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澤珺 張雨甜 顧予純 王楚晗 嚴祺
摘要:大數據背景下套路貸犯罪活動一直是打擊的重點。但需要注意的是“套路貸”不是一個刑法概念,也不是一個犯罪構成或者某個犯罪的構成要件,更不是一個獨立的罪名。在司法實務中,“套路貸”犯罪的認定往往存在爭議,常常存在出入罪尺度不明,分不清套路貸和高利貸的異同等問題。根源就在于“套路貸”犯罪的構成要素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因此,本課題旨在通過結合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對套路貸案件民刑分界進行分析,厘清大數據背景下“套路貸”入罪和出罪標準。
關鍵詞:套路貸;出罪入罪研究;大數據背景
套路貸作為一種新型犯罪手段,以民間借貸為由、實施侵占他人財產的犯罪活動為主。作為近年來司法實踐關注的現象,目前的套路貸發(fā)展態(tài)勢主要呈現出集團化、多樣化,有一些套路貸案件甚至涉黑涉惡,這既侵害了公民合法的人身財產權益,也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和公共安全權威的挑戰(zhàn)。
在當前基層司法實踐中,由于案情本身的復雜性,常常難以簡單定性為民事違法或是刑事犯罪,存在民刑交叉的問題。此外,大數據背景下,套路貸的犯罪形式、犯罪對象、贓款轉移方式等都有了新變化,對于基層執(zhí)法者來說,套路貸案件打防應該兩手抓。并且通過結合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對套路貸案件民刑分界進行分析,尋求符合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區(qū)分方法,力求在保證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的同時,充分保障私權利的行使。
一、“套路貸”現狀分析
在當前基層司法實踐中,由于案情本身的復雜性,常常難以簡單定性為民事違法或是刑事犯罪,存在民刑交叉的問題。此外,大數據背景下,套路貸的犯罪形式、犯罪對象、贓款轉移方式等都有了新變化。對于基層執(zhí)法者來說,套路貸案件打防應該兩手抓,并且通過結合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對套路貸案件民刑分界進行分析,尋求符合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區(qū)分方法,力求在保證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的同時,充分保障私權利的行使。
二、“套路貸”的流程與形式
從概念闡釋層面,最基本的“套路貸”案件通常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誘使或迫使被害人簽訂“借貸”或變相“借貸”“抵押”“擔保”等相關協(xié)議,通過虛增借貸金額、惡意制造違約、肆意認定違約、毀匿還款證據等方式形成虛假債權債務,并借助訴訟、仲裁、公證或者采用暴力、威脅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財物的相關違法犯罪活動。
套路貸形式多樣,經典的表現形式有:
(一)以民間借貸為由實行欺詐。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常以“小額貸款公司”“投資公司”“中介公司”等名義包裝粉飾,打著無抵押、快放款、當天放款等旗號,繼而以“違約金”“保險金”或中介費等各種名義誘騙被害人簽訂“虛高借款合同”“陰陽合同”或者簽署房屋抵押合同、房屋買賣委托書等合同。這類方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還會要求對前述合同辦理公證手續(xù),為之后的虛假訴訟準備證據。
(二)制造“以貸還貸”借貸無底洞。
當被害人無力償還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制造轉單平賬”“以貸還貸”的陷阱,安排自身所屬公司或者其他關聯單位為被害人償還“借款”,從而與被害人形成更大的虛高“借貸”協(xié)議或相關協(xié)議,不斷積累“債務”無底洞。
(三)制造資金走賬流水。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偽造相同的流水賬目,作出資金走賬流水的假象,將“虛高借款”金額轉入被害人的銀行賬戶,實則用各種手段將“假象貸款”收回,因此被害人實際并未收獲這些資金。
(四)誘使被害人陷入單方違約陷阱。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設置各種違約條款、制造違約陷阱、刻意躲避還款等方式,使被害人不能依照合同還款,造成被害人違約。在諸多情形之下,身份證貸款、校園貸或學生貸、無視黑白戶貸款或無門檻貸款最為常見。
三、“套路貸”研究的國內外現狀
“套路貸”這一措辭起源于上海市司法系統(tǒng),因此國外并無“套路貸”相關研究。由于缺乏法律法規(guī)指引,基層公安機關往往以公權力不插手經濟糾紛為由不予受案,這使得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給社會帶來了惡劣的影響?!疤茁焚J”,是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誘使或迫使被害人簽訂“借貸”或變相“借貸”“抵押”“擔?!钡认嚓P協(xié)議,通過虛增借貸金額、惡意制造違約、肆意認定違約、毀匿還款證據等方式形成虛假債權債務,并借助訴訟、仲裁、公證或者采用暴力、威脅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財物的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的概括性稱謂??梢钥吹皆摱x主要涉及三個方面:行為目的非法性;債權債務虛假性;“討債”方式多樣性。但是,對套路貸的認定還是存在疑惑。比如說,套路貸案件并非都是假借民間借貸名義,而是存在真實有效的民間借貸關系,該定義并未厘清套路貸與民間借貸之民刑分界。又比如說,在一些詐騙案中,雖然存在 “套路”,但所有“套路”均在被害人知情并自愿的情形下發(fā)生的,行為人最終也并未完全根據 “套路”確定的數額要求被害人還款,由此可見,“套路貸”的行為方式還有待補充,官方的司法解釋并不全面。
四、案例分析與司法判定
案例一
2016年年初,被告人趙某、李某、林某創(chuàng)立伍洲公司,在沒有放貸資質的情況下,為獲取非法經濟利益,該公司主要以放款快速、手續(xù)簡單等優(yōu)惠條件為誘餌,誘騙被害人辦理相關貸款業(yè)務。被害人借款時公司會對被害人進行“家訪”,以了解被害人的資產狀況和家庭情況,誘騙被害人簽訂單方不對等的空白借款合同并給辦理車貸的被害人車輛安裝GPS。公司在放款時,提前扣除首期利息及“家訪費”“手續(xù)費”“保證金”等各種名目費用,使被害人實際得款明顯低于合同約定貸款數額。同時利用被害人急需借款的心理,誘騙被害人簽訂單方空白的車輛過戶協(xié)議、房屋租賃合同等文件,蓄意制造違約陷阱,以被害人“車輛GPS信號消失”“二次抵押”“信用不好”等理由肆意認定被害人違約。在催收時,采用毆打、拘禁、挾持、威脅、體罰、滋擾等違法犯罪手段,向被害人及其親屬逼要非法債務,以達到非法侵占被害人財物的目的,形成并逐漸鞏固非法的糾紛解決、強制執(zhí)行等“黑色”秩序,發(fā)展成為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該組織以同鄉(xiāng)、親情為紐帶,主要成員穩(wěn)定,分工明確、層級分明。
本案中,該犯罪團伙表現出了明顯的體系化傾向。即以套路貸作為最初的跳板,建立經濟基礎,從而發(fā)展出為套路貸犯罪提供便利的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形成所謂“一條龍”犯罪流程?;诖蠖鄶堤茁焚J所具有的借款的不正當性和違規(guī)制造流水等事實,套路貸的犯罪完成,尤其是催債這一階段必然會借助額外的非法手段。這就迫使我們必須從立體的角度看待套路貸問題,套路貸案件,往往伴隨暴力催債、尋釁滋事等犯罪。
案例二
2015年起,汪某某、高某某等人利用開設的小貸公司,以民間借貸為誘餌,以行業(yè)規(guī)定、手續(xù)費、好處費等為名,誘使被害人簽訂虛高借款金額的借條并帶被害人至銀行轉賬,制造被害人已取得全部虛高借款的假象,再以各種借口認定被害人違約,后使用言語威脅、上門騷擾、提起訴訟等方式討要虛高欠款,以達到非法占有被害人財產的目的。上述人員以汪某某為首,由汪某某負責公司管理、洽談客戶、提供資金、提起訴訟等,高某某與汪某某合作,負責介紹客戶、拆借資金等,另有業(yè)務員負責招攬客戶、協(xié)助走賬等,共同實施“套路貸”違法犯罪活動,擾亂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系惡勢力。經查,汪某某利用上述手段,騙得被害人陳某某、蘇某某、欒某某等人共計人民幣250余萬元,欲騙取被害人倪某某錢款未得逞,高某某利用上述手段騙得被害人蘇某某184.5萬元。
虹口區(qū)檢察院以汪某某、高某某系套路貸惡勢力犯罪團伙向虹口法院提起公訴,經審理,汪某某、高某某因犯詐騙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有期徒刑十一年。
本案是虹口區(qū)檢察院成功辦理的一起套路貸惡勢力犯罪案件,涉及人員較多,數額特別巨大。汪某某利用自己開設的融資公司,將一批閑散中介、小貸公司人員聚集在周圍,在放貸過程中互相介紹客戶、拆借資金,還使用威脅、滋擾等手段討債,汪某某等人的行為,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應當予以嚴懲。
本案中有3名被害人是在他處借款未還,到汪某某等人處借款平賬,檢察官提醒借款人,消費要理性,不要超過自身經濟能力承受范圍。不要輕易相信無抵押、高額度,如果一時不慎陷入了“套路貸”的騙局中,應及時向警方反映,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五、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將“套路貸”犯罪行為的入罪和出罪標準歸結如下: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從整體上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被害人財產的詐騙行為。
采用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詐騙手段,又采用了暴力、威脅、虛假訴訟等手段,同時構成詐騙、搶劫、敲詐勒索、非法拘禁、虛假訴訟等多種犯罪。
如果對方幫助非法貸款機構實施故意傷害、非法拘禁或者滋擾被害人及其近親屬正常生活行為,或者幫助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符合故意傷害罪、非法拘禁罪、尋釁滋事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虛假訴訟罪的構成要件的,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我們作為合法公民,一定要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疤茁焚J”實施者是挑選被害人的,他們只會挑選那些他們認為能控制的人作為被害人。如果遇到 “套路貸”,在保證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被害人要有強硬的表現,堅定與“套路貸”犯罪行為劃清界限,這樣會使自己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避免越陷越深,也可能迫使“套路貸”實施者放棄。不接觸、不順從,讓法律武器成為保護自己的城池堡壘。
參考文獻: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2]高潮,臧曉丹,??谌請?,海南首例“套路貸”涉黑案件開庭審理!18人受審,涉案金額2.47億元.
作者簡介:
沈澤珺(2001-),女,漢族,江蘇蘇州人,江蘇警官學院本科在讀,偵查方向。
基金項目:
2021年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大數據背景下套路貸出罪和入罪問題的研究”(ZC20211032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