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荔英
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是英語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fā)展英語技能的重要基礎?;A教育階段學生應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教育部2022)。由此可見詞匯的重要地位。在掌握英語語言的路上,學習者只有掌握了詞匯,才能談得上后續(xù)的語用,才有可能提升聽、說、讀、看、寫等基本技能?!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七年級學生的語音知識和詞匯知識須達到五級目標:在語音方面,了解簡單的拼讀規(guī)律,能根據(jù)讀音拼寫單詞;在詞匯方面,掌握有關本級話題范圍的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
然而,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個普遍現(xiàn)象:多數(shù)學生學習新單詞需要依靠教師教讀,并且在記憶單詞方面幾乎毫無章法。長此以往,小學階段學生還能通過充足的時間和重復讀寫記住為數(shù)不多的詞匯,而一旦進入初中階段,他們中意志力較弱的人面對大量的詞匯和緊張的學習時間,就會方寸大亂,對詞匯望而生畏,對英語學習漸失興趣,甚至影響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科學的詞匯學習方法和策略,幫助他們習得詞匯。
詞匯由音、形、義三大基本要素組成,故下面從詞匯的音、形、義三個方面,結合教學實踐,對詞匯教學方面兼具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操作方式進行總結和探討。
大多數(shù)初中英語教師會通過教授48個音素讓學生掌握單詞的拼讀。利用音素進行單詞拼讀是一項讓學生受益終身的自學技能。如果掌握該技能,學生碰到任何一個單詞,都可以根據(jù)音標準確地拼讀出,而不需要依靠他人或是電子設備。學習48個音素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要像學習漢語拼音、認識26個字母那樣,花費足夠長的時間識記,并通過不斷的拼讀實踐鞏固記憶、鍛煉拼讀技能。這很考驗學生的意志力,以及教師對音素拼讀教學的恒心。
曾多次對七年級學生進行48個音素的教學,結果反復證明一個事實:對不同數(shù)量的學生進行培訓的成效是不同的。具體來說,對全班學生進行教學的效果是最不盡如人意的。對4位學生兩兩組隊同時進行培訓的效果,與單獨對1位學生進行培訓的效果相比,前者的效果會更好一些。反思發(fā)現(xiàn),全班性學習中,教師無法監(jiān)控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和學情,無法及時進行心理上的干預和學習上的針對性指導。一對一培訓則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全班性培訓的弊端。但和對4位學生(兩兩組隊)同時培訓相比,一對一培訓又有它的弊端,那就是缺乏競爭,也就不能保證持續(xù)學習的動力。如此看來,對4位學生兩兩組隊同時培訓似乎是最好的選擇,可對一位需要進行全班性課堂教學的教師而言,這種做法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它會耗費教師大量的精力。那么,有沒有解決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英語詞匯學習較輕松的學生在小學階段是如何做到在沒有掌握48個音素的情況下,能認讀并將這種能力在七年級發(fā)揮作用呢?其實,這是因為習得了一定的自然拼讀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化繁為簡,運用“自然拼讀法”并結合常見字母組合發(fā)音、常見詞綴發(fā)音知識,對學生進行單詞拼讀教學。實踐證明,這種詞匯拼讀能力培訓適用于全班性學習,效果顯著且持續(xù)。
以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中的單詞為例。很多七年級學生,包括中上層學能的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的過程中,無一例外都搞不清字母r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如from與form、tired與tried、true與furniture,也有很多學生辨識不了形近詞的正確發(fā)音,如 you 與 your、quite 與 quiet、feel與 fell。哪怕是經(jīng)過一整個學期甚或一整學年的學習,情況依然如故。學生之所以犯這些錯誤,歸根結底是缺乏單詞的拼讀知識和技能。那么,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單詞拼讀技能呢?
第一步,在確保學生掌握26個字母的認讀后,以順口溜形式讓他們掌握26個字母對應的短促音,如:A—a,B—b,等等。實踐證明,七年級學生機械記憶能力較強,且樂意接受機械記憶。于是,教師讓學生每人購買一個線圈筆記本,將每頁剪成可上下繞線圈翻頁的左、中、右三等份,再分別在左右頁用黑色筆寫上輔音字母,在中間頁用紅色筆寫上元音字母,從而形成一個可以千變?nèi)f化隨機組合的單詞拼讀練習本,用來鞏固字母音和短促音。這種讓學生動手參與學習的方式,可以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張樹婷 2021)。
第二步,羅列出常見的字母組合,借用帶有一定意義的諧音標注其發(fā)音,并附上一個簡單、含有該字母組合的單詞,讓學生盡快掌握這些字母組合的發(fā)音。比如,ir“餓”,girl“女孩‘餓’了”;gh不發(fā)音,light輕的東西掉地上不發(fā)出音。實踐證明,這種利用母語的學習方式比讓學生從頭學習48個音素的接受情況和學習意愿更加令人滿意。接著,用同樣的方式,利用線圈本,讓學生對這些常見的字母組合進行發(fā)音鞏固和拼讀練習。
第三步,讓學生在課本中按照單詞所包含的字母組合對所學單詞進行分類整理。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鞏固字母組合的“形”,還讓他們對單詞的構成有敏感的認識。例如,觀察hamburger一詞,學生會發(fā)現(xiàn)它既可以歸屬到字母組合ur中,又可以歸屬到字母組合er中;另外,它可以分割成三部分進行記憶,即:ham+bur+ger,按照這樣的劃分,學生可通過對不同部分的發(fā)音記憶該單詞、這樣的單詞記憶會更加明晰且不容易忘記。
完成了以上三步基本的培訓,教師要陸續(xù)呈現(xiàn)一些學生學過、帶有常見詞綴的單詞,如wonderful、beautiful、helpful等形容詞,總結并了解它們的后綴 -ful;對 station、information、tradition 等名詞,總結并了解它們的后綴tion。此外,粗略涉及一些發(fā)音知識,如濁化現(xiàn)象(如 student、strong)、詞尾模糊音或兒化音情況(如 play與 apple、bear與 girl)、重讀與非重讀情況、開音節(jié)與閉音節(jié)規(guī)律。
需要注意的是,培訓過程中盡量把握一個原則:不要一次性涉及太多特殊的發(fā)音情況。許多英語教師生怕學生懂得不夠全面,一次性教授太多結果往往是大部分學生連最基本的東西都掌握不好。例如,字母組合ea的其他發(fā)音,教師最好先不作提及,只要讓學生掌握最常見的一個發(fā)音即可。此外,運用聯(lián)想法識記字母組合的做法須慎用。因為對于僅具備七年級認知水平的學生而言,尤其是那些英語“后進生”,會對教師羅列出的更多類似的單詞望而生畏,記憶會更加錯亂。例如,在教學單詞autumn時,教師通常會以為再羅列一些如because、restaurant等帶有字母組合au的單詞,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或加強其對該字母組合發(fā)音的感知能力,實則并非如此。學生對單詞記憶存在恐懼心理,面對一串難、長的單詞,會本能地排斥,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對學生進行詞匯拼讀培訓到能見到詞會讀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詞匯學習策略有效記憶單詞的“形”?!墩n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diào)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根據(jù)《課程標準》中認知策略的二級目標和五級目標,詞形教學可按如下方式進行操作。
首先,教師根據(jù)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將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中典型的易錯單詞按錯誤原因分類如下:
1.記不清詞中包含哪幾個相同字母,如tomorrow、cousin、theatre、chocolate、hamburger、interesting、minute、customer、restaurant、Australia、cinema。
2.增減了字母,如 listen、delicious、different、dangerous、usually、beautiful、festival。
3.弄亂了字母順序,如eleven、twelve、blackboard、Wednesday、difficult、exercise、library、February、January、European、travel、shoes、traditional。
4.辨識不了形近詞的準確意思,如these與those、drive 與 driver、potato 與 tomato、health 與healthy、kitchen 與 chicken。
接著,針對以上易錯單詞,教師須逐一教授學生一些有效的識記單詞拼寫的方法,示范如下:
示例1,字母群拆分法記憶。例如,將tomorrow拆分成to+mor+row,其中to和row是簡單單詞,or既是常見字母組合,又是簡單單詞。將interesting拆分成in+tere+sting,in是簡單單詞,聯(lián)想到tere和單詞tree包含的字母是一樣的,tere部分是字母e各跟在一個輔音字母后,ting類似漢字“聽”的拼音。
示例2,歸類法記憶。例如,根據(jù)相同字母群的發(fā)音,將 library、February、January 進行歸類,再區(qū)分它們拼寫的異同點。這種做法結合詞匯學習認知策略中的“歸類法”和調(diào)控策略中的“選擇性注意策略”,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示例3,構詞法記憶。例如,讓學生先理解已學過的teach—teacher和work—worker的區(qū)別,明白其中包含哪些構詞規(guī)律,再理解、識記新詞drive—driver,就不會混淆兩者的音、形、義了。
示例4,聯(lián)想法記憶。例如,土豆是從地里“刨”出來的,“刨”的拼音中包含p,同potato一詞的首字母,從而區(qū)分potato和tomato的意思。
實踐證明,以上所展示的詞形識記方法看似“荒謬”,記憶效果卻立竿見影。事實上,這些識記方法或多或少體現(xiàn)了詞匯學習策略。在詞匯教學實踐中,有三分之二的英語“后進生”運用此類方法后,能夠屢次在10分鐘內(nèi)識記住10個先前完全無法記住的單詞。經(jīng)過這樣一段時間對單詞拼寫方法的教學培訓后,學生熱情漸高,紛紛參與單詞記憶法的鉆研并樂此不疲。
滿足于暫時記住單詞的發(fā)音和拼寫是不可取的,還需要識記單詞的意思。對于單詞的意思,可以運用詞根、詞綴自帶的意義做到見詞釋義。在中學階段,學生沒有必要弄懂所有的詞根、詞綴。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是情境記憶法。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所揭示的記憶規(guī)律啟示人們,要想長久地記住一樣東西,必須保證它的復現(xiàn)率,并賦予它一定的意義。這就需要學生充分運用詞匯學習策略,定期對詞匯的音、形、義進行復習和鞏固,還要對它們進行有意義的實踐運用。如通過誦讀相關話題的課文篇章熟悉詞匯的意思,通過閱讀相關話題的文章進行意義再現(xiàn),通過串聯(lián)幾個單詞進行造句或將其寫成小短文(朱國燕 2017)。
例如,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模塊一中的重要單詞有where、from、year、about、England、American、grade、everyone、capital、city、small、first、Cambridge、Chinese。利用情境記憶法可以將它們串聯(lián)如下:Where am I from?I’m from Beijing,the capital of China.I’m 12 years old now.I have two friends,Betty and Tony.Betty is American.She’s in Grade Seven now.Everyone in her class likes her.Tony is from Cambridge.It’s a small city in England.Tony is his first name.What about you and your friends?Where are you from?Where are they from?
總而言之,在七年級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詞匯拼讀能力,先通過一些非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盡早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再逐步過渡到48個音素的教學,從而幫助其形成看音標拼讀單詞的能力。畢竟,精準的發(fā)音和終身學習能力是英語教育所追求的目標。此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形成適合的詞匯學習策略并有效使用它們,從而幫助其提高學習效率,并獲得獨立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