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為洲
隨著鄉(xiāng)土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有了比較明晰的界限和距離。有人認為,這會給人們帶來冷漠和疏離;也有人認為,這會讓人們增進理解和尊重。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寫一篇文章,或議論文,或記敘文。
寫議論文,評論對同一個問題的兩種看法,或贊成其中一種、反對另一種,或各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或提出并闡述第三種看法。
贊成前者——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和距離”“會給人們帶來冷漠和疏離”的觀點,可以闡述:冰冷的鋼筋水泥建筑使親密的鄰里關(guān)系變得冷漠,高科技下的微信通信使手寫信件中蘊藏的親情、友情變得疏離等。
贊成后者——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和距離”“會讓人們增進理解和尊重”的觀點,可以先從反面闡述人與人之間沒有界限和距離的表現(xiàn)及危害——人與人之間沒有界限和距離,會把他人的事當(dāng)成自己的事,過分熱心,過度干涉,以拯救他人者自居;而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必然是依賴者,拯救會強化依賴,依賴會激發(fā)對方的拯救情結(jié)。人與人之間沒有界限和距離,會把別人當(dāng)成工具去使喚,不關(guān)注別人的內(nèi)心感受;或者討好、迎合別人,而壓抑了真實的自我。人與人之間沒有界限和距離,會忠誠于某些人,從而失去自我;也會要求另一些人忠誠于自己,以便控制對方。擔(dān)心對方不忠誠,就會想方設(shè)法加以檢驗,形成猜忌;猜忌又很容易變成窺探他人隱私,造成矛盾……總之,界限不清,距離不存,不但不會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反而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盡的煩惱和痛苦。
再從正面闡述人與人之間必須有一定界限和距離的理由、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無論你與他人的關(guān)系多么親近,都應(yīng)該保持適當(dāng)?shù)慕缦藓途嚯x。與朋友相處,友情再密切,也不能把話說盡;與家人相處,親情再深厚,也要留一點空間;與配偶相處,愛情再甜蜜,也要保持自我獨立。人與人之間,只有保留一定的界限,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以平行線的方式相處,親疏有度,才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相看不厭,久處不累,才能避免摩擦,共同進退。大家都應(yīng)當(dāng)如此,努力建立新型、有序、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如何設(shè)立清晰的界限,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要記得你的權(quán)利,樹立你的自信;要正確對待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贊成后者,可以從批判前者著筆;也可以從人際交往中的某件事寫起;還可以先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稍稍提及前者,承認在一定的條件下,前者也可能會發(fā)生,提出不要讓“界限和距離”產(chǎn)生負面效應(yīng),作為闡述正面觀點的補充。
如果寫記敘文,則可以選取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或以生活為基礎(chǔ)構(gòu)思小說,用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輔之以適當(dāng)?shù)淖h論,表現(xiàn)“界限和距離”“會給人們帶來冷漠和疏離”,或者“會讓人們增進理解和尊重”的主題。
根據(jù)下面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史鐵生曾在散文《我的夢想》里,表達了對體育明星劉易斯的崇敬:“也許是因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歡什么吧,我的兩條腿雖動都不能動,卻是個體育迷……我最喜歡并且羨慕的人就是劉易斯?!边@篇文章,使得史鐵生有了一次和劉易斯的會面。那天,他把自己的一些作品贈送給劉易斯,劉易斯則回贈以簽名的跑鞋。劉易斯說:“我相信這些書一定很棒,可惜我不懂中文,真是個遺憾。”史鐵生說:“得到您簽名的跑鞋,也是特棒的事,可惜我沒有健全的雙腿,所以也深感遺憾!”說完兩人笑著擁在一起。如今,這雙跑鞋珍藏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里。
這是感悟式或評論式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
1.從“遺憾”的角度立意:
劉易斯說:“我相信這些書一定很棒,可惜我不懂中文,真是個遺憾?!笔疯F生說:“得到您簽名的跑鞋,也是特棒的事,可惜我沒有健全的雙腿,所以也深感遺憾!”
①遺憾也是一種美(感悟)——殘疾固然遺憾,但是,不屈服于命運而迸發(fā)出的生命火花,無疑也是一種美。
②他們不會留下遺憾(評論)——劉易斯讀不懂中文,但讀得懂一個不屈不撓的人生;史鐵生不能穿跑鞋,但追夢奔跑的速度不亞于劉易斯。
2.從“夢想”的角度立意:
史鐵生曾在散文《我的夢想》里,表達了對美國體育明星劉易斯的崇敬:“也許是因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歡什么吧,我的兩條腿雖動也不能動,卻是體育迷……”
①夢想把不完美造就成了完美(評論)——殘疾帶給史鐵生身體的不完美,但他用自己的夢想鑄造了完美的人格、取得了較高的文學(xué)成就。
②追尋難以實現(xiàn)的夢想(感悟)——因為夢想難以實現(xiàn),故能激發(fā)起人們無盡的憧憬和不止的追求,生命的意義就在此顯示出來。
3.從“饋贈”的角度立意:
那天,他把自己的一些作品贈送給劉易斯,劉易斯則回贈以簽名的跑鞋
①精神的饋贈(評論)——有形的禮品中深藏著無形的精神力量。
②饋贈見真情(評論)——有形的禮品中深藏著無形的情誼。
4.從“欣賞”的角度立意:
“我最喜歡并且羨慕的人就是劉易斯。”劉易斯說:“我相信這些書一定很棒……”史鐵生說:“得到您簽名的跑鞋,也是特棒的事……”
①學(xué)會欣賞他人(感悟)——對他人擁有而自己不曾擁有的美好的東西,應(yīng)當(dāng)持欣賞的態(tài)度。
②羨慕——欣賞——愛(感悟)——羨慕他人者,不應(yīng)走向“羨慕——嫉妒——恨”的深淵,而應(yīng)登上“羨慕——欣賞——愛”的殿堂。
(上海市進才中學(xué);200135)
疏離不冷漠,社會更美好
吳 舒
從鄉(xiāng)土社會到現(xiàn)代社會,不過區(qū)區(qū)百年,但人們對距離和界限的感知日益明顯,從熱情善良變成了所謂的“疏離冷漠”。這代表了一種可貴的變化,代表了我們對于距離和界限的不同選擇的理解與尊重正在不斷增進,這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大標(biāo)志。
“你去哪里?”“我去上班。”普通的對話,和諧的鄰里,讓我們在寒冷的日子里感動常在;卻同時告訴“有心人”,之后的一段時間,你并不在家,如果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他人,是不是也會讓人在炎炎夏日里不寒而栗?
于是,互道“你好”取而代之,疏離的問候,看似劃清了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和距離,實則減少了隱私泄露的概率,成全了人們的理解與尊重。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成為“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看客,我們只是從依靠距離我們更近的鄰里,到依靠看似距離我們更遠但更加公平合理、安全可靠的社會制度,代表了我們對于距離和界限的不同選擇的理解與尊重正在不斷增進,這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大標(biāo)志。
我們拉開了與人的距離,與此同時,我們也拉近了與物的距離,拉近了與“我”的距離。
我們或許會養(yǎng)養(yǎng)植物,讓幾個小小的盆栽,爬滿3米高的整個墻壁,用明艷的綠色,驚嘆生命的活力。
我們或許會養(yǎng)養(yǎng)動物,一只英短,一只哈士奇,20平方米的貓爬架和30斤的狗糧,還有“要你哄”和壞脾氣的無縫切換。你雖然遠在千里之外,心中卻時時記掛,因為它們不僅僅是動物,更是家人。
我們一定會養(yǎng)養(yǎng)自己,在工作時各種軟件運用溜到飛起,在閑暇時網(wǎng)絡(luò)海洋遨游暢快恣意。世界之大,聯(lián)系如此便利,有勇氣有實力,高中的你完全可以和知名大學(xué)的專業(yè)教授面對面談?wù)劯吣芴祗w物理中高能光子的產(chǎn)生原理、輻射特征和物理規(guī)律(這三個可以并列不?),讓未來的“我”伸出大拇指,贊一句“高級”!
猛然發(fā)現(xiàn),我們想做的、可以做的、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沉迷于自我的小世界,與物、與“我”零距離,其中樂趣,實在妙不可言。
只是疏離人群并非全無缺點。
我們口中所食一粥一飯,皆為他人來之不易;我們身上所著半絲半縷,皆為他人物力維艱……無論是至圣先師,抑或是販夫走卒,無一例外。
倘若完全疏離人群,我們完全不可能活下去。這是鐫刻于基因的真理。
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對于距離和界限,人們的選擇,我們理解,我們尊重。
在輿論重壓下,我們告訴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當(dāng)?shù)氐姆饨孕爬?,也或許隱藏著數(shù)十年或者上百年的風(fēng)俗;在發(fā)生一件與自己已有觀念截然不同的事情后,審慎思考,“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我們對于距離和界限的不同選擇的理解與尊重正在不斷增進,這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大標(biāo)志。
有一天,當(dāng)一名老人家受傷跌倒,我撥打120送他去醫(yī)院,并且主動留下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和一份情況說明時,抬頭看見對面的女孩兒正在對這件事全程直播,她也在鏡頭旁看著我,我們相視一笑。
★深入感悟:
一篇作文可以反映一位老師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方面的調(diào)和能力,該文在“思維”方面的優(yōu)勢更勝一籌。作者就“隨著鄉(xiāng)土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有了比較明晰的界限和距離”這一事實闡述主張,站在公民的立場,以“有條件地承認對方的合理性”的策略,先揭示了現(xiàn)代社會客觀存在的“疏離”現(xiàn)象,再坦承“我們應(yīng)選尊重、理解交往的界限”的觀點。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中庸之道”,而是“一種更普遍的文化教養(yǎng)和德性理念”,是以寬和的說理、適度的熱情感染人,而非僅憑文采來說理。
(重慶市彭水縣第一中學(xué);409600)
遺憾,也是一種美
張冰鳳
日有東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年有四季更替,人也有悲歡離合。人生百年若白駒過隙,遺憾無處不在,但它能讓我們領(lǐng)略別樣的風(fēng)景,品味不同的人生。遺憾,也是一種美。
遺憾,是成就人生的契機。蘇軾因“烏臺詩案”仕途跌入低谷,給“奮厲有當(dāng)世志”關(guān)上了大門,但正是因為這份遺憾更彰顯了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淡然曠達,從政治悲傷中走出來達到了新的人生境界。李白因唐玄宗的一句“賜金放還”終結(jié)了安邦定國的夢想,從此浪跡江湖,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的豪邁灑脫,詩人不幸詩家興。屈原因小人讒言慘遭流放,滿腔抱負無處施展,放逐汨羅,蘊造“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的雄渾浪漫,浪漫主義詩歌開始登上文學(xué)的殿堂。人生或多或少會留下各種遺憾,但在時間的回饋下,常會開出另一朵鮮艷美麗的花朵,帶來意外的驚喜,成就精彩的人生,拓展人生的廣度。
遺憾,是改變?nèi)松膭恿Α0拇罄麃喲葜v家尼可?胡哲天生沒有四肢,身體殘疾,飽受同學(xué)的嘲笑與欺辱,但他卻一直為改變命運而不懈努力,最終成為一名享譽世界的演講家。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一生坎坷,雙耳失聰,聽不見任何聲音,無數(shù)的痛苦與挫折依舊沒有磨滅他對音樂的無限熱愛,最終創(chuàng)作出了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中國當(dāng)代作家史鐵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jì)失去了雙腿,但他沒有放棄對生命的熱愛,對詩意的追尋,利用心中的愛和手里的筆,拓展了生命的疆土。他們自身的殘缺,是遺憾,但敢于抗擊命運進行絕地反擊,展現(xiàn)出了不屈服的意志力。
遺憾,能展現(xiàn)獨有的美麗。維納斯,曾有多少藝術(shù)家想要為她修復(fù)雙臂,可嘗試之后卻怎么也找不到她失去雙臂時的那種獨有的殘缺美。西施因為心口疼痛,走路時皺著眉頭,用手扶住胸口的樣子,獨具令人憐愛的柔弱美。黛玉體弱多病,讓她有了“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的嬌羞美。于雕塑或人物形象,殘缺或病態(tài)是一種不完滿,是遺憾,但正是這份遺憾展現(xiàn)的獨有美感,讓我們有機會審視生命的獨特性,銘記獨有的美麗。
遺憾是契機,是動力,也是一種獨特點綴,讓人在苦澀與嘆惋中感受到生命的獨特與人生的廣度,在翻越痛苦的山丘后嘗到喜悅甜蜜的滋味,在穿過荊棘叢林后看到另外一番無與倫比的美景,在歷經(jīng)人生百態(tài)后體驗到遺憾化作的無盡力量。
★深入感悟:
該文緊扣作文材料內(nèi)容,用“遺憾,也是一種美”作為中心觀點,用“遺憾,是成就人生的契機”“遺憾,是改變?nèi)松膭恿Α薄斑z憾,能展現(xiàn)獨有的美麗”三個分論點,表達了作者對于作文題目的認識。材料翔實,古今中外并包,現(xiàn)實虛構(gòu)兼具。難能可貴的是,在論證過程中,作者高度重視舉例后的論述,層層剝筍,步步深入,使論證更富于實效性。
(重慶市彭水縣民族中學(xué);409600)
別讓遺憾澆滅追求夢想的熱情
高 嵐
人往往都是缺什么想什么。你看,史鐵生兩條腿不能動,卻是體育迷,喜歡“百米王”劉易斯。他和劉易斯都有遺憾,一個不能跑,一個不懂中文,但這并不能阻擋他們彼此的賞識,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熱愛生活,追求夢想。(由材料引出觀點)
熱愛生活,就會努力追求生命的價值。(分論點一)人不可能什么都強,但也不可能什么都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這是遺憾,但用心專一,就可以縱橫上下。身體殘疾,精神不能殘疾。越是在某一方面不如人,越要在另一方面超越人。史鐵生認為,活著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生命的意義在于如何活著。當(dāng)一個人不想生死而只想生命的意義的時候,他就會從自怨自艾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努力追求生活的層次。他從朋友“為了讓母親感到驕傲”的寫作動機中得到啟示,產(chǎn)生了為別人創(chuàng)造價值的意識,產(chǎn)生了和別人一起分享創(chuàng)造的快樂的意識。劉易斯也是一個不斷刷新世界紀(jì)錄的短跑王,他對“更快”的不懈追求詮釋了生命在于奮斗的精神。雖然他們彼此都有遺憾,但他們都能讀懂對方的精神,這是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彼此能笑著相擁的因緣。(指出與材料的關(guān)系)
熱愛生活,就有憧憬美好生活的權(quán)利。(分論點二)史鐵生再怎么奮斗也不可能穿上劉易斯的跑鞋去奔跑,劉易斯也沒必要為了讀懂史鐵生的書去學(xué)中文。遺憾永遠會存在,但絕不會成為追求生活熱情的阻礙。因為生活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有形的東西,還創(chuàng)造無形的東西,比如友情,比如夢想,比如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等。所以熱愛生活就永遠都不會厭倦追求美好,即使美好只是夢想。但追求美好不只是空想,現(xiàn)實是殘酷的,但精神可以完美,憧憬不可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恰恰是為了精神的完美,更何況羨慕往往是追求的動力,有了這個動力,才有了創(chuàng)造本身。跑鞋本是體育用品,卻珍藏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里,其中所蘊含的精神不言而喻。(指出與材料的關(guān)系)
每個人都會有遺憾,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但總得追求“一全一美”吧!有了“一全一美”,那遺憾也就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維納斯雕塑,雖然肢體有殘缺,但瑕不掩瑜,那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形體永遠閃耀著美的光輝。(史鐵生和劉易斯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和“一全一美”相對應(yīng))所以,熱愛生活吧,別讓遺憾澆滅了你追求夢想的熱情。只要熱情還在,遺憾就不會只是遺憾,它還是創(chuàng)造美好的動力。(始終扣住“遺憾”這個話題來談)
★評審感悟:
看了參賽教師針對這段材料的下水作文,感到普遍缺乏緊扣材料的意識,這和學(xué)生的寫作習(xí)慣如出一轍,說明教師的習(xí)慣對學(xué)生習(xí)慣的養(yǎng)成影響很深。姚為洲老師命制的題目壓縮一下,其實就是這幾個關(guān)鍵詞或語句:“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歡什么”“遺憾”“珍藏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里”。重點當(dāng)然是“遺憾”。無論你是談夢想,談情誼,還是談欣賞,如果不提遺憾,就脫離了材料的核心內(nèi)容。
應(yīng)考作文最重要的是不脫離材料,但現(xiàn)實是太多的人對材料的使用只是從中抽出一個話題,然后材料就沒有用了,而話題往往涵蓋面太大,稍不注意,就可能脫離材料了。比如“勇氣”這個話題,它可以是不畏強敵的勇氣,也可以是不怕丟臉的勇氣,還可以是不患得患失的勇氣。談哪個勇氣,關(guān)鍵看材料指的是哪個勇氣。所以,寫“遺憾”,如果不能結(jié)合史鐵生和劉易斯的遺憾來寫,那就是脫離材料的作文。
史鐵生和劉易斯的遺憾是無法彌補的,這不是可以通過奮斗就能實現(xiàn)的,所以單純談用奮斗來彌補遺憾就不那么貼切。還有一種傾向就是一些教師喜歡“連環(huán)思維”,即想起一個詞,又帶出另一個詞,最后文章關(guān)鍵詞離材料越來越遠。如有人從材料中想到史鐵生和劉易斯相擁而笑是美好的事,然后就想到美好源于真誠,之后就開始以“真誠”為話題展開論述,這樣就遠離材料的中心內(nèi)容了。當(dāng)然,要求教師們在那么短的時間內(nèi)有那么深的認識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作為旁觀者,指出這些問題,無非是希望教師今后在寫作和寫作分析中能有意識地關(guān)注材料,貼近材料。以上是筆者的下水作文,體現(xiàn)我個人對材料的認知,歡迎批評指正。
(山西省太原市教科研中心;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