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月波
(2021年高考全國甲卷作文題略)
1.審準文題類型?!翱蔀榕c有為”,屬于關系型作文題,不可忽略掉任何一方,應將兩個關鍵詞“鑲嵌”在文章的顯眼處(如開頭、結尾,論點、分論點),但論述中忌泛論兩面,要有所側重。
2.審準文題關系??蓪憽翱蔀榕c有為”的思辨關系,如“可為可不為,有為有何為,真正的有為是無為”等。也可以著力于二者之間的內生邏輯。如“可為”是認知,是條件,“有為”是方法,是結果;“可為”是外因,是環(huán)境因素,“有為”是內因,是主觀能動。
3.審準文題要求。務必將材料中關于建黨百年的紅色背景、革命文化、先烈楷模等內容,融入當代青年的體驗與感悟,彰顯時代主旋律下對“可為與有為”的思考,突出個體命運與國家、民族、未來的緊密相連,切忌只扣話題,不扣材料。
斧頭劈鴻蒙,鐮刀開天地。紅船劈波行,光輝照我心。烏云漸退,蒼山點翠,時代之長風,吹動大有可為的云帆,在歷史的交匯點鋪開嶄新的畫卷。生逢盛世的我們,和著黨的樂章,乘著青春之舟,揚帆起航,何其有幸!唯有執(zhí)“可為”之手,向“有為”奮進,方不負這個屬于我們的最好時代!(緊扣材料背景,明扣兩個關鍵詞,開門見山,亮出題旨)
“可為”是以榜樣為帆,以歷史為舵的遠航。(運用比喻,側重從外因的角度解讀材料中的“可為”)時間留不住明麗的花瓣,潺湲的流水,但經它暈染的百年風華,留給我們的是無數(shù)的感動與希望。我們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凝望著國旗美如畫;我們聽著《紅巖的故事》,才懂得是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緊扣材料,用紅色文化為作文打底)
李大釗從容走向絞刑架,夏明翰臨刑前揮筆寫下就義詩,方志敏在黑牢里奮筆疾書。革命先烈們?yōu)楹蝹ゴ??因其在最艱苦的歲月,無私地開辟了一條“可為”之路——為蒼生謀福祉,為后世開太平。(化材料為論據(jù),既對標寫作任務,同時又有拓展和深化)長夜漫漫,他們向死而生,一個人就是一面鮮艷旗幟,一堵銅墻鐵壁,雖千萬人吾往矣,雖九死其猶未悔。吾輩今日當追隨先驅之“可為”精神,以過往歷史為燈塔,努力求索一份屬于自己的“可為”之機,投身建設祖國的浪潮,當回望來路時,可以自豪地對先輩們說:這盛世,如你們所愿。
“有為”是以愛國為原漿,以拼搏為酵母的佳釀。(運用比喻,側重對“有為”在時代背景下的含義進行界定)紅船上初生的芽,在長征路上長成了大樹,又在當下結出了累累的果。在這個充滿機遇,大有“可為”的時代,何謂“有為”?我認為,“有為”是有所不為,不笑天災,不笑人禍;不黑“育人之師”,不黑“護國之士”;不自顧自地追名逐利、精致利己?!坝袨椤笔怯趪袨椋菍€體愿望融入家國的情懷,是為大時代添磚加瓦的決心,是將個人成長匯入宏大背景的奮斗。只有個人的努力與成就,和國家的發(fā)展同頻共振時,方可稱作真正的“有為”。(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厘清和剖析“有為”的實質,指出“有為”的正確做法)因此,唯有愛國心、強國志、報國行,才能使“有為”這壇酒愈發(fā)醇厚,再以拼搏的溫度加持,便可散發(fā)出釅釅濃香。
學“有為”之人,做“可為”之事。(找到二者的邏輯聯(lián)系點,重點寫大時代背景下,如何奮發(fā)“有為”)今人循著前輩的足跡,前赴后繼,上演著一系列“驚天逆轉”和難以想象的“有為”大劇。白衣戰(zhàn)士在抗疫前線,沖鋒陷陣;神舟系列發(fā)射升空,上九天攬月;“戰(zhàn)狼”外交,揚我國威;扶貧攻堅,圓滿收官。我們青年人(體現(xiàn)寫作者的角色),從小立志如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雷鋒叔叔“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而今袁隆平院士的“種子”精神,張桂梅校長的教育初心,更是激勵著我們把“小我”融入“大我”,以“有為”之心,做“可為”之事。(穿插時空交織的實例,用充分的論據(jù),論證當下青年如何用行動踐行“有為”)哪怕只是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的搜集、某個意外發(fā)現(xiàn)的驚喜,抑或是不圖回報的幫助、慷慨解囊的給予……這些平凡的“可為”之事,或許有一天可以成就“巨人肩膀”的美名,或許只是我們銘記一生的回憶,但我們依然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曾經有所擔當,竭盡所能,為他人、為社會、為祖國散發(fā)出屬于自己的那縷微光?。ㄟM一步深化論點,平凡的“有為”也是“有為”,不應以評判和結果論“有為”的價值)
幸君識此風水地,共報家國志有為。我們在風雨中走過了百年輝煌,強國之夢就在前方。來吧,青年人,讓我們執(zhí)“可為”之手,向“有為”奮進,(首尾呼應,再次扣題)堅定信仰,拒絕躺平,懷揣夢想,勇敢追光,在疾風暴雨中堅守,在時代洪流中破浪,讓“可為”助力“有為”,以“可為”之心,伴“有為”之行,如此,便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發(fā)出號召,在激勵和呼吁中,收束全文)
2021年高考全國甲卷作文題,是材料作文+關系型作文的“二合一”。考生必須兼顧這兩者的寫作要求,全盤考慮,審準并對標寫作任務和要求,才能擬好寫作綱要。在寫作過程中:
1.忌“論點模糊”,宜“一目了然”。如筆者在開頭、結尾、標題中,反復點扣中心論點——執(zhí)“可為”之手,向“有為”奮進,明示閱卷人,使其能迅速精準把握立意。
2.忌“平均用力”,宜“輕重有致”。關系型作文題,要兼顧兩面,但在論證時要有所側重。如上文的前兩個分論點,分別著重論證“可為”與“有為”的內涵和意義,而第三個分論點則從雙方的“結合點”切入,重點闡釋新時代的新青年如何“有為”。
3.忌“一盤散沙”,宜“線條清晰”。全文始終聚焦于中心論點,并圍繞中心論點,提煉出三個分論點,一體三翼,句式整齊,結構井然。
此外,在論證中,還可巧妙化用文題中的材料為論據(jù),在考場上既可解素材匱乏之苦,又完成了審題任務指令。總之,要用充實的事例、明晰的思路、鏗鏘的語言,使作文呈現(xiàn)出繪畫美、建筑美和音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