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林
晚期結腸癌患者會出現(xiàn)腹痛、消化道出血、腸穿孔以及腫瘤轉移的現(xiàn)象,由于腫瘤的存在可能會導致腸梗阻,引發(fā)劇烈腹痛,甚至會因腸管破裂穿孔引起腹膜炎。目前,臨床上針對晚期結腸癌的治療,主要采用奧沙利鉑、5-氟尿嘧啶聯(lián)合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化療[1]。但對于一線化療失敗的晚期結腸癌患者而言,想要獲得更加滿意的療效有較大的難度[2]。雷替曲塞作為一種喹唑啉葉酸類似物,其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本研究就雷替曲塞聯(lián)合伊立替康治療晚期結腸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沈陽市肛腸醫(yī)院收治的50例晚期結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年齡50~77歲,平均(65.53±4.24)歲,男14例,女11例,ECOG評分0~2分,平均(1.24±0.06)分;觀察組年齡47~79歲,平均(65.26±4.31)歲,男15例,女10例,ECOG評分0~2分,平均(1.27±0.08)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病理學檢測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經一線化療方案治療失敗或緩解后再次出現(xiàn)進展;預計生存期≥6個月。排除標準:有化療禁忌證;預計生存期<3個月。
對照組患者接受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亞葉酸鈣治療。伊立替康(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571,規(guī)格2 ml∶40 mg)350 mg/m2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90 min,每3周一次接受治療;亞葉酸鈣(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18,規(guī)格15 mg×30片),200 mg/m2靜脈滴注2 h,第1~5天;5-氟尿嘧啶(南通精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246,規(guī)格10 ml∶0.25 g×5支/盒)400 mg/m2,靜脈滴注46 h,連用5 d。
觀察組患者接受伊立替康聯(lián)合雷替曲塞治療,伊立替康的用藥方式、劑量與對照組相同。雷替曲塞(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25,規(guī)格2 mg),3 mg/m2,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250 ml溶解稀釋,靜脈輸注給藥,給藥時間15 min。21 d為1個周期,兩組治療2個周期。
1)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續(xù)4周;部分緩解,病灶總面積減少50%以上,持續(xù)4周;穩(wěn)定,可測量病灶總面積減少25%~50%,并持續(xù)4周;進展,可測量病灶總面積增加25%以上,或出現(xiàn)新的病灶[3]。治療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2)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惡心嘔吐、貧血、神經毒性、粒細胞減少、腹瀉發(fā)生情況。3)生存時間:比較兩組生存時間。4)腫瘤標志物:包括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生存時間為(12.03±1.33)d,對照組為(9.06±1.02)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519,P<0.05)。
兩組治療前CA199、CE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A199、CEA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CA199、CEA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CA199、CEA水平比較(±s)
CA199(U/ml) CEA(μg/ml)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25 46.82±4.52 34.51±3.88 20.79±1.2614.22±0.86觀察組 25 46.91±4.55 24.99±3.03 20.91±1.32 9.59±0.72 t值 0.536 5.824 0.664 4.518 P值 >0.05 <0.05 >0.05 <0.05
結腸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主要是環(huán)境因素與遺傳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臨床研究顯示,結腸癌多發(fā)生黏液癌等非典型病理學癥狀,在RNF43基因變異的結腸癌中,多具有黏液癌和低分化型的病理學癥狀傾向,而APC基因變異的結腸癌多具有典型大腸癌的高分化型病理學癥狀[4]。
對于晚期結腸癌患者接受化療是有效的治療手段,靶向藥物貝伐珠單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由于其帶給患者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接受度不高。面對這種情況,針對晚期結腸癌患者的治療,如何能夠在提高療效的同時保證其安全性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對于部分晚期結腸癌患者接受一線化療方案無法獲得滿意的療效,需改變治療方案。目前,對于晚期結腸癌,臨床常采用伊立替康治療,這是因為伊立替康能夠影響DNA的合成,導致DNA雙鏈結構斷裂,殺滅腫瘤細胞[5]。
在伊立替康的基礎上聯(lián)合雷替曲塞,其作為臨床上一種新型喹唑啉葉酸鹽類似物,其主要作用機制在于阻斷腫瘤細胞DNA合成。DNA合成需胸腺嘧啶脫氧核苷三磷酸鹽(TTP),而雷替曲塞其能夠抑制胸苷酸合酶活性,而胸苷酸合酶是合成TTP的關鍵成分之一。與5-氟尿嘧啶相比,雷替曲賽可有效增強對胸腺嘧啶合成酶的抑制能力,有更強的抗腫瘤作用。有研究指出,雷替曲塞作為特異性的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其可作為增敏劑使用,與5-氟尿嘧啶相比,增強效果,協(xié)同用于癌細胞治療的效果更好[5]。雷替曲賽能夠借助細胞膜外還原型葉酸鹽載體系統(tǒng),通過將其代謝為多谷氨酸類化合物,可實現(xiàn)在患者體內長時間停留并保持一定的藥效濃度,從而控制病情。相關針對雷替曲賽的研究顯示,將其用于直腸癌等患者的治療,可發(fā)揮與5-氟尿嘧啶相似的治療效果,但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5-氟尿嘧啶[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從安全性角度比較,有研究指出用雷替曲塞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5-氟尿嘧啶,加上使用方法簡便,患者更容易接受[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與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和亞葉酸鈣治療方案比較,采用雷替曲塞聯(lián)合伊立替康治療可獲得更加滿意的治療效果,且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在尚紅娟等[8]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生存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接受化療的不良反應以血液系統(tǒng)毒性和消化系統(tǒng)癥狀為主,且不良反應評級處于Ⅰ~Ⅱ級,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在本研究中其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以血液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癥狀為主,且處于Ⅰ~Ⅱ級。消化系統(tǒng)中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肝臟轉氨酶可逆性升高,通過對其進行保肝等對癥治療或停止化療后,患者其指標可恢復正常,而在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腹瀉,通過給予鹽酸哌洛丁胺膠囊以及對癥治療后得到好轉,未出現(xiàn)因嚴重腹瀉導致死亡者,而這可能與調整伊利替康的劑量以及加強不良反應監(jiān)測,積極采取臨床對癥治療有關。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CA199、CEA水平低于對照組。
臨床上采用氟尿嘧啶類藥物治療早期腫瘤患者,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這類藥物會使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心臟毒性。而雷替曲賽的療效良好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因此臨床上逐漸應用雷替曲塞替換5-氟尿嘧啶治療患者[9]。伊立替康是喜樹堿的半合成衍生物,可促使癌細胞凋亡,延長患者生存時間[10]。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生存時間長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針對晚期結腸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聯(lián)合伊立替康治療,可獲得更加滿意的療效,安全性良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小,臨床上仍然需要較大規(guī)模的研究來進一步驗證雷替曲塞聯(lián)合伊立替康治療晚期結腸癌的療效以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