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德
(淮安市淮陰工學院,江蘇淮安 223001)
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態(tài)、文化等各方面都實現(xiàn)了較大改革,并且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了新的發(fā)展氣象,各大行業(yè)以及各個領域的發(fā)展也展現(xiàn)出了更新的面貌。其中,教育工作是不可忽略的一項工作,同時也是生態(tài)、社會、文化、政治、經濟重要的連接點和交叉點。教育日益凸顯重要的價值,同時,教育發(fā)展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教育新常態(tài)的背景之下,需要對教育目標、教育對象、教育效果、教育方式、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質量調整進行調整和變化。如今,高校對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所以這就需要教師人員能夠進一步促使自身教育素質、教育能力和教育技術不斷得到提高,還應當要讓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高校教育的新的要求,并且研究出可能會產生的教育新的情況或者是潛在的新問題。
在教育新常態(tài)的背景之下,加強高校的教師培訓工作,促使高校教育培訓能夠彰顯其重大的價值和意義。但是,目前在高校教育培訓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依然存在著諸多的現(xiàn)實問題以及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問題都長期存在,不容忽視。因此,在教育新常態(tài)背景之下,更加需要加強教師教育培訓,還應當對于教師培訓的時代意義和時代價值進行深入研究,同時應當還要對于高校培訓教育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實踐困境以及現(xiàn)實問題進行更加深層次研究和分析,提出改善高校教師培訓的路徑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指導高校教師培訓工作,同時也可以促使教師教育技能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高校內部還需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這樣才能構建起新時代背景之下高校教師隊伍,保障高校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教育新常態(tài)背景之下,更加需要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要實現(xiàn)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1]。教育發(fā)展到新常態(tài)之后,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優(yōu)質教育需求將更加強烈,更多的受教育者將會享受到更加優(yōu)良教育服務。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優(yōu)質教育是社會當中相對稀缺的資源。高校教育發(fā)展的過程當中,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有效解決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也需要切實保障優(yōu)質教育這一塊蛋糕能夠做大。高校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培訓本身屬于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程,需要多方發(fā)力以及多管齊下。其中,通過教師培訓促使教師隊伍素質以及能力提高的過程當中,也可以促使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所以,這就需要當前的高校進一步地強化教師培訓工作,還需要促使教師培訓方式和內容得到進一步的豐富,要讓培訓方法和形式得到改革和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高校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以及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fā),同時保障培訓目標順利實現(xiàn),提高高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學能力以及教學技術水平,同時,還可以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協(xié)同整合以及有機匯聚,切實地保障高校日常教學工作以及學校管理工作更好開展和落實,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2]。因此從這個層面上進行分析,目前進一步強化高校教師培訓工作是實現(xiàn)高校教育質量提高關鍵性舉措,同時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突破點。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是保障教育達到理想效果基本前提,要求高校能夠做細、做好、做實教師培訓工作,這樣才能夠將更有效、更全面、更新穎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傳達給高校教師,有效地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滿足當前受教育者的現(xiàn)實需求。同時也可以逐步樹立起高校良好的社會形象[3]。
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就可以充分了解到,對于個體來講,具備了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尊重與愛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等,高校的教師屬于社會當中的一個分子,其具有自我需求,同時也希望獲得他人認可[4]。根據(jù)激勵原理就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只有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之下,才能夠調動人的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人的熱情。所以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進一步滿足高校教師的現(xiàn)實需求,這樣才能夠保障高校實現(xiàn)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要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進一步地強化高校教師培訓工作,要營造共同學習、集體學習、研討學習良好氛圍,同時也需要創(chuàng)造交流研究、學習對話以及互動共享的機會,切實滿足教師的更高層次需求[5]。例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愛的需求與尊重的需求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保障當前的高校教師實現(xiàn)更好地發(fā)展和成長,有效地激發(fā)高校教師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及主動性[6]。
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和重視的問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對于自身的專業(yè)要求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訴求。但是正所謂學無止境,不僅是對于學生而言,對于教師而言更是如此。教師作為學生日常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其言談舉止以及專業(yè)素質對于學生的影響意義不言而喻。只有具備終身學習意識以及精益求精、積極進取精神的教師,才能在教育崗位上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日益教學積累中帶給學生更加積極的引導和良好的影響。而教師培訓致力于探究教師在教學領域、生活領域、專業(yè)領域,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教學情況、思想情況,挖掘教師的教育潛能和進取之路,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良好的理論知識和思想導向。特別是對于一些偏遠農村地區(qū)的中年教師而言,可以為他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更加先進的教育理念,督促其進行自我學習和調整,提高教師的教學水準為學校培育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整個學校乃至地區(qū)教育的進步。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信息技術逐漸完善,在教學領域與線上教育領域給予了足夠的支持,不僅為初中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教學資源,也開拓了各種授課App與線上平臺。因此在此背景下各個高校應響應國家號召,鼓勵各個教師提高自己的線上教學水平,挖掘適宜的教學平臺,實現(xiàn)在特殊局面和問題前雖停課不停學的教育局面。比如,疫情防控期間,便展現(xiàn)了教師線上教學培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作為學生的學習者、模仿者、引領者、指導者、統(tǒng)籌者,應當嚴于律己,立足實際,提高自己的線上教學能力?;ヂ?lián)網授課、資源分享、線上教學、APP學習交流等培訓模式同樣能夠達到面對面授課的成效,能夠為教師、學生進行良好的知識展示,也可以給予教師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在教具準備、教材契合、生活聯(lián)系、興趣激發(fā)等層面均有一定的便捷性與互動性。教師培訓可以幫助受培訓的教師深入學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講解方式和講解策略,為學生引入豐富的練習資源,令課堂知識的講述更加具有延展性、拓展性、多元性、互動性。
當前,高校教師培訓工作是促使教師能力和素質得到提升的重要的一大途徑,培訓整體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同時也關系到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當中的整體表現(xiàn)。所以,高校的教師培訓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需要具備正確合理的培訓理念,這樣就可以對于高校教師培訓工作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同時指導當前的高校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素養(yǎng),讓教師可以修煉自身以及完善自身[7]。目前高校教師培訓實踐工作的過程當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一大問題就是培訓理念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很多高校在組織教師培訓工作的過程當中一味地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過度地傳授心理學理論、教育學理論、學生管理理論、學校管理理論等等,但是嚴重忽略了新型技術、方法傳授。雖然對于一線教師來講,有一定教育理論方面的現(xiàn)實需求。但是,相對于理論來講,更加需要當前教師了解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這才能夠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另外,當前的教師也需要和互聯(lián)網接軌,促使課堂教學和互聯(lián)網整合在一起,促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及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科成績。
在當前教育新常態(tài)的背景之下,更加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培訓理念,其中高校教師能力提高重要的一大基礎就是要獲得良好的素養(yǎng),這也是目前高校教師培訓工作過程當中基本的一大目標,同時也是高校教師努力的方向。和以往相比而言,在新常態(tài)的背景之下,高校教師對于培訓的理解程度、重視程度以及認可程度都有著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高校教師培訓工作就需要以教師素養(yǎng)獲得作為基礎性的目標,轉變以往過度重視理論知識講授忽略實踐的問題,同時,也需要樹立以教師為中心的培訓理念,要促使培訓體系得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同時,要采取合理及科學措施讓高校教師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包括科研素養(yǎng)、教學素養(yǎng)、管理素養(yǎng)、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社交素養(yǎng)及媒介素養(yǎng)等等,這樣才能夠讓培訓內容得到進一步充實和豐富,同時也可以促使培訓形式更加多元化。此外,還應當要當前的培訓過程當中,轉變傳統(tǒng)思想理念和培訓觀念,要從培訓供給端著手進行必要的改革,滿足教師現(xiàn)實需求,促使高校教師培訓真正作用得到充分體現(xiàn)和發(fā)揮,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步打造起新時代的更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師不僅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更是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除卻親人最為信賴和依賴的角色。因此如何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社會各界所普遍關注和關心的問題。目前我國對于教育教學領域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利用培訓促進教師再次成長,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督促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進步,樹立良好榜樣,促進我國教育領域的發(fā)展與進步,為國家未來培育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在當前高校教師培訓過程當中,關鍵是需要進一步強化教師道德建設工作,這是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教師培訓當中主要的任務。為了提高培訓整體社會影響和效果,在新常態(tài)背景之下,師德建設是焦點及重點問題。教育內部也需要具備文化行動力以及政治敏銳性,要求在高校教師培訓的過程當中主動進行改變和調整,要解決社會問題,回應社會關切,要以道德建設作為價值,對于培訓模式進行必要優(yōu)化和調整。高校教師培訓過程當中,還需要融入道德建設方面的內容,并且需要設置專門主題培訓班,要從培訓形式、培訓課程、培訓對象及培訓考核等諸多方面實現(xiàn)必要的優(yōu)化和調整,營造出良好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氛圍。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新常態(tài)的背景之下更加需要高校進一步強化教師培訓工作,其中高校教師培訓主要價值和意義集中體現(xiàn)在通過教師培訓能夠顯著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同時,通過教師培訓也可以促使高校教師實現(xiàn)進一步地成長和發(fā)展。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教育新常態(tài)背景之下高校教師培訓效果,需要基于教師素養(yǎng)或者為目標轉變傳統(tǒng)培訓思想和理念,同時,還應當要加強師德建設,促使培訓模式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