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云梅
為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今年3月份,省館(辦)制定印發(fā)了《河北省檔案館(河北省方志辦)關于開展到期檔案依法接收進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冀檔館發(fā)〔2022〕6號),有序開展了到期檔案依法接收進館工作。結合各類檔案接收進館標準,筆者就幾個大的門類傳統載體檔案(包括文書、會計、科技檔案等)在整理過程中所遵循的原則、整理規(guī)范等分別進行釋義,以供讀者參考。
按照《通知》要求,依年度排序,今年應移交檔案為2002年及之前各立檔單位形成的永久保管的檔案,因此,相應時期形成的文書檔案可按照當時的標準進行整理。
2000年前的文書檔案是以“卷”為單位進行整理的,文件材料的分類、組卷、編目、裝訂、案卷封面、脊背填寫等,應當符合《文書檔案案卷格式》(GB/T 9705-1988)要求。
1.整理原則。在對歸檔的文書檔案以“卷”進行整理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原來的整理基礎,保持文件之間的聯系,便于保管和使用。檔案原來的整理基礎是前人整理檔案的成果,其中主要強調以下兩方面:
(1)已整理完成的。只要是經過整理,有目錄可查有規(guī)可循的檔案,就應力求保持其原有的整理體系,一般不再重新整理,原則上應當保持原卷冊的封裝,必要時可做適當的加工整理,按照接收標準及要求做好補充完善,分類排列。
(2)有必要進行再次整理的。必須進行一定整理的檔案,要注意研究原有的整理基礎,弄清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對整理不當和錯誤的部分要經過仔細分析,摸清情況之后再進行改動和調整,避免人為破壞文件之間的聯系,保證檔案整理質量。
2.整理內容。以“卷”為單位整理的文書檔案每本案卷必須包含4方面內容,即案卷封面、卷內文件目錄、案卷內容和卷內備考表。
(1)案卷封面。文書檔案案卷卷皮為硬卷皮和軟卷皮兩種,案卷封面項目包括全宗名稱、類目名稱、案卷題名、時間、保管期限、件、頁數、歸檔號、檔號,其中,常用的檔號包括全宗號、目錄號、案卷號。項目填寫需用耐久材料書寫準確、規(guī)范、字跡工整清晰或計算機打印。案卷題名既要簡明確切又要結構合理,體式一致,文字簡練,準確概括本卷文件的主要制發(fā)機關、內容、文種。案卷目錄號應區(qū)分不同保管期限編制,在同一個全宗內不允許出現重復的案卷目錄號,要考證清楚后填寫。
(2)卷內文件目錄。卷內文件目錄項目包括序號、文件號、責任者、題名、日期、頁號、備注,項目填寫需用耐久材料書寫或計算機打印,對文件材料的題名不要隨意更改和簡化,對無題目的須重新擬寫題名,自擬內容外加括號。沒有責任者或年、月、日的要考證清楚,用規(guī)定符號填入有關項內。會議記錄應填寫出會議的時間和主要內容,字跡工整。卷內文件目錄放在卷首。
(3)卷內備考表。卷內備考表項目包括卷內文件材料情況說明(可填寫卷內文件缺損、修改、補充、移出、銷毀等情況)、立卷人、檢查人、立卷時間,按規(guī)定逐項填寫齊全,準確無誤,立卷人與檢查人不能是同一人,可手簽或蓋個人章。卷內備考表置于卷尾。
3.案卷的裝訂。裝訂一般采用“三孔一線”左側線裝方式。對破損的文件材料應按裱糊要求托裱,字跡擴散或字跡模糊材料、不符合保護要求的材料,應復制并與原件一并立卷裝訂。裝訂要結實、整齊、不掉頁、不倒頁、不壓字、不損壞文件、不妨礙閱讀。卷內應剔除易銹蝕、易氧化的金屬物和塑料裝訂制品。原裝訂方式符合要求的,應維持不變。單份裝訂的案卷應逐件加蓋檔號章,檔號章的位置在每件文件首頁的右上角,項目包括全宗號、目錄號、案卷號、件號。
4.頁碼編寫。卷內材料宜在有文字的每頁材料正面右上角、背面左上角空白位置編寫阿拉伯數字頁號,整卷裝訂的編制大流水號,單份裝訂的編制小流水號。文件材料已印制成冊并編有頁碼的、擬編制頁碼與文件原有頁碼相同的,可以保持原有頁碼不變。
5.編制全引目錄。以“卷”為單位整理的文書檔案在進館時,需要附上本單位編制的全引目錄,即案卷目錄+文件級目錄,又稱“卷內文件目錄匯集”,包括案卷檔號、案卷題名、起止日期、總頁數、保管期限、備注及卷內文件目錄等項目,在備注一欄中,要詳細標注檔案密級和鑒定開放內容,如密級文件是否到期解密,非涉密文件是否滿25年后向社會開放及有無權限等問題。
6.裝盒。軟卷皮檔案應裝入檔案盒。
(1)檔案盒封面為空白面。
(2)檔案盒脊背。項目填寫需用紅色印泥蓋章或用耐久材料書寫準確、規(guī)范,字跡工整清晰。盒脊項目包括全宗名稱、目錄號、年度、起止卷號,其中起止卷號填寫XX-X卷,其余項目的填寫方法同硬卷皮格式。
2000年以后文書檔案應以“件”為單位進行整理,歸檔文件的裝訂、分類、排列、編號、編目等,2000-2015年應當符合《歸檔文件整理規(guī)則》(DAT 22-2000)要求;2016年后應當符合《歸檔文件整理規(guī)則》(DAT 22-2015)要求。以2000年《歸檔文件整理規(guī)則》(DAT 22-2000)為例:
1.整理原則。歸檔文件一般以每份文件為一件,歸檔文件整理應遵循文件的形成規(guī)律,保持文件之間的有機聯系,并應區(qū)分不同價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2.整理內容。以“件”為單位整理的文書檔案一般以每份文件為一“件”,一般來說順序為:正本在前,定稿在后,發(fā)文處理單在正本之后定稿之前;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復制件在后;轉發(fā)文在前,被轉發(fā)文在后;來文與復文作為一件時,復文在前,來文在后;結論性材料在前,依據性材料在后;不同文字的文本,無特殊規(guī)定的,中文本在前,外文本在后,或者漢文本在前,少數民族文字本在后;有收文處理單的,可放在最前面。
3.歸檔章。歸檔章一般蓋在歸檔文件首頁上端的空白居中位置,用紅色印泥蓋章并填寫相關內容。歸檔章設置全宗號、目錄號、年度、保管期限、件號等必備項,并可設置機構(問題)等選擇項。
4.備考表。每盒應附上備考表,置于盒尾,填寫盒內歸檔文件需要說明的情況和整理人、檢查人、日期,立卷人與檢查人不能是同一人,可手簽或蓋個人章。
5.文件裝訂。歸檔文件材料應以“件”為單位進行裝訂,宜采取線裝法裝訂,頁數較少的,使用直角裝訂,文件較厚的,采用“三孔一線”左側線裝方式,裝訂要結實、整齊、不掉頁、不倒頁、不壓字、不損壞文件、不妨礙閱讀,應剔除易銹蝕的金屬物和塑料制品。原裝訂方式符合要求的,應維持不變。
6.頁碼編寫。一般以件為單位編制頁碼,頁碼應逐頁編制,宜在有文字的每頁材料正面右上角、背面左上角空白位置編寫阿拉伯數字頁號;文件材料已印制成冊并編有頁碼的、擬編制頁碼與文件原有頁碼相同的,可以保持原有頁碼不變。
7.編制歸檔文件目錄。以“件”為單位整理的文書檔案在進館時,應編制歸檔文件目錄,編目應準確、詳細、便于檢索,包括序號、檔號、文號、責任者、題名、日期、頁數、備注等項目。
8.裝盒。按三級分類法整理的歸檔文件按順序裝入檔案盒,不同年度、保管期限的歸檔文件不能裝入同一檔案盒。
(1)檔案盒封面??陶拢ㄊ褂媚途眉t印臺)或用耐久材料書寫,將立檔單位名稱(全稱或通用簡稱)蓋(寫)在檔案盒封面雙橫線上方。
(2)檔案盒脊背。項目填寫需用紅色印泥蓋章或用耐久材料書寫,準確、規(guī)范,字跡工整清晰。項目包括全宗號、目錄號、年度、保管期限、機構(問題)、起止件號、盒號,用阿拉伯數字自上而下填寫。保管期限用漢字填寫。盒號指檔案盒的排列順序號,可按進館要求填寫,如機關檔案室認為有必要填寫盒號,可用鉛筆填寫。
(一)整理原則?!稌嫏n案管理辦法》(國家檔案局79號令) 在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舊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財會字(1998)32號同時廢止,無論如何變化,會計檔案有自身的形成規(guī)律和特點,一般由財會部門隨時立卷,定期保管,因此在整理會計檔案時不應打亂原有基礎,原則上應當保持原卷冊的封裝,保持其外形特點,然后分類排列。
(二)接收范圍。包括決算、年度財務報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等。
(三)整理內容。每本案卷要包含4方面內容,即案卷封面、卷內文件目錄、案卷內容和卷內備考表。
1.案卷封面。包括單位名稱、內部機構名稱、案卷題名、所屬年度、卷內張數、保管期限、檔號,并有會計機構負責人、立卷人分別簽名或蓋章。
2.卷內文件目錄。同以“卷”為單位整理的文書檔案。
3.卷內備考表。同以“卷”為單位整理的文書檔案。
(四)案卷的裝訂。同以“卷”為單位整理的文書檔案。
(五)編制全引目錄。同以“卷”為單位整理的文書檔案。
(六)裝盒。
1.檔案盒封面。會計檔案盒封面項目包括全宗名稱、案卷提名、時間、卷數、張數、保管期限、全宗名稱、案卷號等。
2.檔案盒脊背。會計檔案盒脊背項目包括年度、全宗號、目錄號、案卷號、盒號、保管期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