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真
(哈爾濱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在新媒體技術和傳統媒體行業(yè)大融合的背景下,傳統電視臺社會新聞采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開始表現了出來,如何著眼當下社會新聞采編工作的不足,創(chuàng)設更完善、高效的社會新聞采編工作,成為了當下影響電視臺發(fā)展的關鍵部分。那么究竟該如何針對這一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展開闡述。
所謂社會新聞采編工作,是指搜集、整理、編輯社會新聞材料的工作,是開展后續(xù)報道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新聞采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媒體對于被采編事件的理解和看法,所以可以認為采編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后續(xù)社會新聞報道的質量。
隨著現代技術、現代媒體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人們獲取社會新聞的渠道也大大增多,大多數年輕人家里的電視變成了擺設,導致人們對社會新聞的“挑剔度”也大大攀升。一部手機走天下,電腦自有黃金屋、網絡自有顏如玉的時代來了。
在這一背景下,如果想推動電視臺傳統媒介社會新聞節(jié)目的發(fā)展、讓更多的人繼續(xù)選擇通過電視來獲取社會資訊,就必須從采編環(huán)節(jié)入手,豐富原有的采編內容,調動群眾觀看電視臺社會新聞的興趣,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幫助電視臺在媒體行業(yè)競爭壓力巨大的今天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前景。
以《都市零距離》建黨百年系列報道《爸媽是黨員》為例,鏡頭以孩子的視角,用孩子的話語,講述記憶中的黨員父母,講述父親母親在生活中廉潔、自律、敬業(yè)、奉獻,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對黨無限忠誠。系列報道“爸媽是黨員”,通過新聞報道,講述家庭榜樣力量,刻畫城市黨員建設者們的奮斗身影,展現哈爾濱的美好未來。整篇報道豐滿、充實,充分發(fā)揮出了電視媒體的優(yōu)勢,不僅抓住了中年人的眼球,同時也抓住了很大一部分青年人和孩子的眼球,在收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另外,《都市零距離》欄目的《幫辦回音壁》子欄目,鼓舞斗志、明確方向、凝聚力量,經過記者協調,幫助解決市民的急事、難事、煩心事,力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對問題堅持一追到底;對矛盾促進圓滿解決。例如:《幫辦回音壁:公交車公司違反合同 不給賠償怎么辦?》《幫辦回音壁:基礎設施被人改 記者出面協調助力和解》《幫辦回音壁:認購洋房只有40年產權 如未告知定金能否退還》等報道,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濃厚的人文關懷,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通過對過去一段時間電視臺社會新聞采編工作的調研,筆者發(fā)現目前采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大都集中在以下兩點:
首先,部分社會新聞采編工作開展得不夠細致。受傳統電視臺社會新聞采編工作思路的影響,很多工作人員已經形成了固化的采編思維,這就導致他們在面對不同社會新聞、社會案件時都習慣用統一的方式、流程進行采編,忽視了不同社會新聞、社會事件中存在的“差異性”和“標志點”,影響了社會新聞原有的內容機理和價值內涵。千篇一律、報賬式的報道令人乏味,網絡的跳脫、新穎自然勝出一籌。新聞的傳播以及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離不開創(chuàng)新力的支持,互聯網技術下,受到大數據的影響在軟件中搜索相關內容,就會跳出來成千上萬個詞條,這時用戶可以選擇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詞條進行觀看。但是我國廣播電視臺沒有意識到網絡發(fā)展對新聞行業(yè)帶來的影響,因此,其創(chuàng)新程度不高導致觀眾觀看的新聞內容不夠新穎,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報道的新聞也無法滿足現代背景下人民群眾對于信息的需求,因此,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電視廣播電視臺,會逐漸被取締。
其次,部分社會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素質不高。這一問題也是目前很多電視臺社會新聞采編工作時面臨的常見問題,尤其在自媒體、新媒體行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很多有較高采編能力的人才都會傾向于選擇自主性更強的新媒體創(chuàng)業(yè),而非加入電視臺進行社會新聞采編工作,從而導致電視臺部分社會新聞采編工作者的專業(yè)能力、技術水平出現明顯的不足。能力強的人大多被挖走,流失嚴重。電視臺新聞工作人員的新聞發(fā)布代表著一個廣播電視平臺的整體形象,但是在開展新聞采編的過程中,許多工作人員忽略了自身的價值,在書寫新聞內容時也缺乏豐富的詞藻,這導致新聞內容不夠有吸引力。原本作為人們茶余飯后娛樂消遣的新聞內容,對人民群眾來說失去了吸引力,因此,人民群眾話題討論度逐漸下降,人民群眾的思維也得不到有效的發(fā)散,枯燥、娛樂的新聞模式也有違新聞發(fā)布的初衷。
最后,廣播電視臺播放的新聞缺乏時效性。新聞最吸引人的特點就是新聞的時效性,但是從我國廣播電視臺新聞發(fā)展的情況來看,其播報的新聞時效性比較弱,甚至存在播放的新聞早已被其他網絡電視臺所播報,由于人們以前已經掌握了這些新聞內容,那么在看到這些新聞信息時,就會有意識地跳過。這也導致新聞收視率逐漸下降。隨著自媒體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廣播電視臺的發(fā)展逐漸受到了沖擊影響,再加上部分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人員對自媒體行業(yè)帶來的沖擊不夠重視,因此,其發(fā)布的新聞缺乏一定的時效性,有些自媒體賬號早就已經傳播過這一部分信息,觀眾對此新聞資訊的關注度下降,因此,導致廣播電視臺新聞收視率下降,長期發(fā)展下去,我國電視廣播網絡平臺會逐漸退出大眾視野。
基于電視臺社會新聞采編工作開展的現狀,筆者認為,未來推動這一工作的創(chuàng)新,采編工作者們可以嘗試從采編語言、采編形式兩方面的創(chuàng)新出發(fā),力圖收獲更好的采編工作創(chuàng)新效果。
隨著新媒體技術在社會新聞采編工作中應用的增多,傳統文字層面的采編已經無法滿足觀眾對電視臺社會新聞的需求,如何將被采編的內容以更富沖擊力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就顯得格外重要?;诖耍P者認為,在未來創(chuàng)新新聞采編工作時,工作人員第一步就應著眼于采編的語言予以創(chuàng)新,應用更多圖片、視頻、聲音等語言方式為觀眾們帶去更富沖擊力的感官體驗,以此在不影響電視臺社會新聞采編原則的前提下調動觀眾觀看電視臺社會新聞的興趣,實現這一采編工作創(chuàng)新的意義。
比如,在采編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編輯可以在原有文字采編的基礎上,應用現代裝備拍攝更多有關社會新聞的圖片、影像資料,以此幫助工作人員以更豐富的方式講述采編的內容,進而滿足觀眾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視覺、聽覺感官需求,提高觀眾對這一創(chuàng)新采編工作的認可度。需要注意,在創(chuàng)新采編文字時,工作人員也應盡量選擇一些輕快、易懂且具備特色的語言方式,以此確保這些語言能夠被觀眾所廣泛接受,凸顯采編創(chuàng)新工作的價值。同時,在選擇采編語言時,編輯盡量選擇大眾、準確、精煉、質樸的語言進行采編,用大眾能接受的方式凸顯采編語言的表現力,只有這樣才能收獲預期的采編效果。以央視段子手朱永權為例,大多數人認為,新聞主播就該是一副嚴肅面孔,不茍一笑才能體現新聞的嚴肅??芍鞆V權對新聞的段子式點評,瞬間拉近了媒體與受眾的距離,讓人余音繞梁,對下次繼續(xù)收看他的節(jié)目也充滿了期待。
作為一名專業(yè)的新聞工作者,必須掌握對不同新聞信息的快速捕捉能力,利用自身專業(yè)的眼光對不同的新聞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以此來尋找具有高價值的新聞熱點,提升居民對于新聞信息的關注度。新聞工作者需要轉變以往懶惰的形象,提高自身工作的熱情,對熱點新聞的信息第一時間進行掌握,并對新聞的制作以及采訪工作進行嚴格的管控。工作期間,新聞工作者需要全身心地進行投入,以此提高所報道新聞的質量,這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作為新聞工作者,需要具備對日常生活中事務的觀察能力,準確提取出新聞中有價值的信息。除此之外,想要推動廣播電視臺中央新聞采編工作的順利實施,新聞工作者需要與社會大眾增加感情。信息技術發(fā)展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應用于我國各個生產環(huán)節(jié)中,人們需求的變化也使得自媒體不斷地發(fā)展壯大,大數據背景下,人們對于新聞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新聞工作者在對新聞資訊進行收集、整理、加工的同時,還需要結合時代發(fā)展需要,對所獲得的新聞內容進行調整以及創(chuàng)新,以此來獲取社會大眾的關注?!爸褐?,百戰(zhàn)不殆”,想要了解社會大眾對信息的需求,新聞媒體工作者就需要加強日常生活中與社會大眾的溝通和交流。信息技術背景下,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微博或者微信公眾號對新聞信息進行宣傳,并且通過網友的留言精準地找到社會大眾關注的新聞內容,這種互動交流的方式還有助于新聞工作者獲取社會群眾反映的廣泛意見,這樣可以加快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節(jié)奏。
在對采編語言進行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筆者認為,電視臺社會新聞采編工作者們也應著眼于采編的形式予以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在延續(xù)傳統電視節(jié)目采編形式的基礎上,應用更多現代技術豐富采編工作的形式,提高原有采編內容的效果。比如,在后續(xù)電視臺社會新聞采編工作中,工作人員可以將社會新聞內容與當下流行的詞匯、元素有機結合在一起,幫助觀眾能收看到更具時代感、時代特色的社會新聞內容,以此提高觀眾對這一節(jié)目的認可度,實現社會新聞采編創(chuàng)新的意義。同時,工作人員也應優(yōu)化以往采編工作的形式,充分利用當下微信、QQ 等網絡平臺的優(yōu)勢,轉變以往必須“面對面”才能采編的不足。2016年8月3日,筆者結束迪拜行程,準備乘機回國,剛好趕上阿聯酋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因發(fā)生事故,緊急降落迪拜機場。事故造成一名消防員不幸殉職,機場緊急關閉并取消所有起降航班。上萬名旅客滯留,當時筆者以第一視角用手機視頻發(fā)回了現場報道,畫面質量不盡人意,現場嘈雜無序,正是這種不尋常的報道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優(yōu)化采編工作形式,以此提高采編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效率,借此保障所采編內容的時效性,為觀眾們呈現更新鮮、更一手的社會新聞資料,實現對采編工作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幫助電視臺在這一創(chuàng)新采編工作的支持下獲得更多現代觀眾的接受和青睞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化技術背景下,為了提升社會大眾對于新聞資訊的關注,在宣傳過程中部分問題會使用極端的手段,進行不恰當的宣傳,甚至還存在一些媒體為了片刻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新聞制作的嚴謹性,一旦這種惡性行為以及虛假新聞出現的次數增多,那么就如同“狼來了”的故事一樣,社會大眾很難能夠再接受這些新聞媒體人推送的新聞,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電視新聞媒體的信任危機。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工作初衷是為了給社會大眾介紹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在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遠離不實新聞并且做到不利用不正確的宣傳方式傳播新聞資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會利用微信“朋友圈”轉發(fā)一些新聞資訊,但是由于部分媒體為了吸引受眾,傳播不實信息,因此,導致不實信息在網絡上越傳越多,不利于構建和諧的網絡環(huán)境。新聞廣播電視臺在聘請相關采編工作人員時,不僅需要對其專業(yè)能力進行考察,同時需要對員工展開培訓,幫助其明確工作中有哪些不可觸碰的內容。通過培訓,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也使其擁有了正確看待問題的眼光,為社會大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
互聯網背景下,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受到了多種新媒體數據的沖擊,因此,社會各界在對新聞信息進行掌握的同時,也會受到大量新聞信息所困擾,會產生不良的情緒,許多新聞的出現導致社會大眾對新聞真實情況的判斷出現了差異,對于新聞報道的內容無法進行充分的掌握。廣播電視臺是連接國家與群眾的橋梁,具有一定的輿論導向優(yōu)勢,因此,在對新聞內容進行篩選時,新聞采編工作人員一定要確保所得信息的準確性以及真實性。在進行新聞采編的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對采編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將新聞內容推送給潛在的觀眾,以此來獲得潛在觀眾的點擊與轉發(fā),這樣可以提升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對傳播內容可靠性的認知,并且可以在原本新聞內容上進行改造和升級。
比如,某地電視臺對當地政府有關新城市建設以及政府內務公開的內容進行報道時,該電視臺可以以《政務探究》為基準,時刻牢記群眾路線對城市發(fā)展建設的重要影響,對此進行策劃報道,這樣可以有助于社會大眾提升對信息真實性的了解,避免大眾在自媒體公眾號上只接受了一些片段,由此對政府行為作出了錯誤的批判。電視廣播電視臺可以聘請相關的專業(yè)人士,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入的解讀,提高社會大眾對于該新聞的認知,引導大眾形成正確的判斷。此外,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可以邀請當地居民對政府為建設美好家園所作出的努力,這樣可以讓社會大眾從生活化的角度,掌握可靠的信息。在進行新聞采便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fā),對政府出臺的各個措施、政策、行為規(guī)范以及準則進行介紹,以此提升新聞內容的親民性、權威性以及真實性。例如,在對某個工程進行專題報道時。新聞工作人員需要確保在獲取數據的第一時間對新聞內容進行策劃,并且快速的推出相關的報道,通過全景式立體的回顧,結合當地政府的負責人員對項目的來源、歷史資料進行認真的梳理。報道的內容充分結合了當地居民的利益,因此,會提升社會群眾的觀看欲望。廣播電視臺的工作人員,還可以借助微信等公眾平臺,將朋友圈熱點話題和此項政策的報道相結合,增加故事報道的親和力。將新聞報道和微信中與項目有關的熱點討論內容相結合,可以使報道更貼近人民大眾的生活,從而提升播放的效果。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的工作人員,在迎接自媒體時代對新聞行業(yè)帶來沖擊的同時,也需要抓住現代網絡發(fā)展為其帶來的發(fā)展機遇,促進新聞行業(yè)快速發(fā)展,改變新聞行業(yè)的傳統發(fā)展模式,提升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
綜上所述,采編工作作為影響電視臺社會新聞質量的關鍵,只有進一步將創(chuàng)新、改革的思維融入到社會新聞的采編工作中去,才能在源頭上解決過去社會新聞采編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幫助電視臺在當下這一媒體環(huán)境背景下謀求到更大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