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中學/ 李明山 周建棟
SAP 是學生心理援助計劃(Student Assistance Program)的簡稱,它是從企業(yè)員工援助計劃(EAP)中發(fā)展出來的專門針對學校、學生和家長進行多層面心理輔導的心理健康教育項目,其通過調整學生、教師、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來提升學校整體精神面貌的效用,得到了廣大師生、家長的肯定和證實。
作為一套以系統(tǒng)論為理論依據(jù)而發(fā)展出的對問題學生行為矯正的干預模式,學生心理援助計劃(SAP)針對參與校園欺凌的不同角色實施系統(tǒng)的心理援助。它由心理學專業(yè)輔導老師和心理輔導教師組成項目小組,在計劃時間內,按照詳細計劃,實施心理健康評估、心理訓練、發(fā)展性輔導和咨詢等一系列的系統(tǒng)服務。其目的是減輕參與校園欺凌的不同角色的心理壓力,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激發(fā)他們的心理潛能,同時優(yōu)化群體人際氛圍,改善教育、教學管理效果,提升整體士氣。采用學生心理援助計劃是有效預防校園欺凌發(fā)生及防止其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重要措施。SAP 干預涵蓋了學生-家長-教師三個層面,但許多時候校園欺凌干預主要集中在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和班主任層面,而忽視了科任教師在校園欺凌干預和預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此做一探討。
在SAP 視域下,學校專職心理輔導教師由于具有非常專業(yè)的知識與方法,在校園欺凌預防和干預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現(xiàn)階段我國中小學專職心理輔導教師數(shù)量有限,一方面由于服務對象廣泛,專職心理輔導教師所提供的心理輔導不可能完全覆蓋到存在于學生中的形形色色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校園欺凌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且可能出現(xiàn)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很難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從而會錯過預防和干預的最佳時機。而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雖然對學生行為與現(xiàn)象觀察比較全面,但也不可能做到每時每刻都陪伴在學生身邊??迫谓處熾m然不能像班主任那樣全方位與學生相伴,但也是每天都與學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重要成員。他們不僅對學生負有傳授知識的職責,更有關心和指導學生身心成長的職責。因此,在SAP 視域下科任教師也應該是對校園欺凌的預防負有職責的重要成員,須與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和班主任共同承擔起預防與干預校園欺凌行為和現(xiàn)象的責任。
心理輔導作為一種特殊的助人行為,它的一個原則就是回避給自己熟悉的人做輔導。校園欺凌預防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輔導活動,同樣也要遵循這一原則。但是,科任教師每天與學生朝夕相處,往往被學生視為熟悉的人,這會影響校園欺凌預防中教師的心理預防與干預的效果與作用。一方面,科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生的學習方面,往往可能會對學生心理問題與現(xiàn)象的關注不夠,有時會將一些發(fā)生于學生間的校園欺凌行為視為學生不遵守紀律,從而忽視了存在于學生身上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有時即使發(fā)現(xiàn)了一些校園欺凌現(xiàn)象,由于角色轉變問題,在處理時沒有真正從學生心理問題的角度進行干預或輔導,僅是以讓學生寫檢查,或者告知班主任等簡單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的處理更多地只局限于對欺凌者的管理與說教,既沒有對欺凌者從心理上給予幫助,更沒有對被欺凌者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與援助。甚至有時教師在無意當中扮演了校園欺凌的促成者、縱容者、包庇者的角色。另一方面,科任教師在進行心理干預和輔導時,會以學科知識的權威性給學生造成一種心理壓力,學生往往不愿意將自己心理上的隱私或秘密向科任教師吐露,也會使得科任教師在進行心理干預或輔導時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因此,在SAP 視域下需要科任教師在校園欺凌的預防和干預中及時轉變角色,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一方面需要科任教師學習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在進行心理輔導與干預時,能更專業(yè)地分析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預防和干預的針對性,做到對癥下藥。同時科任教師可以利用自己與學生朝夕相處的便利條件,及時從學生的微小變化中發(fā)現(xiàn)潛在的校園欺凌行為的征兆,并將其化解于萌芽狀態(tài),用更加專業(yè)的方法發(fā)揮科任教師在校園欺凌的預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科任教師在處理學生間發(fā)生的矛盾與糾紛時,要摒棄自己在學科知識上的權威心理,用學生所能接納的態(tài)度與方法處理,并對當事學生雙方都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與干預,從而實現(xiàn)從科任教師到心理輔導教師的角色轉化,更好地得到學生的認可與接納,才能在校園欺凌預防中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其職責已經(jīng)不僅僅是授業(yè)傳道解惑,應該在學生成長中承擔更多的職責。在SAP 視域下,科任教師通過加強對相關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注重對校園欺凌預防策略的研究與實施,以在校園欺凌的預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雖然科任教師沒有專門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但可以在學科教學中結合教學滲透心理輔導的內容,開展校園欺凌預防的團體性心理輔導。特別是文科類教師,在教學中有許多能夠將預防和干預校園欺凌的內容融入到教學素材之中。利用這些素材有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既可以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領悟,又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團體性心理輔導。特別是對于一些涉及人與人相互關系的問題,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營造人文關懷輿論導向,讓學生增強分辨美丑善惡的能力,將構建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內化到學生的心田,從而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在學校內,教師、學生之間所形成的一個小的社會體系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外部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其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心理成長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預防和干預校園欺凌現(xiàn)象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1)科任教師要身先垂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有時候科任教師在教學中一些不當?shù)难孕袝箤W生心理受到傷害,可能會成為校園欺凌現(xiàn)象發(fā)生的誘因,甚至還可能發(fā)展成教師對學生的一種不自知的欺凌現(xiàn)象。因此,科任教師在工作中一定要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讓學生在學習中有公平公正的感受,并用寬容大度的胸襟去對待每一位學生,避免因自己言行不當造成對學生心理的傷害,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特別是在師生之間產(chǎn)生矛盾時,教師應該俯下身子多從學生角度去考慮問題,用一個成年人的理智去對待一個還不夠成熟的未成年人。同時,科任教師還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的修煉,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做學生的示范,讓學生從教師身上學習到如何友善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與方法,疏導與化解可能存在于學生身上的欺凌心理。
(2)在處理學生間矛盾糾紛時要注意方法技巧
在一個有著幾十人的群體中,學生間各種矛盾與糾紛的發(fā)生是很難避免的。在面對學生間的矛盾與糾紛時,教師的處理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對學生心理有著極大的影響。當教師在處理學生間矛盾與糾紛不公時,極易誘發(fā)學生心理走向極端,可能會產(chǎn)生學生間的欺凌現(xiàn)象。有一天化學老師發(fā)現(xiàn),課代表的工作不那么積極主動了,上課時情緒也很低落。課代表交作業(yè)時教師了解到了原因,原來班上兩位同學在課堂上違反了紀律,老師沒有搞清真正的原因,對這兩位同學都進行了批評。其中一位同學感到自己很委屈,就對老師產(chǎn)生了怨恨,并將這種情緒遷怒到了該科的課代表身上,經(jīng)常阻撓課代表工作并對其進行欺凌與辱罵。很顯然這一欺凌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在于教師處理學生間糾紛與矛盾不公。因此,教師在處理學生間糾紛與矛盾時一定要充分調查,不讓矛盾的雙方產(chǎn)生調解不公的想法,并進一步跟進對當事雙方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主動承擔起學生心理的輔導與勸慰工作,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適,盡快走出心理誤區(qū),以避免因此而引發(fā)校園欺凌現(xiàn)象。
(3)做好學生自我反思與批評的引導工作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相互間發(fā)生矛盾與糾紛是難以避免的,教師在介入學生間矛盾與糾紛的處理時,不僅要立足于當下問題的解決,讓學生之間的矛盾與糾紛得到化解與平息,更要著眼于消滅學生今后可能再次發(fā)生矛盾與糾紛的潛在因素。不僅要讓學生心悅誠服地認識到自己在矛盾與糾紛中所承擔的責任,還要讓學生能換位思考為對方著想,在反思中建立寬大胸懷,讓矛盾與糾紛成為學生成長中的自我批評與反思的機會。要讓學生通過自我批評與反思,學會關心和關愛別人,學會感激與感恩他人,學會寬容與理解他人。要讓學生建立與同學和睦相處的正確心理基礎,從而減少和預防因學生之間矛盾與糾紛引發(fā)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
在一次化學實驗課中,老師發(fā)現(xiàn)有一組同學沒有完成要求的實驗內容,老師詢問原因時全組同學都沒有回答,但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是這一組同學間發(fā)生了糾紛,從而導致實驗沒有完成。為了不影響全班同學的學習,教師沒有當場立即處理。下課后通過與學生談話了解到這一組同學實驗沒有完成的原因。原來這一組中的一位同學長期以來在各種活動中總會以自己為中心,將自己凌駕于其他同學之上。在進行化學實驗時這個學生又搶占了實驗儀器,但卻沒有搞清實驗的要求,致使實驗失敗,從而耽誤了同組同學的實驗。通過這件事情老師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身上可能存在著對其他同學欺凌的現(xiàn)象。老師找到這位同學從化學實驗的安全問題入手,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了解了沒有完成實驗對同組同學所造成的損失,也讓他認識到了同學之間相互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讓他帶領這一組同學重新進行了實驗,在同學合作下實驗順利完成。通過這件事,在以后的學習中這位同學也改正了“霸道”行為。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教師有效抓住時機干預了校園的欺凌行為,并促進了同學間的和諧相處。這也說明,在校園欺凌預防中科任教師不僅要做好學生矛盾糾紛的發(fā)現(xiàn)者和調解員,更要做好學生自我反思與批評的引導者,讓學生在矛盾與糾紛的處理中進行自我批評與反思,從而起到預防和干預校園欺凌的作用。
(4)關心和關愛特殊群體,讓每一個孩子能夠陽光成長
初中生正是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任何負面的心理問題都易影響其健康成長。在校園中,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特殊家庭兒童是心理出現(xiàn)問題較多的群體。特別是留守兒童,由于青春期的特殊心理特點和父母缺位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留守初中生成為校園欺凌的高發(fā)人群。在已經(jīng)發(fā)生的許多校園欺凌現(xiàn)象中,被欺凌的對象往往是一些留守兒童。因此,在SPA 視域下,科任教師更應關注特殊群體在校園欺凌的預防和干預中的問題,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更要主動為他們營造一個陽光成長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在生活上多過問、多關心、多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校園的溫暖。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為他們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樂趣。在班集體中讓他們樹立自信自強的信念,體驗到存在感和生活的樂趣。通過關注他們的困難與問題,讓他們與其他孩子一樣愉快生活和學習,消除因家長不在身邊而引發(fā)的心理問題與校園欺凌現(xiàn)象。
長期以來,學生因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所導致的心理問題,也是引發(fā)校園欺凌現(xiàn)象和行為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教育內部的原因。在“唯分數(shù)”論教育觀點的支配下,部分教師將高強度的練習和超大量作業(yè)作為提高學生成績的捷徑,不但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會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學生面對激烈的競爭,在心理不堪重負的情況下往往也會誘發(fā)校園欺凌現(xiàn)象。這正是一些在老師心目中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會參與到校園欺凌現(xiàn)象中的原因之一。因此,科任教師要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在教學中轉變對學生評價的老觀念,通過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進而減輕學生心理壓力,讓學生逐步淡化競爭意識,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通過改革教學評價體系,激發(fā)學生學習內驅力,讓學生以愉悅的心理進行學習。
特別是在當前,科任教師要充分利用中小學都在開展課后延時服務的時機,一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減輕學生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科任教師可以利用課后延時服務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有關預防和識別校園欺凌的知識教育,讓學生有意識地避免校園欺凌,加強自我保護與防范。
在學校中只有構建起以心理輔導專職教師、班主任、科任教師為主體的校園欺凌預防與干預教師團隊,才能更好地有效預防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發(fā)生,讓每一個孩子在校園內陽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