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虹,李 婷,林春敬,張 亮,陳海松
(深圳市深水龍崗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518055)
深圳某水廠設計供水能力為6.0×104m3/d,原水取自本地水庫,水廠采用常規(guī)水處理工藝“水力混合-網(wǎng)格絮凝-斜管沉淀-雙閥濾池過濾-次氯酸鈉消毒”。因該水廠建設年代較早,建設標準較低,其雙閥濾池存在過濾周期短、單水沖洗配水不均勻、反沖效果差等問題,導致濾池濾料堵塞。經(jīng)檢測,含泥率達1.83%,濾后水渾濁度為0.26 NTU,較常規(guī)升高23.1%。每年5月—10月,水庫原水鐵、溶解性錳含量較高,增加了濾池的運行負荷,存在渾濁度、色度超標的風險,給日常生產(chǎn)運行帶來挑戰(zhàn)。
該水廠自運行以來,多次出現(xiàn)上述情況。因此,該水廠采取提高濾池反沖洗頻次、增加曝氣沖洗、增補濾砂等一系列應對措施,降低了濾池的運行負荷,反沖強度提高了16.7%,過濾周期由措施前的12 h延長至16 h,有效改善了濾料堵塞的情況。濾料含泥量整體降低12.6%,出廠水渾濁度由0.27 NTU降低至0.19 NTU,其他出水指標完全滿足《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限值要求,避免了因濾料堵塞帶來的水質(zhì)風險,保證了出水水質(zhì),可為存在同類問題的水廠提供技術參考。
深圳某水廠原水取自本地水庫,其不同時期原水水質(zhì)對比如表1所示。該水廠在5月—10月時,水質(zhì)波動較大,其中,渾濁度最低值為0.81 NTU、最高值為386 NTU,鐵、錳含量最高值分別為1.89、0.94 mg/L。因渾濁度、鐵、錳含量波動較大,造成制水工藝無法穩(wěn)定運行,容易引發(fā)潛在的水質(zhì)安全風險。
表1 不同時期原水水質(zhì)對比Tab.1 Comparison of Raw Water Quality in Different Periods
該村級水廠濾池為雙閥濾池,采用真空系統(tǒng)控制虹吸進水和虹吸排水,通過調(diào)節(jié)反沖洗水泵頻率,改變工作周期和反沖強度,保障濾池反沖效果。濾池實際運行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濾池實際運行參數(shù)Tab.2 Actual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Filter
濾池作為常規(guī)水處理過程最后的把關設備,因長時間運行,在濾層的截留和吸附作用下形成濾料板結層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濾池濾料板結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運行時間長,反沖不充分
該水廠濾池連續(xù)運行時間長達20 a(水廠自投產(chǎn)以來,未停產(chǎn)更換過全部濾砂,單格補砂無需停產(chǎn)),不具備改造為氣水反沖洗濾池的條件,僅采用單一水沖反沖洗方式,濾池反沖洗不充分,濾料表面的雜質(zhì)黏附力增強,濾料空隙變小,濾池濾料板結嚴重,進而導致濾池過濾效果差[1],出現(xiàn)過濾周期由24 h降低至12 h、濾后水渾濁度由0.18 NTU升高至0.26 NTU、出廠水渾濁度由0.20 NTU升高至0.27 NTU、出廠水余氯下降約0.4 mg/L的現(xiàn)象。
(2)設計參數(shù)不合理,過濾效果差
根據(jù)現(xiàn)行《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 50013—2018)要求,濾層厚度與有效粒徑之比(L/d10):細砂及雙層濾料過濾應大于1 000,粗砂濾料過濾應大于1 250。該水廠目前仍采用原設計石英砂單層濾料過濾,粒徑為0.6~1.2 mm,有效粒徑d10=0.70 mm,層厚為700 mm,無法確保L/d10>1 000以滿足現(xiàn)行標準要求、保障過濾效果。研究表明,濾層厚度與濾料粒徑的關系對過濾性能的影響很大,濾料粒徑越小,對渾濁度的去除效果越好,L/d10越大,過濾周期越長,周期產(chǎn)水量越高[2-3]。
(3)沉淀效果差,濾池負荷增高
每年5月—10月,降雨量增多。一是進水負荷增加,沉淀池停留時間不足,運行效率降低,造成沉后水最高渾濁度為0.87 NTU,較常規(guī)上升33.3%,出廠水最高渾濁度為0.35 NTU,較常規(guī)升高29.6%;二是本地原水鐵、錳含量較高,采用投加高錳酸劑預處理,水中溶解錳離子不能在混凝沉淀過程中完全去除,造成錳離子被濾池截留,增加了濾池的運行負荷。
為應對濾池濾料堵塞、板結而造成出水渾濁度、色度不達標帶來的風險,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該水廠采取多項應對措施以確保出水水質(zhì)安全,具體如下。
(1)高錳酸鉀預氧化
針對原水每年(5月—10月)溶解性錳含量較高,采用0.3 mg/L高錳酸鉀進行季節(jié)性投加,通過強氧化作用將水中溶解的二價錳氧化成四價錳沉淀[4],去除部分錳,降低濾池運行負荷。該水廠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由高錳酸鉀投加位置約在配水井前5 m處。
圖1 深圳某水廠工藝流程圖Fig.1 Process Flow Chart of a WTP in Shenzhen
(2)提高濾池反沖洗頻次
濾池反沖洗周期縮短,沉后水渾濁度與出廠水渾濁度變化不大,濾料成泥球狀,可初步判斷濾料板結堵塞。此時反沖濾層膨脹率降低,原水沖強度不能實現(xiàn)對濾層截留污染物的有效去除[5-6],而提高濾池反沖洗頻次,加強反沖洗可改善濾層板結堵塞現(xiàn)象。濾料堵塞期間,將濾池反沖洗頻次由原來的24 h/次縮短至12 h/次,并對不同濾層濾料含泥量取樣檢測,加大反沖洗強度,保證濾砂清洗徹底,使濾料含泥量滿足正常濾層含量運行標準,保障出水水質(zhì)。
(3)采用弱酸清洗濾砂表層
過濾過程水中顆粒不斷聚集填充濾料空隙,使濾砂含泥量增多,濾池截污能力下降,在保障出水水質(zhì)的前提下,采用弱酸清洗濾砂可有效降低濾砂含泥量并減少濾池反沖洗次數(shù),提高濾池效率,降低能耗[7]。保留濾砂上水位高度約20 cm,關閉濾池出水閥,對單格濾料酸洗,在濾格中加入濃度為5%的草酸,混合后濾池中溶液pH值控制在6.0左右,對濾砂表層(50 cm)清洗,浸泡30 min后,較常規(guī)增加一倍水沖強度,水洗10 min,清洗濾料表面弱酸,確保沖洗徹底。檢測清洗后濾料含泥量整體降低12.6%,濾池過濾性能恢復,該酸洗過程不影響濾池正常運行且可提高出水水質(zhì)。
(4)人工曝氣增加沖洗強度
單水反沖耗水量高,各濾格進水流量不一致導致配水不均勻,濾池局部易出現(xiàn)死水區(qū),逐日累積導致濾料密實、板結、濾池堵塞[8],反沖效果差。該水廠采取人工曝氣實現(xiàn)氣-水反沖,配置空氣壓縮機E790,功率為7.5匹(1匹=735 W),接DN15鍍鋅管,管口出氣口共24個,分4列,每列6個,孔徑為3 mm,插入濾池進行人工曝氣。水廠二期濾池共16小格,每格面積為12 m2,每格曝氣30 min,曝氣完畢后用水反沖洗10 min,連續(xù)3 d對濾池曝氣處理一次,以實現(xiàn)氣水反沖洗,增加濾料顆粒的相互碰撞摩擦和濾層中水流剪應力,改善濾料再生效果,提高濾池運行效果,保障出水水質(zhì)安全。強化沖洗強度參數(shù)如表3所示,第一階段為人工曝氣沖洗,第二階段為單水反沖洗,氣沖強度為2.5 L/(s·m2),水沖強度為15 L/(s·m2)。
表3 強化沖洗參數(shù)Tab.3 Enhanced Backwash Parameters
(5)填補新砂增加濾層厚度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L/d10越大,濾層濾料的比表面積越大,吸附截污能力越強[9]。適當填補新砂,增加濾層厚度,可提高L/d10。該水廠發(fā)現(xiàn)濾池工況不穩(wěn)定,濾料嚴重板結時,更換部分濾砂,并將濾料厚度由原有的700 mm增加至1 000 mm。對比更換增補濾砂前后濾池運行效果,該方法對濾池反沖洗參數(shù)未造成明顯影響,濾池未出現(xiàn)跑砂、漏砂等不良現(xiàn)象,且在不影響濾池運行效果的前提下,強化了過濾效果。
采取應對措施后,濾池的過濾周期由措施前的12 h提高至16 h,每年可減少反沖洗180次,濾砂含泥量和出水指標均有明顯改善,具體如下。
高溫高降雨季節(jié),濾池濾料堵塞板結期間,該水廠將污砂置于105 ℃恒溫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冷卻后用表面皿(質(zhì)量為m0)稱取10 g左右樣品m1,置于磁蒸發(fā)器內(nèi),加10%的鹽酸50 ml,煮沸5 min,再將泥用蒸餾水漂凈至肉眼觀察不到,最后用蒸餾水沖洗,烘干冷卻后稱重m2的方法測試含泥率,其計算如式(1)。
(1)
其中:e——含泥率;
m0——表面皿質(zhì)量,g;
m1——污砂恒溫烘干后濾砂質(zhì)量,g;
m2——洗砂烘干后濾砂質(zhì)量,g。
措施前后不同濾層濾料含泥量對比如圖2所示。措施后,不同濾層的含泥量均有所下降,取樣10 cm濾料含泥量由1.83%降低至1.52%,取樣30 cm和50 cm濾料含泥量分別由1.51%和1.42%降低至1.32%和1.21%,濾料含泥量整體降低12.6%,濾砂較措施前蓬松且濾砂板結程度明顯下降,實踐證明采取的措施切實可行,可借鑒應用。
圖2 措施前后濾層含泥量對比Fig.2 Comparison of Mud Content of Filter Layer before and after Measures
濾池濾料堵塞板結期間,措施前后出水指標對比如表4所示。措施后,出水指標均有改善,濾后水、出廠水渾濁度分別由0.26 NTU和0.27 NTU降低至0.15 NTU和0.19 NTU,濾后水渾濁度去除率由措施前的72.9%升高至76.6%,出廠水pH值由7.31降低至7.28,余氯由0.53 mg/L升高至0.57 mg/L,出廠水完全符合水廠內(nèi)控標準和《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限值要求,實踐證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切實可行,可在濾池濾料堵塞,運行效率低期間借鑒應用。
表4 措施前后出水指標Tab.4 Treated Water Index before and after Measures
高溫多降雨季節(jié),濾池濾料堵塞板結期間,其他原水及出廠水水質(zhì)參數(shù)如表5所示。原水中CODMn、氨氮和色度指標均良好,鐵、錳含量偏高,最高值分別為0.56 mg/L和0.24 mg/L。出廠水CODMn、氨氮和色度分別為0.70 mg/L、0.03 mg/L和<5度,鐵、錳含量均<0.05 mg/L,完全滿足《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限值要求。該結果說明水廠采取的應對措施科學有效,可有效保障出水水質(zhì)安全。
表5 其他出水水質(zhì)指標Tab.5 Other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本文分析了雙閥濾池濾料堵塞的原因,總結了面對濾池過濾效果差時水廠的應對措施及成效,綜合評價措施后,得到的結論如下。
(1)高溫多雨季節(jié),溶解性錳含量較高,采用0.3 mg/L高錳酸鉀進行季節(jié)性投加,可有效去除水中溶解錳,減輕濾池運行負荷。
(2)高溫多雨季節(jié),進水負荷增加,沉淀池出水不佳期間,應加強對濾池濾料的沖洗頻次,補充曝氣沖洗,防止濾料板結,堵塞濾池。
(3)濾池板結、濾砂含泥量高時,可采用弱酸溶液對濾池濾料進行清洗,降低含泥量。
(4)強化反沖洗強度,將單水反沖方式改為氣水反沖結合的方式,可有效解決老舊水廠單水反沖導致濾池過濾效果差、濾料板結堵塞的情況。
(5)水廠應加強濾池過濾效果預警機制和過程水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濾池工況不穩(wěn)定的情況,通過補增新砂的方式,增加濾層厚度與有效粒徑之比(L/d10),增加濾池過濾效果,防止濾料堵塞板結影響出水水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