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平,李集正
羅定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羅定 527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作為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COPD發(fā)病率高,死亡人數(shù)也逐年上升[1]。COPD分為穩(wěn)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急性加重期COPD是指患者短期內(nèi)出現(xiàn)咳嗽、氣短或氣喘等呼吸道癥狀,且極易出現(xiàn)肺部二氧化碳滯留,從而導致呼吸衰竭加重,加大呼吸性酸中毒的概率,肺功能急劇喪失,此時容易出現(xiàn)病情惡化而導致死亡事件的發(fā)生,因此及時評估患者死亡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常由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其中細菌感染占50%,而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細菌感染時其水平會明顯升高,作為一種炎性蛋白應用于臨床檢測,在嚴重細菌感染時濃度明顯增加,在臨床上作為細菌感染的重要標志物,與細菌感染的相關性強[3]。另外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體內(nèi)C反應蛋白(CRP)水平明顯升高,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以用于早期預測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預后[4]。另外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白蛋白(ALB)和COPD的嚴重程度具有密切聯(lián)系[5]。而C反應蛋白/白蛋白比值可作為評價炎癥反應疊加營養(yǎng)不良的指標,可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而目前,用CRP/ALB值預測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預后的研究比較少,因此研究旨在探討CRP/ALB、降鈣素原(PCT)與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預后的關系,降低死亡率。
選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羅定市人民醫(yī)院接診的17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5]。
根據(jù)所有研究對象出院時的存活情況分為存活組152例和病死組18例,存活組中男104例,女48例,年齡61~77歲,平均年齡(71.54±7.48)歲,有吸煙史者102例。病死組中男12例,女6例,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75.03±8.02)歲,有吸煙史者15例。存活組和病死組年齡、性別、吸煙史等一般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根據(jù)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6]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相關癥狀:(1)咳嗽、咳痰加重,痰液形狀改變甚至痰量增多。(2)胸悶、氣短加重,伴隨著發(fā)熱癥狀。(3)肺部聽見明顯的干濕性啰音。(4)快步行走時喘息加重。(5)動脈血氧分壓(PaO2)<60 mmHg,伴或不伴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 mmHg。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癥狀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3)年齡≥60歲。(4)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5)患者臨床資料齊全。
(1)年齡<60歲。(2)存在哮喘、間質(zhì)性肺病或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3)合并有除呼吸系統(tǒng)以外感染性疾病。(4)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疾病。(5)患有精神類疾病。(6)存在免疫系統(tǒng)疾病。
根據(jù)所有研究對象出院時的存活情況分為存活組152例和病死組18例,將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收集存活組和病死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住院時間、病程和吸煙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其差異性,有吸煙史的定義為連續(xù)或累計吸煙時間超過6個月。
所有研究對象入院后24 h內(nèi)均進行實驗室檢查,兩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時采用靜脈抽血3mL,離心后取上層血清,檢測其炎性指標如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和CRP,PCT(采用免疫發(fā)光法檢測),凝血狀態(tài)指標如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血氣分析指標如酸堿度(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生化指標如血紅蛋白(Hb)、ALB和肌酐等,并計算CRP/ALB比值,以及分析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預后影響因素。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存活組的住院時間明顯低于病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存活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CRP、PCT、凝血狀態(tài)指標如D-二聚體、PaCO2以及CRP/ALB比值均明顯低于病死組,而白蛋白明顯高于病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實驗室檢查指標如纖維蛋白原、pH值、PaO2、血紅蛋白以及肌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s)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s)
指標WBC(×109/L)NEU(×109/L)CRP(mg/L)PCT(μg/L)D-二聚體(mg/L)纖維蛋白原(g/L)pH值PaO2(mmHg)PaCO2(mmHg)Hb(g/L)ALB(g/L)肌酐(mmol/L)CRP/ALB比值(×1/109)存活組(n=152)9.25±3.88 7.63±3.20 78.76±13.21 0.51±0.12 1.97±0.37 4.12±1.03 7.30±0.11 71.68±10.86 68.79±10.02 130.08±16.98 37.24±4.02 69.04±11.05 2.20±0.54病死組(n=18)11.52±3.96 10.15±3.75 95.81±15.72 1.20±0.38 2.28±0.42 4.49±1.24 7.25±0.12 66.70±9.85 78.52±11.25 125.54±15.02 32.95±3.78 73.92±10.85 3.11±0.58 t值P值2.34 3.10 5.05 16.68 3.31 1.41 1.81 1.86 3.85 1.08 2.96 1.77 6.71<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以出院時的是否存活為因變量(存活=0,死亡=1),以WBC、NEU、CRP、PCT、D-二聚體、PaCO2、ALB和CRP/ALB比值為自變量,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 PCT和CRP/ALB比值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指標,見表3。
表3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COPD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不斷升高,由于其發(fā)病群體主要為老年人,隨著老年患者的年齡的增長和各器官的衰竭,免疫功能逐漸下降,使其急性加重癥狀尤為突出,還可能伴隨著呼吸衰竭的現(xiàn)象,所以COPD急性加重則常常導致較高的住院率和病死率,造成COPD加重的原因很多,包括因細菌感染導致的呼吸道癥狀急劇惡化導致的不良事件,病毒感染呼吸道、吸入較多刺激性物質(zhì)、治療期間還未康復時就停用藥物治療和心力衰竭等,加速了肺功能的減退,給患者帶來重大的經(jīng)濟負擔,導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下降,并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7]。
PCT是降鈣素的前肽物質(zhì),主要由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分泌,正常情況下人體內(nèi)血清水平極低,而炎癥介質(zhì)及內(nèi)毒素可刺激甲狀腺分泌大量PCT,當患者被細菌感染時,其體內(nèi)血清水平會明顯升高,除可作為鑒別細菌感染的重要指標外,還可用于評估患者預后以及掌握其病情進展情況[8-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存活組患者PCT水平明顯低于病死組,同時logistic回歸顯示較高PCT是COPD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見PCT值越高,細菌感染程度越重,嚴重的可能發(fā)生膿毒癥、膿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死亡等不良結(jié)局。
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病死組的炎癥指標如WBC、NEU、CRP與降鈣素原均明顯高于存活組。CRP是一種急性相反應蛋白,也是一種機體內(nèi)比較重要的炎癥標志物,主要功能是激活補體和增強吞噬功能,當機體被感染后肝細胞會在白細胞介素6的作用下迅速分泌,并早于人體體溫以及外周血WBC的升高,2 h內(nèi)CRP在體內(nèi)的水平可明顯升高,48 h內(nèi)就能達到一個最高峰,可達到生理水平的2 000倍,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另外CRP不易受藥物的影響,若患者出現(xiàn)CRP水平升高,常常提示患者有合并感染,并且隨著患者病情進展,其血清中CRP水平也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高[11],因此血清CRP對預測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掌握患者病情,判斷治療效果好壞,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降低病死率。
而ALB也是肝細胞合成的一種蛋白質(zhì),是人體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zhì),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在人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緩沖人體酸堿度、運輸物質(zhì)以及營養(yǎng)等。ALB在臨床上一般作為個體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指標,可以評價患者體內(nèi)蛋白質(zhì)的攝入量。沈雅等[12]研究結(jié)果顯示,血清ALB水平與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預后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本研究顯示病死組患者ALB水平明顯低于存活組,可能ALB的不斷降低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影響因素。
目前CRP與ALB單獨應用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病情的評估較多,而應用CRP/ALB比值的較少,李娜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CRP/ALB比值是重癥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指標。而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雖然單因素分析顯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活組CRP、CRP/ALB比值明顯低于病死組,ALB明顯高于病死組,但是進一步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僅CRP/ALB比值是COPD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指標,說明CRP/ALB比值預測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預后更敏感。
綜上所述,CRP/ALB比值和PCT檢測對于評估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較高的CRP/ALB比值和PCT提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較高的死亡風險,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