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宣
(作者單位:廣元市廣播電視臺)
新聞、娛樂、服務和教育是電視的四大功能,相應地便出現(xiàn)了不同類型的節(jié)目主持人,但無論是哪一類型的節(jié)目主持人都涉及表演的問題。關于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要不要“表演”,學術界討論了很多但并無定論,壯春雨先生認為節(jié)目主持人的表演是一種非角色表演,非角色表演并不是扮演角色,而是演示自己。這是針對傳統(tǒng)的“角色表演”而提出的一個新的有關表演的概念[1]。非角色性表演的核心是如何把自己演示得更為優(yōu)秀,從而感染受眾,與其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建立起與觀眾的情感橋梁。
一個優(yōu)秀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需要準確地理解自己,要知道如何選擇自己應該展示的方面,并能夠正確把握展示的程度,要分得清什么是表演、什么是扮演,明白口齒伶俐與油嘴滑舌的不同,知道熱情大方與故作姿態(tài)的區(qū)別。那么如何把握非角色性表演的程度?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首先節(jié)目主持人應明確自身的定位和欄目的定位。精準的主持人角色定位能夠直接影響到電視節(jié)目的收視率和觀眾的接受程度。每一位主持人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征都有所不同,其角色定位是從其個性出發(fā)并與節(jié)目要求相結合而確定的。比如訪談類節(jié)目主持人不能和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在表演形式和程度上都一致。央視節(jié)目《實話實說》中的一個主持人給自己的定位是老百姓的“傳話者”,正像他自己所說,“老百姓的中間需要有一個人給他們調和,把一方的想法傳遞給另一方,再把另外一方的意思反饋回來,做的就是銜接;如果誰渴了,那就給他倒一杯茶水,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少兒節(jié)目需要主持人做到真誠、善良、陽光、活潑,在堅持這幾個條件的基礎上,主持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性進行適當?shù)陌l(fā)揮。由于少兒性格和興趣存在多樣性,相對于其他類型的主持人而言,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更應該具備一定的多樣化和多元性,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的受眾,還可以對其角色定位進行適當?shù)恼{整。
其次,節(jié)目主持人應根據(jù)不同的主持狀態(tài)控制表演分寸。非角色性狀態(tài)下主持人的表演是在自我基礎上的提煉和調整,表演的成分相對較少;在虛擬假設情景下,主持人會借助想象來完成主持工作,其表演的成分會略大一些。主持人把舞臺上的表演視為一種藝術表演,但不能為了迎合市場而盲目模仿他人,迷失自我。觀眾期望看到的是主持人真正的、真實的表演。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董卿于2005年首次亮相央視春晚,在春晚中因端莊得體、親和大方、知性優(yōu)雅的主持風格備受全國人民的喜愛,之后她多次主持了央視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其中8次被評為“央視十佳主持人”。在互動類型綜藝節(jié)目《我要上春晚》、文化類型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中,她熱情洋溢、穩(wěn)重得體、滿腹詩詞、引經據(jù)典的杰出表現(xiàn),更是獲得了大量觀眾的喜愛。在她主持并擔任制作人的轉型之作《朗讀者》中,主持風格成熟時尚、舉止優(yōu)雅、言行自信,無疑就是董卿形成自身獨特主持風格的核心要素,也正是這些核心要素拉近了董卿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促成良好的收視效果。湖南衛(wèi)視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汪涵在《真情》節(jié)目中充當傾聽者,理解并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在《火星情報局》節(jié)目中,其扮演了節(jié)目導演的角色,提供笑話、傳遞機智和幽默。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主持人在表演時既符合節(jié)目的整體風格,也具備了自身獨特的表演特性。所以主持人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有意識地把控展示自我的分寸。
電視節(jié)目在拍攝時多采用近景,在無形之中增加了與觀眾感情上的交流。從審美心理學來說,當觀眾的內心生活、感情的起伏流動節(jié)奏與主持人的表演相對應時,才能產生愉快、產生美感。由于節(jié)目主持人在屏幕上的一言一行都清晰地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微笑、每一個動作都融入了不同的情感和含義,此刻就需要主持人控制好表演分寸,讓自己貼近節(jié)目、靠近生活,這樣才能與觀眾的感情同構對應,符合觀眾收視心理。過分的表演往往混同扮演,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尤其是綜藝娛樂節(jié)目主持人更需要把握好表演的分寸,要在“娛樂為民”“與民同樂”的精神理念引領下,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與受眾和睦相處。但需要注意的是,節(jié)目主持人不能一味地迎合受眾的口味,進行過分、虛假、夸張的表演。在主持節(jié)目時,首先要做到不矯揉造作、不忸怩作態(tài),保持一種自然真誠、樸實大方的平和心態(tài);其次是要做到不孤芳自賞、不盛氣凌人,應該保持一種向善向上、中正平和的主持狀態(tài);再次,要以準確生動的語言和流利的口才加以表達,根據(jù)本人氣質,用特定方式展現(xiàn)自己,展示個人魅力。只有這樣的節(jié)目主持人才有可能親近受眾、感染受眾乃至引領受眾,真正達到“娛樂大眾”而非“愚樂大眾”的目的[2]??梢哉f,表演尺度和分寸把握的恰當是體現(xiàn)其能否主持好電視節(jié)目的重要前提,也是其能否贏得受眾歡迎的關鍵所在。
非言語信息指形體語言、人體語言、行為語言、身態(tài)語言等。節(jié)目主持人如果忽視非言語信息的使用,就會讓自己的主持顯得單調刻板;但是又不能過于頻繁地使用非言語信息而顯得浮躁。因此要注意把握那些經常使用的非言語信息。
大部分的節(jié)目效果不需要在親密空間中產生,過于親密會引起對方反感。有時候考慮到節(jié)目的氣氛、人物的性別(相同性別的人)、年齡(差距很大)或是節(jié)目效果需要等方面的因素,主持人可在適當?shù)臅r機進入對方的親密區(qū),但不應長期保持這種狀態(tài)。訪談類節(jié)目主持人通常需要和被訪者保持2米左右的距離。如果被訪者是外國友人或是國家級領導人,主持人需要與對方保持稍遠一些的距離;如果被訪者和自己比較熟悉又或者是年長者,那么與對方的距離可稍微近一些。除非對方要求,或需進行必要的幫助時,否則主持人不可侵入被訪者的親密區(qū)域[3]。
主持人要適當運用握手這一常見的非言語信息的傳播方式。當握手作為一種非言語信息被使用時,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第一,主動握手。除了特殊情況外,一般情況下主持人都應自己主動伸手,以表達出熱情或尊敬之意;握手之時,與對方距離大約一步之遠,上半身稍微前傾,伸出右手,手指并攏,兩人虎口相交,與受禮者進行握手。第二,平等性的握手。平等而又自然的握手是兩手的手掌處于垂直的狀態(tài),日常中它是一種極為普通、穩(wěn)妥的握手方式。第三,雙手握手。這種方式的使用通常表示誠懇信任或與對方有深刻的感情,當右手握住時,再用左手去握或撫對方的手背或身體某個部位,這是為了更好地傳達雙方特別的感情。第四,握手的時間。除非被采訪對象是很親近或者很熟悉的人,在握手時可以保持較長時間,一般情況下握手兩三秒即可。時間過短顯得有些不禮貌;時間過久可能會給對方造成困擾。如果主持人確實想表示自己的熱烈歡迎和內心的真誠,也可適當加長握手的時間,此刻需要再配合有聲語言及其他身體語言。第五,握手的力度。主持人要掌握好握手的力度,在向對方伸手時應落落大方,在傳遞情感的同時也要保證自身穩(wěn)重而不失風度。
目光是人與人在溝通交流中極為重要、清楚的信號。曾有專家調查研究眼睛在加強溝通方面起到的作用,并把注視區(qū)域分為幾種:談正事的注視,視點一般在對方的前額到兩眼之間的一個三角區(qū)域,多傳遞嚴肅的氣氛;社交的注視,視點大體在對方的兩眼到嘴之間的一個三角區(qū)域,傳遞平和的交流氣氛;親密的注視,視點大體在對方的眼晴到胸部或上半身之間的一個三角區(qū)域;輕輕一瞥的注視,有時表示好感,有時表示敵意。這種眼光的信息常常和雙眉配合使用才能表示明確的意思[4]。在主持過程中,主持人可以用眼神的變化來表達自己內在的豐富感情,說到高興的事件時,可以讓眼睛散發(fā)出興奮的光芒;說到憤怒的事件時,可以瞪大眼睛,固定住眼神,讓眼睛發(fā)出兇狠的光芒;說到哀傷的事件時,可讓眼皮放松,使低落的情緒顯露出來;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視和認同時,可以冷靜地、無聲地用期待的目光注視著大家。
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一般情況下都以親切、坦誠、熱情、真實的微笑與觀眾及嘉賓交流。熟練地掌握這種方式并能運用自如,在節(jié)目當中必將起到極好的效果。主持人要學會抿嘴而笑,通過這一簡單的動作向交流對象傳遞情感信息。同時主持人在微笑時要保持好面部肌肉的放松狀態(tài),不要過于呆滯,根據(jù)所主持的節(jié)目內容協(xié)調配合,注意表情不要變化太快,更不能過分夸張,力求一個簡單而又真實的微笑。
頭部和身體也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傳達情緒信息的關鍵部位。當主持人表示贊同、欣喜、有興趣時,頭部做上下點頭的動作,反之則搖頭。認真的、有節(jié)奏的點頭是向對方表示“我認真地傾聽你的說話”“我認同你的觀點”“我支持你”。在聽對方說話的過程中主持人可以一邊輕聲點頭應和,一邊使身體稍微或漸漸靠近對方,這表示對方的言語引起了自己的興趣,此刻做出幅度較大的應和動作,會使對方不自覺地感受到情感反饋,讓交談更融洽,雙方情感交流更加強烈[5]。
“感受”這一詞語指的是“接觸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影響”。感受其實是一種過程,是人類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體內反應的過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它的本質是一種反饋,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對外界信息的響應。在生活中,人們時刻都在經歷感受這一過程:天氣的寒冷使人瑟瑟發(fā)抖,漆黑的夜晚使人產生恐懼感。外界的寒冷、光線的明暗、人們的表情和言語使人產生生理上、情感上和認知上的反饋[6]。
首先,主持人的主持感是主持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它的質量高低決定著主持中的有聲語言是否富有生命力,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引起受眾的共鳴。每一個主持人本身的修養(yǎng)、閱歷、素質各不相同,對相同的情境和相同的事件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即便主持人有相同的感受,也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解,這些都會體現(xiàn)在節(jié)目主持人的有聲語言里。一檔節(jié)目所蘊含的內容和情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持人的主持感是否準確到位。這種感受不只是感性地去體驗外界刺激所帶來的態(tài)度、情感、視像;也需要主持人理性地去了解外界刺激中所隱藏的本質和邏輯,從而明確傳播內容、情感和態(tài)度,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各種表達技巧將情感傳遞出去。
其次,主持人的身份感是其自我位置和基本形象的內在總和。身份感的確定一方面取決于節(jié)目主持人對自己所承擔任務的正確認知,另一方面還取決于主持人對受眾情感態(tài)度的把握,以此表露出自身坦誠、熱情、平等的形象。一般說來,我國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給人的身份感應該是嚴肅、莊重而不聲色凌厲,活潑、大方而不懈怠輕浮,自然、真誠而不逢迎討好,謙虛而不卑躬,親切而不獻媚。要不失體面、不失風度、真實可信,這種身份感需要依靠主持人自身的良好素質和長期修養(yǎng)。
再次,主持人的鏡前感來自其對自我的了解、對受眾的態(tài)度、對身體的把控。正確的鏡前感覺應是主持人能夠準確地判斷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長處,什么是自己的短處,知道應如何恰當?shù)卣故咀约骸M瑫r,良好的鏡前感要求主持人對觀眾有正確的認識和態(tài)度,將自己置身于觀眾之中,體驗觀眾的欣賞心理,與觀眾平等相處、親切交流,態(tài)度熱情、真誠,而且彬彬有禮。主持人還要注意面部與口型的美觀,這就需要其建立在標準吐字發(fā)音的要領之上,呈現(xiàn)出積極的狀態(tài),展現(xiàn)出充分的自信,以求在語言表達之外獲得更多的視覺美感,傳達較好的熒幕形象,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觀看體驗。
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非角色性表演是主持人個人素質和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同時也能幫助主持人與觀眾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溝通。一個出色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越是經驗豐富,越不會讓觀眾看出表演的痕跡,越會讓觀眾覺得大方得體。因此,主持人只有把握好非角色性表演的分寸,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節(jié)目,發(fā)揮主持人和節(jié)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