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軒 何雅軍
暨南大學附屬廣州紅十字會醫(yī)院檢驗科,廣州 510220
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fā)病率不斷攀升。2016年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年齡、性別、地區(qū)、放射線接觸史、碘攝入、家族史等都與甲狀腺癌有關[1]。女性患甲狀腺癌的風險較男性高,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也不斷增高。雖然與其他腫瘤相比,甲狀腺癌比較溫和,但仍給患者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嚴重威脅了人們的健康。另外,甲狀腺癌與甲狀腺良性結(jié)節(jié)在治療及預后方面有顯著差異。因此,早期診斷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存活率及生存質(zhì)量的重要措施。近年來,因血清學檢查取材方便、檢查結(jié)果易于判別,在甲狀腺結(jié)節(jié)良惡性鑒別中逐漸受到重視。其中,陸續(xù)有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與甲狀腺癌存在相關關系。但不同研究之間結(jié)果偏差較大,S-TK1 在甲狀腺癌診斷中的作用仍存在爭議。因此,本研究匯總了國內(nèi)外關于S-TK1 診斷甲狀腺癌的相關研究,通過meta 分析的方法,系統(tǒng)評價S-TK1在甲狀腺癌中的診斷價值。
計算機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知網(wǎng)、維普、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收集有關S-TK1 檢測在甲狀腺癌診斷中應用的文獻,檢索年限從建庫至2021年4月,同時搜索入選文獻的參考文獻,以獲取更完整的資料。文獻檢索策略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jié)合的原則,中文檢索詞包括S-TK1、血清胸苷激酶1、甲狀腺癌、甲狀腺腫瘤、惡性甲狀腺結(jié)節(jié);英文檢索 詞 包 括TK1、thymidine kinase 1、thyroid cancer、thyroid neoplasms等。
納入標準:研究S-TK1 在甲狀腺癌診斷中應用的所有文獻;文獻須有組織病理學和/或手術(shù)診斷作為金標準,研究中有正常對照組或甲狀腺良性腫瘤對照組;文獻中可以直接獲取或計算得出四格表資料,包括真陽性數(shù)(true positive,TP)、假陽性數(shù)(false positive,F(xiàn)P)、假陰性數(shù)(false negative,F(xiàn)N)及真陰性數(shù)(true positive,TN)。
排除標準:排除文摘、綜述、講座和評述類的文獻;排除不符合以上納入標準的文獻;排除重復發(fā)表的研究。
⑴通過閱讀文獻摘要,按照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進行初篩,然后通讀可能納入的文獻全文進行二次篩選,確定最終的納入文獻。⑵對每篇納入文獻的基本信息提取匯總,包括作者、發(fā)表年份、研究總例數(shù)、惡性例數(shù)、良性例數(shù)、四格表資料。⑶使用RevMan 5.3中的診斷性試驗準確性質(zhì)量評價工具[2]對納入meta 分析的文獻進行質(zhì)量評價,從病例選擇、待評價試驗、金標準、病例流程和進展情況4 方面進行評價[3]。
應用MetaDiSc 1.4 中的總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SROC)平面圖及Spearman相關系數(shù)評估閾值效應。異質(zhì)性分析采用Cochrane-Q檢驗和I2檢驗,當P<0.05 或I2>50%,提示研究結(jié)果間存在顯著的異質(zhì)性,需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否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合并效應量,得出靈敏度、特異度、似然比、診斷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及95%置信區(qū)間(coincidence interval,CI),計算合并后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 curve area under curve,SROC AUC)。
檢索并初步閱讀文獻摘要,排除不符合所研究主題的文獻后,篩選出15 篇可能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二次篩選排除了綜述及會議文章3 篇。排除了無法從文中獲得四格表資料的文獻2 篇。排除了同一研究數(shù)據(jù)重復發(fā)表的文獻2篇。最終共有8篇文獻納入研究,包括甲狀腺癌組820例、對照組831例,納入文獻的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S-TK1對甲狀腺癌診斷價值meta分析的納入文獻基本信息
本meta 分析最終的納入文獻質(zhì)量整體較高,所有文獻均屬于診斷性研究而非回顧性研究,大部分研究都納入了標準的研究對象,并采用術(shù)后病理作為診斷甲狀腺癌的金標準。但是未能有效避免以下偏倚:診斷試驗判讀偏倚、檢出偏倚、排除標準偏倚。
S-TK1 診斷甲狀腺癌的SROC 如圖1 所示。結(jié)果不呈“肩臂狀”分布,表明不存在由閾值效應所致的異質(zhì)性。Spearman 相關系數(shù)=-0.571,P=0.139,也表明不存在閾值效應。
合并DOR森林圖見圖2,合并DOR值為11.16(95%CI5.44~22.88),做Cochrane-Q檢驗和I2檢驗得Q=55.00,P<0.001 和I2=87.3%。這表明存在非閾值效應引起的異質(zhì)性,考慮可能與各研究的病例選擇、STK1 檢測方法、是否預先確定截值、診斷的標準等因素有關,但亞組分析結(jié)果表明其并非導致異質(zhì)性的因素,因此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
圖2 S-TK1診斷甲狀腺癌合并DOR森林圖
各研究之間存在異質(zhì)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圖3)。合并后靈敏度為73%(95%CI0.70~0.76,601/820),特異度為75%(95%CI0.72~0.78,624/831),陽性似 然 比 為3.63(95%CI2.24~5.90),陰 性 似 然 比0.34(95%CI0.25~0.45)。合并后的SROC AUC 為0.84,靈敏度與特異度交點最大值(Q值)為0.77(圖1)。
圖1 S-TK1診斷甲狀腺癌的SROC平面圖
圖3 血清胸苷激酶1診斷甲狀腺癌合并靈敏度及特異度森林圖
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不斷攀升,作為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早期診斷的手段備受關注。目前甲狀腺癌的主要篩查手段是影像學及細針穿刺活檢,其靈敏度與特異度都較高,盡管如此仍有不低的誤診率,且細針穿刺活檢為有創(chuàng)操作,實施起來比較受限。血清腫瘤標志物由于標本容易獲取、操作簡單、可重復性強,在甲狀腺癌診斷方面逐漸受到重視。
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也稱細胞質(zhì)胸苷激酶,通過促進胸腺嘧啶核苷合成參與DNA 的合成,其水平與DNA 合成呈正比,是評估增殖細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標志[4]。正常情況下血清中TKl含量極低,但機體出現(xiàn)大量細胞增殖時其濃度會升高。當腫瘤細胞惡性增殖時,DNA 的合成增加會使S-TK1 同步增長,可見S-TK1 的升高與腫瘤細胞生長狀態(tài)密切相關。因此,S-TK1 是一種可用于腫瘤早期篩查、診斷、監(jiān)測及預后評估的標志物。
目前關于S-TK1 在甲狀腺癌中診斷價值的研究并不多,且有些研究涉及的病例數(shù)較局限。本研究通過對S-TK1 診斷甲狀腺癌進行系統(tǒng)分析后,結(jié)果顯示:靈敏度為73%,特異度為75%,表明S-TK1 診斷甲狀腺癌時有27%的漏診率及25% 的誤診率;陽性似然比為3.63>1,說明S-TK1 陽性時患者有患甲狀腺癌的可能性;陰性似然比0.34<1,說明S-TK1 陰性時不能排除患者患甲狀腺癌的可能;SROC AUC 為0.84,表明S-TK1 作為診斷甲狀腺癌的標志物時有較高的診斷效能。
本meta 分析檢索國內(nèi)外各大文獻數(shù)據(jù)庫,符合文獻納入標準的均為中文文獻,未發(fā)現(xiàn)國外的相關研究。入選文獻采取的檢測方法及儀器不同,且每篇文獻所用截值存在差異,可能會影響檢測結(jié)果導致誤差。未來的研究應嘗試比較不同儀器與方法對分析S-TK1 診斷甲狀腺癌的影響。同時,應繼續(xù)評價在不同截值的情況下S-TK1的診斷價值,評估S-TK1在甲狀腺癌不同診療階段的預測能力。
綜上所述,S-TK1 對甲狀腺癌有較好的診斷效能,有利于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斷甲狀腺癌,對甲狀腺癌診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