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黎琳
(羅源縣實驗幼兒園,福建 福州 350600)
情緒關乎幼兒的身心健康。幼兒應保持“情緒安定愉悅”,是《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健康領域中的重要要求。學齡前的幼兒因身心發(fā)育的限制,情緒管理能力較弱,情緒易沖動、易起伏、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尤其是剛?cè)雸@的小班幼兒,情緒問題明顯多于中大班幼兒。且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懂得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稍有不如意就亂發(fā)脾氣、大聲哭喊,有時傾向用粗暴的肢體動作去解決問題。上述現(xiàn)象嚴重影響幼兒的學習與生活,也降低幼兒教育的整體質(zhì)量。幼兒的情緒問題不容小覷,因此幫助剛?cè)雸@的幼兒處理情緒問題,讓他們能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成為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繪本圖文并茂,情節(jié)生動有趣,是公認的適合幼兒閱讀的圖畫書。近幾年,繪本閱讀越來越受到幼兒園教師的認可和重視,繪本里的資源也被大量的挖掘和使用。對于小班幼兒而言,繪本的教育功能似乎只局限在提升幼兒閱讀興趣、豐富幼兒想象力以及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對于繪本的一個重要功能,教師們似乎忽略了,即繪本的情緒教育功能。繪本中鮮明的色彩、生動的角色、豐富的情節(jié)等,能夠輔助幼兒正確識別、理解和表達情緒,并找到有效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方法。因此,筆者在日常教學中,嘗試利用繪本對幼兒進行情緒教育,融合閱讀、表演、繪畫等多種教育方式,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
繪本里蘊含著獨特的情緒教育元素。教師要認真傾聽幼兒的心聲,了解幼兒的喜好,遵循小班幼兒情緒發(fā)展的特點,選擇有針對性、循序漸進的情緒主題繪本,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情緒教育價值。適合小班幼兒的情緒繪本,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比較凸顯,他們對圖像的興趣明顯優(yōu)于對文字符號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為幼兒選擇以圖畫為主的繪本,便于幼兒理解。選擇的圖畫書中,還要有明亮的色彩、立體直觀的角色形象。明亮的色彩能充分渲染繪本故事中的情緒氛圍,加深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感受角色情緒的變化;立體直觀的畫面能將幼兒帶入故事情境,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內(nèi)容,達到視覺、聽覺、觸覺三種感官的融合。如《我的情緒小怪獸》是一本適合小班幼兒閱讀的立體圖畫書,書中文字呈現(xiàn)不多,設置了大面積的明亮色塊來吸引讀者。書中的每種顏色都代表著一種情緒:黃色代表快樂、紅色代表生氣、黑色代表害怕等,把抽象的情緒概念變成有顏色的可愛的小怪獸。每翻動一頁,3D 立體畫面就會躍然紙上,促使幼兒在興趣盎然中輕松地感知各種情緒。
小班幼兒年齡小,認知水平有限,選擇的繪本如果不夠生動有趣,或是離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太遠,他們可能不感興趣、難以理解。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富有童趣且貼近幼兒生活的繪本,讓幼兒在繪本呈現(xiàn)的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自然而然地獲取認知體驗,以此建構(gòu)相關的情緒知識,在自己已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擴展、提升。如繪本《菲菲生氣了》,故事中引發(fā)菲菲生氣的原因是菲菲的玩具被姐姐搶走了,這是幼兒生活中時常經(jīng)歷的爭搶玩具事件。熟悉的生活情景容易引發(fā)幼兒的情感共鳴,把幼兒迅速帶入故事情節(jié)和氛圍的中心,在故事場景中深入了解、體驗菲菲的情緒歷程。
隨著幼兒認知經(jīng)驗的發(fā)展,他們在情緒情感上也隨之逐步發(fā)展。因此,選擇的繪本要有多元的情感脈絡,如開心、平靜、興奮等積極情緒,難過、傷心、害怕等消極情緒。通過閱讀繪本,讓幼兒學習正確的辨認各種情緒。同時,故事中還要有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式,引導幼兒將這些策略方法遷移到生活中,增強對情緒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比如,當幼兒生氣時,可以推薦繪本《生氣湯》。故事中,霍斯在一天中遇到了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媽媽發(fā)現(xiàn)霍斯的反常,于是想出一個好辦法:讓霍斯對著一鍋湯尖叫,對著鍋扮鬼臉,拿著勺子“乒乒乓乓”地敲擊等。慢慢地,霍斯笑了,不再生氣了。幼兒在閱讀中跟隨霍斯的情緒發(fā)展,也學會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再如,當幼兒感到恐懼不安時,可以推薦能緩解緊張情緒的繪本《小恩的秘密花園》《你睡不著嗎》《媽媽的紅沙發(fā)》等。此類繪本均有共同的特征,即有趣的情節(jié)、生動的角色,讓幼兒淺顯易懂地了解:原來恐懼都來自自己,只有學會戰(zhàn)勝自己,才能戰(zhàn)勝恐懼,減緩膽怯的情緒。
以繪本為載體開展情緒教育活動,除了可以運用閱讀模式外,還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續(xù)編繪畫等游戲方式,讓主題活動活躍起來,增強幼兒的參與感。[1]讓幼兒運用多種方式,從多個維度來認識情緒、感知情緒、體驗情緒,從而增強情緒教育的有效性,最終實現(xiàn)情緒管理。
閱讀是幼兒了解繪本內(nèi)容的最直接方式。[2]如何通過趣味閱讀,引發(fā)小班幼兒對情緒繪本的興趣呢?教師要讓繪本畫面、文字“活”起來,使之變成“立體”的畫面;同時,依據(jù)繪本的情節(jié),通過玩一玩、動一動等操作活動,吸引幼兒進入圖畫書的情境,在邊玩邊操作中,感知各種情緒。如閱讀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時,教師利用繪本中描述的五顏六色的瓶子和形象可愛的小怪獸,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通過看一看、讀一讀、猜一猜的方式,思考這只小怪獸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種顏色?各種顏色又代表什么?幼兒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色彩和小怪獸的表情是有關系的:黃色代表快樂,藍色代表憂傷,綠色代表平靜,紅色代表憤怒,黑色代表恐懼,粉色代表愛。最后,組織幼兒玩一玩、分一分,跟著小女孩一起幫助情緒混雜的小怪獸將不同顏色的情緒依次整理到相應的瓶子里,在讀中玩、玩中學的過程中,初步認識了解各種情緒。
開展情緒繪本主題教育活動,教師還可以圍繞故事情節(jié),增加回顧、交流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討論中回顧、在交流中碰撞,從而突破學習難點,體驗情緒內(nèi)涵。[3]討論環(huán)節(jié)可圍繞繪本主人公情緒的表征、情緒經(jīng)歷、情緒的變化開展,引導幼兒聯(lián)系故事情節(jié)進行思考、交流,通過深度學習,為幼兒梳理經(jīng)驗,在體驗中鞏固對各種情緒的認知。如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可通過回顧討論的方式,讓幼兒探索思考:“小怪獸的每種情緒都有什么樣的特點?你們經(jīng)常是什么顏色的怪獸?這種怪獸的感覺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回顧繪本及自身經(jīng)歷,交流表述自己的情緒與感受。還可以通過觀察對比的形式,讓幼兒直觀體驗情緒:“對比這幾種顏色,你們喜歡什么樣的怪獸?如果變成紅色小怪獸該怎么辦?”引導思考用什么方式排解情緒。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給出不同的答案,如“玩玩具”“吃喜歡的東西”“跟好朋友玩”等。幼兒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去探尋答案的過程,正是加深幼兒情緒體驗的過程。
情緒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而角色扮演是讓幼兒“看見、觸摸”情緒的橋梁,有助于幼兒學會合理表達情緒。當幼兒從閱讀者變?yōu)楸硌菡邥r,通過角色扮演,進入故事主人公當時的情感狀態(tài),在模仿主人公的表情、動作、語言的過程中,直觀地理解、接納主人公的心情,從而認同情緒產(chǎn)生、變化的原因,并在與角色的情感交融中,進一步獲得情緒體驗。例如,表演《我的情緒小怪獸》時,扮演黃色小怪獸的小可和扮演藍色小怪獸的小樂爭執(zhí)起來,原因是小樂不小心踩到小可的腳。小可痛得直叫,一邊跺腳一邊大聲喊,還想伸手打人。這時,一旁的小雨說:“小可,你不是黃色小怪獸,你是紅色小怪獸?!毙】哨s緊說:“我不要當紅色小怪獸(紅色代表憤怒),我要當黃色小怪獸(黃色代表快樂)?!毙】蛇呎f邊平靜下來,還轉(zhuǎn)了一個圈,用動作證明自己是快樂的小怪獸。通過角色表演,幼兒不僅鞏固了情緒認知,還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
對于語言表達能力尚弱的小班幼兒而言,繪畫是他們最簡單的一種“特殊語言”,是通往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一條途徑,是傳遞兒童情緒的重要渠道。通過繪畫,教師可以窺見幼兒的喜、怒、哀、樂以及所想所思。幼兒畫下的每一筆、每一劃,甚至是選擇的顏色,都可以直觀地折射出他們真實的內(nèi)在情感與情緒。教師可以通過解讀幼兒的繪畫語言,深入了解幼兒的情緒,幫助幼兒疏解和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提升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例如,讀完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后,教師請幼兒畫一畫自己在生活中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情。一名幼兒的畫具有典型性:整張紙上畫滿紅色的叉叉。教師詢問她,“為什么你畫了這么多紅色的叉叉?”幼兒說,“昨天晚上,媽媽答應早上送我去幼兒園,可是她早上又叫奶奶送我,因為媽媽要想睡懶覺”,所以她非常生氣。教師安撫幼兒,讓她嘗試涂涂畫畫是否能夠緩解情緒,或者干脆跑一圈,就能把負面能量釋放出來。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的特殊性,難以通過一兩次情緒主題教育活動讓其學會管理情緒,教師還需在日常生活中,借助繪本設置巧設適合幼兒的各種教育場景。通過正面引導的方式,協(xié)助幼兒進行情緒轉(zhuǎn)移、排解,逐步培養(yǎng)幼兒情緒管理的能力,促進其積極健康情緒的養(yǎng)成。
創(chuàng)設“心情城堡”,供幼兒情緒排解和宣泄。[4]“心情城堡”可以設在相對偏僻、安靜的角落,如寢室、活動室角落等,作為協(xié)助幼兒調(diào)節(jié)情緒的“私密區(qū)”。“心情城堡”可以是一個小帳篷,也可以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屋子,內(nèi)側(cè)有柔軟的小沙發(fā)、靠枕,外側(cè)用紗幔做隔斷,既安全又私密。“心情城堡”里可投放讓幼兒心情愉悅的繪本,如《我不生氣》《永遠永遠愛你》等,供幼兒閱讀,并播放舒緩的音樂,設置收納“壞情緒”的垃圾桶等。當幼兒在情緒不好時,可以來這里一邊聽音樂一邊閱讀繪本;還能將不開心的事情用彩色筆畫出來,然后丟進“壞情緒”垃圾桶,達到宣泄、排解情緒的目的。
籌建“心情劇場”,利用幼兒最喜歡的情緒繪本、以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方式開展戲劇表演?!靶那閯觥笨梢栽O在教室周圍或走廊上,讓幼兒在任何時候都能參與游戲;“心情劇場”的劇本必須由幼兒自主投票選出,再根據(jù)劇本,自主進行相關的角色扮演活動。通過內(nèi)容聚焦、情節(jié)構(gòu)建、探秘情緒等多種操作方式開展游戲,在繪本故事及角色的引導下,忘掉或轉(zhuǎn)移負面情緒,產(chǎn)生積極健康的情緒,學會情緒調(diào)節(jié)。
營造“心情打卡”驛站,投放和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中顏色相同的情緒小絨球以及情緒小罐子等?!靶那榇蚩ā斌A站可以設在幼兒園中較顯眼的位置,方便幼兒每日“打卡”。幼兒每天學著小怪獸的樣子,尋找符合今天心情的小絨球,投放到相應的罐子里,及時表達當下的情緒。這些承載著幼兒細膩的心情告白的小絨球,也成為教師了解幼兒情緒的窗口。比如,幼兒今天“打卡”用了藍色(代表憂傷)、黑色(代表恐懼)等小絨球,教師應及時捕捉,并借助這個機會走進幼兒的內(nèi)心,讀懂他們的情緒表達,幫助其一起想出排解情緒的辦法。
幼兒的情緒發(fā)展是一個具有不確定因素的過程,而情緒教育活動也不是能立竿見影的,需要長時間的熏陶與影響。因此,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更多優(yōu)秀的情感類繪本,自然地滲透到幼兒的學習生活中,采取多樣的方式,讓幼兒在持續(xù)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學習和掌握情緒管理的辦法,做自己的情緒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