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
(1.重慶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2.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guī)劃監(jiān)測評估預警重點實驗室 重慶 401147)
立足“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時代背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地緣大戰(zhàn)略(杜德斌、馬亞華,2015;李曉、李俊久,2015),有利于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截至2021年4月,中國同140個國家和地區(qū)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涉及國家突破了“一帶一路”地理沿線范疇,共建“一帶一路”已由中國倡議轉變?yōu)槿蚬沧R(宋周鶯等,2017)。梳理學者們關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地緣戰(zhàn)略格局、貿易網絡格局、貿易空間格局以及貿易商品格局等方面的大量研究發(fā)現:一是現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全國尺度和區(qū)域尺度的宏觀層面,但由于我國過去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內陸地區(qū)對外開放水平不同,各省市區(qū)外向型產業(yè)結構和外貿構成差異巨大,宏觀尺度的研究結論尚不能準確反映某一省市區(qū)與“一帶一路”沿線貿易關系,進而無法適用于省際外貿政策的制定;二是多數研究樣本選取的都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地理空間上的65個或67個國家(張雨佳等,2017;許珂、林子賽,2021),或者東盟(杜瑜和宗會明,2020)、南亞(趙蕾等,2019)、中亞(郝瑞鋒,2020)、西亞(韓永輝等,2015)等“一帶一路”沿線的局部區(qū)域,對近幾年新加入“朋友圈”的國家缺乏關注,尚未充分體現“一帶一路”倡議的全球包容性;三是絕大多數研究更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較少或缺乏與非“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比較,這反倒不能揭示“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各地區(qū)貿易空間格局變化的政策效應。
我國西部地區(qū)擁有“雙循環(huán)”發(fā)展所需的廣闊戰(zhàn)略縱深,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既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重慶作為我國西部地區(qū)唯一直轄市,是最早開行中歐班列(渝新歐)的城市,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運營組織中心,更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lián)結點,肩負著引領內陸地區(qū)構建陸海雙向開放新格局的重要使命,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qū)保持穩(wěn)定經貿往來意義非凡。那么,在多重國家戰(zhàn)略和政策持續(xù)投放西部地區(qū)的情況下,重慶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關系是否緊密,以及如何演變,成為值得關注的關鍵問題,掌握重慶貿易空間格局演化和國別依賴關系,對于拓展西部地區(qū)戰(zhàn)略空間、提升我國內陸開放水平至關重要,也十分迫切?;诖?,本文利用2002-2019年進出口貿易數據,深入分析重慶貿易空間演變特征和貿易伙伴依賴關系,勾畫未來雙邊貿易重點區(qū)域和領域,為內陸地區(qū)廣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因地制宜制定外貿政策提供研究思路。
為更加直觀判斷“一帶一路”倡議對雙邊貿易關系的影響效應,本文將截至2021年4月,與我國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協(xié)議的140個國家作為“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將暫時未簽訂合作協(xié)議的國家和地區(qū)作為非協(xié)議國。此外,由于與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的貿易以及部分來自國內的轉口貿易都屬于國際貿易,本文將其單列為“中國港澳臺及其他”。數據顯示,近年來,重慶市向140個協(xié)議國保持出口,與96個協(xié)議國存在進口貿易往來,“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在重慶市“引進來”“走出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相比非協(xié)議國,協(xié)議國人口總量更大、經濟欠發(fā)達,重慶市加快與其貿易合作不僅存在迫切的現實需求,更蘊藏著巨大潛能。研究范圍的基本數據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范圍的基本數據特征
市場集中度指數:
借鑒經濟管理分析中測算市場集中率的方法,構建進口(或出口)貿易市場集中度指數CRn,其中CRn表示按貿易額由高到底排序,前n個國家或地區(qū)所占貿易份額的總和,X為i地區(qū)的進口(或出口)貿易總額,X為i地區(qū)與j國(地區(qū))進口(或出口)貿易額。該指標通過計算某一地區(qū)貿易伙伴的集中水平,反映其進出口貿易的壟斷或競爭激烈程度。
地區(qū)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
其中,RCA表示i地區(qū)與j國(地區(qū))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W為中國與j國(地區(qū))的進口(或出口)貿易額,W為中國進口(或出口)貿易總額,X、X表示含義與上文相同。該指數反映了i地區(qū)在j國(地區(qū))的貿易重要程度,大于1,表示i地區(qū)與j國(地區(qū))的貿易具有比較優(yōu)勢,并且指數越大,比較優(yōu)勢越明顯,同時也說明在中國與j國(地區(qū))貿易關系中,i地區(qū)是更難被取代的中方貿易伙伴,反之亦然。
HM指數:
其中,HM表示i地區(qū)對j國(地區(qū))的出口市場依賴程度,X表示i地區(qū)到j國(地區(qū))的出口額,M表示i地區(qū)從j國(地區(qū))的進口額,X表示i地區(qū)的出口總額,M表示j國(地區(qū))的進口總額。HM的取值在0-1之間,越接近1,表明i地區(qū)出口對j國(地區(qū))市場的依賴程度越高,越接近0,表明依賴程度越低。
本文涉及重慶市的國際貿易數據主要來自于歷年《重慶市統(tǒng)計年鑒》,包括進出口貿易總額、分國別(地區(qū))的進出口貿易額,以及分商品類別的進出口貿易額。涉及全國的國際貿易數據主要來自于歷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包括分國別(地區(qū))的進出口貿易額。世界各國(地區(qū))進出口額和我國重慶市不同商品類別的分國別進出口數據來自于國研網的國際貿易研究及決策支持系統(tǒng)。以上絕大多數數據持續(xù)跨越2002-2019年(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各國(地區(qū))的對外貿易普遍受到影響,其國際貿易數據可能會對研究結果造成干擾,故本研究將數據采集區(qū)間鎖定在2002-2019年)。另外,為消除單個年份貿易波動可能造成的個別數據異常影響,同時兼顧時效性,本文的地區(qū)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HM指數等重要指標采用2017、2018、2019這3年的數據平均值。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作為我國制造業(yè)重鎮(zhèn),重慶市的汽摩、筆電、化工等產品和服務大膽“走出去”,2019年出口額達538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237億美元,僅40余個國家出口額高于我國重慶市,顯示其世界貿易地位舉足輕重,尤以工業(yè)產品出口為主,顯示出“重慶制造”在海外市場的強大競爭力。貿易空間格局演化表現如表2、表3所示:第一,重慶進口來源地由歐美市場全面轉向亞洲市場,2019年亞洲市場約占80%,且集中于東亞和東盟10國,分別占44.7%和33.5%。第二,重慶出口貿易伙伴更加多元均質,不再局限在周邊鄰國或地區(qū),而是廣泛參與歐美市場競爭,近幾年穩(wěn)定表現為亞洲、歐洲和北美“三分天下”格局,2019年分別占34.5%、28.3%和26.7%,展現了重慶在全球產業(yè)鏈分工中占據著一席之地。第三,重慶進口貿易份額由非協(xié)議國大幅度向“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轉移,外貿進口對“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的偏好程度顯著高于外貿出口,2019年向協(xié)議國進口比重超過50%,而出口貿易演變特征恰好相反,向協(xié)議國出口貿易份額由60%下降至30%左右,向非協(xié)議國出口貿易比重則由30%左右上升到60%以上。
表2 重慶分地域進口份額構成變化(單位:%)
表3 重慶分地域出口份額構成變化(單位:%)
為便于研究,本文對國際貿易商品按HS編碼進行初步歸類。HS編碼是世界海關組織統(tǒng)一執(zhí)行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xié)調制度》,該制度將全部國際貿易商品分為22類,其中01類為活動物、動物產品;02類為植物產品;03類為動植物油脂及分解產品、精制食用油脂、動植物蠟;04類包括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05類為礦產品;06類為化學工業(yè)及其相關工業(yè)的產品;07類為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08類包括生皮、皮革、毛皮及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類似品,動物腸線(蠶膠絲除外)制品;09類包括木及木制品、木炭、軟木及軟木制品,稻草、秸桿、針茅或其他編結材料制品,藍筐及柳條編結品;10類包括木槳及其他纖維狀纖維素槳,回收(廢碎)紙或紙板,紙、紙板及其制品;11類為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12類包括鞋、帽、傘、杖、鞭及其零件,已加工的羽毛及其制品,人造花,人發(fā)制品;13類包括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類似材料的制品,陶瓷產品,玻璃及其制品;14類為天然或養(yǎng)殖珍珠、寶石或半寶石、貴金屬、包貴金屬;15類為賤金屬及其制品;16類包括機器、機械器具、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聲機、電視圖象、聲音的錄制和重放設備及其零件、附件;17類為車輛、航空器、船舶及運輸設備;18類包括光學、照相、電影、計量、檢驗、醫(yī)療或外科用儀器及設備、精密儀器及設備,鐘表,樂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19類為武器、彈藥及其零件、附件;20類為雜項制品;21類為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玩,22類為特殊交易品及未分類商品。將第01-05類商品歸為初級產品,第07-09、11-12類歸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第16-20類歸為資本密集型產品,其余類別歸為資源加工型產品。從2002-2019年的動態(tài)數據來看(見表4和表5),重慶的進出口商品結構變化與重慶的制造業(yè)轉型發(fā)展關系密切,特別是2010年后大力發(fā)展出口導向的電子信息產業(yè)以來,外貿商品結構發(fā)生了深刻變革。進口貿易方面,近年來對第16類機電產品為主的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巨大需求,占進口額60%-70%,對05類礦產品為代表的初級產品和06類化工、15類金屬制品為代表的資源加工型產品的需求波動下降,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口需求逐步提高。2019年,進口額排名前五的分別是第16類機電產品、第05類礦產品、第07類塑料制品、第06類化工產品、第15類金屬制品。出口貿易方面,機電類產品一騎絕塵,增長迅速,占出口總額比重由2002年的23%增長到2019年的79%,其它工業(yè)產品出口占比均明顯下滑,導致重慶過去以化工、紡織、機電、汽摩等多元產品出口結構,徹底轉向以機電產品為主的集中單一外貿出口結構。2019年,出口額排名前五的商品分別是第16類機電產品、第17類汽摩產品、第20類雜項制品、第15類金屬制品、第06類化工產品。研究另外發(fā)現,重慶進出口商品均呈現出資本密集型為主導的特點,進口額和出口額“雙高”,但貿易順差越來越大。初級產品一直是貿易逆差,并逐步擴大,資源加工型產品由順差轉為逆差,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貿易順差也在波動下降。以上說明,重慶當前的外貿市場主要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市場,但對初級產品、資源加工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口需求正在逐步擴大。
表4 重慶分商品類型進口額占比變化(單位:%)
表5 重慶分商品類型出口額占比變化(單位:%)
通過對重慶市進出口貿易市場集中度指數計算發(fā)現,雖然重慶的外貿伙伴國或地區(qū)較多,但無論進口或出口,均相對集中在幾個貿易大國或地區(qū)上。2019年,從前10個國家和地區(qū)累計進口額超過重慶進口總額的80%,即進口CR10達到82%,向20個國家和地區(qū)累計出口額超過出口總額的80%,即出口CR20達到80.6%。CR5、CR10、CR15和CR20的進口市場集中度指數均高于出口,表明重慶進口對外貿大國或地區(qū)的選擇偏好更強。從時間順序來看,進口CR5、CR10、CR15和CR20指數總體呈現波動下降態(tài)勢,不過CR10、CR15和CR20波幅不大,說明進口的貿易伙伴僅存在微弱的分散化和多元化趨勢。出口CR5、CR10、CR15和CR20指數均呈現先降后升的總體態(tài)勢,特別是2009年以后,上升幅度較大,說明重慶出口市場雖然逐步擴大、貿易伙伴數量增長較快,但貿易份額卻呈現出越來越向貿易大國或地區(qū)集中的特點。重慶進出口貿易的市場集中度如圖1所示。
圖1 重慶進出口貿易的市場集中度
進一步分析前10位貿易伙伴構成發(fā)現,進口和出口貿易伙伴存在顯著不同。表6顯示,進口貿易方面,過去重慶市主要從美國、德國、瑞典、日本等發(fā)達地區(qū)進口,而近年來進口貿易伙伴轉移到亞洲地區(qū)。2019年前7位進口貿易伙伴均為亞洲的國家和地區(qū),進口來源前3強變化。前10位進口貿易伙伴中,非協(xié)議國數量由2005年的8個下降到2019年的4個,顯示出“一帶一路”倡議有效拓寬了從亞洲市場的進口渠道,極大改善了重慶市進口貿易空間格局。而表7的出口貿易伙伴變化顯示,過去重慶更多面向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盟欠發(fā)達地區(qū)出口,如今轉為面向美國、德國、荷蘭等歐美國家出口,2019年重慶出口貿易份額前3強分別是美國、德國、韓國。前10位出口貿易伙伴中,非協(xié)議國數量由2002年的3個上升到2019年的7個,重慶出口貿易總體上受歐美傳統(tǒng)幾個大國市場牽制程度較高,與“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的聯(lián)系還有待加強。
表6 重慶市進口貿易額度排名前10國家和地區(qū)
表7 重慶出口貿易額度排名前10國家和地區(qū)
基于重慶市進出口貿易商品集中度較高的特點,本文重點剖析2019年進出口貿易額前5的商品貿易伙伴格局(見圖2)。進口方面,貿易額第一位的16類機電產品,其進口來源地依次是中國臺灣、越南、韓國、轉口貿易和馬來西亞,向5個地區(qū)進口額均達到30億美元以上,市場集中度CR5達83.6%;進口貿易額第二位的05類礦產品,最大的進口來源地是澳大利亞,進口額近8億美元,其次是巴西、南非、墨西哥、韓國,進口額約2億美元,市場集中度CR5達到73.6%;進口貿易額第三位的07類塑料制品,最大的進口來源地是泰國,進口額約5億美元,其次是馬來西亞、韓國、沙特阿拉伯和轉口貿易,市場集中度CR5達到77.6%;進口貿易額第四位的06類化工產品,最大進口來源地是日本(進口額約3億美元)、韓國(進口額約2.7億美元),其次是美國、法國和中國臺灣,市場集中度CR5達到73.7%;進口貿易額第五位的15類金屬制品,最大的進口來源地是智利,進口額約3億美元,其次是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市場集中度CR5為65%??傮w來看,進口貿易前5位商品的貿易市場集中度均較高,除05類礦產品外,其他商品對亞洲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qū)更加青睞,受非協(xié)議國牽制較少,顯示出“一帶一路”倡議對重慶市主要進口商品維持穩(wěn)定格局的重要性。
圖2 重慶前5類進口商品的主要貿易伙伴(單位:萬美元)
出口方面(見圖3),貿易額第一位的16類機電產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國,出口額126億美元,其次是德國、荷蘭和韓國,市場集中度CR5為58.3%;貿易額第二位的17類汽摩產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依次是墨西哥(出口額4.7億美元)、菲律賓、沙特、美國和秘魯,市場集中度CR5僅為38.5%;貿易額第三位的20類雜項制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依次是馬來西亞(出口額1.4億美元)、英國、新加坡、美國和德國,市場集中度CR5為43%;貿易額第四位的15類金屬制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依次是馬來西亞(出口額1.3億美元)、越南、新加坡、美國和柬埔寨,市場集中度CR5僅為33%;貿易額第五位的06類化工產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依次是印度(出口額1.3億美元)、日本、美國、韓國和馬來西亞,市場集中度CR5僅為37.9%??梢钥吹匠隹谫Q易前5位的商品除了機電產品外,其他商品的市場集中度CR5均不超過50%,顯示出口商品的市場競爭性較高。但同時也發(fā)現,這5類商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均有美國,特別是貿易額第一位的機電產品,出口貿易額不僅遠遠高于其他類型商品,其貿易伙伴更是高度集中在美國、德國、荷蘭等非協(xié)議國身上,揭示出重慶電子信息產品面向“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的出口市場還有待培育和加強,出口貿易“去美國化”愈發(fā)重要。
圖3 重慶前5類出口商品的主要貿易伙伴(單位:萬美元)
與重慶市有貿易往來的國家或地區(qū)誰更重要,不能簡單用進出口貿易額度排序作為判斷貿易伙伴依賴關系的依據,還需通過地區(qū)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做進一步分析。計算2017-2019年RCA指數平均值發(fā)現,進口RCA指數大于1的有19個國家(見表8),說明針對這些國家的進口來源,重慶市比我國其他省市平均進口份額更多,是更不易被替代的中方貿易伙伴。值得注意的是,這19個國家均為“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總進口份額約占47.31%,揭示出重慶市在進口貿易方面對我國“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具有重要貢獻。進口RCA指數前三的分別是拉丁美洲的圭亞那、非洲的科特迪瓦和亞洲的東帝汶,但重慶從這三個國家總進口額不足0.2%;其次是東盟的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三國,不僅進口RCA指數較高,而且從這三個國家進口貿易份額也大,共24.21%;另外,菲律賓、智利、韓國、新西蘭、新加坡等作為重慶進口貿易大國(排在重慶進口貿易額前20),同時也是重慶進口貿易依賴的重要國家。
表8 重慶進口RCA指數大于1的貿易伙伴情況
出口RCA指數大于1的國家有44個(見表9),向這些國家出口占重慶總出口份額的66.35%,相對于全國其他省市區(qū),重慶市具有地區(qū)顯性比較優(yōu)勢,出口產品更受到這些國家青睞。上述44個國家中,非協(xié)議國達20個,貿易份額占55.4%,尤以美國、德國、荷蘭、墨西哥等貿易大國為主。另外發(fā)現,進口和出口RCA指數均大于1的有韓國、馬來西亞、圭亞那、厄瓜多爾、烏拉圭、智利、新西蘭、莫桑比克等8個國家,他們既是重慶市重要的進口貿易伙伴,同時也是重要的出口貿易伙伴,理應成為重慶未來深化“一帶一路”雙邊貿易合作的最佳對象。以重慶與智利進出口貿易為例,2019年重慶從智利進口鋰、銅等礦產品和金屬制品原材料超過3億美元,同時向智利出口汽摩整車產品超過1億美元,雙方完全可以通過已建立的良好跨國貿易關系,繼續(xù)深化雙邊貿易合作,拓展產品貿易領域,實現合作共贏。
表9 重慶出口RCA指數大于1的貿易伙伴情況
前文分析發(fā)現,重慶市的出口目的國家或地區(qū)遍布各大洲,應該說外貿市場可選擇性和可替代性會更強,但果真如此嗎?通過對出口市場HM指數的分析(見表10),發(fā)現重慶對美國市場的單一依賴程度較為顯著,其HM指數達到27.15%,隨后呈斷崖式下跌,排名第二的德國為11.51%,第三的韓國為5.07%,HM指數排4-9位的國家和地區(qū)在2%-5%區(qū)間,10位以后均在2%以下,這一格局造成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很難形成對美國市場的有效替代,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qū)反而容易被相互替代。另外也發(fā)現,HM指數前30位國家和地區(qū)中,非協(xié)議國有12個,且排名靠前,顯示出近年來重慶市出口市場存在嚴重的歐美發(fā)達地區(qū)依賴,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xù)惡化的情形下,蘊藏著較高的外貿市場風險,須格外謹慎。
表10 重慶出口HM指數排名前30的國家和地區(qū)
本文采用2002-2019年重慶市的貿易數據,運用市場集中度指數、地區(qū)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HM指數等,對重慶市的貿易空間格局演變進行深入剖析,重點對比研究重慶市與“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和非協(xié)議國的進出口貿易關系,并發(fā)現:第一,重慶市進口貿易份額逐步由歐美的非協(xié)議國大幅度向亞洲的協(xié)議國轉移,尤以東亞和東盟市場為主。原因在于重慶進口需求結構的轉型,一方面重慶對亞洲市場的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需求有所增加,另一方面隨著亞洲市場的崛起,重慶所需的集成電路等資本密集型產品,更多從中國臺灣、越南、韓國等進口,對歐洲、北美市場形成了有效的進口替代。第二,重慶市出口貿易份額由協(xié)議國大幅度向非協(xié)議國轉移,美國成為重慶市出口依賴最嚴重的非協(xié)議國。原因在于重慶市出口產品結構越來越單一,以電子信息為主的機電產品出口占到出口總額的近80%,機電產品出口貿易伙伴更是高度集中在美國、德國、荷蘭等非協(xié)議國身上。第三,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19個國家是重慶市重要的進口貿易伙伴,這些國家全是“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德國、美國、荷蘭、墨西哥等44個國家是重慶市重要的出口貿易伙伴,但其中20個為貿易份額較高的非協(xié)議國。韓國、馬來西亞、圭亞那、厄瓜多爾、烏拉圭、智利、新西蘭、莫桑比克8個國家既是重慶市重要的進口貿易伙伴,同時也是重要的出口貿易伙伴,應該成為重慶市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雙邊貿易合作、拓寬貿易市場的首選對象。
基于本文研究結論判斷,“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以重慶市為代表的西部內陸地區(qū)進口貿易形成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格局具有顯著積極影響,但對出口貿易格局的優(yōu)化還有待加強。重慶市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筆電生產基地之一,雖然當前電子信息產品尚具備廣泛的市場競爭力,但出口商品結構單一化、電子信息出口市場偏歐美化所蘊藏的風險不容忽視,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和電子信息產業(yè)周期波動雙重影響下,重慶市的出口市場還將面臨嚴峻的不確定性。研究建議西部內陸地區(qū)在未來對外貿易合作中:一是加強與非洲、拉丁美洲的貿易合作,近年來,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積極與我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些國家普遍是發(fā)展中國家,進出口貿易需求將會持續(xù)增長,未來或將成為我國西部省市突破北美“封鎖”的重要貿易渠道;二是加快調整出口貿易商品結構,積極擴大汽摩、裝備、化工、消費品等產品的出口份額,著力改善過分集中于電子產品的單一出口貿易格局;三是深化“一帶一路”貿易通道建設,借助已經運營相對成熟的渝新歐通道和正在著力培育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東盟、西亞、中東、東歐、非洲、拉丁美洲等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出口產品市場,形成產品多元、國別多樣的國際貿易發(fā)展格局,從根本上改變對傳統(tǒng)歐美發(fā)達經濟體的出口依賴;四是鞏固雙邊貿易良好關系國家或地區(qū)的貿易往來,以點帶面拓寬雙邊貿易合作領域,增強西部省市各類產品在“一帶一路”協(xié)議國的市場占有率,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