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玲
腦血管疾病在臨床很常見,包括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隨著社會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腦血管疾病呈逐年增長趨勢。如何做好腦血管的保護工作,預防腦血管意外十分重要。
什么是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概述
動脈硬化會引起缺血性癥狀,也是導致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而脂質代謝障礙是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其發(fā)生的主要特點是從內膜開始出現(xiàn)受累動脈病變,通常會先出現(xiàn)復合糖類積聚、脂質積聚、血栓或出血,隨后發(fā)生鈣質沉著和纖維組織增生,并出現(xiàn)動脈中層逐步鈣化和蛻變,使血管內壁逐漸增厚、變硬,血管腔變得狹窄。在冬春季節(jié),氣候變化明顯,日夜溫差較大,人體交感神經(jīng)興奮,會促使毛細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流速度減緩。若同時合并其他基礎性疾病, 則會進一步刺激腦血管病變,引起腦血管意外。
腦血管疾病的特點
罹患腦血管疾病的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失語、偏癱、情感障礙等,且在疾病的折磨下,患者還會出現(xiàn)抑郁、焦慮情緒,給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調查發(fā)現(xiàn),患病后存在功能障礙的患者與無功能障礙患者相比,更容易發(fā)生抑郁,這與疾病帶來的失語、癱瘓等功能障礙,引起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有直接關系。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活動受限,對他人的依賴性增加,工作和生活適應能力受到影響,自我評價水平降低,進而產(chǎn)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腦血管的預防和保護
充足飲水,降低血液黏稠度
預防腦血管疾病,應保證充足的飲水量,特別應重視在睡覺前過度控制飲水。調查發(fā)現(xiàn),晨起是最容易突發(fā)腦梗死事件的時期。主要是因為這時人體血液更加黏滯,更容易形成血栓,導致血管阻塞。有些老年人,尤其是在天氣寒冷的時節(jié),因身體不便或天氣冷等因素,為減少起夜的次數(shù),保證睡眠質量,刻意控制睡前飲水,增加了血液黏稠度。在冬季,氣候相對干燥,再加上供暖的影響,房間中的濕度下降,而對飲水量的控制會更加使得血液中的水分不足,增加了腦血管意外發(fā)生的可能性。所以,減少腦血管意外發(fā)生的概率,在晚8點前應避免過度控制飲水。對于那些次日晨起時有水腫,或者夜尿過多的人,可以適當控制睡前飲水。夜間起床應動作緩慢,并在晨起后喝適量溫開水補充機體水分。值得注意的是,夜晚休息前的飲水不包括咖啡或茶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飲品,飲用后反而會促進機體中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黏滯度。此外,若睡前沐浴,應分別在洗浴前后飲用一杯水,以補充洗浴過程中流失的水分。
重視保暖,起夜要小心
腦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多見,這與其身體機能退化,對環(huán)境、溫度的耐受能力較差有關。遇到降溫天氣、氣候變化等刺激,人體腎上腺分泌增加,血液循環(huán)加速,以此提升體溫,抵御寒冷。與此同時,腎上腺激素分泌還會促進血管收縮,致使血壓上升,對具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就容易誘發(fā)腦出血;而血流速度加快,也會增加動脈粥樣斑塊脫落的風險,導致腦血管堵塞。此外,在氣溫驟降、天氣寒冷時,會使血管驟然收縮,血管腔變細,如果血管腔中存在較多的硬化斑塊和脂類沉積,很容易引起血液流通障礙。尤其是在夜間,人們穿衣相對單薄,起夜時室內溫度與床鋪中溫度的差別較大,會引起十分明顯的寒意,會增加發(fā)生腦血管意外的風險。所以,應多注重日常氣溫變化,合理加減衣物,做好冬季室內保暖。
合理飲食,防止“病從口入”
食物是人體獲得營養(yǎng)的重要來源。但隨著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現(xiàn)代人的飲食結構也在發(fā)生變化,各種肉類、奶油等高熱量的食物廣受歡迎,攝入過多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概率。為做好腦血管的保護工作,減少腦血管意外,應重視飲食的科學性,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每日餐中不但要有肉類食物,還應注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補充,多食用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降低血液黏滯度,保持大便通暢。在此,提醒那些喜愛烤肉、火鍋的人群,尤其還患有高脂血癥、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體形偏胖者,應改變生活習慣,注重調節(jié)飲食?;疱伒仁澄锏呐淞弦话愣急容^咸,進食后難免會要大量飲水,會增加機體血容量,使高血壓癥狀更加嚴重。所以,為預防和控制腦血管疾病,飲食不能過分追求口感,應少蘸取口味較重的調料。并且火鍋中的牛肉、羊肉、丸子等含有較多的油脂,進食過多容易升高血脂,使得血液黏滯度增加,提升了腦血管意外發(fā)生的可能性。建議平時多食用海帶、魚類等海產(chǎn)品,或者豆腐、豆皮、蔬菜等易消化的食物。
適當運動,保持心情愉悅
氣溫變化對腦血管疾病影響較大, 尤其是在冬春交替季節(jié),室外溫度劇烈變化會使很多人減少戶外活動,而選擇室內打牌等娛樂活動;在天氣較為寒冷的時候,人們通常會食欲增加,容易過量飲食。上述因素都會增加人體的脂肪堆積,引起肥胖。此外,天氣變化還會對人們的心理產(chǎn)生一定影響,導致情緒變化,也容易發(fā)生腦血管意外事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消耗身體多余的熱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在與人際交往中積極調整心態(tài),保持愉悅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戶外活動應根據(jù)自身能力量力而行,不能劇烈運動,以周身發(fā)熱,微微出汗為宜。對于年紀較大者,可多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等。戶外鍛煉應選擇良好的時機,以日出后氣溫有所上升為宜,以免寒冷對血管產(chǎn)生刺激,導致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