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鳴
(百色市平果高級中學 廣西 百色 533000)
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可為學生是否能夠融入新集體、適應新的教學內(nèi)容有著密切聯(lián)系,可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造成直接影響。作為初中教師,有責任與義務基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學內(nèi)容給予引導,使其主動積極地參與語文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找到閱讀方法,更好地適應高中閱讀教學??紤]到其涉及到較多內(nèi)容,所以下列進行了深入探究。
通過采用問卷調(diào)查這一方式進行調(diào)查,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初中語文閱讀銜接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①教師將重點放在了了解知識上,未對閱讀方法進行教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且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無法替代學生上考場、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理論知識進行教授,還需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為其閱讀能力提升提供保障,為其適應高中語文閱讀奠定基礎[1]。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shù)教師將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知識理解上,忽視了閱讀方法的教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常常無法找到閱讀重點,無法進行深入閱讀。②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是學生進行高效閱讀的基礎,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并未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所以學生在步入高中后無法快速適應閱讀教學。③無法感知閱讀作用。在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僅是在教師的要求下進行閱讀,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知識,而閱讀有怎樣的作用,其并不知道,所以,無法適應高中閱讀教學。
根據(jù)上述提到的問題,可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為:①課業(yè)繁重與學科特點相沖突。初中生面臨著中考,而中考是學生人生中的第一個分水嶺,可對其成長與發(fā)展造成直接影響。而在初中教學中,學生是學習較多知識且其具備一定難度,所以很多學生沒有時間、精力看課外書,所以,知識積累情況與理想存在較大差異,閱讀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②教師對閱讀教學認知偏差。語文的特點在于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使學生感知我國文化的魅力,形成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及愛國主義情懷。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將重點放在了工具性上,導致閱讀教學與理想效果存在一定差異,無法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保障。③快餐文化和娛樂文化的日益滲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生活、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凡事都有利弊,這些技術的普遍也是如此。在信息普遍下,各種各樣的內(nèi)容出現(xiàn)在文化市場中,快餐文化、娛樂文化盛行,使學生的觀念、意識受到了直接影響,使其在閱讀過程中無法做到深入閱讀[2]。
閱讀計劃的制定可為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可使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所以在初高中語文閱讀銜接方面,教師可通過制定科學可行的閱讀計劃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對閱讀始終保持熱情[3]。在此方面,教師可從兩個點入手:①明確閱讀篇目內(nèi)容。閱讀內(nèi)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有著密切聯(lián)系,倘若教師選擇了學生所喜歡的閱讀篇目,其便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反之亦然。所以想要提高初高中語文閱讀銜接教學的效率、質量,想要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閱讀教學活動,教師就需將篇目內(nèi)容的確定重視起來。在進行閱讀篇目內(nèi)容的選擇時,教師需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并基于此選擇適合的閱讀書目、報紙、文章。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導致需給予相應指導,使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并在潛移默化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視野。②制定適合的閱讀進度。閱讀涉及到較多內(nèi)容,且其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初中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具有好奇心強、易放棄的特點,所以,為了使閱讀教學課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出最大效用,會使學生進行高效的閱讀,教師需將科學合理的閱讀進度制定出來,使學生按照相應制度進行閱讀。這樣一來,便可有效避免學生半途而廢、因貪圖劇情而盲目冒進的問題,便可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閱讀任務,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在每周抽一節(jié)課,引導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探討,使學生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由此可見,通過制定科學可行的閱讀計劃,可為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可使學生對閱讀始終保持熱情,從而為學生的視野拓寬奠定良好基礎。
閱讀方法是學生進行高效閱讀的基礎,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將閱讀方法的教授重視起來[4]。在此方面,教師可從以下幾點入手:①掌握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略讀,精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需掌握圈、點、批、畫、摘抄等方法。而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可使學生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導讀。②進行有效積累。閱讀的根本目的并不只是了解文章內(nèi)容,而是進行積累、感知,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并做到有效應用、樹立正確意識及觀念。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給予學生指導,使其對優(yōu)秀詞句進行積累,斷豐富其文化內(nèi)涵,使其具備優(yōu)秀品格、精神。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摘抄,將自己寫得好的句子及獲得的感悟寫在一旁,定期進行翻看。在摘抄過程中,學生可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句子進行摘抄,并將其含義、內(nèi)涵進行記錄,為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提供保障。③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文字具有抒發(fā)情感的作用,所以在進行寫作時,文學大家都結合自身生活經(jīng)驗、背景情況進行了情感抒發(fā)。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指導,使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真正掌握文章內(nèi)涵、本質、思想,使學生獲得一定啟發(fā),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教學《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時,教師便可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于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所以學生可以基于生活進行提問:“在排隊的過程中,總有一些人會選擇插隊。如果你是被插隊的人,你會有怎樣的感想?那如果我們是插隊的人呢?”如此一來,便可使學生獲得相應啟發(fā),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
閱讀氛圍可為學生的閱讀效果造成直接影響,所以在初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銜接方面,教師需將閱讀氛圍的營造重視起來。比如,教師可將教室氛圍的營造重視起來,通過開辟圖書角、掛設條幅、設計黑板報、定期舉辦圖書跳蚤市場等方法進行教室氛圍的營造,做到閱讀常態(tài)化。又如,教師可將多媒體技術的利用起來。因為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成為了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可能。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將其優(yōu)勢利用起來,為教學氛圍的營造、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提高奠定良好基礎。例如,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以PPT課件或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學生面前,使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從而站在相應角度上進行閱讀、在加深知識的理解的同時,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還可在教學四大名著時直觀呈現(xiàn)相關視頻,引導學生將視頻與原著進行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加深對原著的內(nèi)涵理解,使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得到提高。再如,教師可將表現(xiàn)平臺搭建起來,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的參與中感知語文的魅力,明確閱讀的重要意義。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邀請學生充當小教師,使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講解、滲透;教師可定期開展閱讀匯報會、演講會等活動,使學生感知語文的魅力。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可真正感知語文閱讀的魅力,從而對其產(chǎn)生較大興趣,可感知閱讀的作用,以正確態(tài)度對待語文閱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成為了教學目標之一。所以在初高中,語文閱讀銜接教學中,教師需將引導作用發(fā)揮出來,使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在此方面,教師可以從三個角度入手:①閱讀寫作相結合。閱讀與寫作有著密切聯(lián)系,如果基于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可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從而為其成長與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續(xù)寫。②閱讀與實踐相結合。語文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也與生活有關。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基于這一特點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將學習到的方法化為能力、感知文化內(nèi)涵,會為其進行深度學習提供保障。例如在教學完《鄒忌諷齊王納諫》后,教師便可基于當前的社會問題開展征文比賽活動。③閱讀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閱讀與研究性學習教學相結合,可使學生加深對我國文化的理解,可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所以,教師可將其等重視起來。但利用這一方式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能力,確保研究的問題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
綜上所述,初高中語文閱讀銜接教學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提供保障,可使學生成長為國家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所以,教師需將其重視起來。但想要使出高中閱讀銜接教學的實效性得到提高,教師就需將上述提到的幾種方法利用起來,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內(nèi)容選擇方法,使閱讀教學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生動性,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能力、掌握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確閱讀的作用及價值,形成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