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
漢語詞語有“一古腦兒”,意為全部、通通,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五回:
區(qū)奉仁聽了,哼哼冷笑兩聲道:“汰!原來是節(jié)禮??!”又正言厲色問道:“多少呢?”代理的道:“也有四塊的,也有兩塊的,頂多的不過六塊,一古腦兒也有三十多塊錢?!?/p>
“一古腦兒”又作“一股腦兒”,清曾樸《孽?;ā返谑兀?/p>
心中不知道是鹽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腦兒都倒翻了。
“一古腦兒”(或“一股腦兒”)來自何處?為什么可作“全部”“通通”解釋?“古腦”(或“股腦”)究竟是什么東西?一直以來沒有人能講個明白。
筆者為四川南充人,幼習(xí)南充方言。南充方言中有“一轱轆兒”( yi gūlur. “一”為入聲字,故未標(biāo)音調(diào)),也作“全部”“通通”解。
轱轆,即車輪。“一轱轆兒”是借代用法,指獨(dú)輪車(以局部代整體)。獨(dú)輪車在古代被稱為鹿車,至遲兩漢時期已得到普遍使用。拙文《難以自圓其說的“閉門造車”》(載《文史雜志》2019年第3期)已有論述,茲不多言。從前窮人逃荒逃難,每以獨(dú)輪車載物,全部家當(dāng)都在一輛獨(dú)輪車上,故“一轱轆兒”可引申為“全部”“通通”。
竊以為 “一古腦兒”(或“一股腦兒”)當(dāng)是“一轱轆兒”的音轉(zhuǎn)。由于方言發(fā)音有差異,許多古人的口語詞匯傳到后來便只存讀音而難以追溯本字,后人用文字記錄它們也很難準(zhǔn)確。故李寶嘉記為“一古腦兒”而曾樸記為“一股腦兒”。然“古腦”“股腦”都找不到出處更不知何指,作“全部”“通通”解只是讀者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會。相較而言,還是南充方言“一轱轆兒”的依據(jù)充分一些。至少,它可以解釋得通,不致讓人始終糊涂。
3540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