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承健
摘要:義務教育中的小學語文課程是每一個學生必須經(jīng)歷的教學內(nèi)容,其中的閱讀環(huán)節(jié)更是語文課程中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因此,教師應在閱讀課程當中重視每一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成長過程當中的細節(jié),促進學生能在閱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與進步。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理解能力、學習水平以及個性特點,開展小學語文閱讀中良好的閱讀分層教學探究模式,在不同的小組當中創(chuàng)設(shè)不同的學習目標。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層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活動對于學生而言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項學習技能,教師應在課堂當中結(jié)合分層教學展開良好的教學氛圍,幫助小學生更有效率的去掌握閱讀內(nèi)容當中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本身的閱讀能力,形成更為高效的小學語文學習方式,并打破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將閱讀面向班級所有的學生,使學生充分的熱愛閱讀,并且能在閱讀思考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分層教學當中,使每一個學生能在不同的計劃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長與進步。
1.在閱讀開展前將學生進行科學性的分層
充分的掌握學生之間不同的學習能力,并將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是教師開展分層教學模式的重要前提。有效的使學生之間進行科學且合理的分層模式,將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在小組中進行組合,決定著教師在分層教學當中是否能有效的開展分層教學的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前應充分的掌握并了解每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進行全方面的觀察與分析,從而在小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態(tài)度當中,將學生的學習分析、總結(jié)以及興趣進行分層設(shè)計,有針對性的制定不同小組之間的不同閱讀方式。教師在課堂當中創(chuàng)設(shè)趣味性的閱讀活動,幫助教師充分的分析并觀察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在活動中以及活動總結(jié)時,將學生分為閱讀優(yōu)等生、中等生以及困難生等,教師在進行能力判定時不應該產(chǎn)生負面的評價,而是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的方式進行分層。教師應在課堂閱讀活動當中,深刻的告知自己每個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因此,學習的能力以及各種差異性都各不相同,不應對學生的學習潛力盡早地下定結(jié)論,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分析并設(shè)計出適合不同學生學習的目標與計劃,充分的激發(fā)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態(tài)度。教師在對學生分層觀察后,不能公布自己所得出的結(jié)論,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逐漸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幫助閱讀中等以及優(yōu)等的學生進行鞏固,在全面的保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的同時,幫助學生在分層閱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態(tài)度。例如在《金色的草地》這一課時當中,教師開展閱讀活動,并在學生閱讀課文時教師進行充分的觀察,將閱讀能力較強能在文中進行深刻閱讀并說出故事大概的學生進行劃分,將閱讀時容易“走神”的學生以及閱讀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劃分,并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解課題以及課程中的中心思想,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使不同學生感受到閱讀帶給自己的積極作用。
2.結(jié)合不同程度的目標進行分層閱讀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地,也是鍛煉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重要環(huán)境之一。在閱讀活動當中,教師應認真的將分層教學落實到學生的課堂當中,并且積極的鼓勵學生制定自己學習的目標,每天在學習中積極的向制定的目標進行努力,激勵自己的學習能力。并且在分層教學當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方式做出改變,從“我不可以,我做不到”轉(zhuǎn)化成為“我可以,加油”等,轉(zhuǎn)變學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為學生的學習思想進行積極的鼓勵與表揚。并且在課堂當中,教師可以為進行分層次小組教學,可以在課程開啟之前將座位進行調(diào)換,保證閱讀中的課堂秩序,方便學生的同時,保障了教師的閱讀課堂質(zhì)量有效的提升。教師在幫助學生制定積極的目標以及鼓勵方式后,應將閱讀的方式方法充分的傳遞到學生的學習當中,使每個人對自己的閱讀方式做出正確與否的判斷。根據(jù)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所教授的方式進行正確的調(diào)整,保證每一個學生能在小組閱讀中進行思考,并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學習方式上得到提升。例如在《不懂就要問》這一課時當中,教師為每個學生制訂了學習目標,并在課堂當中使學生學習孫中山勤問好學的精神,并通過問題提問使學生了解消極學習的是一件極其不好的事情,并根據(jù)分層教學使學生在課后說一說自己學到了什么精神。
3.分層次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是每個教師心中較為棘手的問題,若是難度太大,學生的完成度普遍低下。若是難度較小,又無法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因此,教師應在作業(yè)布置當中切實的做到分層模式,在不同程度的學生之間開展不同程度的作業(yè)布置,使認知較慢的學生得到一定水平的進步提高,并且在趣味性的閱讀作業(yè)當中滿足自身的學習習慣。而認真能力較強處于中上等的學生,教師便可以設(shè)計一些較難且科學化的作業(yè),幫助學生的閱讀習慣有效的保持,并能鞏固自身的閱讀興趣。將班級中的差異性逐漸降低,幫助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生都能夠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這一課時當中,教師利用《愛我中華》的歌曲進行引導,使學生對課題進行良好的興趣,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程結(jié)束后,教師布置分層的閱讀任務,讓學習能力較慢的小組進行文章中的情感表達探究,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將自己的閱讀觀后感寫出來,并在課堂中與班級學生分享。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當中應做到切實的分層教學模式,幫助學生之間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將班級之間的學習氛圍增強,并將班級中的差異性逐漸減小,使學生產(chǎn)生較好的學習自信心,并在閱讀中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閱讀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隋桂芬.小學語文閱讀分層教學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13):30-32.
[2]鄧靜佳.關(guān)于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橫向分層教學的探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22):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