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詩曉,李墨辭,涂文玲,郭明章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 中醫(yī)學院,福建 福州 350122)
近年來,高膽固醇血癥成為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高危因素,而AS可進一步導致冠心病、腦卒中等高危疾病[1]。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成人高脂血癥的患病率逐漸升高,已達20%,且該癥患病人群有年輕化趨勢[2]。西醫(yī)臨床多以他汀類、貝特類等為主要抗脂手段,長期服用則出現(xiàn)肌肉疼痛、橫紋肌溶解、痙攣等副作用,而中藥具有副作用低、療效顯著、愈后良好的優(yōu)勢。因此,明確高膽固醇血癥的發(fā)病機理,尋找安全有效的中醫(yī)藥治療高脂血癥的方法為臨床迫切所需。
肝X受體(Liver X receptor,LXR)作為核受體,它在肝組織、腸道以及其他組織中廣泛存在,目前普遍認為,其表達是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脂質(zhì)代謝的重要途徑之一。LXR中的亞型之一,LXRα促進膽汁酸合成,從而降低血脂的作用途徑,主要通過前反饋激活CYP7A1導致膽汁酸合成增加[3]。LXR還可通過影響下游因子ABCG5、ABCG8的表達,促進膽固醇直接排入膽汁以助膽固醇排出體外[4]。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中醫(yī)運用健脾祛痰法治療高脂血癥及其引發(fā)的心血管疾病,與LXR通過對下游因子的影響作用,促進肝臟中膽固醇分解代謝并排出體外的途徑較為相似。其中,健脾祛痰法經(jīng)典方溫膽湯化裁方在改善血液脂質(zhì)水平,抵抗血液黏稠凝聚等療效明顯,但其具體作用機理尚未明確[5-7]。因此,本課題以LXR為切入點,探索健脾祛痰法對肝內(nèi)膽固醇分解代謝及排出通路的影響機制,以期深入研究其代謝途徑,并為今后用藥提供理論依據(jù)。
40只SPF級健康雄性SD大鼠,體質(zhì)量(180±20)g,購自上海吉輝實驗動物飼養(yǎng)有限公司(許可證號:SCXK(滬)2017-0012)。動物飼養(yǎng)于福建中醫(yī)藥大學SPF級動物實驗中心,照明周期以12 h/12 h交替,換氣頻率為10~20次/h,溫度(23±2)℃。每組動物均自由飲水。本課題通過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文號:FJTCM IACUC 2020069。
本課題方藥溫膽湯化裁方藥物均購自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yī)院中藥房,組成為:薏米30 g、茯苓30 g、浙貝10 g、竹茹10 g、扁豆10 g、枳殼10 g、桔梗15 g、陳皮5 g、甘草5 g。配置方法:用蒸餾水將中藥材水煎30 min,提取兩次。將兩次煎液混合后用雙層紗布過濾,待藥液中無明顯雜質(zhì)后,水浴加熱蒸發(fā)濃縮,該藥液配置完畢后需置于4℃冰箱保存,每次取用時須放置至常溫,方可進行灌胃。給藥劑量:溫膽湯化裁方3組灌藥的劑量通過人與大鼠體表面積比率換算法計算為6 g/kg、12 g/kg、25 g/kg。其余兩組分別按相應比例蒸餾水代替溫膽湯化裁方灌服,每次用藥體積均按1 mL/100 g計算,本次實驗給藥與造模同時進行。本課題使用的高脂飼料均購自上海帆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配方見表1。
表1 高脂飼料配方
1.3.1 試劑 主要試劑或試劑盒如下:大鼠膽固醇7a羥化酶(CYP7A1)、G5(ABCG5)、G8(ABCG8)試劑盒。江蘇酶免(SOD)、(MDA)試劑盒(TBA法)、江蘇酶免(GSH-PX)試劑盒(比色法)(江蘇酶免實業(yè)有限公司,批號如下:MM-0685R1、MM-70740R1、MM-70743R1、A001-3-2、A003-1-2、A005-1-2)。Trizol (RNA 提取試劑盒)、cDNA一鏈合成試劑盒、Gelred、SYBR Green熒光定量試劑盒(Vazyme公司,批號分別為:R401-01、R123-01、GR501-01、Q311);PCR Mix、DNA maker II(北京艾德萊公司,批號分別為:PC0903、DM0702)。
1.3.2 儀器 本研究使用儀器見表2。
表2 主要實驗儀器
40只大鼠分開適應性喂養(yǎng)7 d后,按體質(zhì)量隨機平均分配為5組,分組情況和每組飼養(yǎng)情況見表3。
表3 大鼠分組情況
從造模第一天起同時給藥,按1 mL/100 g鼠體質(zhì)量的比例計算藥量。連續(xù)灌胃4周,取材前一晚禁食不禁水。20%烏拉坦(0.6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待麻醉后經(jīng)腹主動脈取血,分離血清以便后續(xù)實驗使用;迅速取下肝左葉同樣部位組織,部分置于凍存管中保存于-80 ℃冰箱待測,部分置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備用。
2.3.1 血清脂質(zhì)含量 測定血清TC、TG、HDL、LDL 的含量:血液常溫靜置2 h,3 000 r/min離心10 min,抽取上清液,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上清液相關指標。
2.3.2 肝功及病理指標檢測 使用生化檢測方法對肝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脂質(zhì)過氧化物(MDA)的病理指標進行檢測。
2.3.3 肝臟形態(tài)學觀察 將已固定的肝組織進行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其病理形態(tài)。
2.3.4 分子生物學檢測 采用qPCR方法對LXRαmRNA表達水平進行測定。取適量肝組織進行碾磨,提取RNA,用紫外分析儀測其濃度與純度。進行PCR擴增時以mRNA逆轉(zhuǎn)錄的cDNA為模板。反應體系為:TB Green Ex Taq(TilRaseH Plus)(2x)10 μL、ROX Reference Dye Ⅱ(50x)0.4 μL,上下游引物各0.8 μL,ddH2O 6 μL,cDNA 2 μL。反應條件為:90 ℃ 30 s、90 ℃ 10 s、60 ℃ 30 s、95 ℃ 15 s、60 ℃ 1 min,40個循環(huán)。按照反轉(zhuǎn)錄試劑盒上的說明進行操作,其中,引物序列見表4。
表4 引物序列
2.3.5 ELISA法檢測肝組織中CYP7A1、ABCG5和ABCG8的蛋白表達水平 分組、加樣、溫育、顯色等操作按說明書依次進行。終止反應后用450 nm 波長測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實驗期間,正常組大鼠體型勻稱,皮毛順滑光澤,活動靈活,性情較為溫順;模型組大鼠體型肥胖,行動較為懶惰,與正常組相比皮毛較為暗淡蓬亂,易被激怒。各組大鼠體質(zhì)量變化見表5。實驗末期,模型組大鼠體質(zhì)量增長速度高于正常組大鼠(P<0.01)。與模型組比較,低劑量組大鼠體質(zhì)量增長無差異,中、高劑量組體質(zhì)量增量降低(P<0.01)。
表5 各組大鼠體質(zhì)量增量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TC、TG、LDL急劇上升(P<0.001,P<0.001,P<0.05),HDL急劇下降(P<0.001),這提示模型構(gòu)建成功。與模型組比較,低劑量組TG明顯降低(P<0.001)。中、高劑量組TC、TG顯著降低(P<0.01,P<0.001)、LDL各自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P<0.001)、HDL顯著增高(P<0.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溫膽湯化裁方在不同劑量時,均有相應的降脂效果。見表6。
表6 各組大鼠血清TG、TC、HDL、LDL含量比較
模型組MDA明顯上升(P<0.001),SOD、GSH-PX顯著下降(P<0.001)。低劑量組有所下降,但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中、高劑量組MDA隨著藥物劑量的增長,其結(jié)果呈逐漸下降趨勢(P<0.01,P<0.001),而SOD、GSH-PX也隨藥物劑量的增加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上升趨勢(P<0.01,P<0.001)。見表7。
表7 各組大鼠肝組織SOD、GSH-PX、MDA水平組間比較
正常組大鼠細胞排列呈以中央靜脈為圓心的條索狀,無空洞,細胞結(jié)構(gòu)完整,未見異常凋亡,無明顯脂肪樣變性。模型組大鼠細胞排列凌亂,難以辨認細胞邊界和肝小葉形態(tài),細胞可見壞死或脂質(zhì)樣改變、中性粒細胞浸潤,且出現(xiàn)大量空洞;與模型組比較,各治療組均有所改善,其中,以高劑量組病理改善效果為佳。見圖1。
模型組LXRαmRNA表達相對于正常組降低(P<0.05)。與模型組比較,低、中、高劑量組LXRαmRNA水平變化隨著給藥濃度增加而增加,其中,低、中劑量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高劑量組LXRαmRNA表達水平則顯著增加(P<0.01)。見表8。
注:A為正常組,B為模型組,C為低劑量組,D為中劑量組,E為高劑量組。圖1 溫膽湯化裁方對高膽固醇血癥大鼠肝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的影響(HE,×400)
表8 各組大鼠肝組織中LXRαmRNA表達水平的變化
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肝組織CYP7A1、ABCG5和ABCG8的蛋白表達水平均明顯降低(P<0.001,P<0.05,P<0.001)。與模型組比較,低劑量組CYP7A1、ABCG5的蛋白表達水平明顯增高(P<0.01),ABCG8的蛋白表達水平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高劑量組CYP7A1、ABCG5和ABCG8蛋白表達水平明顯上升(P<0.05,P<0.01,P<0.001)。見表9。
表9 各組大鼠肝組織中CYP7A1、ABCG5和ABCG8的蛋白表達水平變化
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雖無明確高脂血癥病名,但在論述此類病癥時,多以“膏”“痰”“濕”表述[8]。當體內(nèi)臟腑陰陽不平衡時,氣血津液的生化代謝也會出現(xiàn)障礙,最后聚積成為痰濕。在中醫(yī)理論中,生痰之源為脾胃,若脾胃陰陽失調(diào),功能不健,則津液積聚不能代謝,最后成為痰濕脂膏入血脈,脂質(zhì)含量必然隨之增高。因此有醫(yī)家提出,高脂血癥雖病位在血液,但其致病本質(zhì)還在于脾胃失調(diào),不能運化黏稠的代謝產(chǎn)物,最終堆積則為血濁,堵塞脈道。
本病脾胃為虛,痰濁脂膏為實,證屬本虛標實,治療當以健運脾胃、祛痰化濕。通過增強脾胃運化的功能,使得積聚的痰濕脂膏運化排出,則高脂血癥得以改善。這種治法,與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中通過調(diào)控LXR對下游因子的影響,促進肝臟中膽固醇分解代謝并排出體外的途徑非常相近。從研究結(jié)果看,①模型組大鼠的TC、TG、LDL均顯著增高,且HE染色結(jié)果顯示其肝組織細胞出現(xiàn)脂質(zhì)變性,說明在高脂飼料喂養(yǎng)下,該組大鼠體內(nèi)膽固醇出現(xiàn)病理性堆積,進一步出現(xiàn)高膽固醇血癥,而通過溫膽湯化裁方干預的大鼠,其TC、TG、LDL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高劑量組效果最為明顯。這表明溫膽湯化裁方可有效減少大鼠肝組織脂肪變性,幫助脂質(zhì)代謝,從而防治高膽固醇血癥;②從qPCR結(jié)果看,模型組大鼠LXRαmRNA表達水平明顯降低,通過藥物干預后,LXRαmRNA表達水平逐步上升,其中,高劑量組的效果最為明顯。這說明溫膽湯化裁方可有效提高LXRαmRNA表達水平,促進其激活CYP7A1,導致膽汁酸合成增加,使膽固醇向膽汁酸轉(zhuǎn)化,從而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③從CYP7A1、ABCG5和ABCG8的蛋白表達水平的變化結(jié)果看,模型組大鼠表達均降低,而中藥組大鼠表達則逐漸上升,數(shù)據(jù)顯示溫膽湯化裁方中、高劑量組的蛋白表達水平均增加明顯。這表明在溫膽湯化裁方干預下,限速酶CYP7A1增強自身表達,促進了膽固醇合成為膽汁酸。ABCG5和ABCG8表達的增強也對膽固醇向膽汁中排放具有推動作用,從而達到降低體內(nèi)脂質(zhì)的目的[9-12]。
因此,本研究探討健脾祛痰法,研究其對LXR通路的影響機制,并在選方上選用了以理氣化痰、和胃利膽為主的溫膽湯化裁方。在原方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的基礎上減半夏,加浙貝、扁豆、薏米、桔梗。方中浙貝、竹茹、陳皮、桔梗、枳殼祛痰理氣,茯苓、扁豆、薏米、甘草健脾祛濕。全方以脾胃痰濕較盛之多見證候而立,可改善血液濃、黏、凝、聚狀態(tài)[13-17],臨床上適應人群較廣,副作用低,適合長期服用,對于高脂血癥的臨床具有未病防治、既病防變的獨特優(yōu)勢。
綜上,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溫膽湯化裁方可有效降低肝組織脂質(zhì)變性,增強膽汁酸合成,促進膽固醇向膽汁中排放,從而有效防治高脂血癥。其作用機制與上調(diào)CYP7A1表達,促進膽汁酸轉(zhuǎn)化,上調(diào)ABCG5和ABCG8的蛋白表達,促進膽固醇排放有關。相比于臨床上運用西藥治療,該方效果明顯,且副作用少、不良反應小,對治療高脂血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