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英
摘要: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師要秉持著合理的教學體系去開展教學,讓更多的中學生懂得:學好化學是有法可依的,學生要遵循正確的教學方法去研究化學、理解化學問題中的若干概念,懂得研究化學的正確方法和模式,讓自身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地提高和發(fā)展。教師要注意課程體系的有趣性和活力,能充分帶動學生的進步,讓更多的學生懂得:化學學習便是聚沙成塔的過程,沒有了積累和堅持便最終一無所獲。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化學教學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陣地,需要改革、創(chuàng)新、優(yōu)化,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和體現化學育人功能。針對這一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現代傳媒教學相結合、貼近學生現實生活、構建師生互動體系四個方面出發(fā),對新課改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的具體方法和科學策略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
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整個課堂的主體,只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他們的探究學習。為此,初中化學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以師為本、師道尊嚴的落后思想,要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全新理念,肯定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親切與學生互動交流,從而創(chuàng)造更自由、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能大膽提問、提出質疑,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完善學習方法與過程。
比如,在教授“原子的結構”課程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由教師主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時間很少,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因此筆者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設置學生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例如,在課堂上,每講完一個知識點之后,筆者就會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此外,筆者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疑問,并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同學們把困擾自己的問題提出來。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筆者將耐心地給學生解答,完善他們的學習過程。
二、與現代傳媒教學相結合,創(chuàng)設直觀探究情境
應用現代傳媒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能有效地革新知識的呈現方式,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識的本質內涵。針對這一點,初中化學教師應切實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擅用多媒體及其他信息技術設備輔助化學課堂教學,對化學知識進行信息化、動態(tài)化加工,并用圖片、動畫、錄像、聲音等形式呈現、展示,創(chuàng)造出直觀、形象、生動的探究情境,刺激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促使形象思維轉變?yōu)槌橄笏季S,加速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和質量。比如,在講授“金剛石、石墨和C60”時,這節(jié)課的內容有些抽象,學生比較難理解,所以筆者結合現代媒體開展教學。課上,筆者首先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了三組材料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來觀察這三種物質的結構,然后通過信息技術的深入剖析,使學生認識同一種元素組成不同物質的過程。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
三、貼近學生現實生活,開發(fā)化學課程資源
教學要回歸生活,讓學生學會真正有用的化學知識。所以生活能成為化學課程資源的有效延伸,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認知水平。初中化學教師不應該只限于教材,而應該學以致用,補充教材,致力于開發(fā)與學生生活經驗、實踐經驗有關的化學課程資源,設計趣味學習互動,使學生能夠從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和理解,認識到普遍存在的化學知識,認清化學的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有效增強學生的應用性意識和能力。比如,在講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時,這節(jié)課的內容跟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系,因此,筆者會將教學融入生活元素,展開教學。首先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開始,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去分析這些事物,從中發(fā)現和分析化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緊貼學生生活,開發(fā)化學課程資源,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構建師生互動體系,激發(fā)課堂教學活力
初中化學教師要和學生達成非常積極的互動體系和互動關系,讓更多的初中生能結合這種互動關系,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教學指示,也能對于課程本身產生更為深入的參悟,這對于學生的化學學習大廈的落成能夠起到不可估量的重大的作用。換言之,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都是有的放矢的,也是針對相應的問題去開展的,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在和教師互動時找到側重點,又能讓自己的思維變得更為活躍。從初中化學本身的思想、學習方法等等方面,教師都可以試著和學生達成交流和互動的關系,讓學生對此加以分析,又能讓學生在把握到相關的化學學習思想后,更加懂得化學本身是一門有趣味的課程。
總之,教師要成為善于推動學生成長和進步的個體,能打造出更為高效的化學學習體系,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之間去造就化學學習思維和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結合信息技術的資源,讓更多的學生懂得:化學本身不是一門枯燥的、乏味的課程,而是一門非常富有活力和趣味的課程,值得教師和學生共同去參與其中,并且在彼此分析和處理化學問題后,對于化學產生更為深入的把握。
參考文獻
[1]何金火.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的新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197-198.
[2]高琳. 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