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瑞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民覺學校
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風景畫畫家列維坦于1860 出生于俄羅斯西部邊境上一個貧困的猶太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鐵路上的小職員,在他1 歲的時候,全家移居莫斯科。1873年,列維坦14 歲時到“莫斯科建筑、雕塑、繪畫學校”學習。由于從小喜歡風景,不久后轉(zhuǎn)入薩伏拉索夫工作室學習風景畫創(chuàng)作。他在風景畫上展現(xiàn)出很高的天賦,并受到老師的認可。薩符拉索夫是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風景畫的大師,他教給列維坦如何把繪畫技法與俄羅斯繪畫的文學性融合在一起。
由于生活拮據(jù),列維坦很多夜晚是在畫室里的椅子上度過的。雪上加霜的是在15 歲和17 歲時,他的父母相繼去世。但這時候,他展現(xiàn)出很高的繪畫天賦。他的風景畫作品筆法洗練、情感充沛,善于描繪大自然的各種狀態(tài)以及個人精神感受,具有沉靜、憂郁、抒情的特征。1877年,他的作品首次參加展覽就獲得好評。1891年,成為俄羅斯巡回畫派會員,同時認識著名作家契訶夫,他們經(jīng)常討論大自然風景的內(nèi)涵,并成為終生摯友。列維坦于1897年成為俄羅斯皇家美術院成員,1898年成為俄羅斯風景畫分會主席。1900年在莫斯科去世。列維坦孤獨一生,沉迷于風景畫中,創(chuàng)作了數(shù)千幅描繪俄羅斯大自然的作品,直到臨死前的最后一件作品,還是充滿陽光。
列維坦的一生是短暫和寂寞的。他童年寡歡、在父母相繼去世后生活愈加貧困。他一生沒有結婚,因為是猶太人的緣故,還經(jīng)常受到民族壓迫和歧視,形成了郁郁寡歡的性格。列維坦小時候就經(jīng)常被天邊的云彩所吸引,毫不厭煩地眺望窗外的景色,會細心觀察雪是如何慢慢融化消失的,后來一生癡迷于表現(xiàn)俄羅斯大自然的美麗風光。
列維坦早期風景作品中透著憂傷的情調(diào),顏色也十分暗淡。1884年在繪畫雕刻學校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多云的秋日》《田野》《剛收割完的麥垛》三幅作品,得到老師薩伏拉索夫的贊譽。但其他教員認為俄羅斯的風景不應該由猶太人來畫,最后他只得到一張習作教師的畢業(yè)證書。他的才能并不能擺脫窮困的生活,早期很多作品用色暗淡透著憂郁,且?guī)в姓芾硇?,預示著當時社會狀況的殘酷。他那時的畫作多描繪落日、黃昏的天空,作品透露著沉重生活的情緒和憂郁氣息。例如1879年畫的《索科爾尼克的秋日》就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因為同樣有著對大自然的熱愛,19世紀80年代列維坦與作家契訶夫相識并成為好友,通過長期交流列維坦逐漸改變了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這一時期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很高,同時作品的成功也給列維坦貧困的生活帶來改變,作品中的色彩也變得更加明快。1886年,列維坦在克里米亞寫生時給契訶夫?qū)懙囊环庑?,信中贊美了克里米亞的美麗風景及各種景物豐富的顏色,表達了他對于南方色彩的喜愛。從克里米亞寫生回來后的創(chuàng)作中,列維坦更加重視色彩的表現(xiàn),創(chuàng)作出許多自由明快的優(yōu)秀作品。1886—1888年,在伏爾加河畔的一系列創(chuàng)作使列維坦的創(chuàng)作進入成熟期,這時的他能夠成熟地處理畫面中各類色調(diào)的和諧關系。同時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美學的真諦,逐漸形成了表現(xiàn)自然的個人表現(xiàn)方式和技法特征。1889年,列維坦開始參加“巡回畫派”的活動。19世紀90年代,列維坦風景畫創(chuàng)作逐漸走向成熟,他不僅吸取印象主義技法的光色描繪,而且對物象進行高度概括,使作品看起來簡潔、敞亮且富有詩意。和同時期其他畫家的客觀描繪相比,他把印象派主張的對景寫生回歸到表現(xiàn)大自然的精神。列維坦的風景畫創(chuàng)作既注重物象的客觀真實性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觀真實情感。列維坦是一位風景畫藝術的探索者,也正是他的不斷努力使自己的作品風格更加完善成熟。
列維坦在寫生與創(chuàng)作風景畫時,習慣先勾勒好物象的輪廓,再鋪好基本底色,等光線到來時快速完成自己期待的畫面效果。列維坦不僅十分注重景物之間的空間比例關系,將色塊和諧、統(tǒng)一穿插運用其中,也十分注重構圖的錯落、平衡、穩(wěn)定關系,構成上點線面之間的交叉對比均衡感。列維坦曾在歌劇院畫過布景的經(jīng)歷讓他在繪畫時更加自信大膽,比起細節(jié)的刻畫,他更注重整體色調(diào)與筆觸的運用。他的筆法多樣而精湛,涂抹隨機而自如。他認為筆觸表現(xiàn)要與所畫對象情調(diào)感覺相互一致,這樣畫面才更具表現(xiàn)力和生動性。列維坦非常重視所繪物象的客觀性與真實感覺,也正是因為學校嚴格、良好的繪畫訓練,使他具備扎實的造型能力、多樣的色彩控制力、精湛洗練的筆法與多樣的技巧表現(xiàn)力,能準確細膩地再現(xiàn)場景。列維坦的畫表面看起來簡潔沉著,有時甚至簡單粗放不需要過多煩瑣的深入畫面,但他是用靈魂去貼近大自然的美麗風景。他的筆法或緩慢遲滯、或快速奔放、或涂、或刷、或勾勒、或拖點、或擠壓揉擦,都不是刻意而為的主觀思考,而是一種自然情感所流淌出的隨機輸出。
列維坦熱愛俄羅斯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很重視直接對景寫生,喜歡直面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色彩和微妙光感,然后用畫筆技巧表達自身對自然和世界的理解。他采用不同的塑造技法與寫實的方法去努力再現(xiàn)自然風景的美妙。列維坦對景物有著非凡的感悟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的風景畫作品高度概括,洗練而又富有深刻的思想情感,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列維坦說道:“不僅需要眼看,而且要用內(nèi)心去感受自然,聽自然的音樂,體驗自然的幽靜?!保?]當時社會的生活環(huán)境對列維坦有很深的影響,畫面中不時流露著畫家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列維坦風景畫作品構圖經(jīng)典、語言樸素、物象高度概括、光線統(tǒng)一、色調(diào)和諧、冷暖色運用自如、善于精細刻畫和賦予抒情色彩,都是他的藝術特點。列維坦的風景畫多以農(nóng)村景色為題材,畫面中真實的氣息、生動的描繪、沉著的色彩、抒情性的表現(xiàn)、美感和意境的有機結合,都賦予作品以特殊的社會內(nèi)涵和人文精神,展示出作品的無限魅力。受契訶夫的啟發(fā),列維坦更接近民主思想,作品也更具時代意義。他的畫看似普通,卻像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那樣質(zhì)樸,需要人們細細體會其中的內(nèi)涵與美感。
列維坦的風景畫作品具有詩意性,用現(xiàn)實主義的方法深刻地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感。他是一位對自然風景有獨特認識、深刻理解,并善于挖掘大自然內(nèi)在美感的畫家。列維坦一生非常勤奮。風景畫作品多以農(nóng)村、黃昏、傍晚、暮色為創(chuàng)作題材,飽含著對俄羅斯大地的熱愛。在作品中表達著自己對意境和美感不同的體會,風景畫作品極具詩意美感與抒情性。在人們司空見慣的農(nóng)村、克里米亞、曾經(jīng)哺育了列賓的伏爾加以及俄羅斯的很多地方都會留下了他寫生的足跡。列維坦幼年時受到母親喜歡讀書的影響,癡迷于文學。在后來人生的學習生活中,他除了繪畫就是讀書,再到后來列維坦又受到契訶夫、普希金、高爾基等俄羅斯文學家影響。他常常和契訶夫一起討論繪畫和文學的問題,并經(jīng)常從契訶夫的作品中找到繪畫創(chuàng)作的靈感。1888年列維坦曾寫信給契訶夫說道:“親愛的安東莎,……當前幾天天氣陰沉甘愿待在家里的時候,我又一次仔細地讀完了你的《五顏六色的故事》和《黃昏時光》。你像一位風景畫家那樣打動了我的心,我指的并不是其中許多非常有趣的思想,而是其中登峰造極的風景畫。例如《幸?!分械牟菰?、山崗、綿羊的畫面令人驚嘆不已。”[2]從這封在伏爾加寫生時所寫的信中可以感受到契訶夫文學對列維坦風景畫作品的影響。
列維坦是“情緒風景畫”的創(chuàng)始人,這種風景畫具有詩意盎然及悲壯的特點,暗含有社會批判色彩。例如列維坦的處女作《索科爾尼克的秋日》,是列維坦唯一一幅有人物的風景畫。這幅畫里所散發(fā)出的感覺,牽動著每一個欣賞者的神經(jīng)。畫面中一位黑衣女子惆悵地走在鋪滿黃葉的索科爾尼克的一條小路上。她仿佛在想什么憂傷的事情,或許列維坦是把自己的生活情感融入其中?;野档那锶辗路鹁褪钱敃r俄羅斯底層民眾的生活及作者對社會生活不滿的批判。自那以后,在他的畫作上再也沒出現(xiàn)過人物,只有樹林、牧場、微風與小木屋。這些沉默的小屋形單影只,就像是失落沉默的寡言者。創(chuàng)作于1892年的作品《深淵》 是一幅根據(jù)民間故事創(chuàng)作的風景畫。一位父親為阻止女兒的婚事便買通當局將女兒的戀人征去終身服兵役,女兒在深感絕望時跳進深淵殉情。畫面表現(xiàn)的是傍晚時的景色,一條河流半明半暗,上面有簡陋樹干搭建的橋梁,河對岸有一片稠密的暗冷色調(diào)的樹林。畫面描繪的本是夕陽美景,卻透出一種蕭瑟慘淡的意境,似乎隱含著姑娘的癡情與悲傷。創(chuàng)作于1895年的《金色的秋天》是一幅表現(xiàn)秋季白樺林景色且具有寫實風格的抒情作品。畫家輕松優(yōu)美的筆觸與和諧的大小色塊構成,高度概括地描繪了俄羅斯秋天的美麗景象。畫面中藍色的天空、白色的云彩、金色的陽光鋪灑在水天一色的藍綠色的河面上,田野和樹葉的黃綠感覺幾乎快全部變成金黃色。畫面以黃色為主色調(diào),藍色為輔色調(diào),然后搭配綠色、白色、紅色、棕色以豐富畫面色調(diào),畫面明麗通透,氣息流暢,前面白樺樹的垂直白色樹干拉近了畫面大的前后景深的空間距離,天空中的白云由近及遠逐漸變虛,更推遠了畫面上部的空間感。白樺樹所形成的豎線與河流形成的曲線,及遠處大片樹林產(chǎn)生的橫向塊面造成強烈的對比作用,形成畫面強烈的色彩節(jié)奏感與縱橫均衡感,以及橫線、豎線、斜線、曲線形成點線對比的畫面構成,豐富了畫面的表現(xiàn)元素。畫面的陽光似乎是灑進來的,輕輕鋪滿了整個大地,近處白樺樹上飄落的樹葉、輕微扭動的枝干、搖擺的枝頭葉片讓人感到畫面不時刮來的微風,給人一種身臨其境與向往之情。宣泄著一位畫家對大自然的深情與激動之心,是畫家把外在客觀事物的描繪與內(nèi)心對生活體會的主觀感受相結合的情緒表達。大自然的美只有在經(jīng)過藝術家主觀處理后才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審美層面。列維坦的畫面中擁有一種無形的情感力量輸出,就是那種永遠揮之不去的隱含在畫面每個角落里的苦難經(jīng)歷所形成的憂郁性格。所以,即使和同時代以及后代的畫家相比,列維坦的畫面也更加具有抒情性的特點。藝術家用豐富的繪畫語言和精湛的表現(xiàn)技巧描繪了景色的細微變化,畫面左邊樹葉的亮光和近處白樺樹的簡短深色的樹的投影,表明畫面所繪的是秋日正午時分的景色。清新明亮的畫面給人心曠神怡的詩意美感,讓看過這幅畫的人立刻就會喜歡秋天美麗的景色,引起人們抒發(fā)情感的沖動。
列維坦1897年的作品《春潮》,也是在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佳作。畫面為豎構圖,表現(xiàn)的是早春三月的時候天氣回暖,山川地面冰雪逐漸消融匯集成大量的水,使原本低水位或由于冬季寒冷河面結冰,在冰下流淌的河流水位大漲,形成春汛。甚至在許多低洼的地方都積滿了水。畫面中藍紫色調(diào)的天空夾雜著稀薄的云彩,較為深色的河水映照著天空,陽光不是很強烈,給人一種憂郁的情調(diào)。作品的中景部分畫的是一片白樺林,其中也有一棵暗色樹干的樹,除最左邊一角的樹林沒有被淹,右邊低洼地方的樹林都已經(jīng)浸泡在水中,水中樹木的倒影色彩斑斕,豐富多彩,就像是跳動的音符,近處幾棵白樺樹樹干的線條與后面暗色調(diào)形成了強烈對比,加強了空間感。樹梢較為豐富,仿佛長出了嫩芽,預示著春天已經(jīng)到來。遠處有兩座民房,房子一半都浸在水中,更遠處小丘上沒有被淹的兩座房子安靜沉寂。畫面的最底下有一條破舊無人的小船,暗示著空寂無人的畫面應該是有人的,小船和沒有被淹的小丘上的房子互相呼應,暗示了希望。對于天氣寒冷的俄國,春汛預示天氣逐漸回暖,萬物開始復蘇。整幅畫面的光感是柔和的,畫家用豐富和諧的色彩,嫻熟的技法表現(xiàn)的詩意盎然。同時畫面似乎暗示著農(nóng)民的疾苦,遠處被淹的房子,近處破舊的小船,現(xiàn)實是貧困的。但美麗畫面里已讓人感到一種希望,隨著“春潮”的到來,預示著不久后廣大俄羅斯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將來臨。
列維坦的風景畫作品多描繪俄羅斯鄉(xiāng)村景色,富有詩意性的畫面飽含著豪壯與憂郁共存的俄羅斯民族思想感情。在列維坦敏銳的視覺中,似乎大自然每一個角落里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他的風景畫作品極具時代氣息、生活特征和人生哲理。列維坦的作品畫風獨特,需要人們細細地品讀其中的內(nèi)涵,才能感受它的意境與美感。列維坦1888年以前的作品《伏爾加河組畫》《雨后》《白樺叢》等,顯示了他抒情性的情緒表現(xiàn)特點。19世紀90年代的作品《深淵》《弗拉基米爾卡》《傍晚鐘聲》等,具有時代性與悲壯情感色彩。革命運動興起后,又創(chuàng)作了《金色的秋天》《伏爾加河上的清風》等作品。這位早逝的天才生前最后的作品《湖》色彩明快、高度概括,是他一生對風景畫創(chuàng)作的感悟和對俄羅斯大自然的眷戀不舍。他曾說:“只有在俄羅斯,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風景畫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