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云
(山西保利鐵新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靈石 031300)
鐵新煤業(yè)2201工作面位于二采區(qū),工作面北部和南部均為實體煤,工作面東部為井田邊界,西部為二采區(qū)運輸大巷。工作面開采2#煤層,煤層平均厚度為1.1 m,屬大部分穩(wěn)定可采煤層。煤層頂板巖層主要為泥巖和粉砂巖,底板巖層為泥巖和細粒砂巖。2201工作面距二采區(qū)運輸大巷11.7 m處為工作面停采線,2201工作面進行末采階段時,為保障末采期間回撤通道圍巖的穩(wěn)定,擬采用柔性網護頂技術進行破碎頂板的控制。
工作面末采區(qū)域采用普通金屬網護頂作業(yè)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有3方面:(1)工作面每推進一刀即需進行一次鋪網聯(lián)網作業(yè),且聯(lián)網時需要人工操作較多,勞動強度大;(2)運網和聯(lián)網工作需要在刮板運輸機和煤壁前進行作業(yè),安全系數(shù)低;(3)工作面鋪設金屬網作業(yè)時間長,聯(lián)網質量不易保證,造成工作面推進速度慢,不利于采空區(qū)的防火管理[1-3]。
柔性網護頂技術中采用的網片材質主要為聚酯纖維,聚酯纖維柔性網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和柔軟的特征。采用柔性網護頂技術能夠有效免除末采期間作業(yè)人員的頻繁運網、聯(lián)網和吊網工作[4],可大幅提升末采期間的回采速度,降低勞動強度。
柔性網護頂施工時,主要分為5個步驟實施:(1)柔性網片運至現(xiàn)場后,將其展開,并將鋼絲繩吊掛完畢;(2)將柔性網片吊起后,進行工作面的割煤進刀作業(yè);(3)工作面進刀后,液壓支架進行間隔移架,并將護幫板依次循環(huán)頂出,在頂板打設錨桿索及鋼帶;(4)柔性網片鋪設完畢后,通過打設錨桿進行固定,并依次進行撤架作業(yè);(5)在工作面撤架位置間隔采用木垛或木柱進行臨時支護。
工作面末采期間采用柔性網護頂工藝時,當確認網片吊掛到位后,將卷的搭接部分進行聯(lián)結,確保工作面兩端頭部分的網片與頂板固定牢靠后方可進行割煤作業(yè)。在工作面拉出超前支架將網片全部上到頂板后,通過液壓支架上的手動絞盤將網卷兜起,開始進行割煤作業(yè)。具體生產工藝循環(huán)如圖1所示[5-6]。
圖1 工作面生產循環(huán)工藝示意圖
工作面采煤機割煤前,通過手動絞盤將柔性網進行鉸起,隨后進行割煤作業(yè)。當采煤機割煤后,在距機組后滾筒10架左右的位置處,確保每個液壓支架降低幅度,松開手動絞盤后將纖維網放下,隨后進行移架。液壓支架拉架后,再一次將纖維網拉起,進行割煤作業(yè)。在頂板進行上網過程中,充分利用支架的推移進行挑網、壓網和吊掛。具體柔性網施工過程中網片拉起、放下的方式如圖2所示。
圖2 工作面末采區(qū)域柔性網護頂工藝
當2201工作面推采至停采線9 m時,需打錨桿、鋪柔性網、掛鋼絲支護頂板,共需要掛鋼絲繩8根,具體柔性掛網施工方案如下:
(1)當工作面距離停采線9 m時,割煤后及時拉移支架使支架頂梁距離煤壁0.3 m,在距支架頂梁前端0.15 m的位置,按傾向方向打設第一排錨桿(未上托盤和螺母),錨桿間距3.0 m,然后從機頭向機尾鋪設柔性網,柔性網沿工作面走向方向鋪設,2張柔性網卷(82.5 m×10 m),網片壓茬3 m,搭接處每200 mm用14#鍍鋅鐵絲聯(lián)結牢固。鋪設完網后上緊托盤和螺母。柔性網鋪設完畢后,采煤機開始割煤,推進夠1.8 m時,開始掛第一根鋼絲繩,在運輸巷、材料巷兩端頭各打設兩根錨桿,錨桿間距200 mm,將鋼絲繩的兩頭分別用三個繩卡固定在端頭所打設的兩根錨桿上,鋼絲繩繞過錨桿的距離不得小于1 m。鋼絲繩固定完畢后,將第一根鋼絲繩與柔性網用14#鐵絲雙股扭轉720°進行捆綁,捆綁間距200 mm。第一排鋼絲繩與柔性網連接完畢后,在鋼絲繩下方打設一排錨桿托住鋼絲繩與柔性網,托繩錨桿間距10 m。
(2)第一根鋼絲繩掛設完畢,當工作面推進0.6 m時,采煤機每割15 m,停機閉鎖采煤機和刮板輸送機,在靠工作面煤壁側使用DW22型單體液壓支柱配合半圓木(L=1.2 m,Ф=150~200 mm)將柔性網貼至頂板進行臨時支護,單體柱間距1500 mm,開始在距第一根鋼絲繩0.6 m的位置掛第二根鋼絲繩,依次類推。繼續(xù)向前推進1.0 m后,掛第三根鋼絲繩,依次類推,直至8根鋼絲繩掛設完畢。
(3)當工作面距離停采線剩余6.3 m時,開始在距停采線6.3 m的位置打設錨桿,錨桿間排距為5000 mm×1200 mm。錨索在距第五排錨桿0.3 m的距離處開始打設,間排距為1500 mm×1200 mm。支架頂梁上共計打設4排錨桿,回撤通道內共計打設4排錨桿、2排錨索。
具體回撤通道施工前柔性網掛設及錨桿索支護參數(shù)如圖3所示。
圖3 末采期間柔性網掛設及回撤通道支護平面圖
當2201工作面回采至距離停采線2.4 m時,開始施工回撤通道,回撤通道寬度×高度= 2.4 m×1.9 m,采用煤機擴回撤通道,共需擴4刀,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1)支架頂梁距離停采線2.4 m時,停止拉架,此時通道內共支護4排錨桿、2排錨索以及“一架兩棚”支護。
(2)工作面繼續(xù)推進,采煤機每割15 m,停機閉鎖采煤機和刮板輸送機,在煤壁側使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半圓木(L=1.2 m,Ф=150~200 mm)扶棚進行臨時支護,臨時支護打設完畢后,開始支護第五排錨桿,錨桿間排距800 mm×600 mm。
(3)工作面推進夠1.2 m后,采煤機每割15 m,停機閉鎖采煤機和刮板輸送機,在煤壁側使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半圓木(L=1.2 m,Ф=150~200 mm)扶棚進行臨時支護。臨時支護打設完畢后,開始支護第六排錨桿,間排距800 mm×600 mm,并支護第一排錨索,間排距1500 mm×1200 mm。
(4)支護完畢后,開始割第三刀,采煤機每割15 m,停機閉鎖采煤機和刮板輸送機,在煤壁側使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半圓木(L=1.2 m,Ф=150~200 mm)扶棚進行臨時支護。臨時支護打設完畢后,開始支護第七排錨桿,錨桿間排距為
800 mm×600 mm。
(5)支護完畢后,繼續(xù)割第四刀煤,采煤機每割15 m,停機閉鎖采煤機和刮板輸送機。工作面打好臨時支護后,開始支設第八排錨桿,錨桿間排距800 mm×600 mm,并支護第二排錨索,錨索間排距1500 mm×1200 mm。頂板支護完畢后,在工作面煤壁打設三排錨桿并掛菱形網支護,錨桿間排距為800 mm×800 mm。
(6)煤壁支護完畢后,在煤壁側使用DW22型單體液壓支柱配合π型梁(L=2.8 m)支護頂板,單體柱間距750 mm,π型梁一頭搭接在液壓支架頂梁上方,搭接長度不小于300 mm。所有打設的單體柱必須拴好防倒繩。
具體2201工作面回撤通道支護斷面如圖4所示。
圖4 2201工作面回撤通道支護斷面圖(mm)
2201工作面末采區(qū)域采用柔性網護頂技術后,通過一次鋪網,免去頻繁運網、聯(lián)網的過程,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柔性網鋪設后工作面可直接推進至停采線位置,大幅縮短末采時間,提升了生產效率。根據(jù)現(xiàn)場生產觀測可知,柔性網護頂技術對頂板的維護效果較好,頂板無大范圍漏冒現(xiàn)象出現(xiàn),確保了2201工作面內綜采設備的順利回撤。
根據(jù)2201工作面末采區(qū)域的特征,通過分析柔性護頂技術原理及施工工藝,結合工作面具體參數(shù)進行柔性網護頂支護參數(shù)及回撤通道內支護方案的設計。柔性護頂技術具有較好的頂板維護效果,為2201工作面的順利回撤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