥250 mm;暴雨強度定義為暴雨降水量與暴雨日數的比值;暴雨貢獻率定義為暴雨降水量與同期總降水量的比值;連續(xù)暴雨為連續(xù)2 d及以上的暴雨。在日值計算的基礎上統(tǒng)計月、季、年值。上年12月至當年2月為冬季、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

      根據影響暴雨發(fā)生的天氣系統(tǒng)的不同,將汛期分為前汛期、后汛期。前汛期指4—6月出現的多雨時期,降水過程主要與冷暖空氣的交綏以及華南低空西南急流有關;后汛期指7—10月出現的多雨時期,降水主要與臺風、熱帶輻合帶等熱帶天氣系統(tǒng)影響為主。

      1.2 研究方法

      采用線性趨勢分析、多項式擬合研究暴雨事件、暴雨強度和暴雨貢獻率的年際和階段性變化[5-9,12-13];Morlet小波分析研究暴雨事件的周期特征[5-8];采用線性趨勢分析暴雨初、終日的年際變化[5,7];對暴雨初、終日與暴雨日數進行了相關性分析[5,7];對連續(xù)暴雨事件進行了初步的統(tǒng)計分析[6-7,11]。

      2 結果與分析

      2.1 暴雨日數的時間分布

      1962—2020年南澳縣暴雨總日數為373 d,其中大暴雨日數為92 d,特大暴雨日數為2 d,分別占24.7%和0.5%。年平均暴雨日數為6.3 d,最多15 d(1990年),最少2 d(2011、2012、2020年)。暴雨日數與年暴雨降雨量、年降雨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4和0.84,說明暴雨日數與年暴雨降雨量、年降雨量具有很好的相關性。

      由圖1a可知,近59年來南澳縣暴雨日數以0.013 d/年的速率增加(未通過0.05的顯著性檢驗),增加趨勢不明顯。1972—2008年為偏多期,1962—1971和2009—2020年為偏少期。由年暴雨日數的小波分析(圖1b)看出,暴雨日數的年際變化具有12年的完整周期,其中1962—1995年具有20年周期,但后期不重復。

      圖1 南澳縣1962—2020年暴雨日數的年際變化(a)和小波分析(b)

      統(tǒng)計可知,南澳縣1—12月都有暴雨發(fā)生,最早出現在1月13日(2015年),最晚出現在12月29日(1981年)(圖略)。86.6%的暴雨發(fā)生在汛期(4—9月),其中前、后汛期各占39.7%和46.9%。從季節(jié)劃分來看:夏季(6—8月)最多,占59%;春季(3—5月)次之,占22.3%;冬季(12月—次年2月)最少,占2.1%。暴雨日數的月際變化呈雙峰型,最高峰在8月,次峰為6月,1—6月逐月增多,7月略降,8—12月逐月減少。近59年來1、2、12月的暴雨日數分別為1、4和3 d。

      2.2 暴雨強度和暴雨貢獻率的變化

      1962—2020年南澳縣平均暴雨強度為85.4 mm/d,2014年最大133.0 mm/d,1962年最小59.8 mm/d。近59年來南澳縣暴雨強度以0.025 mm/(d·年)的速率遞減(未通過0.05的顯著性檢驗),減少趨勢不明顯。1972—2008年強度偏強,1962—1971年和2009—2020年強度偏弱(圖略)。

      1962—2020年南澳縣平均暴雨貢獻率為39.5%,1990年最大69.1%,2012年最小13.6%。由圖2可知,近59年來南澳縣暴雨貢獻率變化趨勢不顯著。1972—2008年暴雨貢獻率偏大,1962—1971年和2009—2020年暴雨貢獻率偏小。

      圖2 南澳縣1962—2020年暴雨貢獻率變化趨勢

      2.3 暴雨初、終日的變化

      南澳縣暴雨初日平均出現在4月27日,暴雨初日出現在4、5月份次數最多,分別占28.8%和30.5%;最早出現在1月13日(2015年),最晚出現在7月19日(2002年)。暴雨終日平均出現在9月21日,暴雨終日出現在8、9月份次數最多,分別占27.1%和27.1%;最早出現在6月16日(2014年),最晚出現在12月29日(1981年)。

      分析可知,南澳縣暴雨有初日提前、終日推遲的趨勢(圖略)。暴雨初、終日與暴雨日數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4和0.21,均通過0.01的相關性顯著檢驗,說明南澳縣暴雨初、終日對暴雨日數有一定的影響,暴雨初日越早、終日越晚,暴雨日數多的概率越大。

      2.4 連續(xù)暴雨的變化

      1962—2020年南澳縣共出現50次連續(xù)暴雨,其中連續(xù)3 d暴雨有10次、連續(xù)4 d暴雨僅有1次(1995年),1990年出現5次連續(xù)暴雨,為歷史最多年份。發(fā)生暴雨時,有30%發(fā)生連續(xù)暴雨,說明當災害性天氣中出現暴雨時,要特別注意連續(xù)暴雨的發(fā)生。圖3為連續(xù)暴雨月變化。

      圖3 南澳縣連續(xù)暴雨次數的逐月變化

      由圖3可知,南澳縣94%的連續(xù)暴雨發(fā)生在汛期,前、后汛期各占44%和50%,連續(xù)暴雨的月際變化呈現雙峰型,最高峰在6月,次峰為8月,4—6月逐月增多,8—10月逐月減少,11月至次年3月沒有連續(xù)暴雨出現,夏季(6—8月)為連續(xù)暴雨的高峰期,占70%,連續(xù)暴雨和暴雨日數的月際變化趨勢基本相一致,說明暴雨日數偏多的月份,連續(xù)暴雨出現的概率越大。

      3 結論

      1)南澳縣暴雨日數與年暴雨降雨量、年降雨量具有很好的相關性,年平均暴雨日數6.3 d,以0.013 d/年的速率略增加。暴雨日數存在12年的周期變化。86.6%的暴雨發(fā)生在汛期,后汛期略高于前汛期,夏季(6—8月)為暴雨高峰期。

      2)南澳縣年平均暴雨強度為85.4 mm/d,平均暴雨貢獻率為39.5%,年際變化均不明顯。1972—2008年暴雨強度和暴雨貢獻率偏大,1962—1971年和2009—2020年偏小。

      3)暴雨初日多出現在4—5月,終日多出現在8—9月,有初日提前、終日推遲的趨勢。暴雨初、終日與暴雨日數有一定的相關性,暴雨初日越早、終日越晚,暴雨日數多的概率越大。

      4)南澳縣連續(xù)暴雨日數占暴雨總日數的30%,94%的連續(xù)暴雨發(fā)生在汛期,后汛期略高于前汛期,夏季(6—8月)是南澳縣發(fā)生連續(xù)暴雨的高峰期。

      猜你喜歡
      年際日數降雨量
      漢江上游漢中區(qū)域不同等級降水日數的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綠色科技(2022年16期)2022-09-15 03:04:46
      北緯30°中層頂區(qū)域鈉與鐵原子層的結構和年際變化
      降雨量與面積的關系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地域雷暴日數變化規(guī)律及特征分析
      天津科技(2020年2期)2020-03-03 05:09:48
      海南省雷暴日數年代際變化特征
      亞洲夏季風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及其未來預測
      與北大西洋接壤的北極海冰和年際氣候變化
      洞庭湖區(qū)降雨特性分析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
      基于M-K法對圖們江干流含沙量年際變化的分析
      吉林地質(2014年3期)2014-03-11 16:47:25
      法库县| 格尔木市| 霍邱县| 娄底市| 卢氏县| 屏东市| 阳西县| 蒲城县| 镇巴县| 井冈山市| 白水县| 奉节县| 尉犁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池州市| 凌源市| 灌阳县| 中方县| 全南县| 梁平县| 苏尼特左旗| 桂东县| 衡阳县| 无为县| 东兰县| 徐闻县| 余干县| 汨罗市| 广德县| 永春县| 寿宁县| 慈溪市| 涟水县| 北票市| 奉新县| 明溪县| 清水河县| 洪洞县| 时尚| 夏河县|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