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麗
摘要:基于疫情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工作提上日程,主要是提倡與響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號召,選擇線上教學方式也能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既對師生身體健康提供良好保障,又保證了課程教學進度不受影響,教師在整個教學階段發(fā)揮引導作用,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與設計網上課程內容,學生們在家中也能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屬于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實施效果較顯著。
關鍵詞:疫情 ?高校 ?音樂教學 ?變革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1-0094-04
受疫情影響,各領域傳統(tǒng)化發(fā)展模式均發(fā)生顯著變化,目的是對疫情實現有效控制,保證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基于此條件下,我國教育領域充分意識到疫情對學校教學的影響性,引導高校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把課堂教學轉換到網上教學領域中,合理規(guī)劃教學方案,編制相應的教學計劃,對高校音樂課程教學重大改革提供有利條件,選擇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高校在疫情背景下依然有音樂課程教學質量與進度,時刻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
一、疫情對高校音樂教學變革的影響
分析疫情發(fā)生及防控階段對各領域發(fā)展的影響性,黨與政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主要目的是保護人民生產與財產安全。同時,還能保證各領域有序發(fā)展,對傳統(tǒng)化發(fā)展形式創(chuàng)新,能借助網絡的力量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此外,還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帶來積極影響,把師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各高校均能召開教學會議,合理分配各教師或各部門的工作內容,把重心放在學生教學中,詳細探究各類知識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多種智能化教學形式,既能保證學生們對學科知識全面性學習,又能通過多種手段對網絡利弊有效區(qū)分,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合理化應用,培養(yǎng)學生們健康的學科素養(yǎng)。
例如:高校音樂手風琴演奏課程在線教學,可選擇的網上教學平臺比較多,充分體現出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化技術影響范疇,真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中,能發(fā)揮出在線教學的強大優(yōu)勢,如:不受時間限制、空間限制等,強調師生對學習資源的共享,建立相互交流、溝通的多種方式,教學質量與技術水平顯著提升。
此外,分析音樂演奏課程在線教學中的困難,較突出的問題就是軟件對音樂聲音的處理效果,尤其是對偏高音區(qū)的樂音處理,教師在線上教學課程開展前,對此問題詳細探究與分析,在實踐教學階段選擇相應的軟件對“噪音”識別、降噪等處理,保證樂曲流暢度,并把線上聲音處理要點對學生正規(guī)指導,強化學生學科專業(yè)性。
二、疫情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變革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全面學習
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以音樂學科的“演奏”為主要教學內容,一味地強調演奏教學,忽視學生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理解程度,未對學生們進行全方面的指導教學。而基于黨與政府部門所提倡的網絡教學,借助信息化技術對音樂演奏質量的重視,鼓勵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演奏與理論”綜合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學習與發(fā)展。再分析網絡教學階段的客觀性影響因素,選擇風箱、觸鍵等高精度聆聽、指導為教學核心內容,能對學生們的聆聽樂音靈敏度提升帶來積極影響。
控制速度、節(jié)奏,保證整體輸出的“穩(wěn)定性”,是手風琴演奏中的關鍵性內容之一。在疫情背景下,開拓網絡課程保證學生們的學習時間更充裕,在日常生活與學習階段均能合理安排時間,對各種軟件不斷探索,選擇“圖文結合”的方式提升手風琴技能,提高學生對新事物的開發(fā)能力,能在練習階段不斷思考,真正地融入個人思想與情感,不斷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與能力。
(二)多渠道引導教學
為保證學生們對音樂學科知識全面性理解與掌握,教師在線上教學階段就要深度探究,從學生思想意識角度入手,與學生們建立“網絡化學習關系”,以連線教學的方式對學生們進行視頻授課,在此基礎上建立每日練習打卡制度、激勵機制,考慮到學生們綜合能力差異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們進行視頻錄制,便于學生們課后自主復習,針對線上教學階段所存在的疑惑內容能自主探究與學習,有助于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意識。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們線上交流,師生心靈間相互“碰撞”,成為師生藝術素養(yǎng)提升的有利條件。
例如:定期開展“小課大上”教學活動,以“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擴展課堂教學內容的影響范圍,有助于吸引學生們積極參與,無論是在線上教學階段還是課后自主復習,均能鼓勵學生們相互監(jiān)督與幫助,在專業(yè)技能上相互切磋、互相學習,真正掌握手風琴的演奏技巧,保證每位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科素養(yǎng)等顯著提升。而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引導、傾聽等作用,只是在最后對教學內容、學生表現等總結、分析,強調學生們的個性化教學與培養(yǎng),通過對學生們實際情況全面性掌握,為學生們提出相關建議或意見,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們的專業(yè)技能。
(三)選擇多樣化形式的教學活動
大部分教師在初期開展線上教學課程時,均會擔憂一個顯著問題,就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保證較強的自主性,往往會“應付”課堂教學任務,忽視課后自主練習的重要性。對此情況,教師們能對線上教學內容編制、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等加大力度,強調學生自主練琴意識的培養(yǎng),選擇多樣化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新穎的教學模式下也能增強自身綜合能力,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要高于傳統(tǒng)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得到眾多高校、師生認可。
例如:開展“云比賽”線上活動,由教師編制正規(guī)、完善的賽制,更設置了相應的獎勵,激發(fā)學生們自主參與,并結合活動內容與自身優(yōu)勢,自由報名比賽,整個教學活動不局限于手風琴專業(yè)學生,還可以是本科師范班級手風琴輔修學生,激發(fā)學生們的練琴自主性,通過樂曲演奏的方式使學生們的學科素養(yǎng)及學習追求發(fā)生顯著變化。此次活動設定兩個環(huán)節(jié),主要考慮線上教學時長,如果時間過長會消耗學生們的積極性,時間過短則無法展現較強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活動策劃階段就要對其引起重視,能隨著教學活動實施情況合理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們的演奏曲目類別提出要求,每人至少要準備兩個表演節(jié)目,如果遇到評分相同時,還會涉及到加賽,所以學生們能在報名階段就對此引起重視,充分展現出自身的演奏技術與能力,打破傳統(tǒng)化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性,充分發(fā)揮出較強的育人作用。
三、疫情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變革實施策略
(一)全力打造智能化育人平臺,符合高校音樂教學改革要求
在疫情防控階段,教師從教學、學生學習等方面全面性探究,考慮線上教學階段各項因素的影響或阻礙,要時刻保證教學質量與效率,把所關注的問題與影響因素共同商討,學校在此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無論是線上課程設置,還是線上教學活動開展等,均能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fā),編制完善的教學課程,在交流階段分享教學經驗,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出生動、吸引性強的線上教學課程,全力打造智能化育人平臺,與高校教學改革要求相符,并考慮學生們的接受情況,還在線上教學工作開展前,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節(jié)線上教學教研活動課程,調動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對線上教學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教學階段能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學生們學習目標也被有效明確,無論是有學習經驗的學習還是沒有經驗的學生,均能在特殊的課堂上收獲更多的學習經驗,為學生教學能力培養(yǎng)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教師借助教研會安排學生們自由討論“你自己所認為的線上教學內容”,包括教學時間控制、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式等,均能以“試講”為前提,可對學生思想意識帶來一定影響,一方面,學生們的積極性、自主性顯著提升,能了解到特殊情況的教學形式,時刻根據教師引導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內容,而在課下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不斷增強自身專業(yè)能力;另一方面,在試講階段教師應變能力、教學能力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只有對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全面性掌握,才能保證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設計合理性,突出教與學相輔相成良好效果。
(二)加大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力度,注重理論與實踐綜合教學
疫情防控階段,音樂成為鼓舞人心的抗疫“精神食糧”,借助音樂的力量撫慰心靈、激起斗志,引起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師的關注與重視,能詳細探究此背景下的學科教學實況與效果,注重網絡授課的同時,也使學生們對疫情防控情況有所了解,借助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為疫情防控做出積極貢獻,鼓勵、引導學生們創(chuàng)作音樂,在日常指導教學階段,提議學生們對演奏形式進行改編,借助樂曲的方式充分展現出學生們的個性,并在融合階段將聲曲式等基礎理論運用到演奏中。
此外,考慮學生們綜合能力的差異性,在初期教學階段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鼓勵學生們自主探究與創(chuàng)新,如:“插播”形式教學,能把之前所學習與演奏的曲目加入到新曲目中,鍛煉學生們在樂曲銜接時“調性轉換”連接創(chuàng)作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根據自身的喜好與情感表達,自由選擇表演樂曲,不要求學生們對整個曲目進行改編,哪怕是一小段也能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不對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形式進行限制,反而會為實踐教學帶來積極影響。
例如:疫情防控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們關注時事政治,并融入到手風琴演奏課程在線教學中,雖不能參與到抗疫一線,也能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哪怕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會帶來較大的影響,學生們的心理、思想等均受到一定影響,用心感受、用愛關懷、用音樂發(fā)聲。學生們共同創(chuàng)作了三聲部手風琴合奏《汪洋一滴》,以一個旋律聲部為基礎,并錄制視頻,再合奏,由三個視頻聲部合成,創(chuàng)作出一個新的表演形式,整個曲調悠揚,寄托著“共盼春來”的美好愿望,并向所有醫(yī)護工作人員致敬。這種比較特別的教學模式,不單單強調學生們專業(yè)技能教學,而且還能對基礎知識與樂曲演奏綜合教學,使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專業(yè)水平等顯著提升,從而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三)借助信息化技術提升教學質量,突出教學改革重要性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在教學改革階段對信息化技術加大應用力度,以實際效果說明教學改革階段信息化技術應用必要性,實施效果有良好的基礎保障。同時,教師也發(fā)揮出自身教學作用,全面參與到線上教學中,與學生們相互交流與溝通,及時發(fā)現學生們的不同問題,探究學生基礎能力與線上教學的參與性,在創(chuàng)新階段對教學內容調整、優(yōu)化,隨著學生學科能力提升適當增加教學內容難度,保證學生們能有一個接受、學習、創(chuàng)新過程,也保證線上教學質量與實際效果。再從家長配合角度分析,要求家長能在此階段給予學生多方面關注,不要錯誤地認為線上教學浪費時間或形式化教學,每節(jié)課所設定的教學內容均是以學生為主體,需家長能積極配合教師教學,也自主參與到學生線上學習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與條件,才可顯著說明疫情背景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科教學質量,為高校健康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
四、結語
由于疫情,各高校在音樂課堂教學階段受到巨大影響,在新形勢下高校自身需要引起重視,要把教學變革放在核心領域中,能借助教學改革突出其影響性與重要性,既能促進學生全面學習,又對學科知識多渠道引導教學,再加上多樣化形式教學活動積極開展,保證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與掌握,學生們的學科素養(yǎng)也會不斷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符合預期教學目標。同時,高校自身全力打造智能化育人平臺,符合高校教學改革要求,加大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力度,注重理論與實踐綜合教學,借助信息化技術提升教學質量,突出教學改革重要性,從而實現預期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雨昕.高校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探究[J].戲劇之家,2021(18):114-115.
[2]沈文韻.后疫情時期高校音樂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新探索——以浙江傳媒學院《室內樂合奏與舞臺實踐》課程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模式為例[J].藝術評鑒,2021(07):94-100.
[3]高善善.芻議新媒體時代的高校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J].參花(下),2021(04):119-120.
[4]曾艷.新媒體時代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探索[J].藝術大觀,2021(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