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寶元
摘? 要:在課程改革目標的要求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更多地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正確看待生活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問題,并逐漸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文章圍繞教師在日常生命安全教學中應當重視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探討采取有效措施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命安全教育;教學策略
了解生命的意義,珍愛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是融入社會的基本要求。初中生受到成長水平的限制,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往往不能考慮周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形成片面性的理解,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不能形成深刻的體會。他們的自尊心強,情緒比較敏感,容易在沖動之下做出威脅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行為,所以應該通過系統(tǒng)的生命安全教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一、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 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的內(nèi)在要求
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體機能快速成長,對于自身和他人的關系還處于懵懂時期,生命安全意識還在生成階段。學校教育要把握好這個重要階段,及時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讓學生懂得生命的可貴與價值所在。在教育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的當下,學校要重視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通過豐富的社會活動,引導學生增強實踐能力,并對生命安全教育形成科學的認知,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并適應學習和生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已經(jīng)明確了教學任務——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有社會責任感,并積極樂觀的新時代初中生,這符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發(fā)展。課程涉及學生成長中所需的心理指導、道德水平構建及法律的普及,從而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義,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
2. 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現(xiàn)階段,學校和家長依然普遍重視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對于生命安全教育還未提高認識。在叛逆期,學生的思想可能存在偏激情況,稍不注意便會造成學生心理創(chuàng)傷,導致不良后果。初中生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不加思考,做出一些沖動的事情。因此,普及生命安全教育已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對生命重要意義的認知,可以讓學生提高對愛惜生命的認識,從而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提高保護自身安全的意識,并且不做威脅他人生命的事情。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當下,初中生辨別負面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復雜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學生難免受到欺騙,被人誘導。而學校教育中大部分時間是學科教學,關于落實生命安全教育還停留在理論指導層面,未能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開展實際討論、分析,缺少對實際案例的總結與引用,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與足夠的警示,可能會阻礙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學校要重視生命安全教育,讓學生在正確的教育理念下成長。
二、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1. 拓展和豐富教材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內(nèi)容
教師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不斷形成系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框架,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內(nèi)涵。在教學時,將兩者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后,強化自身認識。另外,教師要在現(xiàn)有課程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合理引申生命安全教育的內(nèi)容。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以下統(tǒng)稱“教材”)“守護生命”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列舉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而引發(fā)的交通事故案例,如行人不走斑馬線、不按照指示燈過馬路,導致危害自身生命安全且影響正常交通秩序;乘機動車時不系安全帶或者騎電動車時不戴頭盔的行為,在出現(xiàn)交通意外時會增加自身的安全風險。通過日常生活事例,教導學生要遵守交通法規(guī),珍愛生命。
2. 改進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
在學生的學習階段,學校生活占據(jù)了主要部分,因此,學校務必要開展學生在校期間的生命安全教育。首先,要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明確校園各種環(huán)境下的生命安全。例如,教師可以針對校園消防安全,邀請消防員到校園給學生普及一些生活中的消防知識,包括學生不得玩火,不可以隨身攜帶打火機等;不亂接電源,不違規(guī)使用大功率電器;打掃衛(wèi)生時,要將枯枝落葉等垃圾送到垃圾場,不要采取點火燒掉的方式;發(fā)生火災后不要乘坐電梯,要通過安全通道,俯身靠墻迅速移動到安全空間等。通過這些具體的知識普及,可以提高學生消防知識的掌握水平,同時提醒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要注意周圍環(huán)境的安全,提高防范意識,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時體會到健康的身體對成長的重要性。
3. 提高教師生命安全教育水平
在開展教學時,為達到提高學生重視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要求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掌握生命安全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例如,在教學教材“少年有夢”這節(jié)課時,教師在啟發(fā)學生形成正確夢想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講述自己少年時期的夢想,并讓學生逐漸認識到,他們的燦爛人生才剛剛開始,生命的美好與多彩還有很多事情沒有經(jīng)歷過,應當珍愛生命,敢于做夢,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要在生活和學習中,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地鍛煉自己,因為只有生命安全才能收獲更多珍貴的人生經(jīng)歷。
由此可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應當結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全面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結合教材內(nèi)容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及時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使學生在健康的理念下茁壯成長,珍愛生命。
參考文獻:
[1]顧世如. 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內(nèi)容與實施[J]. 教學與管理,2013(13).
[2]徐文聞,馬治國. 生命安全素養(yǎng)的基本構成要素、形成路徑及教育建議[J]. 教育科學,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