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鷹
摘要:語文中的古詩詞凝練生動的語言、婉轉和諧的音韻傳達出真、善、美的情感,給當下的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養(yǎng)料和情感資源。同時對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意識、陶冶審美情感、塑造健全人格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在今天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變成了以“識字、全文翻譯、背誦、默寫”為一體的模式化教學,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重理性分解,輕主體情感,造成了古詩詞教學難以滲透美育的理念。因此本文從當前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大量的課堂觀摩和具體案例,提出了把美育理念融于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語文;古詩詞;美育
本人在研究的理論基礎之上,結合自己在一線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以及對大量課堂實錄的觀察,梳理出來當前古詩詞教學中存在普遍的問題。
一、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缺乏情感教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審美情感是美育最關鍵的一環(huán),兒童時期的審美情感是最容易被激發(fā)的,而在我國,當前的古詩詞審美情感教育并不完整,甚至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美育理念的深入,制約了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腳步。
(一)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審美主體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就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而言,古詩詞是審美的客體,教師和學生是審美的主體。教師僅僅是滿足于讓學生依照一些書本結論固化地讓學生回答考試問題,對于書本以外的觀念或者引申情感少之又少,甚至全盤否定書本以外的鑒賞情感固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但非邏輯的個人直覺的思維能力以及主觀欣賞的能力大大減弱,甚至會出現(xiàn)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如果學習古詩詞只是為了讓學生以這種死記的方式而痛苦的背誦的話,古詩詞濃厚的審美情趣就熄滅。而且,學生處于審美活動的主體地位,審美活動的成敗,幾乎完全取決于學生對審美課堂的參與度。教師從審美的角度引導才能更好的提升一個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達到美育的效果。
(二)缺乏對學生情感體驗的關注
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職責是保護學生純粹的心靈,塑造他們高尚的人格??墒?,在當今的教育中,教師常常忘記自己的職責,他們忽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還是一味地灌輸知識,而不是啟發(fā),不是引導,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不斷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才能,不斷內(nèi)化為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古詩詞美育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因而更應該遵循情感這一原則。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將詩人的情感化作自身的情感,去進行人生的深刻體驗??墒?,目前這種程式化的詩歌教學模式,嚴重的阻礙了學生的審美發(fā)展,這正是詩歌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點。
二、古詩詞教學方法不當
(一)教學過程中美讀不充分
古詩詞教學最大的問題在于教師對古詩詞的生硬串講和翻譯。忽視對學生的審美引導。一些老師總是認為教授古詩詞與教授文言文、現(xiàn)代文都沒有多大差別,只要學生懂得意思,會背誦就達到目的了。雖然傳統(tǒng)教學已經(jīng)慢慢減少,可是還有部分教師長期堅持翻譯串講的古詩詞教學模式,以至于古詩詞課堂枯燥無趣,精美的古詩詞在學生頭腦中只是生硬的文字,沒有意境,沒有美感,詩詞的精華也蕩然無存了。
(二)忽視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的體悟
當前,很多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形成了一種古詩教學的定式思維,即揭示題目—了解生平—翻譯全詩—解析字詞—體會情感。無論什么題材,什么風格的古詩,教師都一味使用這一教學模式。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了應試教育的機器,用模式化的方式教授古詩詞,也形成了學生解答詩詞固定的思維和套路。誠然在當今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這是一個讓學生掌握知識點、考試拿分的重要途徑,可是卻把美育理念拋在腦后,完全忽視審美教育的作用。作為承擔著傳播中國古典文化的古詩詞如果只以一種方式解讀而忽視了對于古詩情境的深刻感悟,這不僅不利于我國古典詩詞的繼承和傳播,甚至完全埋沒了古詩詞的審美價值,這是當代語文教育的一大損失。
綜合前文論述,我們知道在古詩詞中教學中存在非常多的問題,但是怎樣把美育理念用于古詩詞教學中,怎樣將靜態(tài)美經(jīng)由教師的引導變成能夠塑造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情感、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動態(tài)美,讓他們體悟到美感教育。
一、有效指導誦讀
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梢娫诠艜r文人對于誦讀的重視,古人誦讀講究的是把書面的語言轉化為實際的行動,這是眼、口、耳、腦多種生理機能共同參與,不僅增加自己的實際感受,還能在誦讀的時候加深體會作者的言外之意。古詩詞中優(yōu)美的旋律和明快的節(jié)奏不是單純的字詞分析就能感受到的,讀者一定要誦讀才能感其美,知其味。流傳千古的古詩詞必定是飽含豐富的音樂、情感和意境的。學生只有多誦讀才能獲得充足的情感體驗,而小學生學習古詩詞只有依靠自身對古詩詞的情感體驗,才能獲得與詩人情感的共鳴,才能將作品中美好的情感和品格內(nèi)化到自己的審美心理結構中,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并逐漸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二、靈活運用情境教學,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古詩詞的內(nèi)容美是客觀“境(景)”美與主觀“情”美的統(tǒng)一,情境教學要求教師以直觀的手段將作者所描繪的形象、畫面展示出來。由于作品中的客觀物象總是包含了作者的主觀情思,因此,更確切地說,教師所展示的是古詩詞的“意境”。情境教學在古詩詞教學中非常常見,因為需要了解一個詩人的情感,教師必須將詩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詩人的心境給學生講述明白,生硬地介紹這些背景會使得整堂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引入情境教學,在詩句中找到詩人所處周圍環(huán)境,找到具體的意象,在此教學中,教師應當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進入詩人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先從意象上形成審美感知,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讓學生的情在潛移默化中融于境,引導學生先入情再入境。
結語
依托古詩詞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古詩詞中豐富的美育因素,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基礎,是探索古詩詞教學美育方法的依據(jù)。想要成功地對學生實施美育,教師應對古詩詞中蘊涵的諸般美育因素了然于心,并且能在詩詞教學中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黎小敏.中國語文教育現(xiàn)代性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04.9.
[2]朱新卓.本真生存與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6.11.
[3]趙麗琳.論古典時代雅典的審美教育[D].遼寧大學,2013.5.
[4]本萑.論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D].四川師范大學,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