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華 曾華萍 陳麗娜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214000
冠心病是臨床較為多見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中老年人群是常見發(fā)病人群,該病的發(fā)病機制與血管動脈病變、心肌細胞缺血缺氧以及血流受阻等有著密切聯(lián)系〔1〕。當冠心病患者心臟功能嚴重受損時會并發(fā)心力衰竭,流行病學研究調查顯示,冠心病已成為心力衰竭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2〕。當前臨床針對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治療多主張利用藥物對癥治療前提下控制基礎疾病進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改善生活方式以及降低心血管相關危險因素,以此達到預防及控制冠心病合并心衰病情目的〔3〕。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治療期間輔以運動康復訓練可有效控制其病情發(fā)展,且臨床已將運動康復訓練作為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二級預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4-5〕。冠心病患者多合并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疾病以及情緒、飲食等多種因素均會對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病情控制效果、預后等存在一定程度不良影響。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學科康復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效果。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75例作為對照組,另將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75例作為研究組。對照組年齡52~68歲,平均(59.70±5.55)歲;心功能分級:Ⅰ級22例,Ⅱ級33例,Ⅲ級20例;合并高血壓28例,合并糖尿病25例,合并高脂血癥22例。研究組年齡50~67歲,平均(59.56±5.61)歲;心功能分級:Ⅰ級20例,Ⅱ級32例,Ⅲ級23例,其中合并高血壓27例,合并糖尿病27例,合并高脂血癥2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臨床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臨床冠心病診斷標準,意識、認知以及溝通理解能力均正常,美國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Ⅰ~Ⅲ級,且知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伴有肝腎功能嚴重不全或嚴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限制性心肌病、心包積液、惡性腫瘤等疾病患者,同時排除伴有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等無法正常交流者。
兩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及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括飲食指導、心理護理、用藥指導等,保持病房舒適、整潔等,對出院患者于出院前給予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生活指導等相關知識健康指導,并定期對患者病情、用藥依從性、飲食等情況進行電話隨訪。給予研究組多學科康復護理團隊管理模式進行干預,具體內容:①組建多學科合作管理團隊:由心內科、內分泌科、康復科以及營養(yǎng)科等科室醫(yī)護人員共同組建多學科合作管理團隊,其中入組護理人員均為工齡5年及以上??谱o理經驗且溝通能力良好的資深護士。小組所有成員均經專業(yè)培訓,確保小組成員明確責任、工作,且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②制定康復護理計劃:結合患者基礎疾病合并證等情況制定多學科康復護理計劃,由責任護士與患者溝通記錄患者病歷資料,由心內科經驗豐富醫(yī)師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評估,心內科護理人員對患者心功能、高血壓等嚴重情況進行評估,同時做好疾病相關知識教育以及二級預防指導工作,針對合并糖尿病患者由內分泌科??谱o士評估患者有無微循環(huán)病變、生活飲食不當?shù)雀哐?、高血脂等護理問題;營養(yǎng)科護理人員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進行評估,并結合患者實際病情狀況制定個性化膳食營養(yǎng)計劃;康復科由心肺康復經驗豐富的康復師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及心肺功能狀態(tài)為患者制定早期個性化康復訓練,即針對心功能Ⅰ~Ⅱ級患者,積極鼓勵其進行平地步行訓練,針對心功能Ⅲ級患者指導其進行床上肢體鍛煉,如活動肩頸、四肢等。由心內科護士長協(xié)調各科人員完成各項護理工作。③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姓名、性別、家庭住址、聯(lián)系電話等個人信息,詳細記錄患者病情及相關診斷、治療情況、取得效果等信息,以便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同時在出院時對患者病情進行總結,幫助患者明確居家用藥情況及復查時間等。④出院后護理:出院后每2 w由團隊管理成員對患者進行電話支持隨訪,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及恢復情況、評估患者遵醫(yī)囑規(guī)律用藥、規(guī)律進行康復訓練等情況,并就患者居家康復過程中遇到的特殊情況及疑難問題進行解答,督促患者積極形成健康良好生活方式。兩組患者均連續(xù)干預12 w。
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功能狀態(tài)、運動耐力情況以及生活質量,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隨訪期間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衰再入院情況。
1.3.1心功能評估 護理前后應用心臟彩超對患者心功能情況進行檢查,記錄其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直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直徑(LVESD)。
1.3.2運動耐力評估 采用6 min步行試驗,即在一走廊畫出一長達30 m直線距離,指導患者盡快來回行走,記錄患者6 min內患者行走最遠距離〔6〕。
1.3.3生命質量評估 采用明尼蘇達心衰量表(MLHFQ)從軀體領域、情緒領域及其他領域共3個維度21個條目對患者生命質量進行調查,該表采用0~5分計分法,分值0~105分,分值越低代表生命質量越好,反之,則生命質量越差〔7〕。
1.3.4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衰再入院情況 統(tǒng)計患者發(fā)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梗等不良事件情況以及心衰再入院情況。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與運動耐力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LVEF與6 min步行距離均較護理前顯著增加,LVEDD與LVESD均較護理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各項指標均較對照組改善明顯,改善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功能狀態(tài)及運動耐力狀態(tài)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MLHFQ表各領域評分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患者MLHFQ表各領域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MLHFQ表各領域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研究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梗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心衰再入院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衰再入院情況比較〔n(%)〕
冠心病發(fā)展至終末期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心肌缺氧缺血壞死、心臟收縮舒張功能障礙、心臟不能將靜脈回心血量充分排除等情況,導致動脈系統(tǒng)血供不足而出現(xiàn)在靜脈系統(tǒng)蓄積現(xiàn)象,最終造成腔靜脈淤血等一系列心臟循環(huán)障礙綜合征〔8〕,即為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進展至終末期而形成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主要以運動耐力下降、呼吸困難、氣促等為主要表現(xiàn),若不及時治療會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臨床研究已證實,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治療期間輔以康復訓練可有效促進心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促進病情康復,且將康復訓練作為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9〕。但由于患者自身情緒狀態(tài)、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合并證等均會直接影響其預后恢復情況,因而,應重視患者心理、生活多方面護理力度。
多學科康復護理團隊管理模式是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提出的一種整合醫(yī)院多科室診療團隊而形成的一種新型多樣化護理管理模式,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在老年病臨床護理當中多學科協(xié)同護理管理模式取得較好的效果。南雁等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慢阻肺等患者護理管理中應用多學科團隊合作護理模式進行延續(xù)護理可有效強化患者對疾病認知,有利于促進其生活質量改善〔10〕。陳彩林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中進行多學科團隊合作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心功能狀態(tài)以及運動耐力方面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通過多學科康復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心功能狀態(tài)及運動耐力。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通過多科室醫(yī)護人員協(xié)同合作,明確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心臟功能狀況,同時結合患者實際合并證情況采用針對性專科護理,保證治療準確性與目的性,一定程度延緩心室重構。此外,利用針對性運動訓練可增強患者運動耐力情況,同時還可增加心肌收縮力,有利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以及外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心臟功能恢復〔12〕。
心衰患者由于心臟功能嚴重受損,導致其活動耐力明顯減弱,心衰嚴重者需限制其日常生活活動,會導致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本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MLHFQ表各領域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降低,且遠比對照組更低。提示利用多學科康復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多學科康復護理團隊可以協(xié)調各科室給予患者連續(xù)性、針對性??谱o理服務,給予患者早期合并證護理干預,避免因合并證延誤治療加重心臟負荷,同時根據(jù)心功能狀態(tài)給予其針對性步行活動訓練以及床上活動訓練,有效改善機體外周血液循環(huán)及心肌血供狀態(tài),促進心功能恢復,提升生活質量〔13〕。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以及心衰再入院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應用多學科康復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可有效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衰再入院發(fā)生情況。主要在于利用多學科康復護理團隊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跟蹤隨訪,可及時了解患者病情變化以及居家遵醫(yī)囑用藥及康復訓練等情況,并督促患者積極形成健康良好生活方式,有效規(guī)避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降低再入院情況。
綜上所述,利用多學科康復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對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進行連續(xù)性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心衰再入院情況。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