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逸如[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廣州 510091]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是偉大的文學家、哲學家,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贊譽。
貞元十九年(803),京畿地區(qū)遭受天災,幸臣京兆尹李實隱瞞事實,謊報朝廷。韓愈親睹了京畿之地夏遇大旱,秋遭霜凍,莊稼所收,十難存一,生靈凃炭,民窮財盡的實情。作為御察大使的他,責無旁貸,挺身而出,上疏《御史臺論天旱人饑狀》,并希望朝廷察納諫言,以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不料卻被李實讒言而貶陽山。詔令一出,他當即就被吏役驅遣,倉皇上路。韓愈出秦嶺,下襄漢,過洞庭,溯湘江,抵長沙,越九嶷,一路困苦,一路險阻,一路憤懣,一路憂愁,又一路悲歌!終于在貞元二十年(804)二月中旬,經過多達兩個多月,三千八百余里的長途跋涉,到達了貶所連州陽山縣。韓愈在貶地陽山縣待了長達一年兩個多月的時間。
陽山,唐時屬連州,今屬廣東省清遠市。連州(今清遠市)隸屬嶺南道,轄管桂陽、陽山、連山三縣。
韓愈在陽山一年多的時間里創(chuàng)作了《貞女峽》《李員外寄紙筆》《千崖表》《遠覽》《劉生》等二十余首詩歌和《燕喜亭記》《送區(qū)冊序》等多篇散文,還有他后來回憶陽山貶謫生活的多篇詩文等。仕途不幸詩家幸,艱難困苦的貶謫生活,卻收獲了燦爛奪目的文學佳構,并成就了韓愈的文學地位。
韓愈貶謫陽山時所創(chuàng)作的詩文,其思想內容,情感情思,概而言之,有以下幾點。
首先,恐懼憂愁。韓愈在《送區(qū)冊序》中說:“陽山,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江流博急,橫波之石,舟上下失事,破碎沉溺者往往有之??h郭無居民,官無丞、尉,小吏十余家,皆鳥言夷面?!彼J為陽山有丘陵起伏之危,江河洶涌之險,虎豹時時出沒,哀猿處處啼叫,蟲蛇遍野橫行,吏民憤恨,語言奇異,是蠻荒之地,窮困之鄉(xiāng)。為此,他十分恐懼和憂愁。韓愈還在《永貞行》詩中提到陽山有瘴癘,兩頭蛇、怪鳥、蠱蟲、雄虺,令人十分恐懼。他又在《燕喜亭記》說:“繇郴逾嶺,蝯狖所家,魚龍所宮,極幽遐瑰詭之觀,宜其于山水飫聞而厭見也?!薄拔z狖”,即猿猴。環(huán)境險惡,氣候異常,交通閉塞,毒霧彌漫,蠻俗可惡,怪鳥慘叫,蛇蠱亂竄,令人恐懼萬分。他在《宿龍宮灘》中還說,激流奔騰怒吼,猶如閃電劃過;白浪沖擊灘頭,聲震像驚雷轟鳴。這一切陰森恐怖,令人膽戰(zhàn)心驚?!洞饛埵还Σ堋吩唬骸拔磮蠖鞑ㄖ浪钛渍嗡蜕?。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鼻岸浼扔袑σ蜓渍味赖目謶?,又有無法回歸京城的嘆息,還有對未來“兼治天下”的憧憬,這隱含了多少憂愁和怨恨。后二句,寫愁不說愁,只言霜毛陡增;寫憂憤,以曲筆出之。詩意婉轉,韻味醇厚??傊?,韓愈對生存環(huán)境的恐懼,既是他強烈生命意識的自然反映,更是對仕途坎坷、官場黑暗的惶恐的內心反映。
其次,修身自省。自省是儒家修身的不二法寶,不然,何以“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子“日三省吾身”①,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雹谛貞褲腊裁襁h大抱負的韓愈仕途并不順遂,三試后才中進士,進士后又被閑置;剛當上監(jiān)察御史,為民請命,卻被讒言禍害而斥荒蠻之地。韓愈在陽山靜下心來,苦苦思索,反思人生,總結得失。他在《縣齋有懷》中說:“少小尚奇?zhèn)?,平生足悲吒。猶嫌子夏儒,肯學樊遲稼。事業(yè)窺皋稷,文章蔑曹謝?!彼麖男×⒅尽凹鏉煜隆?,做君王的賢臣;在文學上應超越曹、謝等先賢,獨樹一幟,獨步天下。他滿懷美好的愿景踏上了應試之路,然而,科舉之路坎坷不平,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他嘗遍了世態(tài)炎涼、人情世故、冷嘲熱諷的酸甜苦辣,遭遇了缺衣少食、挨餓受凍、辛酸艱難的生存困境,無奈只能“大梁從相公,彭城赴仆射”,成為使府幕僚。然而,幕僚難以實現(xiàn)他的人生理想。因此,他毅然離開幕府,求官京城。他任監(jiān)察御史以來,克盡厥職,忠心耿耿,但因為民請命,不料得罪群小,而被斥蠻荒之地。韓愈在總結人生,舔舐帶血的傷口后,開始反省,以求振作精神,勵精圖治。韓愈《五箴》序中說:“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彼又f,現(xiàn)在三十八歲了,牙齒開始松動,頭發(fā)開始斑白,已經沒有以前那么聰明了,道德修養(yǎng)漸漸負于初心,真的快要墮落為小人了,因此,作《五箴》來反省五個方面的惡行。他按照儒家“內省”的精神反思,對自己的游、言、行、好惡、知名五方面提出了規(guī)誡。例如,《游箴》檢討自己過度游玩嬉戲,早晚無所事事,廢時荒事,虛度光陰,這樣就不能與正人君子為伍而淪落為小人,應當摒棄這種散漫作風,奮發(fā)有為,親詩書,近學問?!堆泽稹穭t總結了自己做幕僚時的諫言反而成為叛逆,在朝廷的議論也成為奸臣,告誡自己要少說慎言?!缎畜稹穭t檢討自己的過失行為,不做讓他人,讓自己悔恨的事?!逗脨后稹犯嬲]自己要親仁者,遠朋比?!吨稹氛J為要深埋功名,默默無名不要煩惱,聲名遠播則要擔憂。要像子路一樣,唯恐名聲在外,卻能享譽千載。值得注意的是,韓愈還借《五箴》抒發(fā)了他對黑暗官場嫉賢妒能的憤懣,表達了懷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無奈,以及遭群小排擠、打擊悲憤的思想感情。從《五箴》可以看出,韓愈在堅守儒家道統(tǒng),用中庸的思想規(guī)范自己。我們知道韓愈自始至終攘佛斥老,他認為佛老有違人倫;佛老使人無為,拋家舍業(yè),擾亂了社會秩序和社會生產等。他在《送靈師》中說,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七百余年,黎民入寺院逃避了賦稅差役,農田桑地失去了耕田種桑之人,朝廷任官也漏掉了不少賢能之人??墒?,官員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因此,當他在跌入人生低谷后,沒有像其他貶謫文人一樣用佛道思想來消解自己被政治打擊的痛苦、麻醉自己仕途坎坷的憂愁,而是用儒家“內省”之法反思人生,以中庸思想規(guī)范自己,以“兼濟天下”的精神振作自己,回歸君子之道。
再次,有愛在民。韓愈“貶陽山令。有愛在民”③。他在《送區(qū)冊序》中說:“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壓乎貧賤也。”他關心民瘼,經常入農舍,進山寨,察民情,觀風俗。他在《幽懷》詩中寫道:“間關林中鳥,亦知和為音。”林中之鳥尚知以“和”為美妙之音,社會中的人更應以“和”為樂,為美。他在《縣齋讀書》說:“詩成有共賦,酒熟無孤斟?!边@還是強調不要“獨樂”,要與他人一起樂。摩崖石刻《遠覽》曰:“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往來三伏里,試酌一泓清?!痹撛娫婎}為“遠覽”,遠覽到了什么?詩人沒有寫,留下藝術空白,任人想象,這是詩的精妙之處。有人說詩人看到了千崖山,并題了《千崖表》,我想這太具象化了,或許是起起伏伏的群山,或許是云霧繚繞的峻嶺,也許是遠空中自由飛翔的大鳥、悠悠飄浮的白云、煙雨蒙蒙的遠山……覽者在不同時空、不同心境,遠覽絕非相同,陰晴雨雪應相異,喜樂憂愁非相近,遠近高低該不同。詩人只是強調“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韓愈還在《魚叉》中描繪了漁民叉魚的精彩畫面,然后說:“文客驚先賦,篙工喜盡謠。膾成思我友,觀樂憶吾僚?!蔽娜四鸵姷讲骠~的情景,非常驚奇,情不自禁地賦詩吟誦,船工漁民也高高興興唱起了漁謠,此起彼伏,一片歡樂。魚肉成膾,便想與我的朋友們同享,也想與我的同僚們共樂。概而言之,韓愈強調非獨樂,而求與友人同樂,與民同樂。這傳承了孟子“非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精神,孟子進一步申述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
韓愈認識到要解民之憂,使民樂,就得傳播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中唐的陽山,乃荒蠻之地,文化落后,陋習盛行,生產技術還處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態(tài),人民生活極度貧困。為此,韓愈興儒學,招生授徒。不少好學才俊如區(qū)冊、區(qū)弘、竇存亮、劉師命等均遠道慕名而來求學,陽山縣不少百姓也樂于師從韓愈。韓愈正是通過這些文學青年傳播中原文化。清代陳廷溶在《讀書臺》一詩中寫道:“化到猶蠻后,荒隅禮教成。當時親父母,此日重師生?!雹葸@幾句詩充分反映了韓愈倡導教育的社會效果,尊師重教之風彌漫陽山縣。黎民懂禮儀,百姓識教化,陽山大地一派儒雅。
陽山百姓重狩獵輕農桑。有些地方即使農耕,生產方式也極其落后,生產技術十分低下。為此,韓愈一是重農耕、抑狩獵,勸導百姓積極開荒種地,修筑渠壩,發(fā)展水利。二是傳播農耕技術,改良農具,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從而提高了農業(yè)生產水平,提升了農業(yè)生產效率和糧食產量,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李純宏在《韓愈陽山政績考》一文中認為:“韓愈倡導的農耕生產方式,推動后人引進先進農業(yè)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其首倡之功,功不可沒?!雹?/p>
韓愈在陽山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特色有以下幾點。
首先,題材新穎。韓愈被貶陽山,長期處于惡劣的環(huán)境之中,孤獨寂寥,痛苦郁悶。他就沉浸在陽山的奇異險怪的山水之中,用以打發(fā)孤苦而憂愁的時間。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有意將這些奇異險怪的物象,如蛇、蟲、魚、猿、奇山、怪石、暴雨、險峽,等等,引入其創(chuàng)作之中,并將主體恐懼、痛苦、幽怨、憤懣的思想感情,融入奇異險怪的物象之中,達到物我兩融,渾然一體;再通過極度夸張和奇異比喻的語言,從而創(chuàng)造恐懼、驚悸的氛圍和奇崛怪異的意境。
其次,構思精巧。韓愈詩文創(chuàng)作非常講究藝術構思。例如,《送區(qū)冊序》是一篇贈序。贈序,作為一種文章體裁,是古人送別友人時將相互贈送的詩文相結為集并寫作的序言。贈序,內容多是慰勉、鼓勵、稱許、贊揚、懷念之辭。贈序的習慣寫法,開頭要抒寫離情別緒,相思相念。而韓愈這篇序文卻以“陽山,天下之窮處也”崛起,突兀陡然,出奇制勝,先聲奪人,然后環(huán)繞“窮”字,敘寫陽山環(huán)境的險惡:山峰處處奇險,虎豹、毒蛇時時出沒;江流洶涌湍急,礁石密布,灘高險傲;城郊荒蕪,縣衙敞陋;人們語言怪異,面目恐怖。在這里韓愈沒有直接抒寫自己被貶謫陽山縣孤獨、苦悶、憂愁的心情,但是,我們從極大夸張“天下”的言辭中,從極力渲染陽山之“窮”的語境中,從段末“待罪”的反語中,領悟到了韓愈貶到陽山后寂寥、孤獨、憂愁與憤懣的心情。后段寫詩人與區(qū)冊的歡悅相處和欣喜之情。同是陽山,再不是窮鄉(xiāng)僻壤,驚險恐怖的了,而是山清水秀,嘉木蔥蘢。師生坐而論道,相談甚歡;垂釣以娛,陶然以樂。何哉?區(qū)冊知書識禮,有志于仁義之道。這里有對送別之人的贊美、期許,還有友情與不舍。前段寫陽山之“窮”,是為突出自己被貶之苦,之孤,之憂,這為后文區(qū)生的到來之喜,之歡,之樂,做了很好的鋪墊,前后二段相互襯托,渾圓一體,由此可見其構思之精巧,不同凡響。
其三,詩風奇崛。韓愈詩風多樣,但奇崛險怪的詩風獨樹一幟,令人稱奇。例如《貞女峽》:“江盤峽束春湍豪,雷風戰(zhàn)斗魚龍?zhí)?。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云濤。漂船擺石萬瓦裂,咫尺性命輕鴻毛?!笔拙鋵憤{谷之險惡、江流之湍急。詩人想象奇特,連氣概威武、不可一世的龍也灰溜溜地逃跑了,以渲染烘托水流之湍急、山峽之危險。第二句極力夸大渲染水流磅礴的氣勢,令人膽戰(zhàn)心驚,毛骨悚然。尾聯(lián)進一步突出女貞峽的奇特與險惡。這樣的詩確有物象之奇,夸張之奇,用詞之奇,氣勢之奇。又如《宿龍宮灘》,把急流比成閃電、雷鳴,將白浪比成浮霜,想象奇異,用詞大膽。此外,韓愈在詩歌中還有大量的議論。詩歌中的議論早在《詩經》中就存在,但韓愈的詩歌議論有自己的特點,他把議論作為詩歌表現(xiàn)手法,有時在一首詩中議論成分較多,特別是他的議論切合其情其境,很好地表達了其思想感情。例如,《宿龍宮灘》在描寫龍宮灘湍流如春雷,白浪似閃電后,寫道:“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如何連曉語,只是說家鄉(xiāng)?”如雷的濤聲令人難以入眠,又是遇赦離開陽山的路上,契合此情此景,又切合詩題,很好地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綜上所述,善良的陽山百姓包容了貶謫的韓愈,而韓愈將他的憂愁、苦悶與多情熔鑄于山山水水,將他兼濟天下的理念付諸實踐,將他的仁愛思想灑滿陽山大地,并凝結為多彩的詩篇。總之,韓愈改變了陽山,陽山成就了韓愈。
① 李澤厚:《論語今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版,第30頁。
②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39頁。
③ 歐陽修:《新唐書·韓愈傳》,中華書局1986年版。
④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16頁。
⑤ 鄧翠萍:《賢令芳蹤——韓愈陽山資料匯編》,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笫302頁。
⑥ 張清華、陳飛主:《韓愈與中原文化》,學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7頁。