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開發(fā)區(qū)教學研究室(222000)相升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升,還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習作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是學生語言的高級輸出,學生習作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其語文綜合能力的強弱。語用觀作為工具觀的發(fā)展,是將語文教學目標以及任務定位在語言文字運用技能上的訓練,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語言文字的運用是靈活的、多變的,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合理使用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了解語言文字的運用規(guī)則,為學生熟練運用語言文字打下基礎(chǔ)。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寫作,實質(zhì)上就是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正確表達以及交流,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的行為受到心理支配和調(diào)節(jié),因此,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先有動機或者興趣,之后才會有具體實施。寫作無疑也符合這個規(guī)律,學生的寫作動機來源于其對寫作的興趣。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注重進行寫作理論和方法的講授,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忽視了學生的寫作體驗和表達,造成其寫作興趣的缺失。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階段,天性活潑好動,對新生事物感興趣,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然而在習作中,我們卻無法捕捉到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影子: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停留在片面、膚淺的層次;寫作缺乏生活體驗;寫作方法單一,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一部分教師對學生習作的開頭、經(jīng)過和結(jié)尾進行固定限制,造成了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也有一部分教師上作文課時放任不管,出示題目后就讓學生自由書寫。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影響,學生漸漸失去了寫作興趣。
寫作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面臨的難題是無話可說,更不知道從何寫起,原因在于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閱讀面狹窄。寫作是學生以前的語言、知識和思想的綜合體現(xiàn)?!叭f丈高樓平地起”,缺乏相關(guān)的寫作素材是造成學生寫作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應該與周邊的環(huán)境構(gòu)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學會觀察和體驗。然而,在現(xiàn)實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對學校、家庭的周邊環(huán)境熟視無睹,缺少生活素材的積累,因此在寫作時總是無從下手。
語文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訓練就是寫作訓練,檢驗學生的語文能力最直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學生的寫作能力。然而,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不愿意寫作的學生占據(jù)多數(shù),表現(xiàn)在學生不會運用寫作方法。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缺少方法的指導,導致學生不能掌握寫作方法;另外一方面是學生缺少相關(guān)的寫作訓練。由于到中年級才開設專門的寫作課,而且課時也很少,造成了學生生活實踐與寫作實踐的分離,學生的寫作技巧得不到訓練,寫作能力自然不強。
學生的寫作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寫作的內(nèi)在動力源,如果學生對寫作感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思考,且勇于表達。因此,在語用觀的指導下,在習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習作的內(nèi)在需求,自覺提升習作能力。一方面,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習作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帶領(lǐng)學生走進大自然的懷抱,讓學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幫助學生逐漸找到寫作思路;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隨文練習,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隨文練習對提升作文水平的重要性,使其自覺主動地開展隨文練習,逐漸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如在教學習作《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之前,教師先不要直接講述習作的相關(guān)技巧,而是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現(xiàn)在請你們花幾分鐘時間仔細想想,昨天記憶里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接著,教師給出5~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自由思考。然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將昨天所發(fā)生的事情告訴自己的組員,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最后,當討論結(jié)束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隨文練習,引導學生將自己昨天的經(jīng)歷寫成文章。這樣教學,不僅體現(xiàn)了語用觀的指導理念,還幫助學生逐漸學會了從身邊的小事展開回憶,不斷體驗真實情感的素材積累方法,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由于受到年齡和心理特點影響,小學生的自尊心比較強,如果教師能夠?qū)ζ溥M行正確引導,就可以將學生的自尊心轉(zhuǎn)化為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進步的堅強意志,從而達到不斷提升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教學質(zhì)量的目標。因此,教師要學會結(ji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寫作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挑選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進行范讀,當學生聽完之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互相評價,之后再進行仿寫;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構(gòu)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寫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一些優(yōu)秀文章展示在學校宣傳欄、墻報上,讓學生產(chǎn)生成就感,其他學生也能夠進行學習;還可以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寫信、故事接龍、作文競賽……通過上述方式,讓學生學習他人的寫作經(jīng)驗,幫助學生內(nèi)化寫作規(guī)律,提升寫作水平。
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當大部分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課文中有哪些優(yōu)美的句子呢?你們可以將其找出來嗎?同時說說這些例句好在什么地方?”當有學生回答“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這個句子寫得好時,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向?qū)W生講述這個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泡好的大蒜的顏色比喻成翡翠,使得整個句子變得生動、形象。緊接著,教師問學生:“請同學們帶著仔細觀察的小眼睛,說一說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物品嗎?你也能模仿上面的表述方法來說說嗎?”這樣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在語用觀指導下的習作教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訓練。小學習作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剛開始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既不說假話,也不說空話。同時,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立足文本,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寫字水平,注重學生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語言文字功底。此外,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還需要培養(yǎng)其想象力。課堂上,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教師想讓學生寫好秋天的美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這樣進行提問:“同學們,我們的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jié)的景色都是不一樣的,你們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景色呢?”有學生回答:“我印象中,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黃,好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绷硪粋€學生表示:“金秋季節(jié),漫山遍野的楓樹紅了,好像一片火海?!薄扒锾爝€有哪些美景呢?”教師又引導學生想象,并與學生進行互動,向?qū)W生展示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規(guī)范的文字,將學生逐漸帶入秋天的情境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秋天的美,體會到文字運用的奧妙,從而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表達欲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語用觀下的習作教學,要求教師要講究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在習作教學中,語言文字就是一種工具,只有將其運用于實踐中才能夠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jié)合多媒體教學設備,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寫作實踐,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以及個性表達,為學生進行自主寫作提供廣闊的空間,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chǔ)。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qū)W生展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香山、泰山、西湖?可以描述那里的風景嗎?你覺得這些地方有著怎樣的美呢?”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由于學生有過親身經(jīng)歷,語言表述充滿了真情實感。最后,教師讓學生一邊看課件,一邊聽課文的朗讀錄音,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時,教師再要求學生以《我最美的家鄉(xiāng)》為題目寫一篇小作文,學生完稿后,教師再進行批注、修改,指出學生在文字運用方面的不足,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任何一種技能的提升都離不開扎實的訓練,語用觀強調(diào)要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運用技能的訓練。小學生的寫作技能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引導學生寫真情實感,不寫套話、假話,這是對寫作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把語言文字運用訓練落到實處,扎實上好識字、寫字和閱讀課,讓學生真正識好字、寫好字、讀好書,為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自己會寫文章,要常寫“下水文”,不能“站在高處談理論”,而要“俯下身子寫文章”。有的教師認為小學作文簡單,不值得下筆。殊不知,當自己拿起筆寫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各種問題,才會明白寫作有多么難。教師寫“下水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能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和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寫“下水文”,還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命題偏離實際、命題沒有趣味性等;教師寫“下水文”,有利于正確評價學生的作文,從而有效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勤于動筆,不僅能做到言傳身教,還能真正體驗寫作的過程,找到更好的寫作方法和規(guī)律,將教與學進行有效整合。
作文的評改是寫作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不能孤立于寫作教學之上,而要從寫作教學本身出發(fā),突出評改便是再次指導寫作的方法。在平時的作文評改中,教師的評語出現(xiàn)了公式化的現(xiàn)象,缺少情感方面的交流。語用觀強調(diào)習作教學要著眼于實踐,因為學生個人興趣、態(tài)度不同,導致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不同,在習作中反映出來的水平也就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評改時做到精確。評改不僅要評文,還要評學生;教師不僅要重結(jié)果,還要關(guān)注學生在習作時的態(tài)度,結(jié)合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評改。教師在作文評改中,要多肯定學生的努力,多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動力。
綜上所述,在語用觀指導下的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他們積累寫作素材,讓他們感受到寫作的樂趣;要鼓勵學生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寫作,幫助學生改正缺點,這樣就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