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格格
每到大學的期末周,李健的采訪表情包就會在朋友圈里盛行:“……這種感覺很像我早年在清華考試的時候,又餓又恐懼又累又困。”
其實我高中的時候也和現(xiàn)在在園子里考期末有點兒像。每逢重要的考試或者活動之前,我常常會自發(fā)地“生病”,頭疼腰疼胃疼,總之是一些不傷大雅但是讓人怪難受的毛病。生病讓心情也變得脆弱,于是時不時長吁短嘆,不是覺得自己身心俱疲,就是感慨眾生皆苦……
我想像我一樣的必不只有我一個人,因為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考試來臨前,冬天上自習的教室里,那種和窗外的霧霾貫通一氣的壓抑和緊張氛圍,掙扎或沉浸在題目里的兩個人偶然抬頭對視一眼,都像是兩個哀兵交換眼神。
然而神奇的是,這種渾身難受的癥狀會隨著最后一科的交卷鈴聲響起而回光返照,又在整個班級突然輕松下來的氛圍中煙消云散,就連此時絮叨的那幾句“這一周可不是人過的啊”之類的牢騷話,也似乎變得輕快許多。
在大學旁聽一門心理專業(yè)課,說這是情緒的“軀體化”表現(xiàn)。我并不是很想接受這個解釋——雖然它的確是科學的——因為這讓我覺得自己每次面臨挑戰(zhàn)時自認為受的那些苦都是無病呻吟的矯情,是為可能的失敗找的借口,可是身在其中的人,是真真切切地覺得那些痛苦確實存在的。一看物理大題就頭暈想吐、讀不進一行字是真實存在的,背單詞短語背得眼冒金星最后全混作一團的焦躁也是真實存在的。這種時候沒辦法指望附在人的耳邊說上一句“你沒事,振作起來”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這種時候更可能的是給自己一個休息的機會,然而仍然不得不咬著牙慢吞吞地往前走。
昨天回宿舍,發(fā)現(xiàn)室友竟然酣睡初醒,而此時已經(jīng)是中午。我問她:“昨天不是說要去圖書館奮戰(zhàn)一天創(chuàng)造奇跡的嗎?”她長舒一口氣,說出了迄今為止我從她嘴里聽到的最有哲理的一句話:“奮戰(zhàn)一天是為了下周考試不得不做出的艱難決定,但是今天我的意愿告訴我再這樣就會精神崩塌。自古難兩全啊?!?/p>
我說不好到底應該怎么辦。我又回想起高中每一次模擬考之前都會緊張焦慮,或者說精神振奮。第一次在宿舍上鋪干躺了一夜時的我心慌極了,生怕影響了原本按部就班如齒輪一樣的學習安排,然而隨著次數(shù)變多,我開始開解自己,這是身體在幫我調(diào)整狀態(tài),做好“戰(zhàn)斗準備”。我想,那些又餓又累又恐懼又困的時刻,或許都是身體在偷偷幫我們緊張起來吧。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