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蘊瑜
師:同學們,課前大家都參觀過各自身邊的建筑,比如一棟樓、一座橋、一個祠堂、一條街巷、一片塔林……拍下了你最欣賞的建筑特色,傾聽過它們深情的訴說。你感受到建筑之美,聽懂那凝固的語言了嗎?今天我們來學習《身邊的古建筑》——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屏顯: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比較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2.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下面,請看一下“槐序”組拍攝的《尋訪古建筑》視頻。視頻文字:
尋訪古建筑
恰逢國慶,我們來到了廣州著名古建筑余蔭山房。余蔭山房于1871年建成,2001年被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一道合稱為清代嶺南四大園林,而且余蔭山房是四大名園中保存樣貌最好的古典園林,是典型的嶺南園林建筑。余蔭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園中亭臺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水水盡納于方圓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現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宇宙觀。余蔭山房深柳堂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張船山、翁方綱等人的詩句和乾隆大學士劉墉的書法手跡,園內還有清代名士陳允恭所書的對聯。
師:大家看完這段視頻,覺得它有什么亮點?
生1:這段視頻制作很精致,配圖展現了園林的特色,很美。
生2:介紹了余蔭山房的歷史和主要特點。
師:你們覺得有哪些地方可以提升?
生3:視頻只是說了余蔭山房的總體特征,還沒有具體說出一些景致的特點。
師:是的,我們在介紹古建筑的時候,還要說出它的特色,也就是和其它古建筑不一樣的地方。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問答游戲,請大家認真觀看《余蔭山房》視頻,看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播放視頻)
嶺南四大名園之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應該說是在嶺南四大名園當中保存最完好的。規(guī)模很小,用地還不到2000平方米。余蔭山房的特點是以小見大,亭臺、樓閣、軒榭、回廊、濱水棧道所有的全有。園主叫鄔彬,他本身是一個進士,他家有一個特點,一家三個進士,他的長子和次子都是進士。所以,為了彰顯家族的榮耀,修建了余蔭山房。修建過程中,也是請來了很多雕刻、園藝方面的大師參與進來。
師:從剛才的視頻中,大家了解到余蔭山房在建筑上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生4:以小見大。
師:能說得具體些嗎?
生4:只有不到2000平方米的建筑,但是亭臺軒榭都有,有著園林的特色。
師:視頻中關于余蔭山房的歷史故事,你們能復述嗎?
生5:是一個叫鄔彬的人建造的,他們家一門三杰都是進士,是為了彰顯家族的榮耀而修建的。
師:同學們看得很認真,我們再來看看余蔭山房在建筑上有什么特點。(播放視頻)
余蔭山房的另一個精華所在是,它是臥瓢廬,在深柳堂的左側,室內有類似于我們現在的百葉窗的大型窗戶設計,可推拉,可閉合,是我們古典園林當中經常能看到的滿洲窗。在余蔭山房當中,滿洲窗有一個堪稱一絕的特點,就是一日看遍四季美景。山石、流水,包括一些樹木,通過彩色玻璃掩映到室內,從廳堂看出去,白色的玻璃透過來,就像滿天白雪;如果是紅色、黃色的玻璃,就像北方的楓葉一樣,很美。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tǒng)的居住有一個“不可居無竹”的說法,那我們在這么小的空間內,怎么種竹子呢?鄔彬在造園的時候就想了一個辦法,在兩道園林墻當中很小的狹縫中種植,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它可以控制竹子的生長,因為畢竟空間比較小,竹子在嶺南長得比較旺,容易把我們的路擋住;還有,同時填充了小而巧的空間,把墻的灰空間全部用植物填充上。
園林分東西兩個部分,中間有一個叫“虹橋望月”。它是怎么來的呢?中間的橋,我們把它叫做三合一,結合了橋、廊和亭為一體,又有交通功能,又有觀景的功能。園林的湖面與外面的河流是相貫通的,每當雨季的時候,湖面的水就跟著外面河流的水一起往上漲,它正好漲到平齊拱橋的位置,到晚上有月亮的時候,橋的倒影和橋的這個拱形正好形成一個圓,所以有“虹橋望月”的概念在里面,很浪漫。
在山房當中最美、最奇妙的地方,當屬中東半部中央的一個八角形的水池,池中有一個八角亭,我們把它稱為“玲瓏水榭”,它的八面全部是窗戶,可以八面觀景,是全園當中最佳的觀景點。這個亭子的八面窗戶有八種不同的景色,可謂一亭攬盡全園美景。
師:余蔭山房在建筑上有哪些特色?
生6:一是使用了滿洲窗。
師:這個滿洲窗有什么特色?
生6:使用了彩色玻璃,在園里一日可以看到四季的美景。
師:還有呢?
生7:竹子。它種在墻的縫隙里,不但節(jié)約空間不會擋路,還可以讓灰色的墻增添綠色。還有“虹橋望月”,有橋、廊、亭三合一的特點,晚上水漲起來的時候可以形成一個圓形。
師:你看得很仔細。還有一個特色是什么呢?
生8:玲瓏水榭。有八面窗戶,每個窗戶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
師:看來大家都很認真地看了這個視頻。通過這個視頻,大家可以總結出,介紹古建筑要從哪兩個方面入手?
生9:介紹古建筑的特征,要從歷史文化和建筑的特征兩個方面入手。
師:我們如何才能了解到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和特征?
生10:可以在網上查資料。
師:除了網上,還可以從書籍中查閱。還有呢?
生11:要自己去仔細觀察,看看建筑物有什么特點。
師:除了細致觀察,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建筑物的特點?
生12:看一看其它同類型的建筑是怎么樣的,通過對比,找出這個建筑的不同之處。
師:我們現在總結一下,有三個方法抓住古建筑的特征:1.細致觀察。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說明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抓住它的外在特征。2.學會比較。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這個事物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特點,即從共性中發(fā)現個性,從一般中找到特殊。3.查閱資料,找到關于這個古建筑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名人故事。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些名篇的選段是如何突出古建筑特征的。
學生閱讀文段,找出借鑒點。屏顯:
師:這是《夢回繁華》中的選段,第一句的劃線部分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生齊答:列數字。
師:是的,使用了這個方法就能讓讀者直觀地了解畫的大小。接下來大家看看其它劃線部分的句子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借鑒?請用五分鐘時間把借鑒點寫出來。屏顯:
師:這一句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生13: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用音樂來比喻畫,說明《清明上河圖》節(jié)奏感極強的特征。
師:關于打比方的作用說得很到位。接下來看《故宮博物院》的選段,我們從劃線句子中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借鑒點呢?屏顯:
生14:第一句話描摹太和殿的外形美,我們在說明事物的時候,可以使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第二句生動形象地描繪蟠龍金柱上金龍的細節(jié)特征,讓人感到金龍栩栩如生。
師:是的,我們在說明事物的時候,可以使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這樣會使說明對象的特征更生動、形象地凸顯出來。接下來看《巍巍中山陵》的片段。
生15:第一段文字融入名人故事和歷史背景,可以對說明對象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第二段文字補充相關背景資料,加深讀者對中山陵的了解。
師:是的,我們在引用材料的時候,可以融入歷史文化背景和名人故事,既體現了建筑的歷史文化內涵,又加深了讀者對建筑的認識?,F在,我們來總結一下,為了說明古建筑的特征,可以用到哪些說明方法?
生齊答:打比方、摹狀貌、列數字、引資料。
師:打比方和摹狀貌可以讓說明對象更加生動形象。我們要出一期介紹陳家祠的電子刊,主題為“古祠流芳陳家祠”,介紹陳家祠古建筑,我們要抓住什么特征來寫?
生齊答:歷史文化和建筑特征。
師:誰能說說陳家祠的歷史?
生16: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它在1894建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為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陳家祠堂是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廣府傳統(tǒng)建筑之一。
師:大家知道陳家祠為什么又叫做陳氏書院?有同學了解這段歷史嗎?
生17:因為清朝時頒布過“禁祠令”,嚴禁建立合族祠堂,所以陳家祠就改名陳氏書院,以免被清除。
師:為什么當時會頒布“禁祠令”呢?這一點大家課后可以進一步了解歷史。大家知道陳家祠在建筑上的特點嗎?
生18:陳家祠有“七絕”,分別是“三雕兩塑一鑄一畫”。三雕是木雕、石雕、磚雕;兩塑是陶塑和灰塑;一鐵是鐵鑄畫;一畫是指彩繪。
師:同學們能抓住陳家祠在建筑上最大特色?,F在需要同學們?yōu)閷趯懜?,我們在“七絕”中選了“四絕”:“石雕”“木雕”“灰塑”“彩繪”,請四個學習小組分別為這四個專欄寫說明文字。
屏顯展示電子刊四個專欄
師:老師課前已經把“石雕”“木雕”“灰塑”“彩繪”的物件高清照片發(fā)給各個組,我們的組員也結合照片找資料寫了一段說明性的文字。接下來,我們小組結合量表要求,討論修改文字,形成小組專欄的內容。
屏顯寫作評價量表
師:我們來看看各個小組修改的成果。
生19:陳家祠木雕。這個木雕上刻了一個木架,木架上有花盆、香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右上角的香爐冒出縷縷香煙,在陽光的照映下,邊緣反射出光澤,好似朵朵祥云,祥云環(huán)繞在木柜周圍,木雕的左上角刻了兩聯,“梅開五福多瑞氣,煙靄繚繞長壽花”,書寫遒勁有力。圖案和對聯展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師:這個小組細致地描摹了木雕的圖案,請問你們修改增添了什么內容?
生19:我們把圖案描寫得更細致、生動。
師:好的,請下一組同學說說石獅,并說說你們修改增添了什么內容。
生20:陳家祠石獅。陳家祠的建筑以裝飾精巧、富麗堂皇而著稱于世,門前就有一對活靈活現的石獅鎮(zhèn)守在兩邊,高約1.65米,寬約1米。獅子張大嘴巴露出兩顆銳利的牙齒,獅爪下抓著石球,雙腿的裝飾如同浪花,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迎面撲來,它神氣地駕在刻滿花紋的祥云之上,精神抖擻。這兩頭石獅形體活潑,神態(tài)祥和,是廣東地區(qū)石獅造型的代表。我們增加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同時也把石獅的形態(tài)描寫得更生動。
師:確實把石獅寫得更逼真了。關于陳家祠的灰塑,第三組又是怎么修改的呢?
生21:陳家祠的灰塑。 灰塑是以草筋灰、紙筋灰或貝灰等為主要塑形材料,鋪以竹釘、鐵釘、銅絲、瓦片等為骨架,使用灰匙等色彩,進而描繪成形的一種建筑裝飾類別。灰塑也會用于裝飾人物神仙。就如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的陳家祠里的灰塑作品“桃園三結義”,里面的人物個性鮮明,樣貌栩栩如生。如,里面劉備的衣服做得非常逼真,可以看出衣服清晰的褶皺,顏色也是鮮明的黃色里面巧妙的寓意也表達了出來。關于胡子的紋路,雕刻得很細致,使他的氣質多了幾分嚴肅。而張飛的動作顯露出他豪邁粗獷的性格,真是惟妙惟肖。我們增加了對“桃園三結義”人物的描摹,還寫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師:這一組觀察得很仔細,不但描摹了人物的外貌,還通過外貌想象出他們的性格特點。最后看看陳家祠彩繪。
生22:陳家祠彩繪。陳家祠的主殿堂前聳立著一排三米多高的圍墻,莊嚴端莊的一塊大紅色牌匾上鐫刻著“陳氏書院”四個大字。這四個字下就是嶺南建筑裝飾的“一畫”——彩繪。兩扇掛滿歷史風塵的漆黑色大門上,赫然立著兩個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初看這兩張臉,你有可能會被嚇到——其中一個手拿翠綠色利斧,青面獠牙,一叢茂密的大胡子加上朝上橫沖的粗眉,那一份威武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右邊的一個赤紅滿面,狹長的眼睛和胡須耷拉下來。眼神像手持的利刃,一眼將賊人的心思望穿。兩人一左一右地站著,飄帶像濃重的云煙,在兩人身后飄蕩。陳氏書院建成一百多年光陰,兩個門神就在門前挺立了一百多載春秋,向我們展現了古代匠人巧奪天工的壯美。我們根據量表的要求,添加了列數字和對兩位門神的描寫。
師:這一組的同學認真地查了資料,把兩位門神的名字也寫出來了,生動地描摹門神的形態(tài),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了解到要如何抓住古建筑的特征,如何突出古建筑的特征。請每個小組把本組負責的專欄內容修改后,添加到電子刊上,結合我們的素材,把專欄拍成1分鐘左右的視頻。這節(jié)課到此結束,期待大家的寫作成果。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2019年度重點課題“初中語文項目式寫作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課題編號:201912002)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