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飛
(貴州省安順市人民醫(yī)院,貴州 安順 561000)
重癥醫(yī)學科是病原菌感染的高發(fā)科室。對于病情危重的感染性疾病患者,臨床上常為其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進行治療,且在治療期間需對其進行大量的侵入性治療,這會增加患者發(fā)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風險。替加環(huán)素是一種新型的甘氨酰四環(huán)素類抗菌藥,此藥對臨床上常見的致病菌或多重耐藥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廣泛覆蓋G+球菌、G-桿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產(chǎn)超廣譜β- 內酰胺酶陽性的腸桿菌屬、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及對多藥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為病情危重的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環(huán)素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不易使其體內的病原菌產(chǎn)生耐藥性[1-2]。本研究主要探討用替加環(huán)素對病情危重的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20 年1 月至12 月期間安順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6 例病情危重的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免疫功能嚴重低下;2)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合并有精神疾?。?)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5)臨床資料不全;6)對藥物治療的耐受力較差。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病情危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3)對治療的依從性良好;4)溝通能力正常;5)使用多種抗菌藥治療無效。根據(jù)使用抗菌藥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n=36)和對照組(n=30)。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10 例;其年齡為28 ~81 歲,平均年齡為(56.51±11.33)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8 例;其年齡為28 ~80 歲,平均年齡為(55.94±11.2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jīng)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1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為本組患者使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進行治療。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生產(chǎn)企業(yè):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597,規(guī)格:1.5 g/ 支)的用法是:取3 g 的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將其加入到100 mL濃度為0.9% 的氯化鈉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隔8 ~12 h 用1 次藥,共治療7 ~14 d。
1.2.2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為本組患者使用替加環(huán)素進行治療。替加環(huán)素(生產(chǎn)企業(yè):Wyeth Lederle S.r.l,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60472,規(guī)格:50 mg/ 支)的用法是:首次用量為100 mg,然后每12 h 用藥50 mg。每50 mg 的替加環(huán)素使用100 mL 濃度為0.9% 的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為患者靜脈滴注,共治療5 ~14 d。
1)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具體的療效評定標準是:(1)顯效:治療后,患者未出現(xiàn)新的臨床癥狀或體征,其各項實驗室檢查的結果轉陰。(2)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有所改善,其各項實驗室檢查的結果轉陰。(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未改善,其相關實驗室檢查的結果為陽性。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2)治療后,統(tǒng)計兩組患者病原菌的清除率、未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及再感染率。3)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頭痛、皮疹、嘔吐惡心)的發(fā)生率[3]。4)治療后,記錄兩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及白細胞計數(shù)、體溫、血清C 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 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6.67%,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再感染率、病原菌的部分清除率相比,P>0.05。觀察組患者病原菌的清除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其病原菌的未清除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部分清除率、未清除率及再感染率的比較[ 例(%)]
在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2.78%,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26.67%,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及白細胞計數(shù)、體溫、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時間的比較(d,± s)
表4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時間的比較(d,± s)
組別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的時間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觀察組(n=36) 7.88±1.593.38±0.703.48±0.424.58±1.272.14±0.31對照組(n=30) 10.46±2.876.59±1.245.37±1.6011.37±2.484.39±0.58 t 值4.39312.6036.29113.58519.096 P 值0.0000.0000.0000.0000.000
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患者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高發(fā)人群。此類患者在治療期間常接受侵入性操作,其免疫力低下。對病情危重的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難度較大,治療的時間較長。近年來,隨著廣譜抗菌藥的廣泛應用,耐藥菌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導致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隨之升高[4-6]。替加環(huán)素具有非常顯著的抑菌作用,能夠很好地治療病情危重的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經(jīng)長時間的臨床研究證實,替加環(huán)素可有效地抑制陰溝腸桿菌、大腸埃希菌、產(chǎn)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見病原菌的活性[7-10]。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病原菌的清除率為91.67%,對照組患者病原菌的清除率為53.33%,組間相比,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66.67%,組間相比,P<0.05。觀察組患者頭痛、皮疹、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2.78%,對照組患者頭痛、皮疹、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26.67%,組間相比,P<0.05。觀察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及白細胞計數(shù)、體溫、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用替加環(huán)素對病情危重的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清除其體內的病原菌,促使其各項指標恢復正常,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