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媛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藥劑科,四川 綿陽 621000)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據(jù)統(tǒng)計,育齡女性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超過25%。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下腹部不適、月經(jīng)紊亂、白帶異常、流產(chǎn)、不孕等癥狀,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1]。臨床上治療此病的方法有手術療法和保守療法。對于肌瘤體積較大、臨床癥狀明顯、經(jīng)藥物治療無效或影響生育的子宮肌瘤患者,臨床上多對其進行手術治療。對于肌瘤體積較小、臨床癥狀較輕或不愿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臨床上主要是對其進行保守治療[2]。米非司酮屬于孕激素受體拮抗劑,是西醫(yī)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藥。桂枝茯苓丸是中醫(yī)常用的理血劑,具有化瘀止痛、軟堅散結的功效[3]。本文主要是探討用桂枝茯苓丸加減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及對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選擇我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8 月期間收治的86 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影像學檢查得到確診;子宮肌瘤的最大直徑≤2 cm 且無惡變傾向;具有進行保守治療的指征;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造血系統(tǒng)疾病或嚴重的心腦血管疾??;存在肝腎功能不全;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障礙;近期服用過治療子宮肌瘤的藥物;病歷資料缺失或對用藥的依從性差。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43)和試驗組(n=43)。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30 ~58歲,平均年齡為(42.15±2.64)歲;其子宮肌瘤的直徑為1 ~2 cm,平均直徑為(1.67±0.21)cm;其病程為1 ~5 年,平均病程為(2.47±1.14)年。試驗組患者的年齡為30 ~58 歲,平均年齡為(42.34±2.52)歲;其子宮肌瘤的直徑為1 ~2 cm,平均直徑為(1.63±0.23)cm;其病程為1 ~5 年,平均病程為(2.51±1.1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用米非司酮(生產(chǎn)廠家:華潤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633 ;規(guī)格:10 mg/ 片)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口服,10 mg/ 次,1 次/d,共用藥3 個月。用桂枝茯苓丸加減聯(lián)合米非司酮(其藥品信息及用法同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桂枝茯苓丸的組方是:黃芪20 g,牛膝、茯苓各15 g,桂枝、牡丹皮各12 g,桃仁、白芍各10 g。若患者有帶下清稀、畏寒、小腹冷痛的表現(xiàn),于方中加入茴香、制附片、吳茱萸;若患者有白帶色黃、臭穢的表現(xiàn),于方中加入敗醬草、金銀花、黃柏、連翹、苦參;若患者有腰膝酸軟的表現(xiàn),于方中加入桑寄生、枸杞子、山藥;若患者有盆腔炎性包塊,于方中加入三棱、莪術、土鱉蟲。水煎服,1 劑/d,分早晚2 次服用,連續(xù)用藥4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的相關規(guī)定用治愈、顯效、有效、無效評估患者的療效。治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全部消失,子宮肌瘤縮小≥90%。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子宮肌瘤縮小50% ~89%。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減輕,子宮肌瘤縮小30% ~49%。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未減輕,子宮肌瘤縮?。?0%。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血清性激素及炎性因子的水平。性激素包括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H)、 促黃體生成激素(leuteinizing hormone,LH)、孕酮(progesterone,P)。炎性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 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 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用SPSS 19.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分別用t、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E2、FSH、LH、P 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E2、FSH、LH、P 的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 ;兩組患者血清E2、FSH、LH、P 的水平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比較(±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E2(pmol/mL)FSH(IU/L)LH(IU/L)P(nmol/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43) 64.52±6.85 42.41±6.14* 17.14±4.51 11.53±4.03* 17.05±3.65 11.84±3.01* 2.62±0.481.48±0.41*試驗組(n=43) 64.71±6.91 41.68±5.95* 17.26±4.58 11.31±4.11* 16.98±3.54 11.49±3.12* 2.60±0.411.41±0.45*t 值0.1280.5600.1220.2510.0900.5290.2080.749 P 值0.8980.5770.9030.8030.9280.5980.8360.456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2、IL-6、TNFα、hs-CRP 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2、IL-6、TNF-α、hs-CRP 的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試驗組患者血清IL-2、IL-6、TNF-α、hs-CRP 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 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IL-2(pg/mL)IL-6(pg/mL)TNF-α(pg/mL)hs-CRP(m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43) 187.54±50.87 114.25±32.41* 185.46±48.34 110.56±27.56* 81.45±20.12 58.45±15.41* 7.14±1.814.03±0.74*試驗組(n=43) 183.97±51.46 61.45±13.85* 181.52±50.41 52.64±16.45* 80.85±19.45 34.78±12.41* 7.06±1.931.62±0.35*t 值0.3249.8240.37011.8330.1417.8450.19819.306 P 值0.747<0.0010.712<0.0010.889<0.0010.843<0.001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30 ~50歲的女性是此病的主要發(fā)病人群。米非司酮是西醫(yī)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藥。此藥屬于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可明顯降低子宮肌瘤組織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濃度,促使子宮肌瘤的體積縮小[5]。中醫(yī)學認為,子宮肌瘤屬于“癥瘕”的范疇,其病因主要是腎氣衰減,寒邪入侵胞絡,導致陰陽失衡、沖任失調(diào),使瘀血內(nèi)結于胞宮。中醫(yī)主張以舒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調(diào)節(jié)氣血為主要原則治療本病[6]。本研究所用的桂枝茯苓丸中,白芍可補血養(yǎng)血、平抑肝陽,桃仁、牡丹皮可活血化瘀,茯苓可益氣健胃、健脾滲濕,桂枝可散寒解表、溫經(jīng)通脈,黃芪可補氣升陽,牛膝可散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諸藥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溫經(jīng)散結之功[7]?,F(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桂枝茯苓丸能有效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提升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與細胞免疫功能。在采用桂枝茯苓丸對患者進行治療期間,根據(jù)其不同病癥加減用藥,可進一步提高治療的針對性,提升其整體療效。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桂枝茯苓丸加減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顯著,能有效促進肌瘤體積的縮小,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炎性因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