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珠
(環(huán)縣山城鄉(xiāng)學區(qū)八一希望小學 甘肅 環(huán)縣 745700)
小學教育不僅是學生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階段。學生的健康成長包括身體成長,也包括心理健康上的成長。在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新時期的教育者必須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們的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終身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身體健康,形成良好的個性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留守家庭、務工家庭、單親家庭、貧困家庭、離異家庭、家庭暴力家庭等家庭中,學生在家庭暴力行為的影響下,他們的性格和心理發(fā)育都會有很大的差異。仔細地整理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的負面效應有四個:首先,不管是富裕、和諧的家庭,或是生活困苦、吵鬧的家庭,都會給子女帶來負面的影響,而后者則會使子女產生自卑、暴躁等心理健康問題。第二,父母之間的關系,不管是包辦代替、溺愛學生的父母、專橫霸道的父母,或是完全信任和放縱子女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表現(xiàn),可能使學生的性格而變得任性、自私、膽小。第三,父母對子女期望太高或太低的父母,往往會出現(xiàn)“眼高手低、教而不教”的情況,或者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孩子會在起點上失敗,或者對自己的孩子學習和生活漠不關心,從而使學生造成厭學、拖延、網絡成癮等問題。第四,父母的個人品質各不相同,一方是重禮儀、講道理的和藹可親的父母,一方是重打罵、缺乏溝通的霸道父母,這對子女的影響是完全不相同的,比如睡眠不規(guī)律、長時間玩手機、不善于社交等一些相關的心理問題[1]。
在考試評價沒有根本轉變的今天,作為人才選拔和資源配置的重要工具的考核很難被打破,而智育教育的絕對位置也很難被動搖。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德育存在三大負面效應:一是由于受“升學率”的“指揮棒”的作用,客觀上存在著重“重智育輕德育”、重體育輕心育的問題。許多學校和老師過分強調學生的各種科目和考試技巧,把周考、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各種考試都放在首位,造成了學生們課后作業(yè)的壓力。第二個問題是,很多學校并未實施一次至少兩個星期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全國和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大綱,輔導中心的工作也沒有全面地進行。與此同時,各個專業(yè)的課程和班級的社團會都在進行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并沒有形成常態(tài)化、一體化的趨勢。此外,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師專職人數少,兼職人數多,總體配置不完善,缺乏專門、規(guī)范化的教學材料和教學討論。第三個層面,不同的校風、教風和班級風氣,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的老師對同學不夠有耐心、有愛心,有的同學表現(xiàn)出差別待遇,有的同學則表現(xiàn)得不善于溝通,引起同學之間的合作緊張,從而產生不熱愛集體、不尊重師長、不關心同學等心理障礙一些相關的問題。
小學生正處在信息化、節(jié)奏快、壓力大的當代社會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輿論、網絡潮流、西方潮流和信息化手段的沖擊。而在這期間,正面和負面情緒都很多,它們集中在三個層面上:一是論壇上的帖子和新聞報道,包括那些居心叵測的國外新聞,或明或暗地傳播負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些小學生過分重視和膜拜娛樂名人,缺乏認識和學習榜樣。第二個原因是,一些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沉迷于手機等移動媒體,從而導致了他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逃避和沉迷。此外,由于互聯(lián)網上充斥的色情、暴力、恐怖、宗教等負面的內容,對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第三個層面,惡性競爭,缺斤少兩,貪污受賄,權勢等不良風氣,這些多多少少的進入到學生們的心中和眼中。隨著歲月的沉淀和積累,學生很可能會產生說謊、欺騙、嫉妒、性幻想、追求權力等心理困擾一些相關的問題[2]。
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最長,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最大。因此,有必要成立一個家庭教育和咨詢小組,帶頭教育父母照顧孩子的心理,并向他們灌輸基本的心理咨詢方法。學校或班級可以通過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和心理健康專題訪談,建立心理咨詢和家長心理健康助理小組,以及建立家校聯(lián)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例如,學校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聘請具有公安系統(tǒng)網警、衛(wèi)健委專家、臨床心理學家等工作經驗的工作者。從教育的角度出發(fā),以個人的經歷和接觸的案例為基礎,向學生解釋孤僻、自我封閉、沉溺于網絡游戲、害怕與人交流的個案;列舉沉浸在虛擬網絡角色、換位思考和社會意識薄弱的例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一些情況下難以釋放不良情緒,如學習和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興奮、抑郁和沖動;此外,還可以補充恐怖主義、色情和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極端情況。這些源于生活,案例真實,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結合,深受學生的心理沖擊,從典型案例的警示視角,指導學生綠色上網、限時上網[3]。
學校教學的最佳方向重在改變“只有分、不見人”“重身體、輕心理”的思想觀念,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專業(yè)服務和主題活動三方面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將人格塑造、人文關懷、心理關懷落實到立德樹人的各個階段。在日常教學期間當中,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專題咨詢和社會實習,在“察言觀色”的過程中注意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是否正常。然后,在心理輔導中心進行心理輔導,配合心理醫(yī)生、心理咨詢師等專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全面的心理疏導。比如,在以「珍愛生命、珍愛美好」為主題的「小組」心理咨詢活動中,老師不作單純的理論灌輸或講授,反而會先讓同學們看一段動畫片,看一年四季葉子從綠到黃,再從發(fā)芽到脫落。其次,讓同學們反思和書寫“葉子從生長到死亡的歷程,能否反轉”,“你對生活的意義有什么認識,至少要三條以上的了解?!崩蠋熥詈筇岢觥叭松荒茉賮?,人生也不能輕易放棄,如果我們遭遇了困難和磨難,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經過分組的學習,他們發(fā)現(xiàn),情感補償,從執(zhí)念中解脫出來,調整預期適應當下,宣泄情緒放飛心靈,主動求助解決難題等方法,不知不覺中做了一場“有氧操”,讓同學們在生命故事和生活體驗的分享中,消除了心理上的隔閡。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離不了學校、家庭或社會。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社會力量和資源,包括企業(yè)、公共文化機構、青少年課外活動場所、團體組織、醫(yī)療保健機構,以及覆蓋面廣泛的街道和社區(qū)。例如,學校與心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持證持有者、醫(yī)務社會工作者、精神科醫(yī)生和其他工作人員合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合作和聯(lián)絡,設立心理咨詢熱線和開放專業(yè)心理健康服務,讓心理治療、危機干預和患者溝通領域的心理專家參與進來。利用社會力量和資源的積極參與下,幫助小學生減輕學習壓力,改善生活環(huán)境,建立支持網絡,提高學生們的心理素質[4]。
學校的教學是決定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盡管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教學是一種責任,但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忽略。根據當前的情況,在小學開展有關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工作。學生既可以在緊張的學習中進行心理上的調節(jié),又可以促進其個性的綜合發(fā)展。例如,在校園內修建心理健康教育設施、心理咨詢室和宣泄室。每個學期都會舉辦一次大規(guī)模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訓,安排同學們在空閑的時候玩沙盤,并請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對有問題的同學們進行心理輔導和交流。
老師們教學壓力大,工作繁忙。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學生,因此,在學校方面上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先要加大對教師團隊的心理健康素質一些方面上的培養(yǎng)。比如,學校就會對老師進行考心理資格證。由于與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久,越能了解到學生的心理變化,教師考取心理資格證后,他們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和引導。
要改變父母的教學方法,首先要關注的是對現(xiàn)行的教育形態(tài)、政策、觀念,并逐步地轉變教育觀念。要想能夠提高家長自身的素養(yǎng),首先要學習的文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要廣泛的學習各種知識,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這樣能夠很好地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特點。同時,家長還一定要和孩子們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家長要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孩子們的位置進行看問題、思考問題,幫助孩子們處理問題,這樣能夠很好的提升孩子們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能力[5]。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個性、品質和三觀在這個階段已經初步成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家庭、學校和社會息息相關。在家庭里,要營造一個溫馨的家,讓孩子們體會到關愛,懂得關愛,養(yǎng)成健康的個性。同時,學校要從提高心理素質層面上的環(huán)境建設、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師資隊伍等,這樣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們在輕松、舒心的環(huán)境當中健健康康的成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傊?,學校、家庭等因素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們要從各個角度出發(fā),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祖國和社會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