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要“一體兩翼八度”整校改進研修模式是在河北省“國培計劃”(2020)改革試點項目中形成的培訓新模式。該模式圍繞“整校改進與品質提升”主題開展培訓與改進,在培訓理念、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探索,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提升校長整校改進的政治高度、理論深度、視野寬度、資源支持度,以及學校改進的精準度、科學度、參與度、成果推出度。
關鍵詞 整校改進;國培計劃;“一體兩翼八度”;平臺建設;同課異構;名校訪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2)01-0056-03
“雄安新區(qū)基于整校改進的優(yōu)秀校長培養(yǎng)工程”是河北省“國培計劃”(2020)改革試點項目,共有15所學校校長各帶領5位學校骨干力量即共有90位學員進行為期2年的研修。項目組在精準調研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培訓設計,圍繞“整校改進與品質提升”研修主題,設計了培訓學習與整校改進行動研究兩條研修線,形成了“一體兩翼八度”整校改進研修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多方高度認可。
項目組前期通過訪談與問卷調研發(fā)現(xiàn),近幾年雄安新區(qū)中小學校長參加的培訓很多,存在培訓過度情況,有校長開玩笑地說“不是在參加培訓就是在參加培訓的路上”。因此,精準捕捉其培訓需求,成為提升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的前提。
項目組調研發(fā)現(xiàn),雄安新區(qū)中小學校長的培訓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希望有專家指導學校改進,使學校改進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系統(tǒng)性、持續(xù)性;二是希望培訓不僅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協(xié)同提升學校團隊素養(yǎng),使自身專業(yè)成長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同頻共振;三是希望能夠與北京名校、名校長建立長期持續(xù)的密切合作關系,希望北京名校能夠全方位、深入地對本校師生產生影響;四是希望研修是一個較為持續(xù)、長期、系統(tǒng)的過程,避免短期培訓的零散、不連貫、難以提升學校實際發(fā)展水平等不足;五是希望個人的改進設想能夠有學校骨干教師示范推動。這五個方面的培訓需求對過去常規(guī)的干部教師培訓設計帶來了較大挑戰(zhàn)。
1. 培訓理念明確:樹立“為了學校改進”的理念
培訓不僅僅是聽一聽(報告)、看一看(參觀或跟崗)、說一說(論壇與交流),更多的是找一找(診斷發(fā)展問題)、改一改(改進問題)、提一提(提煉做法,上層次)。本項目將培訓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都聚焦在學校改進與學校品質提升上,體現(xiàn)了成人培訓的實踐性要求,同時還強調了整校改進,這是學校改進的更高要求。
2. 培訓對象選擇:注重造就學校改進的骨干團隊
本項目從注重培訓學校單個個體走向促進學校核心團隊發(fā)展,同時打破干部、教師分開培訓狀態(tài),注重造就學校改進的骨干團隊。因此,我們在培訓對象設計上采取1+5模式,即每所學校由1位校長帶領5位骨干力量,形成研修與改進的核心團隊。5位學校骨干力量包括副校長、中層管理者與骨干教師。在項目組的引領下,校長帶領5位骨干力量就學校改進的問題、目標、內容、舉措、過程、保障等達成共識,通過培訓提升學校核心團隊的綜合素養(yǎng),通過指導改進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推動學校改進提質,達到成人成事、成己成團的效果。
3. 項目目標定位:著力建設三大平臺
圍繞“學校改進與品質提升”主題,我們設計了本項目的具體研修目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其一,充分發(fā)揮人才培養(yǎng)作用,塑造優(yōu)秀校長、教師成長的平臺。項目將初步造就一批優(yōu)秀校長、教師隊伍(15所學校優(yōu)秀校長與教師共90人)。
其二,充分發(fā)揮攻堅克難作用,打造推動中小學優(yōu)質發(fā)展的平臺。項目聚焦雄安新區(qū)中小學發(fā)展的重大問題,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推動問題解決,促進15所學校改進提質。
其三,充分發(fā)揮資源聚集作用,建立京雄學校發(fā)展共同體。項目聘請北京市的4位專家為理論導師,指導每所學校的行動改進過程;為15所學校精心挑選北京市15位名校長作為實踐導師,開展“1對1”學校校長干部教師跟崗學習、同課異構、教研交流等活動;每年舉辦1次京雄共同體論壇。我們著力將該項目塑造成為雄安新區(qū)基礎教育人才聚集的平臺。
上述目標設計有兩方面的創(chuàng)新。一是從過去單一的對象素養(yǎng)提升走向對象素養(yǎng)提升、學校整校改進、京雄發(fā)展共同體建設三方面目標。二是從具體項目視角走向平臺建設視角,依托培訓項目建設三大平臺。項目結束后平臺將繼續(xù)發(fā)揮隊伍建設、學校改進、共同體的持續(xù)指導作用。平臺建設理念突破了培訓項目的時間局限,保障了研修效果的持久性。
4. 培訓時間與方式:走向長期分散與短期集中相結合的學習
整校改進需要時間推進才能取得成效,人的發(fā)展也需要時間來提升。因此,我們設計項目周期為2年,每年90課時。研修地點在北京與雄安兩地,以“1對1京雄學校聯(lián)手發(fā)展+整校改進及指導+成果提煉與展示”為主要內容,主要研修方式包括專題培訓(短期集中)、名校訪學(短期集中)、學校改進行動研究(分散進行)、同課異構(分散進行)、論壇交流(分散進行)等(見圖1)。
5. 培訓管理主體:多方密切合作,形成助推整校改進的強大外力
該項目是河北國培綜合改革項目,具體由北京教育學院高級研修中心實施。在這個過程中,河北省中小學繼續(xù)教育中心、北京教育學院、雄安社會發(fā)展局、雄安三縣教師發(fā)展中心與教育局、北京市15所中小學及實踐導師、理論導師等密切合作,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合作共贏,助推雄安新區(qū)15所學校整校改進,助推90位校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見圖2)。
所謂“一體”,即“整校改進與品質提升”。項目圍繞這一主題,在推進整校改進過程中提升校長及其學校骨干力量的綜合素養(yǎng),強調成事成人、成己成團。我們設計了“培訓線”與“改進線”,作為項目推動的兩翼,每一翼有“四度”要求,共形成“八度”要求(見圖3)。
1. 設計“培訓線”:重在提升校長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
培訓翼旨在提升校長教師學校改進的政治高度、理論深度、視野寬度、資源支持度。
其一,政策學習:提升校長教師整校改進的政治高度。學校改進需要政策引領,以提升校長教師整校改進的政治高度。項目組注重組織政策學習,如2020年度邀請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力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幫助學員更加清晰地認識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總目標與戰(zhàn)略,更加明確雄安新區(qū)在國家教育發(fā)展大計中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
其二,理論學習:提升校長教師整校改進的理論深度。項目組根據(jù)整校改進的需要,把理論報告嵌入研修過程中。如啟動階段,由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田寶軍教授做首場主題報告《校長專業(yè)標準視角下學校管理的實踐反思》,讓大家清晰了如何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如何營造育人文化、如何領導課程教學、如何引領教師成長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邀請首都師范大學傅樹京教授、北京教育學院何育萍副教授等專家分別基于學校整校改進規(guī)劃、策略及行動改進、校本教育科研等方面,從標準、理論、行動等視角進行引領與指導,大大提升了校長教師整校改進的理論認識。
其三,發(fā)展共同體建設:擴大整校改進的資源支持度。在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的大格局下,京雄學校發(fā)展共同體建設實現(xiàn)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擴充。北京與雄安15所學校的對接,為雄安學校的發(fā)展帶來新機遇,也成為推動雄安15所學校整校改進的重要動力與榜樣示范。北京15所學校開放校內的教科研活動,擴大了雄安15所學校整校改進的資源支持度。項目組還組織京雄學校發(fā)展共同體論壇,共同探討整校改進的問題與策略。
其四,名校訪學:提升校長教師整校改進的視野廣度。名校訪學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現(xiàn)場教學方式。學員通過課堂觀摩、校長講座、名師座談、教學研討等形式深度參與學校教學教研管理活動,全方位學習北京名師教學設計與實施、名校長治校理教等方面的經驗,找到職業(yè)榜樣與努力方向,找到工作的方法與舉措,達到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轉變思路、提升能力、締結友情的目的。
2. 設計“改進線”:重在推動學校改進提質
改進翼旨在推動雄安15所學校整校改進,提升整校改進的精準度、科學度、參與度、成果推出度。
其一,學校改進方案研制與指導:提升整校改進的精準度。本項目以學校整校改進為主線,15所學校需要清晰改進問題、改進目標、改進舉措與路線圖等。為了提升學校改進的精準度,中學組與小學組各配2位理論導師,分別進行兩輪指導,使學員清晰了解一份完整的學校改進行動方案的重要性,明確并規(guī)范了改進方案的撰寫要求,形成了整校改進方案。
其二,學校改進行動診斷交流:提升整校改進的科學度。校長帶領學校骨干研修小組,實施整校改進方案,推動整校改進實踐。項目組帶領北京實踐導師學校團隊、專家團隊,深入學?,F(xiàn)場進行改進診斷交流、同課異構教研、主題報告與交流等活動。一系列診斷交流與教研活動,提升了學校整校改進的科學性,幫助雄安教師提升了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有效破解了學校發(fā)展中的困惑與難題。
其三,共同教研(同課異構):提升京雄共同體教師參與度。本項目參訓對象有干部與骨干教師,為了更好地調動教師的參與性,項目組注重共同體教研尤其是同課異構,將同課異構作為技能訓練的重要方式。我們依靠北京15位實踐導師學校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為學員提供在北京學校同課異構及在雄安學校同課異構的機會。兩地教師同課異構活動不僅有助于兩地教學經驗的交流互助,而且對雄安教師起到了開闊視野、拓展教學思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示范引領作用。同課異構活動安排教學、研討、專家點評環(huán)節(jié),提升了學員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從后期滿意度測評結果看,學員對同課異構活動的滿意度達到100%。
其四,學校改進成果提煉與展示:提升改進的成果推出度。項目組組織專家對學校行動改進成果進行結構化、理性化提煉,形成校長辦學思想、教師教學特色以及學校具有一定水平的改進成果,并在一定范圍內展示推廣。
總之,“一體兩翼八度”研修模式是一種面對培訓需求變化所進行的干部教師培訓整合創(chuàng)新探索。雖然該模式實施難度較大,對項目負責人及各方組織者的資源整合能力、協(xié)調溝通能力與專業(yè)水平要求很高,但仍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多方高度認可。
(編輯 崔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