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霞
摘要: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因此對于知識的接收速度也產生了差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形的會分出層次來。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接收小學語文知識就比較快速,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弱,接收小學語文知識的速度就較為緩慢。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因人而異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分層次教學,充分利用教育資源,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語文;優(yōu)化效率;發(fā)揮特長;牢固基礎
首先,分頭并進才能優(yōu)化學習效率。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掌握應掌握的知識點,達到優(yōu)化學習效率的目的。其次,要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之后學習起來就會如魚得水得心應手,對于小學語文成績的提高十分有幫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的特長充分發(fā)揮出來。最后,要循序漸進,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都能夠熟練掌握基礎內容,這樣也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師展開后面的教學。
一、分頭并進,優(yōu)化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使用一樣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對知識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這樣讓小學語文教師授課效率大大降低,會在后續(xù)的過程中出現(xiàn)學生跟不上教師教學步伐的情況。因此分頭并進才能夠最大的優(yōu)化教師的授課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這里的分頭并進指的是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授課方法,目的都是讓學生掌握當堂課的重要知識。學生掌握了他們應該掌握的知識之后就會極大地提高學習的信心。更有利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這樣的因材施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例如,在教授《坐井觀天》時,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就需要讓他們首先學會沿、際、信等生字,能正確流利的讀寫。理解井沿、井口、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開始探討作者的情感思想。了解故事內容并談一談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當學生分別完成這些任務之后,教師再給他們制定一個統(tǒng)一的任務,理解這幾段對話中的含義,讓學生共同解決這一問題。
二、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特長
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有他們的特點。有可能學生對于課文字詞的識記不是很容易完成。但是有可能她對課文中的句子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對于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生可能朗讀時不是十分流暢順利,但是在字詞的實際上卻十分的快速高效。這就表明了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教師要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尤其是語文這門學科擁有豐富多彩的方面,是包容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好挖掘學生喜歡的語文方面,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的特長在授課中被教師肯定就可以讓學生獲得學習語文的信心。
例如,在教授《在牛肚子里旅行》時,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分配適合學生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獲得快樂收獲知識。比如,教師讓朗讀能力好的學生把課文通讀一遍,讓寫字漂亮的學生板書這節(jié)課的重要字詞,讓善于總結的學生把這篇課文想表達的重點內容用簡短的語句總結。引導學生體會紅頭和青頭的情感變化,更有利于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讓教學任務圓滿完成,并且同時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長。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提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這種師生齊頭并進的教學氛圍也讓學生對于知識的接收更加輕松。
三、循序漸進,牢固基礎知識
小學語文教師的分層次教學,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語文知識。教師在分層教學中的目的都是讓學生牢固基礎知識,能夠為分頭并進學習更加深奧的知識做好相應的鋪墊。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循序漸進地給學生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計劃夯實自己的基礎知識,為之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里的循序漸進用以下例子解釋。比如如果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能力比較強,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出作者的感情幫助學生提高他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如果學生對于字詞的實際比較快速,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完成字詞的實際再進行課文情感的分析。循序漸進的教學有效的讓學生牢固基礎內容,完成更高層次的學習任務。對于語文課文中作者的情感變化也擁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例如,在教授《冀中的地道戰(zhàn)》時,學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通讀全文,對課文有了整體了解,思考地道戰(zhàn)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的結構,課文中間的重點部分按由總到分的順序和空間轉換順序,先介紹冀中地道的總體結構,再分別介紹各種具體的設計樣式及其保護自己、打擊敵人、防止破壞和傳遞信息的功用。學生需要擁有像這樣分析文章整體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學生擁有扎實的基礎之上的,沒有扎實的基礎學生就不能完成進一步的學習任務。
總之,分層次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的社會技能。針對不同特性的學生要制定出符合他們興趣的和特點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比較輕松的狀態(tài)下完成相應課時的學習。分頭并進有利于優(yōu)化學習效率,讓學生縮短彼此之間的差距。因材施教是在尊重學生的特性上作出的一個授課選擇,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最后還是要回歸基礎知識,只有循序漸進夯實基礎知識才能夠穩(wěn)定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志軍,溫小勇,施鵬華.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6):116-121.
[2]李鴻科,靖國平,張曉淋.基于“娛教”思想的課程信息化教學研究——小學語文課程信息化教學實踐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5,36(02):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