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實驗小學 221200)
陶行知先生是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教育思想,如生活教育思想、“教學做合一”思想、“小先生制”、民主教育思想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效建構(gòu)體育高效課堂,助推學生的體育學練,提升學生的體育學力,發(fā)展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
借鑒陶行知教育思想,要突出陶行知元素?!吧罱逃笔翘招兄枷氲暮诵摹<橙∩罱逃械闹腔?,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體育學練,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練水平。在體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生活經(jīng)驗,深化學生生活化學習體驗,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交往,讓學生的體育學練融入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調(diào)動體育學練積極性,培養(yǎng)體育學練意志品質(zh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將體育融入生活中,將生活的元素、因子植入體育學習中,能實現(xiàn)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
生活教育是高效課堂建構(gòu)的基石。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發(fā)出力量,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生活品質(zhì)。相比較于其他學科,體育與生活的聯(lián)姻、融合、滲透可能更為容易、快捷。與生活融合、滲透、牽手的體育教學,可以充滿“酸味”“甜味”“樂味”。比如,學生學完了跑、跳、投等相關的體育學練動作后,教師結(jié)合學生生活,自主研發(fā)了《勞動模仿操》,將學生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動作引入體育學練中。這樣的融合能讓學生從體育學練動作中發(fā)現(xiàn)生活原型,如掃地、擦窗、澆水等動作,深受學生喜愛。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化的體育學練內(nèi)容創(chuàng)編,從中感受體育學練的樂趣,領略生活化的體育學練魅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猶如一盞航燈,為體育教學指引方向,讓體育貼合生活,也讓生活融入體育。生活化的體育教學,能讓學生的體育學習充滿激情,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感受快樂,從而主動接受挑戰(zhàn)。實踐證明,體育與生活緊密結(jié)合,是實現(xiàn)體育有效且高效教學的關鍵。
“教學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的又一重要思想?!敖虒W做合一”并非簡單地讓“做”與“學”結(jié)合,更不是機械地引導學生“做”,而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種具身認知思想。具身認知是身體教育學視角下的一種有效認知方式。
“教學做合一”的本質(zhì)是“手腦心合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手腦結(jié)合,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實踐性的學練為核心,將“教”“學”有機融合。“教學做合一”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將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動眼、動耳緊密結(jié)合起來,形成多感官的協(xié)同認知。比如,在教學站立式起跑時,教師引導學生借助體操棒,以游戲“抓體操棒”的形式展開學練。一開始,學生大約相距3米遠。他們紛紛用右手扶體操棒,讓體操棒在自己身體前側(cè)的某個位置直立,人站在棒子的左后側(cè)。當裁判員一聲令下,學生紛紛上前搶棒子。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能快速地抓住棒子,有學生卻不能抓住棒子。這是為什么呢?生活化的操練激發(fā)了學生生活化的問題。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究過程中,學生逐步探索到要想抓住對方的棒子的方法和技巧。借助游戲,促進學生對相關學練動作的理解。
“教學做合一”寓學于教、寓學于玩,讓“教學做”真正融為一體。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學做合一”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體育學練技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點撥、啟發(fā)、引導,發(fā)揮畫龍點睛的作用,彰顯著陶行知教學法的優(yōu)勢。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基于生活教育思想、“教學做合一”思想基礎上提出的又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思想?!靶∠壬啤笔墙⒃趯υ捙c交往基礎上的一種生本教育思想。傳統(tǒng)的教育往往是將學生作為學生,將教師作為教師,事實上在教學中,師生各方是互為主體的。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式的教師,學生也應當成為教師式的學生。充分應用“小先生制”,能引導學生抱團發(fā)展。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小先生制”,要秉持“即知即傳人”的原則,讓學生在互幫互學的過程中坦誠相待,無所保留。
體育教學中的“小先生”,可以由教師推薦,也可以由學生推薦,還可以學生自告奮勇。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人人爭當“小先生”的良好氛圍,構(gòu)建領袖式、互助式的互幫互助學習氛圍。在“小先生制”下,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教學者。從形式上看,“小先生制”可以分為管理式小先生制、互助式小先生制、私人訂制式小先生制、領袖式小先生制等。比如,在“扔沙包”這一教學活動中,筆者讓扔得遠的學生分享自己扔沙包的方法。其他學生看“小先生”扔沙包的同時,引導學生結(jié)成“青藍工程”“師徒對子”,讓學優(yōu)生推動學困生、后進生進行學練。在“小先生”的建議下,學生對體育學練內(nèi)容、方式等進行創(chuàng)新,形成了諸如“正向扔沙包”“側(cè)向扔沙包”“背向扔沙包”“胯下扔沙包”等學習內(nèi)容,不僅改變了扔沙包的方向,還改變了扔沙包時手的方向,如低投沙包、平投沙包、高拋沙包等。同時,還可在沙包上進行創(chuàng)新,形成如“扔實心球”“扔紙球”“扔瓶子”等活動。對安全系數(shù)高的東西,學生還設計出“我拋你接”的活動方式,將扔沙包的游戲活動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創(chuàng)意無限的活動。應用“小先生制”,我們將課堂學練的主動權(quán)充分下放,不斷調(diào)動學生的學練積極性,讓學生經(jīng)過考核能夠晉升為“小先生”。“小先生制”帶來的不僅是學生體育學練的趣味、價值和意義的深化,還讓學生的體育學練生發(fā)出無限的可能性。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小先生制”,可以采用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形式。實施“小先生制”不僅讓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更改變了教師教學中“一言堂”的現(xiàn)象,將體育學習的主體權(quán)利真正充分地賦予學生。過程中,能看到學生發(fā)展的過程,看到體育學習共同體成長的過程。借助“小先生制”,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秉持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將體育學練與生活相結(jié)合,將“教學做”緊密結(jié)合起來,并充分借助“小先生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寶貴的教育財富,對于培育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撐一支長篙”,向“體育學練更深處”漫溯,進而讓學生能“滿載一船星輝”,在體育“星輝斑斕”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