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浩,張 貞,王 寧,董雙雙,連小娟,梁偉華,蔣金芳,龐麗娟,齊 妍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 SS)是一種較少見的具有雙相分化、高侵襲性的軟組織腫瘤,約占軟組織肉瘤的10%;特征是存在特異性t (X;18)(p11;q11)易位產(chǎn)生SYT(18q11.2)-SSX(Xp11.2)融合基因,是SS主要致瘤因素且在臨床病理診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SS的組織形態(tài)學主要有BSS和MFSS兩種類型,前者在梭形細胞背景下表現(xiàn)為腺體或巣團上皮樣細胞,后者以梭形細胞為主[1]。課題組前期研究[2-3]表明,上皮間葉轉(zhuǎn)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關因子在SS的上皮和間葉成分中表達水平存在的差異,提示SS與EMT密切相關;通過外顯子芯片方法在SS中的上皮和間葉成分篩選出差異基因23個,包括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通路下游基因P300。該文通過檢測SS不同組織成分中P300及EMT相關蛋白的表達,探討P300在滑膜肉瘤EMT中的作用及臨床意義。
1.1 病例材料收集自1968-2015年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病理科和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病理科SS石蠟包埋組織40例,根據(jù)WHO軟組織最新分類標準(第五版)和Enzinger&Weiss軟組織腫瘤進行分型和分類,病理組織學分級參照法國癌癥中心聯(lián)盟軟組織肉瘤分級系統(tǒng);TNM分期參照國際抗癌協(xié)會與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制定的TNM分期系統(tǒng)。所有病例均進行免疫組化及一步法RT-PCR技術檢測SYT-SSX融合基因檢測進行最終確診,其中包括雙相型30例,單相纖維型10例。所有樣本由資深病理醫(yī)師復診。40例SS患者中隨訪例數(shù)為25例,因聯(lián)系方式或住址更換等原因?qū)е?5例失訪,隨訪率為62.5%。
1.2 融合基因檢測提取樣本組織中的RNA(石蠟TRIzol法,TRIzol試劑購自美國Invitrogen公司),用一步法RT-PCR(試劑盒來自QIAGEN公司)擴增融合基因SYT-SSXl和SYT-SSX2(引物由Sangon合成,引物序列及退火溫度見表1),經(jīng)1.5%瓊脂糖(BBI)凝膠電泳分析結果。
表1 PCR所用引物序列、引物對、退火溫度及擴增片段大小
1.3 免疫組織化學及結果判讀實驗采用Envision二步法試劑盒(北京中杉公司),設立空白、陽性及陰性對照。檢測P300(1 ∶500,英國Abcam公司)及31例SS中E-cadherin(1 ∶200, 丹麥DAKO公司),N-cadherin、β-catenin(1 ∶400)、Snail(1 ∶800)、Slug(1 ∶200)(英國Abcam公司)蛋白表達情況。判定染色結果采用統(tǒng)一評分標準,由兩位高年資病理醫(yī)師獨立雙盲閱片,結果取平均值。根據(jù)陽性細胞百分比和著色強度評分,結合陽性細胞及著色強度相乘分級,積分0~1分為陰性(-),2~4分為弱陽性(+),5~8分為中度陽性(),9~12分為強陽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 26.0分析軟件,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對實驗所得P300、SYT-SSX表達情況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析P300與滑膜肉瘤臨床與病理資料之間的關系以及P300與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Snail、Slug的相關性。運用 Cox 回歸模型對 SS 患者總生存時間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P300表達與SS臨床病理信息的相關性在40例SS中P300表達率為95%(38/40)。結果表明P300的表達與患者年齡、性別、腫瘤大小、發(fā)生部位、融合基因分型、組織學分級、TNM分期以及有無遠處轉(zhuǎn)移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表2 P300與滑膜肉瘤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僅獲得25例患者隨訪資料,隨訪時間約為3~69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26個月,其中10例存活,15例死亡。通過 Cox 回歸模型探討SS患者臨床病理參數(shù)對患者總生存時間的影響顯示,腫瘤發(fā)生轉(zhuǎn)移(P=0.019)和TNM分期Ⅲ~Ⅳ期(P=0.003)是患者總生存時間的獨立危險因素(表3),而患者年齡、性別、腫瘤大小、腫瘤部位、融合基因分型以及組織學分級與患者生存時間沒有明顯相關性。
表3 SS患者生存時間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2.2 SYT-SSX融合基因與組織學分型的相關性40例SS患者中SYT-SSX融合基因陽性率為92.5%(37/40),其中BSS和MFSS分別為90%(27/30)、100%(10/10)。用一步法RT-PCR分別檢測SYT-SSXl型和SYT-SSX2型,擴增產(chǎn)物為118 bp (圖1)。30例BSS中,SYT-SSX1型的陽性率為66.7%(18/27),SYT-SSX2型為33.3%(9/27);10例MFSS中,SYT-SSX1型為80%(8/10),SYT-SSX2型為20%(2/10)。融合基因類型與SS組織學類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88),可能與樣本數(shù)量較少有關。
圖1 滑膜肉瘤SYT-SSX融合基因RT-PCR擴增產(chǎn)物(118bp)電泳圖
2.3 P300在BSS及MFSS中的表達P300在腫瘤細胞呈胞核著色。BSS中P300表達率為93.3%(28/30),強陽性率為33.3%(10/30),在上皮樣區(qū)表達明顯高于梭形細胞區(qū)(圖2A)。MFSS中P300表達率為100%(10/10),強陽性率為60.0%(6/10)(圖2B)。P300在MFSS中的表達陽性強度高于BSS,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2 P300在滑膜肉瘤不同組織學亞型中的表達
2.4 P300與EMT相關蛋白在SS中表達的相關性
2.4.1P300與EMT相關蛋白在SS不同組織學類型中的表達 分析P300陽性表達與EMT相關分子表達的相關性(圖3、表4)。在BSS中,P300的表達與EMT相關分子E-cadherin、N-cadherin、Snail和Slug的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β-catenin的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7),P300高表達的病例中,77.8%(7/9)β-catenin不表達,反之,P300低表達的病例中,76.9%(10/13)β-catenin陽性表達。
表4 SS中P300與EMT相關蛋白表達的關系[n(%)]
在MFSS中,P300的表達與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和Snail的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與Slug的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8),P300高表達的病例中,80%(4/5)Slug不表達,P300低表達的病例中,100%(4/4)Slug呈陽性表達。以上結果提示P300可能在SS的EMT過程中發(fā)揮一定作用。
圖3 EMT相關蛋白在BSS和MFSS中的表達 EnVision ×200
2.4.2P300與EMT相關蛋白在BSS不同細胞成分中的表達 分析BSS的上皮樣細胞成分和梭形細胞成分中P300與EMT的關系(表5)。在BSS上皮樣細胞成分中,P300的高表達率為63.3%,其中E-cadherin、N-cadherin和β-catenin高表達,Snail和Slug低表達;而P300低表達的病例中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Slug和Snail均高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梭形細胞成分中,P300的高表達率為26.7%(8/30)。無論在P300高表達還是低表達的病例中,P300與EMT相關蛋白的表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幾乎所有的SS都具有特征性融合基因SYT-SSX,其不僅可以作為臨床病理診斷有效的檢測指標,而且在致瘤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SS的發(fā)生發(fā)展可能與EMT相關,且融合基因有一定的調(diào)控作用。Ladanyi et al[5]對243例SS病例分析發(fā)現(xiàn),98%的患者表達SYT-SSX基因,其中61%為SYT-SSX1,37%為SYT-SSX2;BSS中SYT-SSX1的表達高于SYT-SSX2,MFSS中SYT-SSX1的表達低于SYT-SSX2,認為SYT-SSX1基因可能更容易促進腫瘤細胞上皮分化。Wei et al[6]對37例SS研究發(fā)現(xiàn),SYT-SSX的表達率為89.2%,BSS均為SYT-SSX1型,MFSS均為SYT-SSX2型;表明SYT-SSX與SS的組織學分型可能有關。本研究中66.7%的BSS存在SYT-SSX1,33.3%為SYT-SSX2 ,1型明顯高于2型,與文獻報道相符合;但在MFSS中80.0%為SYT-SSX1,20.0%為SYT-SSX2,和文獻報道略有差異,可能與樣本量少有關。
表5 BSS不同細胞成分中P300與EMT相關蛋白的相關性[n(%)]
SYT-SSX可通過干擾Snail、Slug對E-cadherin的轉(zhuǎn)錄抑制作用,進而影響EMT過程[1]。EMT與間葉性腫瘤和肉瘤的生物學和臨床過程相關,該過程中上皮細胞溶解細胞間連接,獲得具有增強遷移能力的間充質(zhì)特性,促進了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轉(zhuǎn)移。EMT過程受轉(zhuǎn)錄因子、信號通路和miRNA等很多因素的影響,相關的信號通路有TGF-β、Wnt/β-catenin、PI3K/AKT、Src、Ras-MAPK等。TGF-β作為EMT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的通路,在腫瘤的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的促癌作用[7-8]。課題組前期通過分析BSS上皮和間葉兩種細胞成分基因組SNP的改變,顯示兩種成分之間存在23個顯著差異基因(包括P300),而P300是TGF-β通路中的一個下游基因[3, 9]。P300在TGF-β信號通路中起到關鍵作用,它作為Smad3的轉(zhuǎn)錄輔活化因子,通過與Smad3的相互作用或介導組蛋白乙?;龠M了TGF-β通路的激活[10]。
P300是轉(zhuǎn)錄共激活因子組蛋白乙酰轉(zhuǎn)移家族中的一員,參與多種細胞過程如增殖,分化,凋亡,細胞周期調(diào)控和DNA損傷應答的調(diào)節(jié)[11]。de Bruijn et al[12]研究發(fā)現(xiàn),SS相關蛋白SS18(也稱SYT或SSXT)作為轉(zhuǎn)錄共激活因子,其活性可能是由P300等因子介導的。Krubasik et al[13]研究發(fā)現(xiàn),在結腸癌中P300的缺乏導致癌細胞的黏附性降低和遷徙能力增加,暗示P300的缺乏可能促進EMT過程。在乳腺癌中的研究中[14],P300的高表達與病理組織分型、臨床分期和復發(fā)轉(zhuǎn)移呈正相關,縮短了患者的生存期及無疾病進展生存期,提示P300的表達是預測和評估乳腺癌預后的重要獨立因素。P300在肉瘤方面的研究甚少,主要涉及P300作為肉瘤癌蛋白的轉(zhuǎn)錄輔活化因子[12],但關于滑膜肉瘤臨床預后及EMT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表明,BSS中P300的表達與E-cadherin、N-cadherin、Snail、Slug的表達均無關,但其表達強度與β-catenin密切相關;而在MFSS中P300的表達強度與Slug密切相關。在腫瘤中,Smad依賴性TGF-β通路能夠誘導Snail、Slug等因子的表達,Wnt/β-catenin通路會使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中的β-catenin過度表達,從而導致EMT的發(fā)生以及腫瘤的轉(zhuǎn)移[8],以上提示P300可能參與SS的上皮樣細胞分化以及EMT過程,具體機制尚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P300作為TGF-β信號通路的下游基因可能參與SS上皮分化及EMT過程,在其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從而影響SS的侵襲轉(zhuǎn)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