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雯鶴
關(guān)鍵詞:《楚辭》;土伯;九約;地母神
《楚辭·招魂》中“土伯九約”一語,自王逸以下至近人之注《楚辭》者,可謂眾說紛紜,言人人異。這些不同的解釋,大致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第一種是將“約”解釋為身體的形態(tài)。王逸《楚辭章句》云:“土伯,后土之侯伯也。約,屈也。言地有土伯,執(zhí)衛(wèi)門戶,其身九屈?!鳖櫼巴酢队衿贰凹s”字云:“《楚辭》‘土伯九約’,王逸曰:‘約,屈也?!巴醢福褐^屈節(jié)也?!秴问洗呵铩贰赶笾s’是也?!毙戾|《說文解字系傳》“節(jié)”字云:“《楚辭》曰‘土伯九約’,謂身有九節(jié)也?!睙o論是“九屈”還是“九節(jié)”,都是對身體形態(tài)的描寫。
第二種是將“約”解釋為身體的一部分。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云:“約,尾也?!秴问洗呵铩罚骸庵勒撸徐赶笾s。’”俞樾《俞樓雜纂·讀楚辭》云:“王注曰:‘約,屈也。其身九屈。’愚按:王氏解九約殊不成義。疑約乃之叚字,字亦作?!墩f文》云:‘ ,調(diào)弓也。’非其本義?!稄V雅·釋詁》:‘ ,出也?!渥謴慕菑娜酰浔玖x當為新出之角。土伯九,其角觺觺。九即謂九角也。作約者,以音近而通用?!闭绿住陡嗵m室札記》“旄象之約”條云:“此約當借為,同從勺聲?!队衿吩疲?,腹下肉也。旄象之約,猶肥牛之腴耳?!盵1]高亨《楚辭選》云:“約讀做肑,肚下的肉。(《呂氏春秋·本味篇》‘旄象之約’,約字與此同。)九肑,肚下垂著九塊肉,如牛乳一般。”[2]根據(jù)《玉篇》, 、肑為異體字,則高說實承自章太炎說也。胡念貽《楚辭選注及考證》云:“‘約’有‘節(jié)’義。土伯身軀有九節(jié),骨節(jié)能屈伸,王逸說能九屈,其義亦相通。‘旄象之約’,疑亦指骨節(jié)間聯(lián)接的筋肉,其味甚美?!盵3]
第三種是將“約”解釋為物件。郭沫若《屈原賦今譯》將此句譯為“地神九位,手拿著繩索”,在《后記》中,他進一步解釋道:“《招魂》的‘土伯九約’很費解,一般注疏家多解‘約’為‘屈’,或解為‘尾’,或解為‘短索’,但總把土伯作為一個人。這樣,于下文的‘此皆甘人’的‘皆’字就解不通。我推想土伯是九個人,因古人言天有九重,地亦有九層,故地又稱‘九地’‘九京’‘九泉’‘九原’。大約每一層地有一位土伯掌管,故稱‘九約’?!s’,我認為,是繩索的意思?!盵4]湯炳正《屈賦新探》以曾侯乙墓出土主棺的棺畫中的手持戈戟的神獸當“土伯”,“棺畫中‘土伯’所執(zhí)的長矛,殆即《招魂》中‘土伯九約’中的‘約’”,進而認為“約”與戈矛之義的“矟”通,“九約”實即“九矟”?!肮桩嬛小敛尚?,戈戟成列,則‘土伯九約’一語,的確展示了武士們守衛(wèi)森嚴的景象,正與天上的‘虎豹九關(guān)’相對應(yīng)。”[5]
第四種是將“約”看作動詞。陳子展《楚辭直解》在郭沫若之說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認為:“約字是繩索的意思,引申就該是糾合和約束的意思。土伯九約,就是說土伯九個神仙糾合掌管地下九層。”因此他將此句譯為:“土伯九位糾合管制。”[6]
第五種則突破了傳統(tǒng)的解釋,不再將“九”看作數(shù)詞,而是將“九約”解釋為“糾鑰”的同音借詞。郭在貽《〈楚辭〉解詁》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考察,認為“土伯九約”與“虎豹九關(guān)”有著對應(yīng)關(guān)系。他從訓(xùn)詁學(xué)上證明:九、糾相通,九關(guān)既糾關(guān),“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由虎豹把關(guān)”?!凹s字則是鑰的借字”,“所謂‘土伯九約’者,實即‘土伯糾鑰’”,“意謂由土伯把關(guān)”[7]。對此解釋,黃靈庚《〈楚辭〉文獻學(xué)百年巡禮》一文深表贊同,認為“釋《招魂》‘土伯九約’之‘九約’為‘糾鑰’,謂‘把關(guān)’之意。皆極精審”[8]。
然而,筆者經(jīng)過仔細考察,認為上述五種解釋,放在上下文里,皆不能圓融。故不揣谫陋,提出新說,以就正于大家。為便說明,茲將兩段有關(guān)的詩文具引如下:
魂兮歸來,
君無上天些! 魂兮歸來,
虎豹九關(guān), 君無下此幽都些!
啄害下人些。 土伯九約,
一夫九首, 其角觺觺些。
拔木九千些。 敦脄血拇,
豺狼從目, 逐人駓駓些。
往來侁侁些。 參目虎首,
懸人以娭, 其身若牛些。
投之深淵些。 此皆甘人。
致命于帝, 歸來歸來!
然后得瞑些。 恐自遺災(zāi)些!
歸來歸來!
往恐危身些!
從詩中可以看出,天上的主神是“一夫九首”的“一夫”;“拔木九千些”以下的詩句全都是對他兇惡行徑的狀寫,而虎豹不過是把守天門的神獸而已。地下幽都的主神呢?王逸《楚辭章句》云:“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焙翢o疑問,主神就是土伯,“其角觺觺些”以下的詩句也全都是對他兇惡行徑的狀寫。郭在貽先生將“土伯九約”與“虎豹九關(guān)”相對應(yīng),顯然有誤。我認為,“土伯九約”應(yīng)與“一夫九首”相對應(yīng),因為他們才是天上和地下的主神,而且都是人格神,這從“夫”“伯”二字即可看出,和神獸虎豹判然有別。前引蔣驥《山帶閣注楚辭》釋“九約”為“九尾”,應(yīng)該也是著眼于“土伯”和“一夫”的對應(yīng):一夫為天神而九首,土伯為地神而九尾。或許有人要問,堂堂的冥界主神——土伯,怎么會沒有看守門戶者呢?在希臘神話中,我們也看到了與此相類似的情景:“據(jù)荷馬說,哈得斯是親自守衛(wèi)冥國的”[9]。哈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冥王,而土伯正是中國地下幽都的主宰,神格相同?;蛟S土伯和哈得斯一樣,既是冥王,同時也是冥國的守衛(wèi)者。
既然“土伯九約”與“一夫九首”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那么“九約”也應(yīng)和“九首”一樣,是身體的一部分了。事實上,顧野王《玉篇》等引用《呂氏春秋·本味》“旄象之約”來釋“約”字,雖然他們解釋得并不正確,但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線索,下面就試作證明。
《呂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嶲燕之翠,述蕩之 ,旄象之約?!备鶕?jù)張雙棣等《呂氏春秋譯注》的注釋:“ 炙”通“ 跖”,指鳥的腳掌;“ 翠”指鳥尾肉;“”同“腕”,指獸的小腿。可知“約”和“唇”“炙”“翠”“”一樣應(yīng)為肉體中的一部分,殆無疑矣?!蹲g注》對“約”的解釋為“短尾”[10],同于蔣驥。然而,征之典籍,從未見“約”有“尾”義,而且“約”和“尾”在古音上亦無由相通。因此,將“約”解釋為“尾”,并無根據(jù)。
從《呂氏春秋·本味》可以看出,“旄象之約”被視作肉食中的美味。而《韓非子·喻老》云:“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蓖瑫墩f林上》亦載之。從上下文明顯可見“菽藿”為粗陋的食物,“旄象豹胎”則為精美的食物。因此,《呂氏春秋·本味》的“旄象之約”和《韓非子·喻老》的“旄象豹胎”應(yīng)該是指的同一種事物。那么,“約”是否就等于“胎”呢?約古音為影紐藥部,胎古音為透紐之部,在音理上并無通轉(zhuǎn)之途。我認為,“旄象之約”的“約”應(yīng)通讀為“夭”。夭古音為影紐宵部,與約紐為雙聲,韻為對轉(zhuǎn),二字在音理的通轉(zhuǎn)上沒有問題。夭和胎,析言之,夭指胚胎中的幼子,胎則指包含幼子的胚胎;混言之則無區(qū)別?!秴问洗呵铩っ洗骸罚骸盁o覆巢,無殺孩蟲、胎夭、飛鳥?!碧ヘ?,張雙棣等解釋為:“在母腹的小獸。”[11]反觀《禮記·月令》“毋殺孩蟲胎夭飛鳥”之孔穎達疏:“胎謂在腹中未出,夭為生而已出者?!笨芍^強生分別,甚無謂也?!洞蟠鞫Y記·易本命》:“好刳胎殺夭,則麒麟不來焉?!薄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xùn)》“刳胎殺夭,麒麟不游。”《戰(zhàn)國策·趙策四》:“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薄墩f苑·權(quán)謀》:“刳胎焚夭,則麒麟不至?!边@里的胎、夭對舉,指的是刳剖胚胎,焚殺幼子。
因此,“旄象之約”指的是旄象的胎夭,和猩猩之唇等同被古人視為肉之美者,而且古人確實有食獸胎之習(xí),如《呂氏春秋·應(yīng)同》云:“刳獸食胎,則麒麟不來?!薄督鹌棵吩~話》第四十三回云:“煮猩唇,燒豹胎?!苯钥蔀樽C。
為什么在古人心目中,土伯的形象是有九個胎夭的怪物呢?事實上土伯來源于史前時期的地母神。從已有的考古發(fā)現(xiàn)看,地母神(西方又稱為史前維納斯)毫無例外都是女性雕像。她們共同的特征都是具有豐碩的乳房和腹部,實際上是豐殖多產(chǎn)的象征。在此意義上說,土伯九胎正是對地母神旺盛生殖力的一種具象化表現(xiàn)形式,雖然土伯從字面上看已是一位男性神了。女性神向男性神轉(zhuǎn)化,是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的必然產(chǎn)物。雖然他們的性別變了,但他(她)們的淵源承繼關(guān)系,還是可以通過種種蛛絲馬跡反映出來。如《述異記》卷上所載:“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產(chǎn)天地鬼。一產(chǎn)十鬼,朝產(chǎn)之,暮食之?!庇秩纭冻o·天問》:“女岐無合,焉取夫九子?”聞一多先生說,女岐即鬼子母。[12]周拱辰則認為她是“不夫而孕,九子一乳而生”[13]。所謂“一產(chǎn)十鬼”“九子一乳而生”,不正是土伯九胎的一個最好的注腳嗎?其實鬼母、鬼子母、土伯都不過是地母神的衍化形式而已。
雖然土伯和地母神有淵源關(guān)系,但二者遭遇的不同,也不禁令人感慨系之。地母神因其豐產(chǎn)能力而受到初民的隆重祭祀,同樣在形式上具有豐產(chǎn)能力(即九胎)的土伯卻成了喜歡吃人(即“此皆甘人”)的惡神,其九胎反而更令他顯得獰惡可怖。人們以此來恫嚇四處亂竄的游魂,從而達到“魂兮歸來,反故居些”的目的,固其宜哉!
347350190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