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超 易發(fā)現(xiàn) 黃 勇 朱小軍 李建宏
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通常伴有組織學炎癥,使前列腺結構變化和癥狀發(fā)生[1]。無臨床表現(xiàn)的組織學慢性炎癥使前列腺組織不斷破壞和再生,造成前列腺結節(jié)增生性增大,同時引起前列腺基質重塑,可增加排尿阻力,致病情由無癥狀BPH 變?yōu)橛邪Y狀BPH[2]。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尿無力等。這種炎癥不但導致下尿路癥狀(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還可升高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3-4]。本研究擬通過體外培養(yǎng)人前列腺原代間質細胞,通過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檢測基質細胞炎癥反應情況,再加入雙氫睪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再檢測炎癥反應,探索雙氫睪酮對前列腺間質細胞的炎癥影響作用。
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7 年5 月就診于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20 例行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prostate,TURP)患者資料?;颊咂骄挲g(65.2±8.2)歲。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注冊號為2017(008)。
納入標準:因前列腺增生擬行TURP 術。排除標準:前列腺惡性腫瘤、膀胱惡性腫瘤及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組織經(jīng)病理診斷伴有炎癥;術前3 個月有抑雄或抗炎等藥物治療[5-6]。
取行TURP 患者移行區(qū)組織,剪碎至1 mm3,以間距5 mm 進行接種。細胞培養(yǎng)液采用高糖DMEM(Hyclone,USA)+10%FBS(Gibco,USA)+1%鏈霉素完全培養(yǎng)基[5,7]。
相差顯微鏡(Olympus,Japan)觀察細胞生長狀況和形態(tài)。第3 代前列腺基質細胞通過免疫組織細胞化學染色法進行鑒定。傳代后生長占80%~90%時進行染色[7]。
將第3 代前列腺間質細胞分別傳代于75 mm 培養(yǎng)皿,依次命名為空白組、對照組、實驗組,加入相同濃度、劑量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2 d 后,空白組行細胞換液,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加入TNF-α(Peprotech,USA)10 ng/ml,5 h 后在實驗組加入DHT(MCE,USA)30 nmol/L,再共同培養(yǎng)24 h 后分別取三個組的上清液各100 μl,每組4 個復孔[8]。
提前取出試劑盒(欣博盛,深圳,Lot.H3071-6C),平衡至室溫;空白孔加入通用稀釋液,其他孔中加入各組所取上清液(100 μl/孔);經(jīng)5 次洗板,空白孔加入抗體稀釋液,其余孔加工作液;再經(jīng)酶結合物稀釋液和5 次洗板后加入顯色底物、終止液,即刻分別測量三組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細胞因子濃度水平。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培養(yǎng)5~6 d 后組織塊邊緣可觀察到少量細胞開始爬出,第1 代細胞大多為形態(tài)多樣的上皮細胞和長纖維狀的基質細胞;第2 代細胞經(jīng)胰酶等作用大部分為前列腺基質細胞;第3 代細胞為梭形或長纖維狀的間質細胞。
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動蛋白有棕黃色顆粒沉淀著色;角蛋白、結蛋白未見棕黃色顆粒沉淀著色。見圖1。
圖1 免疫組化法鑒定的第3 代前列腺間質細胞(200×)
對照組IL-6、IL-8、MCP-1、bFGF 濃度高于空白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實驗組IL-6、IL-8、MCP-1、bFGF 濃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三組IL-6、IL-8、MCP-1、bFGF 濃度比較()
表1 三組IL-6、IL-8、MCP-1、bFGF 濃度比較()
注 與空白組比較,aP <0.05;與對照組比較,bP <0.05。IL:白細胞介素;MCP-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bF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中老年男性良性BPH 患者多數(shù)同時合并有組織學炎癥,造成潛在隱患。Zlotta 等[9]尸檢發(fā)現(xiàn),超過70%前列腺組織中存在慢性炎癥。前列腺組織學炎癥不僅促進前列腺炎癥的發(fā)展,導致LUTs 的發(fā)生、PSA 的升高[10],還促使BPH 發(fā)展為前列腺癌[11]。因而,雄激素對前列腺組織學炎癥的早期干預治療,不僅可減少或緩解下尿路癥狀,而且對減少前列腺癌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顯示,炎癥增加與睪酮缺乏有關[12]。高脂飲食引起的睪酮缺乏導致前列腺炎癥,可以通過補充睪酮來逆轉[13]。158 例接受TURP 治療的BPH 患者雄激素水平與LUTs 的關系研究顯示,總IPSS 與總睪酮水平呈負相關(r=-0.21,P=0.01),雄激素的補充可緩解LUTs 癥狀[14-15]。為了探究DHT 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本研究通過體外培養(yǎng)人前列腺間質原代細胞,使用DHT 激活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AR)的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炎癥不同程度下降,提示雄激素直接發(fā)揮抗炎作用,這種抗炎作用也降低了相關炎性細胞因子濃度水平,在細胞因子層面表面其抗炎作用。所以在維持前列腺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中DHT 和基質細胞AR 受體有著重要作用[16-18]。這與小鼠敲除AR 受體基因,造成前列腺增生和組織學炎癥的研究相一致[19-20]。
前列腺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受恒定濃度的促炎細胞因子調控,濃度升高則造成炎癥[21]。而恰恰在本研究中的細胞因子層面證實:雄激素使促炎細胞因子IL-6、IL-8、MCP-1、bFGF 濃度水平不同程度下降。Saad 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遲發(fā)型性腺功能減退患者較無遲發(fā)型性腺功能減退的前列腺炎癥狀重,這可能與雄激素缺乏有關。另有研究顯示,DHT 替代治療戒斷后,間質細胞中促炎因子濃度升高,補充雄激素后其濃度水平則又下降[23-24]。
本研究證實雄激素能抑制老年男性BPH 患者前列腺基質細胞的炎癥反應。需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索DHT 抑制基質細胞炎癥反應的準確機制,以便更好地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