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
摘 ?要: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閱讀是一個關鍵的組成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而小學也是進行經典誦讀的最佳階段,對經典進行誦讀,不但可以豐富小學生自身的文化知識,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閱讀教學起到推動作用。所以,若想使得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那么經典誦讀也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經典通讀;策略
語文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前提。在小學階段進行經典誦讀,不但可以促進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而且還可以有利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進一步對我國國學經典有一個良好的認知,豐富自身的文學儲備,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進行經典誦讀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典誦讀的原則
(一)差異性原則
小學的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對差異性原則給予高度的關注。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因材施教。例如,在學習《三字經》時,相對于其他國學經典來講,更加的易于理解,然而,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講,由于年齡較小,在理解上還有著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從基礎教學開始,逐句的進行詳細講解,對于接受理解能力稍微較差的學生來講,教師要更加的具有耐心,進行具體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心,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良好的理解和掌握。
(二)自主性、鼓勵性、模糊性原則
在進行經典誦讀教學的過程當中,不要把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首先,要多應用一些激勵性和鼓勵性的語言把小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放大,在誦讀時也要用表揚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并對他們的缺點進行耐心的指導,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閱讀興趣。其次,要遵循自主性原則。在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誦讀書籍時,不要局限誦讀的類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選擇,讓他們有更多自己選擇的機會,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最后,要堅持模糊性原則。在進行國學經典解析過程當中,不需要對每一個字的意思都進行詳細的講解,只要學生對大概的內容有一個掌握就可以。同時,也使得國學經典的教學難度降低,更加有利于學生進行學習,使他們對國學經典產生感興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典誦讀的實踐策略
(一)科學合理地選擇誦讀內容
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在以經典誦讀原則為基礎之上,有效的與經典誦讀內容有機結合,進而順利地展開誦讀的教學實踐,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要對教材內容有一個良好的掌握,進而可以有效的進行誦讀教學。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語文教材也進行了改變,現(xiàn)今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經過優(yōu)秀的教育專家精心編纂出來的,并且融入了豐富、有內涵的國學經典,同時,還與小學階段的學習需求相適應。因此,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對其經典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從而可以良好的對學生經典誦讀和閱讀教學進行指導,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選擇與之相應的經典誦讀內容。除此之外,為了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拓寬他們的閱讀范圍,還可以適當地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的經典誦讀內容,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國學經典材料的自行選擇,進而使他們對閱讀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二)合理安排時間
在小學階段開展經典誦讀教學,就需要教師對誦讀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對教學目標進行清晰明確的制定,并制定一個長期的學習計劃,把誦讀和語文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在實際教學時,找準契機融入經典誦讀,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可以在每一堂課當中為學生留有五分鐘到十分鐘的經典誦讀時間進行自主閱讀。除此之外,還可以與家長協(xié)商,利用一些課余時間來進行經典誦讀。時間不需要太長,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每天10-20分鐘足夠了,高年段的學生可以延長到半個小時以上。在誦讀過程當中,還可以對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進行記錄,為以后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三)規(guī)范閱讀標準
在進行經典誦讀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對誦讀標準進行明確要求,對誦讀當中的平仄內容和停頓標準指導,進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誦讀語感。不要機械性的朗誦,要融入自身的感情,特別是學習詩歌時,不但要給學生講解詩文的意思,還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使學生有了一個良好的了解之后可以有感情的進行誦讀。為了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讓學生寫一些讀后感,對從中所得到的啟發(fā)進行記錄。
(四)進行閱讀成果檢驗
若想使得小學生的誦讀能力得到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教學過程。為了可以與教學進度相一致,可以在實際閱讀教學時,為學生規(guī)定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誦讀時間。比如,每一堂課為學生留有5-10分鐘的誦讀時間;或是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文字較長的內容進行分段誦讀,而且,還要不定期的組織一些誦讀活動,對學生的誦讀成果進行檢驗,使學生可以在日積月累當中提高自身的誦讀能力和水平。每隔一個階段,教師要組織一些閱讀檢驗閱讀成果的教學活動,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比如,可以開展一些閱讀分享班會活動,或是朗誦比賽等,積極鼓勵學生對自己所讀內容的心得進行分享,還可以釋放自己進行大膽的朗誦,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誦讀氛圍。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是小學生進行信息獲取的關鍵渠道,對小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在閱讀教學當中合理的融入經典誦讀,不但可以使得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為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平華.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經典誦讀[A].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年教育創(chuàng)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二)[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3.
[2]巢肖琴.誦讀中華經典 傳承民族文化——中華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性研究[J].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4):103-104.
[3]蘇瑾萱.基于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20(3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