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育才學校 常 菊
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實施和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圍繞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的課堂上輕松地學習知識、技能以及獲得良好的價值觀教育、可以在多項素質(zhì)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我們從以下幾點說明。
教師上課前認真參透教科書的知識,備課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是上課質(zhì)量的保障。
研究教材,研究了解學生,設計教學思路。對于備課工作我們要做到精細化,在工作中總結(jié)出了以下四個方面,目的是為了提高備課效率,達到課堂教育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綱,判斷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關鍵是看課堂上是否輕松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所以,近年來中小學教師制定教學目標主要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感情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當然,每個班的學情不同,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不同,我們必須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家庭情況、學習特點來制定課堂學習目標,達到有的放矢,得以提升課堂效率。
隨著新教材的實施,教材資源首當其沖,不僅給教師,而且給學生一個無限探索的巨大空間。比如五年級上冊《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課,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上課之前讓學生預習課文,在網(wǎng)上和教材上查有關獵豹的相關知識,收集鴕鳥、聲音、噴氣式飛機、火箭、流星、光等事物的速度資料。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輕而易舉得出宇宙之中速度最快的是光。學生很感興趣,同時在無限探索的空間里知識容量得到了進一步加大。強大的網(wǎng)絡縮小我們的未知世界,課堂上輕點鼠標,教師就會帶著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在上《威尼斯小船》一課的時候,教師收集了威尼斯城的迷人風景和小船的照片,讓孩子們坐在教室就能領略水上城市的迤邐風光。
課堂上,教師根據(jù)教材設計和提出的一個好的問題往往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使一堂課變得活躍起來,同時輕松自如地完成教學任務。當然,這個問題教師必須在上課之前下很大的功夫進行備課,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性、目的性的進行設計。
一堂課,學生是主人公,教師是一個引導者,所以要想上好一堂課,教師必須要有靈活的教學方式,不然學生會沒有興趣,老師只能唱獨角戲。
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但也是必備的素質(zhì)。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收集資料,還要時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蘇霍姆林斯基在《給老師的建議》中說,有必要讀書學習。
方法是為了目標而服務。學生的學習起點,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育內(nèi)容以及目標進行方法選擇。特別要注意的是,刺激學生的思考,選擇感情上的學習狀況,整合組織形態(tài)、學習方法、學習內(nèi)容、學習目標、學習主體,使學生的學習縱向發(fā)展的教育方法。
學生好動、活潑、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喜歡新鮮和刺激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要靈活、及時地運用各種教育手段,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好好學習、快樂學習。有很多方法可以在課堂上刺激學生學習興趣。
一開始上課就帶著興趣被引入,引起學生的強烈興趣。教師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慎重設計課題的引進,把授課變成探索知識奧秘的活動。引起興趣的方式除了“提問”之外還有類似于“趣味謎語競猜”“懸疑故事解密”“歡樂小品表演”等。當我們教學生《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欣賞這首歌。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歌曲優(yōu)美的曲調(diào)中充分領悟作者的感情。正可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重視課堂導入。
小學生課堂上,引導學生有榮譽感也是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教師提供獎勵貼讓學生在上課時參加競賽。仔細觀察的話,學生在競爭中非?;钴S,可以以個人為單位,也可以小組為單位,獎勵貼多者為獲勝。也就是說,競爭中的孩子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這種潛能激發(fā)式的課堂環(huán)境,使得學習效率自然提高。
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意境,結(jié)合正文內(nèi)容開展多彩的活動。例如,在課堂上學習《敲擊詩歌之門》時,我們嘗試舉辦了詩歌朗誦比賽。首先讓學生分成朗讀隊,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詩在班上進行朗讀比賽。不限制題材和內(nèi)容。學生為了表現(xiàn)出色,用心準備了。題材涵蓋“歌頌童年”“感念師恩”“熱愛祖國”等方面,連老師都被學生們認真的行動感動了。
如果對老師的課沒有熱情的話,學生一定不會感興趣。所以,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擅長用眼睛來表達感情,進行贊揚和批評等。不應該在課堂中進行過多的批判。否則,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氣氛,影響教育任務和目標。
例如,語文課上的“讀”需要技巧,不只是“全部讀”,還可以自由地讀、表演地讀、賦予角色地讀。語文課堂教學雖然形式多樣,但是不能只追求單方面的課堂熱鬧。所以,講授重點部分,或是關鍵問題時,一定要組織教育紀律,讓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清醒過來,盡量不要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散漫。
語文最本質(zhì)的屬性是工具,語文教育是大基礎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語文課必須要在能力訓練上下功夫。這樣做的話,以訓練為中心,教和學都必須作為訓練的手段。在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中,老師要會主動指導學生掌握漢字的書寫方法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規(guī)范等能力。
語文課是個復雜的過程,教學生語文知識是多方面的。將一篇課文中的知識點不加以區(qū)分地簡單堆砌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果往往雜亂無章,沒有實效,耗費精力。因此,語文課要簡潔,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學校的實際精心設計教育活動,牢牢抓住正文的重點,要做到重點分明、融入辯證法思維,保證教育的主線明確。葉瀾教授曾經(jīng)說過:“教學是應該朝著未知方向前進的旅行,無論何時都能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
要測定一門語文課的效果,就要確認教師在這門課上教的知識是否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因此,教師面對全體學生,需要根據(jù)每個人的不同,區(qū)分教育活動的梯度。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地設計不同水平的問題,對學生給予不同程度的提示,并加以調(diào)動,啟發(fā),指導。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要善于引導和思考,使他們關注到更深層的問題上;對于有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果他們有一點點進步,應該及時給予肯定,保持學習的積極性。結(jié)合優(yōu)、中、差生的不同特點,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進步,這才是一堂有效的教學。
良好的教學氛圍應該是民主、和諧、寬松、歡樂的。所以教師需要以自己的情緒、感情、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心理學家羅斯曾經(jīng)指出,只有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和發(fā)展。根據(jù)教育學的研究,人在沒有受到外界影響,身心非常愉悅和放松的情況之下,才會激發(fā)他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語文教育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民主教育思想,讓學生有自由、開放的心情。自由自在、敢于質(zhì)疑、敢于提問。學生自覺地學習的欲望越高,上課的效率也越高。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學生也能很高興地主動接受。在語文課上,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過程中豐富場景氣氛的營造,呈現(xiàn)出栩栩如生的美景。不僅向?qū)W生提供認知感知材料,還再現(xiàn)學習中的難點;分析形象,啟發(fā)綜合歸納,使思考深入發(fā)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教授《珍珠鳥》一課的時候,教師在網(wǎng)上找了有關珍珠鳥的圖片和習性資料展示給學生看,然后引導學生理清鳥兒和“我”一步步由陌生走向相互信任的過程。使學生明白人類和動物是自然界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自然,保護我們的朋友。然后安排家庭作業(yè),讓他們與家里的動物做朋友,并且把這一過程記錄下來,寫成作文。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課堂上,教師一味的講,學生一味的聽會使課堂變得壓抑,尤其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他們也不會認真聽課。加之,一個班里面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實是有差別的。因此,運用信息技術,采取課堂分組模式,讓小組之間把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以合作、交流的形式來解決,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了,后進生也在討論、交流過程中接受了知識,達到了共同進步。同時,這一活動也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語感是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采取各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言感知能力。如:聽、誦、讀,看視頻,查資料等。
“雙減”之下充分提高課堂效率還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有效布置作業(yè),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學足學好,在課后能充分鞏固課堂內(nèi)容。由此,學校小學部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指導下,每周二、周三進行議課活動,采取各家之長研究如何上好每一節(jié)課,研究如何布置好每天的作業(yè),使學生既能鞏固已經(jīng)學過的內(nèi)容,又能減輕他們的負擔。
學校每個年級都有一個學科教研組長,我們在語文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的帶領下,熱烈地討論有關作業(yè)布置的問題。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一線教師是雙減政策的第一實踐者,我們首先要充分領會,并認真學習,然后才能正確地貫徹到教育教學當中去。在40分鐘課堂上既要保證質(zhì)量,還要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恰當?shù)慕o學生布置作業(yè)。對學生改變教育評價方式,不論老師、學生還是家長要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思想,改變和健全原來的作業(yè)模式,重新規(guī)劃學生的練習形式,做好課后作業(yè)輔導,爭取在學校就能完成學習任務,努力配合國家政策做到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課堂效率。
每節(jié)課我們都要對課堂練習和家庭作業(yè)進行精心設計,針對每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有目標,有重點的安排。對于小學生,圍繞聽、說、讀、寫相結(jié)合進行。不隨意,不敷衍。比如說,學習到五年級上冊“民間故事”單元的時候,就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yè):回家看一到兩篇民間故事,然后把故事講給家長聽,第二天上課再講給老師和同學們聽。這項作業(yè)很輕松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并且,圍繞這些故事為后面緊接著的“學習園地”和“習作課”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前面學生已經(jīng)講了,寫起來就得心應手,水到渠成,我們的作業(yè)也達到了目標。
一個班級里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所以布置作業(yè)不能一視同仁,要因材布置。也就是必須設計分層次作業(yè),有的作業(yè)必做,有的作業(yè)可以選作,并且盡量布置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作業(yè)。這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時間來做。如此,既照顧到了不同學生,又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也有了信心。
“雙減”政策剛剛開始,我們對課堂教育的有效性的探索,才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距離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我們不斷鉆研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