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霞
(臨夏州永靖縣劉家峽鎮(zhèn)大莊中心小學 甘肅 永靖 731600)
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十分重要,能夠為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僅僅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應該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對現(xiàn)實需求進行滿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情境教學法進行合理的應用,不斷完善基本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據此,本文分析了相關問題,具備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合理應用有助于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如今的時代,傳統(tǒng)教學已經無法對現(xiàn)實需求進行滿足,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水平想要不斷的提升,就不能夠僅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同時還必須要通過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階段本身就能夠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為了對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進行提升,教師就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重要時期,教師如果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情境教學法進行應用,就可以較好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很少與學生互動,而學生則對教師敬而遠之,師生關系并不融洽。對情境教學法進行應用能夠調動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場景進行創(chuàng)設,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具備情感效應的基礎上就能夠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更好的達到教學的目的。
小學語文課堂知識內容雖然不具備較大的難度,但是知識點較多,規(guī)模較大,如何能夠對課堂知識內容進行系統(tǒng)化的梳理,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于發(fā)展的階段,耐心不足,面對較多的課堂知識,他們往往不愿意進行學習,存在著抵觸的情緒。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應保證課堂知識內容具備條理性的特點。此外小學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具有人文性的學科,在課文中涉及到較多的場景。如果教師能夠對情境教學法進行應用,對課本上的情景進行再現(xiàn),就能夠較大程度的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也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情境教學法進行應用能夠較好的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雖然小學語文本身難度并不大,但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強,尤其是對于剛剛接觸語文這一學科的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會認為語文知識較難,無論是古詩詞的默寫還是課文的朗讀都給其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為了能夠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基礎上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必須要對情境教學法進行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將書本上的課文重現(xiàn)到現(xiàn)實當中,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此能夠讓學生較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發(fā)揮語文教學的作用,詮釋語文教學的價值。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情境教學法進行應用還能夠更好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對于哪一種知識體系來說,如果學習者不具備學習興趣,那么其也就很難通過學習達成最終目標,很難對教學作用進行發(fā)揮,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僅無法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反倒會嚴重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部分學生甚至產生了厭學的心理。針對這一基本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本身就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往往需要讓學生也參與到其中,如此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抵觸感。隨著情境教學法應用的不斷深入,學生就能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2]。
在教學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xiàn)問題,主要就是因為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較低。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水平決定著課堂教學的具體效果,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因此教師以此為教學目標,對學生的應試能力進行了培養(yǎng),卻沒有真正的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具體作用。語文教學十分重要,語文教學十分必要,語文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正是因為部分教師的意識和能力存在問題,導致語文教學過程變成了誤人子弟的過程,人人都了解功利性因素的弊端,但教師的實踐行為卻恰恰具備功利性特點,與教育的初衷相悖。此外,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很多問題都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才能得以解決,教師自身素質如果都不夠高,那么自然無法獲得教學成果。一些教師對學生管理的太嚴,往往是居高臨下的對學生發(fā)號施令,如果學生不按照教師強制性的要求進行學習,那么教師就會對其進行批評,這種思想境界低下的行為不僅制約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同時還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3]。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其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的方法往往是按部就班的機械式教學法,主要就是按照教材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照本宣科,學生則在講臺下被動的聽講,對教師所講的內容基本毫無興趣,部分學生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反感,不愿意對語文進行學習。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存在著活潑好動的特點,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難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滿足。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也沒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導致教學效率相對較低。
一些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認真的對課文進行細致研讀,沒有從學生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教案的設計基本就是對課文的復制,缺乏特色,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很難自主學習,更不要說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如果我國教育始終以對學生強制性的要求為基礎開展教學,那么我國教育水平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教師在教學中沿用單一的方法,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學生被動的學習,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4]。
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情況下,很多具備創(chuàng)新性特點的教學方法也引起了相關人士的重視。在如今的時代,教師可以應用很多教學方法,但如何正確的選擇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滿足,這一問題還需要合理的進行思考。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存在錯誤,導致開展的教學不夠全面。雖然學生的熱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被創(chuàng)新式的教學方法所調動,但卻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教師沒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盲目的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導致輔助教學的手段成為了課堂主導,教師顧此失彼,學生被動畫和音頻所吸引,在學習方面的注意力則出現(xiàn)了轉移的情況。如果不能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那么即便應用了情境教學法,也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成果。
對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執(zhí)教時間較長的教師來說,他們不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仍然沿用落后的教學理念,認為自己才是教學中的主體,導致學生的學習過程較為被動。實際上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這也是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具體要求。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情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進一步鞏固,如果教師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視學生的地位,不僅無法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成長空間,同時還會嚴重影響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育水平是否提升并不體現(xiàn)在學生的成績方面,而是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真正的將學生視為主體。無論教師多么精心的設計教學方案,如果沒有尊重學生的地位,那么一切教學行為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教學的主要價值就是促進學生的進步,教師不以學生為主體,忽略學生的學習體驗,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那么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自然無法得到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想辦法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
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情境教學法進行合理的應用,教師必須要在業(yè)余時間內加強學習,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轉變落后的教學意識,多學習教育界的前沿信息,了解情境教學法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教師自身能力都存在問題,那么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質量也就可想而知。學校應組織進修培訓活動,不斷的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對于表現(xiàn)不好的教師,學校應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其進行淘汰,尤其是對于教學態(tài)度不端正的教師,必須要嚴厲的對其進行處理,如此才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教學質量,為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先決條件,打下良好基礎[5]。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在知識的基礎方面也較為薄弱。以往情況下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學生很難在上課時集中注意力。針對這一基本的情況,教師應關注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考慮到他們的特殊需求,結合教學內容對適合的故事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無論學生的性格特點如何,他們都對故事較感興趣,同時故事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教師通過故事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準備一些與所講課文相關的小故事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吸引,就算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但是在聽故事時,其往往也會集中注意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就能夠自然的對課文進行學習。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現(xiàn)實生活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具體的說,無論是哪一學科的知識,其都來源于生活。一些語文知識較為枯燥,對于生活經驗較為缺乏的小學生來說,其對部分知識存在陌生感,只能被動的進行學習。針對這一具體的情況,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來對情境進行合理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曹沖稱象》一課中,教師就可以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動物園,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去動物園看過的大象和課文中的大象有何不同,如此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算學生還沒有去過動物園,在創(chuàng)設了這一情境后,學生就會主動的聯(lián)系生活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
合理的提問能夠促進學生思考,但如何能夠提升提問的質量,這一點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結合小學語文教材的基本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巧妙的對問題進行設置,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對其進行思考,加強對課本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對問題進行積極的設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斷對相關文字進行探究,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曹沖稱象》這篇課文具有一定代表性。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是哪個人物稱象?他為什么要稱象?稱象的方法是什么?稱象的結果是什么?通過問題能的提出能夠對學生進行層層的引導,讓學生認真的閱讀,尋找答案。最后,教師應整合學生對課文的具體認識,鼓勵學生細致的觀察主人公,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存在著很多的內容,其中相關藝術形式也包括在內。文學與藝術本身就相輔相成,嚴格的說文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藝術來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形象化的處理。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基本每篇課文都搭配了插圖,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美術作品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教學的基本效果。例如:在對小學語文教學部編版教材中《曹沖稱象》這篇課文進行講解時,教師除了需要讓學生觀看書中的圖片,還需要通過互聯(lián)網尋找與該古代人物相關的圖片,借助藝術作品讓學生體會課文中描述的基本內容,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想象課文中發(fā)生的場景,如此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除此之外,通過藝術創(chuàng)設情境能較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為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對藝術感興趣,如果教師能夠結合教材內的具體內容通過藝術創(chuàng)設情境,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好奇心,能幫助學生更加自然、更加輕松的融入到學習當中,從而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
角色扮演的具體活動能夠大幅度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同時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能夠將課文中的場景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深入的對課文進行理解,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主人公,通過人物表達的形式來完成再次閱讀。如果學生能夠轉變自身的角色,就說明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學習的過程中,如此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內容,同時還可以挖掘學生的天賦,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事實證明很多優(yōu)秀的演員、編劇、導演的語文學習能力都相對較強,因為在我國教育體系當中,最與影視行業(yè)相關的學科就是語文。很多學生具有良好的藝術天賦,合理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能夠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基礎上,讓部分學生更好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并有意識的走上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道路。歸結起來,教師組織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表演,之后啟發(fā)學生適當調整自身對內容的理解,能夠較好的達成語文教學的目標,促進學生進步。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對現(xiàn)實需求進行滿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情境教學法進行合理的應用,不斷完善基本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教師必須要在業(yè)余時間內加強學習,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轉變落后的教學意識。此外,教師應通過故事與現(xiàn)實生活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獨立對其進行思考,加強對課本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