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露荷
(廣州軟件學院,廣州 510990)
組織創(chuàng)建一個政黨的活動需要歷經一定的階段,中國共產黨自宣告成立起,從一個個的地方性共產主義小組再到成為代表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政黨,歷經從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的重要歷史階段。而且這一過程自始至終都伴隨著革命斗爭運動,從實踐活動到思想理論不斷發(fā)展、認識??梢哉f,我們的黨經歷對組織的完善、對綱領的確定、對政治路線的形成,以及對革命方式的確定等曲折復雜的過程,從而面對重大問題時處理的方式及思想漸漸明朗和成熟。從此,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先輩們心存著對民族復興、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的責任和使命。
以南陳北李共謀大業(yè)為開端。在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之初,眾所周知的是“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歷史佳話,如果沒有南陳北李共謀大業(yè),那么就沒有后面創(chuàng)建黨的這重要里程碑。事實上,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時期,有一批經過辛亥革命洗禮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在重新探索國家的出路,也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逐步轉變?yōu)楣伯a主義者。再從國際環(huán)境來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919年由列寧倡導成立第三國際,大大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這讓廣大的中國先進分子從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也給中國先進分子以極大的鼓舞,同時也促進了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進程。五四運動的推進,建黨的思想基礎、階級基礎及國際條件日趨成熟。
由于北洋軍閥反動政府對革命運動的鎮(zhèn)壓,為躲避反動政權的迫害,陳獨秀于1920年2月間秘密離京,計劃從天津轉赴上海,在護送陳獨秀離京去天津路途中,李大釗和陳獨秀就共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大事。與此同時,俄共(布)遠東局和共產國際也派出代表團來中國,指導和協(xié)助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就此在中國這片熱土上建立共產黨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
回望我黨建立的歷史,最先由李大釗提出“現(xiàn)在需要立即組織一個中國共產黨”的主張。1920年陳、李二人幾乎同時分別在滬、京兩地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創(chuàng)建和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通過陳獨秀積極主動的運作,把《新青年》改為黨的公開刊物,還創(chuàng)辦《共產黨》月刊發(fā)表《中國共產黨宣言》,開展馬克思主義宣傳工作。在陳、李二人的推動下,全國多地共產主義者紛紛響應成立地方黨組織。一時間星火燎原,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事業(yè)就此拉開了序幕。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先后在上海、嘉興南湖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13名代表出席大會,代表當時全國53名黨員。大會討論商議通過了對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的確定,選舉產生中央局,以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把《共產黨宣言》為黨的行動綱領,一大的召開,莊嚴地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旗幟鮮明地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就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工人階級全新政黨誕生了,它同一切資產階級及其他剝削階級政黨有著根本的區(qū)別。
中共一大在我們黨成立一開始就明確了最終奮斗目標,這是正確的、可貴的,然而由于會議比較倉促又缺乏經驗,沒有來得及制定具體綱領,這項使命歷史性地落到黨的二大肩上。1922年7月召開的二大,會上具體分析了中國的國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進一步完善黨的建設工作,有計劃地展開了以學習和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以工人運動為中心的實際工作。不久后在中國就出現(xiàn)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使中國革命出現(xiàn)了新的面貌。
中共一大的綱領表露出中國共產黨初期的幼嫩,非常明顯的地方就是直接簡單地將《共產黨宣言》里面的內容拷貝到黨的行動綱領里來了,而沒有結合當時的國情去確立黨的奮斗目標。這一問題直到二大才得以解決,在“中共二大”上黨明確了自己的最高綱領,也指出了中國共產黨的當前任務、遠大理想及奮斗目標,符合了當時的中國國情最低綱領。正是有了對最高和最低兩個綱領的區(qū)分,才說明一個成型的政黨有了具體的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執(zhí)行、完成綱領中規(guī)定的任務,那就得解決好黨的方針策略問題,具體就是,黨如何領導中國革命、如何依靠群眾力量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以及如何確定革命的矛頭對象等,如果以上問題不先解決、不先了解,黨的革命工作就很難開展。中共二大后圍繞這些問題,我們黨開展了深入的研究、調查和思考,這也顯示出了中國共產黨從幼嫩逐漸變得成熟。
中共二大除了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同時擬定了《關于“民主”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決議》,該決議將“民主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性質、任務、策略、原則和具體的政策、方法做了規(guī)定。決議還指出,以孫中山等為代表的國民黨是中國革命的民主派,是中國共產黨開展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主要聯(lián)合對象。這與新舊民主革命的有著最明顯的區(qū)別,也說明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民主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思想已經確立。
到了中共三大,我們黨著手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從實際出發(fā),聯(lián)系和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明確了建黨初期的全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戰(zhàn)略方針,采用聯(lián)合和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策略,以達到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另外,黨內也確定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黨內合作”的方式,實現(xiàn)國共合作,但是也明確規(guī)定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后,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叭蟆睂崿F(xiàn)同國民黨合作方式和途徑,為民主革命的到來在理論上、思想上做了重要的準備,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創(chuàng)建時期進入大革命時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會議。
從總體來看,中共三大后,我們黨已經學會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比較合理地制定出國共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方針;比較完整地提出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明確了黨的組織紀律;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講:“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卑倌陯槑V歲月,我們黨一路走來,飽受風雨、歷經苦難、奮勇前行,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在華夏這片熱土上,書寫了人類發(fā)展史上驚天的、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日起就把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正處于列強入侵、軍閥混戰(zhàn)國家存亡的嚴峻時期,可謂是國家江河破碎、內憂外患,民族身處生死存亡之際。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需要一場大的社會革命運動,在五四運動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學習西方,也曾把西方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作為國家救亡之法門,眾所周知,在挽救民族危亡和探索救國道路上,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之奮斗努力,但是事實證明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在看到辛亥革命的失敗后,以李大釗為代表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就已經在著手反思中國的革命道路,積極地去探索一條怎么樣的革命道路才是的拯救國家、復興民族光明之道。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使得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尋找到了一條新的民族復興國家救亡的道路。李大釗第一個在中國舉起十月革命旗幟,也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在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影響下,在經過1919年五四運動的洗禮后,一批批先進分子從激進的民族復興的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楣伯a主義革命理想奮斗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接受馬克思主義后,并以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革命行動的指導思想,來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實現(xiàn)對中華民族的復興。
唯物主義者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歷史的產物,其形成都有著必然性,當然其自身的發(fā)展須經歷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xiàn)。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的形成,是當時的中國人民處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剝削和壓迫下,中國的先進分子在反帝反封建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尋求民族之獨立及復興、人民之自由及幸福的道路上,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逐漸形成和完善的。
中共一大,不僅確定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黨的名稱,還旗幟鮮明地闡述了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guī)定為自己的理想目標。這就已經將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核心要素表達得清晰明了。
早在1920年11月,陳獨秀主持起草了《中國共產黨宣言》。宣言涉及三個方面:從經濟方面、政治方面和社會方面,闡明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主張和制度?!吨袊伯a黨宣言》中闡明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要在中國實現(xiàn)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平等的社會;另外,在《中國共產黨宣言》中闡明的“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用革命的辦法造出許多共產主義的建設法”等內容,其中心思想也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著整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確立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以實現(xiàn)共產主義為遠大奮斗目標,具體地說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就是心系人民群眾的“初心與使命”。
在中共“一大”會議上討論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以下簡稱《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歷經學習和不斷探索,終于以文件的形式宣告將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確定為自己的奮斗綱領,說明黨的革命理想旗幟鮮明,說明黨的奮斗目標在行動和思想得到了統(tǒng)一,同時也說明黨對如何實現(xiàn)民族獨立、國家復興和人民幸福要走的道路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這充分表達了黨的理論、性質和宗旨理論依據(jù)。同時也以文件的形式正式規(guī)定了黨要推動中國走蘇維埃社會主義道路。事實足以證明,黨在一大時制定的《綱領》和《決議》標志著我們中國共產黨在為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以及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偉大理想而奮斗的“初心與使命”已經形成。
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革命形勢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科學的分析,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將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定為遠大目標。同時考慮到當時的歷史條件,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作為當時的革命奮斗目標,把社會主義革命和民主革命兩者辯證統(tǒng)一地結合起來,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革命前進的方向。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與使命”從探索到具體的強化。
中共二大進一步闡明了黨的性質,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具體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中共二大《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以下簡稱《宣言》)著重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以及革命的對象、動力等問題,明確了黨的最低綱領,也就是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主要綱領,同時也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今天,我們回過頭去再讀這些內容,每一條都能說明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都是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人民自由幸福而奮斗的。
在“二大”制定的《宣言》中,我們可以知道,當時黨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列入具體的條規(guī)中。雖然,后來黨在“新民主革命”路線上與“二大”對民主革命綱領中所制定路線出現(xiàn)了一些調整;但是,其根本的革命精神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對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況進行徹底的改變,以實現(xiàn)對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最終目標。所以今天我們同樣認為,“二大”民主主義革命綱領的制定,也是對黨的初心和使命進一步的強化和具體化,具備了一定的可執(zhí)行性。
從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運動失敗的事實中,中國共產黨人吸取教訓認識到黨的革命力量難以與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對抗。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中共三大正確估計了孫中山的革命立場和國民黨改組的可能性,同時我們黨也認識到結成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共三大大會上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促進國共兩黨的合作。中共三大后,國共之間大大加快了兩黨合作的步伐,國共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匯集了全中國的革命力量,開創(chuàng)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中共三大前后的中國處在內亂頻頻、外患重重、軍閥割據(jù)及軍閥混戰(zhàn)的歷史時期,離開了這個實際的歷史環(huán)境,無論用何種方式去談論實現(xiàn)對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都是空談。但是,不管歷史環(huán)境如何變化,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對自我有著正確的認識,從不屈服、不斷奮斗、積極探索正確的革命道路,一直把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責任緊緊扛在自己的肩頭。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歷史足以說明我們黨的初心與使命的持續(xù)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