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燁
教育部2016 年頒布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培智學校學生應具有初步的閱讀興趣,能閱讀簡單的繪本或兒童文學作品,累計閱讀繪本或圖書18 本以上。繪本圖文并茂,其精美的畫面、有趣的故事能吸引智障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在繪本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充分挖掘繪本認知素材,采用多樣化閱讀方法,開展趣味性延伸活動,促進智障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
思維是人腦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xiàn)的,對客觀事物的性質及關系的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是認識的高級形式。智障學生認知經(jīng)驗缺乏,阻礙了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繪本常常圍繞主題呈現(xiàn)顏色鮮艷、構圖簡單的畫面,其中包含著豐富的認知素材。比如繪本《我的后面是誰呢》中出現(xiàn)了狗、烏龜、貓、大象、長頸鹿、貓頭鷹等形象。學生通過觀察畫面中動物外形特征,能將動物名稱與表象聯(lián)系起來,如大象的表象是長鼻子、大耳朵、龐大身體,隨后教師告訴學生“在狗、烏龜、貓、大象、長頸鹿、貓頭鷹等一群動物中,有長鼻子、大耳朵、龐大身體的就是大象”,學生就能輕易地理解并掌握。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概念的形成過程。
但如里外、上下、遠近等抽象概念,智障學生認識和理解起來有很大困難,教師利用繪本內容就能幫助學生領會這些相對復雜抽象的概念。如,繪本《爸爸和我》有個大開頁的情景圖,其文字內容提示“爸爸帶我去散步……我們走了好遠好遠……”,這一圖文能讓讀者直觀感受畫面上熊爸爸和小熊的形象由近到遠,由大變小。教師可在此處為學生講解遠和近的概念,幫助學生建立近處大、遠處小的聯(lián)系,形成相關抽象概念,為思維能力發(fā)展奠定基礎。
在繪本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疑、遷移、猜想的閱讀方法促進智障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
其一,設疑提問。繪本的圖畫中往往有著許多關鍵的細節(jié)。教師可提前設計疑問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觀察畫面細節(jié),找到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如,繪本《我媽媽》中,剛開始“媽媽”只變換不同的身份出現(xiàn),學生能看到“媽媽”的樣子,理解圖上的是“我媽媽”。而當畫面上出現(xiàn)了蝴蝶、沙發(fā)、貓咪等形象時,智障學生就會難以理解“媽媽去哪里了”,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注意前面“媽媽”穿的花衣服,找一找蝴蝶、沙發(fā)、貓咪上有沒有與“媽媽”衣服相關的東西,從而引導學生尋找與花衣服圖案相同的細節(ji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媽媽”與蝴蝶、沙發(fā)之間的共性,領悟故事表達的意思,提升了思維的深刻性。
其二,遷移提示。智障學生的思維刻板,不靈活,思考主動性弱。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設計巧妙提示,能讓智障學生運用遷移能力,鍛煉思維的靈活性。繪本《朱家故事》后半部分,突然出現(xiàn)三只豬的形象。這時智障學生往往很難理解故事前后內容的聯(lián)系,不明白它們是誰。教師可引導學生想一想之前看過的繪本《我媽媽》中蝴蝶、小貓都代表誰,它們與“媽媽”之間有什么共同點。運用以往閱讀經(jīng)驗進行思維活動的遷移,學生會從豬身上穿的衣服去判斷他們是爸爸和兩個兒子。教師再引導學生讀懂作者設計的“媽媽離家出走后,爸爸和兒子們不干家務,家里變得又亂又臟像豬窩,所以住在家里的人也變成了豬”的創(chuàng)作意圖。
其三,自由猜想。閱讀重復簡單的繪本故事時,利用猜測后續(xù)故事發(fā)展的方法,能訓練智障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經(jīng)典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故事情節(jié)簡單,使用重復句式講述故事:“來了一只……,拿了一個蘋果。要是我也……?!苯處煄ьI學生找到故事規(guī)律:鼠小弟想吃蘋果,來的動物都有各自的特征或本領,鼠小弟就開始模仿。在閱讀中,兩三個動物朋友出現(xiàn)后,教師可請智障學生猜想后續(xù)情節(jié)。可開展兩種方式的猜想:一是若學生知道出現(xiàn)的具體動物,就讓學生分析動物的本領和特征,想一想鼠小弟會模仿這個動物的什么動作;二是沒有任何提示,完全讓學生自由想象,發(fā)散思維,以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來幫助鼠小弟摘蘋果。
為了加深學生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閱讀延伸活動。對智障學生來說,這些拓展延伸活動也是訓練思維能力的好時機。
其一,可開展拼圖活動,提高學生對外在信息進行分析、比較的思維能力。如,繪本《我的后面是誰呢》最后是所有動物的全景圖。讀完該繪本后,教師可將全部動物的完整圖片剪裁分割,請學生用拼圖的方法將全景圖還原。由于閱讀時已經(jīng)了解不同動物的局部特征,學生會用通過局部來判斷整體的思維方式完成拼圖,或者根據(jù)前后的方位概念確定動物的位置來完成拼圖。
其二,可開展復述活動,引導學生回憶故事內容,也可訓練他們思維的邏輯性。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中出現(xiàn)了多種物件,如果僅依靠對繪本故事的記憶將這些物件進行排序對智障學生來說是非常有難度的。這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按照“布料越來越少,可做成的物件也越來越小”的思維邏輯來排序。
總之,教師根據(jù)繪本內容及其圖文并茂特點,采取恰當教學方式,不僅能促進智障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也能促進智障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